编者按: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上外学者发挥区域国别研究优势,积极在海内外发声、制作发布疫情简报,为公众提供了获取全球防疫信息的可靠渠道,激发战“疫”正能量,助力构筑疫情防控国际共同体。学校近日刊发系列文章,介绍背后的师生故事。岁末年初,新冠疫情爆发。病毒无国界,患难见真情。2月中,《文汇报》刊登了一篇特别文章——巴勒斯坦人民斗争阵线中央委员阿莱·迪克致信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向抗疫斗争中的中国政府和人民表达慰问与支持。他在信中写道:“中国抗击疫情所采取的措施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内涵……我们休戚与共……无论病毒多么凶险,你们都将创造历史,成为世界繁荣进步、应对灾难的典范。”(点击下方图片,阅读相关报道)
阿莱·迪克对于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认同,很大程度上源自他在中国的经历——作为阿拉伯国家高级官员,他受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和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的邀请,于2019年6月来到中国参加第一期中阿政党官员研修班,参访北京、上海、河南等地,考察交流政党治理与治国理政等。由习近平主席亲自倡议成立的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于2017年4月,由外交部、教育部、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上海外国语大学承办具体运营。中心致力于成为中阿双方交流改革开放、治国理政经验的思想平台,迄今已举办十期阿拉伯国家官员研修班和一期中阿政党研修班,累计298位阿拉伯国家和阿盟高级官员参加研修,互学互鉴,共同推动中阿治国理政和改革发展经验交流。
迄今,已有累计298位阿拉伯国家和阿盟高级官员来到中阿中心参加研修
实际上,包括阿莱·迪克在内,中心在国内疫情爆发初期就很快收到近30位阿拉伯学员发来的慰问信件,他们关心中国疫情的进展,表达对中国政府与人民的支持,对中国治国理政经验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认同。学员们不约而同在信中表示,当前国际社会早已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只有携手共进才能应对人类共同挑战。
2019年12月,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调研上外时参访中阿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曾对中心工作提出要求:“今后,中心要做大做强,为双方提供更多智力支持”。中阿中心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智库研究、外宣交流,注重讲好中国故事,增进中阿间正向认知。
2017年11月,中阿中心召开第一届理事会暨专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随着新冠病毒在全球大流行,阿拉伯国家疫情形势严峻,要第一时间了解阿拉伯国家最新情况、服务国家相关部门政策制定,就要掌握一手数据和舆情,需要既懂得阿拉伯语,又具备相关国别区域知识的专业人员进行编译整理。在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朱威烈教授看来,这正是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积极服务国家外交、增进中阿治国理政交流、积极宣介中国理念、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使命担当。于是,一份名为“【我们与你们同在】阿拉伯国家新冠病毒疫情观察”的每日报告开始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心执行主任王广大教授表示:“尽管22个阿拉伯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一些矛盾和分歧,但在支持中国抗疫这件事上高度一致,所以当这些阿拉伯国家疫情爆发的时候,我们自然就想到一定要全力支持他们,所以在报告前加上了“我们与你们同在”这几个字。”
点击图片进入相关链接,阅读更多“【我们与你们同在】阿拉伯国家新冠病毒疫情观察”
自2月28日至5月13日,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先后发布观察报告77期,累计40余万字,通过关注各国权威机构与媒体发布,每日跟踪当前出现疫情的22个阿拉伯国家最新数据、介绍各国所采取的措施,收集阿盟、海合会等国际组织发表的声明及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在抗疫卫生领域的合作。由于报告发布及时内容全面,对于一些政府部门以及在一带一路沿线阿拉伯国家的中国企业或派驻机构来说,这份报告具有很强参考价值,迄今累计阅读量2万2千余次。4月9日起,《东方网》外媒揽要栏目每日转载中心疫情观察报告,累计转载中心百余条疫情信息、近2万字。这份每日报告背后,是一支包括2名研究人员、3名行政人员及7名阿拉伯语专业本、研学生在内的12位师生团队,分为编译组、审校组、发布组。中阿中心陈越洋副教授参与每日审稿:“我们报告涉及国家数量多,而有的阿拉伯国家信息发布并不及时,往往一个国家要浏览四五个网站以上才能筛选出需要的信息,再加上时差,所以大家忙到凌晨是常事,日复一日,我们已经连续坚持了七十多天。”“我们希望疫情观察报告成为中阿双方提供智力支持的着力点。”中阿中心执行主任王广大教授表示,中心撰写的疫情观察报告和简报不仅仅关注阿拉伯国家疫情形势变化,同时关注中阿双方在抗击疫情、经济复苏中的互相支持。疫情期间的互相声援与鼎力相助体现了中阿关系的源远流长历久弥新。
中阿中心工作人员在第二届中阿改革发展论坛合影
“得益于七十多期观察报告的积累,大家把更多思考和观察沉淀到分析文章里。”陈越洋副教授表示,“可能刚做一两期的时候,对一个国家的防疫能力、存在的问题不是特别了解,但是随着慢慢对这个国家有所了解后,更能从现象发现本质,思考更为深入的问题,比如,阿联酋为何推出大量经济刺激政策?这和阿联酋的国家经济有什么样的联系?在之后的疫情观察中,就会重点关注并思考这样的问题。实际上,在抗击疫情期间,中阿中心的学者们笔耕不辍,在《新民晚报》《解放日报》《广州日报》上海国际战略问题研究会、国际网等发布中心学者系列文章,为中阿抗疫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近日,澎湃新闻已发布中心学者系列文章超7篇。除此之外,学者们积极主动对外宣介,向阿拉伯国家讲述中国抗疫故事。
中心成员在疫情期间发表的部分文章
中心汇编3份万字阿语版《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在中国的最新情况》、《复工复产指南》、《中国复工复产措施汇编》,同时推出【大使特辑】栏目,介绍新冠病毒、当前中国疫情、中国政府所采取的各项措施,通过邮件形式发给阿拉伯国家官员研修班学员,帮助国际社会更好了解中国人民抗疫斗争的成果,协助阿拉伯国家人民尽早战胜疫情,加深中阿交流治国理政经验的深度。中心学者的署名阿拉伯语文章,也频频出现在阿拉伯国家知名报刊和网站上:埃及《罗斯·优素福周刊》、《未来报》、伊拉克《晨报》,埃及智库《埃及思想和战略研究中心》网站等,这些文章介绍中国抗疫举措、感谢阿拉伯国家支持中国抗疫、宣介危机应对中的中国制度优势、关注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开展的医疗卫生合作,展现中阿在此次疫情中共克时艰、风雨同舟的友情,传递正能量,做中国外交的“传声筒”与“发声器”。
中心执行主任王广大在海外媒体发表文章(点击图片,进入相关链接)
中心陈越洋副教授在伊拉克《晨报》发表文章(点击图片,进入相关链接)
而中阿中心的这些努力,正获得更多正向的回馈。中心研修班学员,伊拉克巴格达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伊卜提赛姆·阿米里在来信中表示,“中国除了应对国内疫情外,还向多个国家提供援助,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和人道主义精神。我谨代表阿拉伯兄弟姐妹感谢中国在此艰难时期坚定地与我们站在一起,尤其是对伊拉克的医疗援助,这将帮助我们拯救千千万万条伊拉克人的生命。”
来源 | 党委宣传部 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
采访 | 钱俊妮
编辑 | 李磊
●●●●●
阅读上外多语种资讯,欢迎访问
http://global.shisu.edu.cn
© 上海外国语大学微信公众平台
服务号:SISUers / 订阅号:sisu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