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钟秋”遇见“郭庆”,这份double快乐!你爱了吗?


当玉盘在八月十五如期而至,

皎华穿越千年,唤起游子之思。

那一轮,勾勒的分明是团圆。

月的皎洁遇上国旗的殷红,

方圆之间,不仅是“巧合”。



中秋与国庆在2020年“凑一对儿”,

是他们约好的吗?

翻开日历,窗窗觉得这事儿不简单。


窗窗小科普:

国庆与中秋同一天的年份有:1982、2001、2020、2031,掐指一算,这样的“巧合”一般为19年一次。原来,这是农历置闰的结果。



飞花助雅兴


明月见幽梦


谈到这传统佳节中秋啊,自然离不开“圆月”。

月下吟诗,是中国历史独有的文化底蕴。

来,小酌一口桂花酒,我们先行飞花令。



酒过三巡,飞花令助兴,

众人兴致都高,神仙也乐于参与。

广寒月宫泛起银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嫦娥登上了月宫,

西汉《淮南子》中说,

是因为她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求得的不死药。

月仙自此思而不得归。



“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


西汉人吴刚修仙犯错,

被罚伐月中桂树。

从此月亮里多出了一个汉子伐树的影子。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也有人讲,玉兔就是嫦娥,

被罚为月精,日日夜夜捣药呢。



月团引情思


湖饼催还家


天上月是白玉盘,师大湖饼又似天上月!

匆匆一载,去年湖饼的滋味还令人回味无穷;

而今它们又铺满我们的仲秋。

手指下划,“湖饼记忆”来袭!





如果说湖饼代表人文学院这个“家”的温暖记忆,

家乡的月饼,亦会勾起绵绵的思念。

吟诗作对,赏月酌酒之时,宫饼亦不可少。

“巧出饼师心,貌得婵娟月。”

中秋的人文习俗,还藏在月饼里。



分吃月饼古已有之,旧时不似今日这般精细,

月饼切块,全家人分而食之。

按照我国的传统习俗,月饼象征团圆,

吃月饼时,分享食用,才是团圆美满之意。

没能中秋赶回家的人,他的那部分会被存放起来,

有朝一日归家食用,如此一来才算圆满团圆。



无论是所谓“甜党”“咸党”之争,

抑或“五仁”与“白莲”的对立,

似乎都不能阻挡我们好这一口家乡的味道。

中秋若要团聚,一定会归于故乡。


玉轮照红旗


家国义满腔



长城脚下,黄河之边,

国庆里的中秋,亦是民族同庆的中秋。

“国庆”一词,本指国家喜庆之事,最早见于西晋。

西晋的文学家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一文中就曾有

“国庆独飨其利,主忧莫与其害”的记载。

金秋佳节,这份欢庆,理应越发美好。



家,在中秋里是温馨的;

而家国,其实也充满柔情。

中秋之日的家国情怀是赏月时怀着天下大同的思想,

希冀着天下人都能与家人团聚,共度佳节;

中秋之日的家国情怀也是“和乐”之意,

是和美的家庭,也是和谐的社会。



人文人在这样的日子里,也坚持着初心。

在书声琅琅的乡村教室中,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毅然选择支教的准教师们不羡慕城市的霓虹,

只愿为青山深处的孩子们开一条读书路。

看似未能与亲人团聚,

但在山村昏黄的灯光中,

教师们也在和“家人”一起过着意义非凡的中秋。



 家,永远是我们的港湾。

“小家”中,有爱着我们的亲人,

能在我们疲累时,给我们温暖;

“大家”,是我们热爱着的祖国,

是我们永远挂在嘴边的母亲,

是我们出门在外最坚强的后盾。

家在祖国,聚在人文。

中秋,月满人圆;

国庆,歌舞升平。


左手举杯邀明月,右手转推朋友圈,

遥问仲秋佳节好,小小在看轻勾选。

点赞评论全不落,中秋亲人乐团圆!



-融媒体中心 出品-
-用心刻录声音  讲好人文故事-
往期热文↘


文字 | 王洁 苏洋
图片 | 金志琳 金舟迅
编辑 | 王珏
责任编辑 | 周洋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