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 (四)| 和他们聊聊,暂时放下焦虑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征集进行至最后一期,我们总计邀请到47位来自不同行业领域的朋友。在通过四次征集搭建出的“临时地带”中,把他们最想和大家分享的艺术作品传递出来。通过分享,将身处不同地域的人们,连同他们的所思所想串联在一起,引发大家思考、传递共情、彼此安慰,共度这段特殊的时期。


👇🏼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三) | 和他们聊聊,暂时放下焦虑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二) | 和他们聊聊,暂时放下焦虑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 (一)| 和他们聊聊,暂时放下焦虑


在本期完结篇中

我们邀请到16位朋友

与大家分享艺术作品

将每一座“孤岛”连接成整片陆地




& A




01

苏磊

新媒体策展人

当代艺术理论家

今日美术馆新媒体实验室执行总监


Q: 当前疫情涉及众多社会话题,反映出不同的人群心态,有没有哪件艺术作品,让你想在这个时间推荐给大家分享和交流?请简单介绍一下这件作品。


A:我想推荐一下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在1952年创作的《收敛》(Convergence)。经过二战的创伤之后,人们很难再回复到战前的生活中了。他们需要一种更新的艺术形式和生活哲学。波洛克通常在未处理的画布上直接泼洒颜料作画,这种完全不符合传统创作的方式,暗含了暴力、原始、 抒情、释放、匀质、多点、偶发性和无装饰性等因素,尤其它包含艺术中最可贵的部分——“永远的未完成”, 这更让人们相信世界的生生不息。


《收敛》,杰克逊·波洛克,1952年


Q: 为什么会想在当下分享这件作品?


A:在经历灾难之后,一直习惯稳定生活的人们开始接受突发、无序和混沌也同样是生活的一部分。艺术可以尝试发现在另一种结构中的美和存在方式波洛克的作品也许是一种参考。不过他的很多作品是近乎单色的,我特地挑选了一件色彩比较丰富的横构图作品,也许它对于东方观众更有慰藉作用, 也更容易接受。  


Q: 你认为面对灾难艺术能做什么?


A:艺术不能改变灾难。但它也不应该只是文明的装饰品或心灵的麻醉剂。度过灾难期,建立起符合未来社会的新文化根基,才是艺术在灾难期积累的价值。 


Q: 在未来生活、工作、创作中,本次疫情会给您带来怎样的转变?


A:这次疫情让大家了解到不同人的想法和价值观,对于环境作出更清晰的判断。我觉得短时间内,艺术应更多地面向大众,走更加社会化、理性化,也更加直觉化的道路。艺术会在这些交流中发展出全新的主体, 而不再是其他学科或者某些运动的附庸。 




02

Jens Hildebrandt(晏思)

中国德国商会华北及东北地区执行董事

+

郝晓曼 

文化项目管理/策展人


*晏思和郝晓曼共同回答采访


Q: 当前疫情涉及众多社会话题,反映出不同的人群心态,有没有哪件艺术作品,让你想在这个时间推荐给大家分享和交流?请简单介绍一下这件作品。


A:幽暗森林里的一片空地上,几个穿着军装和中世纪服装的人无助地围着一个躺在床上的病人。病床前面的三角凳上放着一只驴头。左前方的地面上长着几个巨大的蘑菇,右前方站着死神一般的形体。天上出现一艘外星人的UFO,左上角是类似仲夏夜之梦的独立画面。这是德国当代艺术家尼奥·劳赫(Neo Rauch)的作品《疗愈之地》(Healing Glade)。在他的作品里总能找到历史、现实与未来的奇幻融合,如同充满隐喻的梦境。


▲尼奥·劳赫(Neo Rauch)

《疗愈之地》(Healing Glade),2014年


Q: 为什么会想在当下分享这件作品?


A:病毒爆发以来,我们并未去过疫情高发地。所有对于疫情的印象都是大脑对各种数字、文字、图片和影像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让人时而感觉真实,时而感觉魔幻,可以说是一种超现实主义的心境。而尼奥·劳赫的《疗愈之地》既映射了我们的心境,也暗喻了当下的情境:病毒好像乘着UFO从天而降,死神在前方凝视人类,人们用科学的或神秘的方法疗愈生命却显得无能为力。令人想起加西亚·马尔克斯在《霍乱时期的爱情》中的一句话:“死亡并非一种始终存在的可能,而是一个迫近的现实。”死神迫近的时候,生存之外的欲求显得无意义。当下的存在就是一切。希望在疫情过去之后自己也能记住这个感受。


Q: 你认为面对灾难艺术能做什么?


A:艺术固然不能在“术”的层面抵抗灾难,但艺术和文学一样,也是记录灾难的一种方式。艺术史上有许多表现灾难或以灾难为背景的作品,成为了人类集体记忆的一部分,留给一代又一代人去面对和反思。尼奥·劳赫曾说:“要说艺术有什么任务的话,那就是要让微小的火焰在善与恶中产生。”每次灾难于人类而言都是生与死的角力,也是善与恶的较量。艺术燃起的火焰也许可以照亮命运里的黑暗时刻。


Q: 在未来生活、工作、创作中,本次疫情会给您带来怎样的转变?


A:亲历这次疫情,我们意识到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人们对数字化的习惯和高度依赖。企业一夜之间实现线上办公,而这个过程在正常情况下可能需要数月去铺垫。电子商务和视频网站几乎承包了全国人民禁闭在家的消费和娱乐。疫情之后是否应该延续这种依赖还是保持距离呢?这是最近在思考的问题。




03

宋连民

艺术家


Q: 当前疫情涉及众多社会话题,反映出不同的人群心态,有没有哪件艺术作品,让你想在这个时间推荐给大家分享和交流?请简单介绍一下这件作品。


A:北京前阵日子的一场雪触动了许多人。我的心域也被这漫天飘落的雪花笼罩着。人们都希望这是一场真正的瑞雪,因为我们的国家正经历着一场史无前例的疫情。曾经繁花似锦的国贸也仅存着几辆快递小哥的货车稀散地跑东奔西。静静的城池在漫天飘雪的景色中,显得无比的凄凉而悲怆。在这个时候被平时快捷的行动忽略了的心灵,被强烈地激活了。


在人类文明的历程中。是绘画最初记载着人类的足迹。同样在艺术家玄妙技艺的展现中,也释放着人类积极的伟大精神。在这样一段特殊的日子里,我与大家分享一幅英国艺术家乔治·弗雷德里克·瓦兹油画作品《希望》《希望》曾在奥巴马的自述里被其称之为影响他一生的作品。


▲ 《希望》,乔治.弗雷德里克.瓦兹,1885-1886年


在这幅作品里,一个美丽的少女抱着一个仅存一根琴弦的竖琴,身体曲拢在被战火、饥荒、孽疫笼罩着的地球上。这最后一根琴弦是上帝赐予人类的美妙音乐。音乐把我们与上帝紧紧连在一起,给我们无限的精神能源,给我们希望。世界如此悲怆,庆幸的是我们还有音乐……


Q: 你认为面对灾难艺术能做什么?


A:艺术尤其是绘画一直伴随着人类走到了今天。在洞穴时代,人们就把一天的狩猎收获记录在岩壁上。她是人类行为的记载者,也是人类行为的精神折射。释放着人类的情感、思索、期待和寄予,占据着人类精神世界的重要份额。在日常的岁月里,艺术用一种优雅的呈现方式传达着自然、生命、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其它生命物类的温馨、美妙和美丽。在人类经历苦难、战争和瘟疫的时刻,艺术又承载着人类的积极精神,鼓舞人们在精神世界里进行跨越,集聚伟大的精神能量。一个伟大时代里,一定有伟大的艺术作品记录着那个时刻。激励着更多人去跨越自我,跨越一座座灰暗的山丘。


Q: 在未来生活、工作、创作中,本次疫情会给您带来怎样的转变?


A:平时我看窗外的国贸景色,看漫天飘落的雪花,一定没有像前些日子那个下午的触动与感慨。我们正经历一次灾难,当你经历着灵魂触动的体验时,一定会更加懂得珍惜、懂得爱、懂得自己与他人的相互关联。而当你又作为一位艺术家而经历此刻的时候,在你的作品中一定会呈现更多美好,更宽阔的视野和对这个美丽世界的眷恋与依依不舍……




04

Mido 曹楚婷

蜜豆兔艺术教育创始人

课程设计师,教师培训师

中央美术学院学士,美国艺术教育硕士

法国卢浮宫认证教师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特聘专家


Q: 当前疫情涉及众多社会话题,反映出不同的人群心态,有没有哪件艺术作品,让你想在这个时间推荐给大家分享和交流?请简单介绍一下这件作品。


A:我推荐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格尔尼卡是个地名,这个地方在西班牙内战的时候被法西斯纳粹轰炸,毕加索用独特的立体主义的视觉语言,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抗和对光明的希望。


▲ 《格尔尼卡》,毕加索,1937年


这幅作品的情感力量部分来自于它压倒性的巨幅尺寸,当我们在它面前,全身都会被围绕包裹,沉浸在比生命更大的人物和动作中,周围充斥着死亡和死亡的隐喻。乍一看,画面显得扭曲混乱,立体主义风格的多变视角使空间变得狭窄而模棱两可。图像重叠和相交,掩盖了形式,难以区分边界。身体变形和半抽象的视觉语言让画面形式不连续且零散。一切似乎杂乱无章,尖锐的棱角似乎刺穿并粉碎了肢解的身体。但是,画面中实际上存在一个压倒一切的视觉秩序。毕加索通过将人物组织成三个从左到右移动的垂直分组来平衡构图,而中心人物则稳定在一个大的三角形中。


毕加索仅用了黑白灰来绘制这幅作品,画面中的纹理图案和新闻报纸很类似,进一步强调了作品的纪录片性质。视觉艺术最强大的力量正是来源于它可以仅凭视觉形象,就传递出比文字和其他媒介更丰富更直击人心的信息和能量,向全世界更广大的人群发声。


Q: 为什么会想在当下分享这件作品?


A:《格尔尼卡》是艺术家对于人类苦难的记录,更是对人与人,人与世界周遭的反思。同时也寄托了艺术家对光明永不言弃的期待与追逐。这和我们当下的情况有暗合之处。虽然现在是黑暗的特殊时刻,但是大家还是要相信我们必将迎来光明。而这光明,恰恰也是建立在反思和铭记之上的。


▲ 《格尔尼卡》局部


Q: 你认为面对灾难艺术能做什么?


A:作为艺术教育工作者,我觉得艺术对于人的健全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艺术和科学不一样,科学思考的是关于“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比如:力学定律会告诉你苹果会从树上掉下来,化学原理会告诉你某两个物质会在特定条件下发生某种反应。然而,这些定律和原理,有没有人类,它都存在。


而艺术,思考的是关于“人类”的问题,关于“世界还可以是什么样?”或是“世界应该是什么样?” 的问题。古往今来的艺术家,不仅仅是创造性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更是不断在探索世界,对世界与自身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度的思考。而这些艺术思考,才是改变世界的关键。


在这个意义上,我觉得面对灾难,艺术不仅仅是为抗疫加油打气,更重要的是要引发大家对背后的问题产生思考。譬如:人和自然是什么样的关系?什么是价值?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真实的意义是什么?历史总是相似的,古今中外,其实都有艺术家在探讨和反思这些话题。我们当下的艺术从业者,也应该结合这次的灾难,用视觉化的方式进行比文字更有力量的探讨。


Q: 在未来生活、工作、创作中,本次疫情会给您带来怎样的转变?


A:这次灾难,显露出来的是我们艺术教育的普及工作任重而道远。之前我主要的工作是做教师培训,因为我认为改变更多的老师,就可以改变更多的孩子。这次疫情,我觉得之后需要做更多的大众普及工作。我相信,如果我们的下一代能够接受真正高质量的艺术教育,能够在艺术的探索中,对这些关于人类和世界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反思,就不会默许这样的悲剧发生。




05

顾博

《艺术客》杂志副主编


Q: 当前疫情涉及众多社会话题,反映出不同的人群心态,有没有哪件艺术作品,让你想在这个时间推荐给大家分享和交流?请简单介绍一下这件作品。


A:马克·夏加尔回忆第一次见到贝拉时的印象:“她的沉默,她的眼睛,一切都是我的,她了解过去的我,现在的我,甚至未来的我 。”夏加尔一生都对他的妻子贝拉怀着无限的热爱,他们在画布上牵着手在天空和大地之间飞翔,用最高难度的动作表达对爱情的一往情深。


1915年7月7日,夏加尔迎来了28岁生日。这一天,贝拉穿上节日的长裙,早早在郊外采摘了带有泥土的芬芳鲜花,拎着食物来到了夏加尔的画室。贝拉手里握着一捧花,她想给夏加尔一个惊喜,而夏加尔却带给她更大的惊喜——幸福让他飞了起来,他腾空而起,伸展着四肢,扭头轻吻着贝拉的嘴唇。这就是这件夏加尔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生日》


▲ 《生日》,夏加尔,1915年


这件超现实主义手法的作品,营造了一个梦幻且浪漫的一个甜美的梦。但夏加尔却说,他的创作来源于现实,描绘的不是物体的外观形象,而是心理感受的世界。心理的写实,一种接近真实的魔幻。


Q: 为什么会想在当下分享这件作品?


A:“闭关”已超过30天,忽然无比怀念那些朋友聚会吃火锅的日子。原本想推荐雷诺阿的《红磨坊的舞会》,却机缘巧合地在脑海中闪现了《生日》。这一次的疫情跨越了情人节,爱可以战胜一切。看到这件幸福满溢的作品,心底泛起层层暖意。


我们接吻吧!不,我戴着口罩。


Q: 你认为面对灾难艺术能做什么?


A:记录和反思,或许艺术工作者没有办法在前线报道疫情、实施救助,但是却可以用笔记录下这一切。艺术疗愈,也包含灾后的心里建设。或许,这是艺术在灾难面前,最有效的正能量了。


最后,请不要在疫情期间用艺术折磨钟南山了。


Q: 在未来生活、工作、创作中,本次疫情会给您带来怎样的转变?


A:珍惜每一天,珍惜和家人、朋友每一刻的相处。每天跟他们说一句:我爱你。




06

傅晓东

策展人、空间站创始人



Q: 当前疫情涉及众多社会话题,反映出不同的人群心态,有没有哪件艺术作品,让你想在这个时间推荐给大家分享和交流?请简单介绍一下这件作品。


A:我想推荐赵银鸥的精神病院系列的作品她在2007年-2013年期间,一直在北京精神病院内画写生,创作了一批如实反应精神病人精神状态的油画作品。这些神经分裂者、躁郁症患者、歇斯底里者,烁烁放光的眼神,或懈怠、或惶恐、或沮丧的身影深深的刺痛观者的心。


▲ 《32.2007》,赵银鸥,2007年


Q: 为什么会想在当下分享这件作品?


A:她画的是我们这个时代人的内在画像。尤其是在这个时候来看,简直就是直击灵魂,就是身边的你、我、他。我们因为传染病都被自发地囚禁在每个人的家中,在社交媒体上,每天围观着武汉确诊诊疗室里的动向,那可能是离每个人都不太远的未来。媒体上每天都有惊人的消息在反转,情绪被不同立场的潜移默化的话术煽动得黯然泪下。


话语的斗争漩涡,撕扯着每个人的情感、底限和良知。面对不确定的明天,或生、或死,唯一能够确定的事只有当下。我们都要抓紧时间,确认并且去实现未尽的心愿。这些大胆的想法,可能会令你背叛曾经的生活方式和人生,过上你从未经历过的另外一种生活。也有可能你希望生活岁月静好地延续下去,尽管这也有很大可能会破灭。我们这时候跟福柯所描述的《愚人船》太像了,在一个非常的被管制的状态下,同时面对自己内心的牢笼,盯着手机暴躁不已。


Q: 你认为面对灾难艺术能做什么?


A:其实我觉得艺术的作用非常大,能够启迪、塑造、改变精神的造型,如同博伊斯所说的“社会雕塑”。我越来越觉得庸俗论地去理解康德的“艺术无用论”,反应的是上一代人面对政治的无力感,退居到艺术语言的阁楼中去,这已经误导我们太久了。艺术是能够引导我们去反思、直面、痛悟的东西,它让你超越日常平庸麻木的生活,重新活过来,觉悟过来,怎么会觉得艺术没用呢?只有吃的有用吗?你不过精神生活吗?


Q: 在未来生活、工作、创作中,本次疫情会给您带来怎样的转变?


A:我借机偷偷释放了一下自己,异常满足地写字画画,理直气壮地浪费自己的时间。我打算以后更多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更加主动地去安排时间,过内心里觉得完美的生活,不再隐忍和委屈自己。

(2020年2月7日)




07

吴英男

包袋配饰设计师品牌RFACTORY创始人


Q: 当前疫情涉及众多社会话题,反映出不同的人群心态,有没有哪件艺术作品,让你想在这个时间推荐给大家分享和交流?请简单介绍一下这件作品。


A:我想推荐RFACTORY的一件作品,它的名字叫“焦虑缓解器”,在当下颇具特殊意义。


▲ “焦虑缓解器”系列,可旋转的机械锁


RFACTORY创造出来的“焦虑缓解器”系列本是基于对当下世界的深度思考,在这个特殊的时期,“焦虑缓解器”传达出的“巧合”,对人们的状态进行了点题。它如同一枚指尖陀螺一样可以不停摆弄旋转的机械锁,可以持续地帮助你释放焦虑。


我想它是一个微弱却也强有力的存在 ,它暗示我们在面对消极事件的过程中,试着缓解,试着接受他们的存在,试着与不安和平共处。


Q: 为什么会想在当下分享这件作品?


A:疫情当前,善待自己和帮助他人同样重要。谋求快乐是我们的基本权利,不要因为个人愿望的微小而否定它应该存在的意义。即使如同“是否能够克服焦虑”这样的小事,当我们无法克服它的时候,那就与其共处吧!这其实也是一种善待自己。希望借助这件作品,让大家理智地看待自己面对消极事件的情绪,并且合理的对待它。


Q: 你认为面对灾难艺术能做什么?


A:无论是面对灾难、不幸抑或是大欢乐,艺术作品的意义在于坦诚和直面。它直指人心,也许是令人喜悦的,也许是让人慰藉的,也许是让人不适的,但它都有一种诚实直接的力量。而这些敲醒我们的力量,无论是以哪种面貌出现,都是在告诉我们,请真实地看、真实地想、真实地活。


Q: 在未来生活、工作、创作中,本次疫情会给您带来怎样的转变?


A:在极端境遇中也要极尽自己正常生活的可能性,时刻保持清醒理智,保持自己"normal",尽量“如常”。因为在无常中,如常是一种定力,也是对精神最好的维护。




08

张春华

艺术家


Q: 当前疫情涉及众多社会话题,反映出不同的人群心态,有没有哪件艺术作品,让你想在这个时间推荐给大家分享和交流?请简单介绍一下这件作品。


A:培根《 三联画:5月-6月 》。画中人物都被艺术家安置在黑色背景的房间里,三个裸露的人物分别为洗手台前呕吐、坐在马桶上、和卷曲的形象,同样都被两侧的墙挤压在狭小的空间里。整个画面笼罩着被囚禁的紧张不安的氛围,画中人物同样处在焦虑不安的痛苦之中。


▲ 《 三联画:5月-6月》,培根,1973年


Q: 为什么会想在当下分享这件作品?


A:在当前疫情肆虐的特殊日子里一切都好像停止了,所有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都被迫暂停,都在时刻关注疫情的发展情况。看到太多医务人员在自身防护条件不足的条件下,冒着生命危险冲在一线救治患者,还有很多底层普通百姓把自己平时一分一分省吃俭用的的钱捐赠出去,非常感动!但是同时我们通过这次疫情的扩散也看到了制度的不足和人性恶的一面,让人悲愤和痛心!在微信和微博上看到很多得不到及时救治家庭的求救信息,每天更新的确诊和死亡数字后面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一个个陷入崩溃和绝望的家庭!而疫情的失控和这些悲剧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人为造成的,地方政府官员和疫情监管部门种种原因的反应迟钝、信息不透明和瞒报都是主要失控的原因之一。回到我为什么想分享这件作品上来,这件作品本身给出的信息是痛苦和绝望的,也正应对了此时因病毒正在经受痛苦和失去家人的那些人的悲痛情绪。这件作品我想会触动很多人,我是期望人们看到这些之后有所反思。为什么会这样!


Q: 你认为面对灾难艺术能做什么?


A:面对灾难艺术能做什么呢?我也在不断的问自己,很难回答。和在一线冲锋陷阵的人比,和当机立断作出决定实施并控制灾难的人比,艺术几乎是起不到实际作用的。如果必须回答我只好安慰自己说艺术是可以发问的,艺术可以抚慰和疗愈人心,艺术可以让人反思。但在当下特殊的日子里艺术真的很没用,艺术没那么伟大。


Q: 在未来生活、工作、创作中,本次疫情会给您带来怎样的转变?


A:我想通过这次疫情我会更加尊重生命,敬畏自然!也会变得更理性和爱憎分明!艺术创作上会顺其自然吧,因为所有的经历都不会白经历的,会在日后的作品中体现出来的。




09

陈晨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硕士研究生导师

南开大学经济学艺术品投资专业博士

天津博物馆书画研究部文物鉴定专家与策展人

天津美术家协会会员


Q: 当前疫情涉及众多社会话题,反映出不同的人群心态,有没有哪件艺术作品,让你想在这个时间推荐给大家分享和交流?请简单介绍一下这件作品。


A:南宋无款《盥手观花图》,天津博物馆藏。这是一件南宋时期的无款作品,描绘一位仕女在两个婢女的服侍下在庭院中洗手观花的情景。画面构图别致,人物衣纹细劲,敷色艳丽,人物神态和动势的描绘尤为传神。所绘器具大至绿丝步幛,小至镜台、粉盒均描摹精细。作品用笔工稳,传递出幽雅闲逸的意境。


南宋无款《盥手观花图》页


Q: 为什么会想在当下分享这件作品?


A:在疫情刚开始的时候,有很多人在网上转发这件作品,重点在于宣传“盥手”,还有很多人为其中的人物P上了口罩。当我看到这件作品时候,感觉非常熟悉亲切,因为它收藏于天津博物馆。很多人不知道这幅画的信息,也不了解这幅画背后的故事。


实际上这幅作品本身也没有作者署名,所以我们把它叫做“无款”或者“佚名”。根据画面尺幅和绘画风格,这幅画是南宋时期的。宋画一般都是小品形式,尺幅不大,但是画面内容非常精致,比如很多花鸟题材的绘画,描绘的就是一朵花或一只鸟。这是宋人文化理念中“格物致知”的表现。实际上,这幅画本身与疫情无关,只是一位观花之前洗手的女子。但是在目前特殊时期,“盥手”代表了卫生习惯,并且也是一种自我防护意识。在如今的疫情灾难面前,做到有效的自我防护,就是为医疗人员减轻负担。


Q: 在未来生活、工作、创作中,本次疫情会给您带来怎样的转变?


A:除了更加珍惜生命的可贵外,我觉得这次疫情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能有一个完整的时间好好梳理总结自己。每天的忙忙碌碌让我没有时间思考,人们总是做着当下的事情,而没有抬头望天。我的生活是经常去全国各地的博物馆,看各种展览,听各种课程,了解各种信息。但是一直没有时间能够静下来好好的消化整理。在家闭关的这段时间,让我能够把之前所有的素材梳理总结,完成了之前一直没有时间完成的工作任务。




10

于飞

羽呈艺术产业俱乐部创始人


Q: 当前疫情涉及众多社会话题,反映出不同的人群心态,有没有哪件艺术作品,让你想在这个时间推荐给大家分享和交流?请简单介绍一下这件作品。


A: 1963年,博伊斯创作了著名的作品《油脂椅》这件作品是对于生命拯救和治疗的隐喻,椅子是人体结构和秩序的象征,而油脂意味着疗伤,它是可以随着温度改变发生变化的一种混沌的物质。在博伊斯看来:“混沌可以具有一种治疗的特征”。因此,他试图通过这件作品表达的是对于一种可以进行物理疗伤,又可以作为食品的物质的探索,同时还包括涉及生命治愈方面能量的转换与传递的问题。


▲《油脂椅》,博伊斯,1963年


Q: 为什么会想在当下分享这件作品?


A:1943年,博伊斯驾驶的飞机在轰炸苏联克里米亚地区的基姆防空基地时被敌方击落,博伊斯则幸运的在颅骨、肋骨和四肢全部折断的情况下被当地的鞑靼人救了回来,并靠动物油脂、奶制品和毛毯恢复了健康。


20年之后的博伊斯已经从一个纳粹军人完全转变为一个呼唤和平与良知的艺术家。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科技的发展造就了屠戮生灵的战争武器,而生命却因最为原始的动物油脂而得以延续。他认为只有恢复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关系才会迎来真正的和平。他曾说:”艺术要生存下去,也只有向上和神和天使,向下和动物和土地连结为一体时,才可能有出路。“


博伊斯作为开启后现代艺术的节点性重要艺术家,正是从灾难中的深刻思考中诞生了对人类文明与文化价值的全新认知的创作。椅子与油脂所蕴含的意义与当下的体制与人文关怀无异,当社会出现问题之时便更加促使人们回到本源,考虑人性本身存在的价值。


Q: 你认为面对灾难艺术能做什么?


A:当前我们面临的瘟疫与一场战争无异,都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阶段性灾难。艺术在此时或许是最无现实价值的领域,但却会是激发艺术家思考并诞生优秀艺术品的最佳时期。艺术在精神层面的探索、创新以及形式的创造与表达是其本质的价值。艺术品市场便是将这样的创造结果作为特殊商品进行交易的过程。灾难面前,艺术市场停摆,但艺术将更加拥有其创造的环境与给养,艺术行业的从业者应该更加关注艺术的新思潮以及优秀艺术家的创作方向。


Q: 在未来生活、工作、创作中,本次疫情会给您带来怎样的转变?


A:羽呈会艺术产业俱乐部是以线下交流、培训、咨询为主业的平台,本次疫情的蔓延致使我们的线下业务全面暂停,反而我们的会员群活跃度变得更高。我们对会员的咨询服务完全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增加了很多的工作量,大家这个阶段对我们的依赖更加体现了我们咨询服务的价值。


长期来看,瘟疫总会过去,我们也将迎来下一个发展周期。疫情期间的艺术市场停摆反而让从业者们有时间思考新的机遇与新的模式。这个过程中,我们作为产业平台更加担负起为会员单位指明方向与帮扶工作的责任。艺术品行业自身一直存在单打独斗的问题,疫情期间更为明显,各个机构身单力薄,难以抵抗灾难的影响,疫情过后我们将按照原计划推进在上海等地建立分会的工作,让更多人拥有协作式的群体力量。




11

黄忠棋 

策展人、艺术家

杭州创意城市艺术空间联合创办人

北京798艺术区漆千年艺术中心联合创办人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艺术与设计研究中心创办人


Q: 当前疫情涉及众多社会话题,反映出不同的人群心态,有没有哪件艺术作品,让你想在这个时间推荐给大家分享和交流?请简单介绍一下这件作品。


A: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说过这样一句话:“人在苦难中才更像一个人。”人在苦难中,会失去很多东西,比如金钱、财富、权势、地位、名誉、荣耀等等,但这些外在的东西,其实只是人的附属物,而不是真正的人本身。人的信念、意志、坚韧和决心等内在的东西,才是人的本质,才是真正属于人自身的东西。

 

在此,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件我前一段时间创作的水墨作品《生命的芳华》。在病毒肆虐的社会背景下,我想通过这件作品赞颂那些正在平凡工作岗位上坚守自己工作职责的普通人,那些在乡野田间用自己的劳作捐献武汉的贫穷农民,那些在疫情一线不畏生死的医务工作者们,那些奔赴武汉抗疫视死如归的人民子弟兵........人只有在苦难中才更像一个人,人只有在苦难中,才能绽放出生命最美的芳华。


▲ 《生命的芳华》,黄忠棋 ,2020年


Q: 你认为面对灾难艺术能做什么?


A:真正的艺术家,都是愿意直面生命苦难的人,都是有着赤子之心的人,他们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自觉远离商业与世俗的束缚,用自己的真心、诚恳、悲悯为正在遭受苦难的人祈福并感同身受,他们试图在自己的作品中呈现纯朴的人性温暖之美,去照亮、去抚慰正在遭受,或者是已经经历苦难后的人心。




12

何辉 

学者、文学家、美术家

现为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Q: 当前疫情涉及众多社会话题,反映出不同的人群心态,有没有哪件艺术作品,让你想在这个时间推荐给大家分享和交流?请简单介绍一下这件作品。


A:当前疫情依然严峻,不少人产生了焦虑情绪。在这种艰难时刻,我想与大家分享我去年创作的一幅油画作——《大地》(布面油画)。这幅画,画幅比较大,大约两米六长,高约一米五,实际上是由四部分拼合而成的。


▲《大地》,2019年


这次今日美术馆通过微信公号展示,因为画太大,大家可能看不清这幅画的细节。今年该作品可以后展出时,大家有机会可去看看。我画这幅画的时候,用的色彩很丰富,有暖色,有冷色,有亮色,有暗色,但整体效果上,显得非常明快、热烈。我希望通过丰富、明快、热烈的色彩,表现大地的勃勃生机和生生不息。这幅画的前景,是一个山岗的一角,长满了衰草,还有一棵被砍掉的树——只留下一截矮矮的树桩。衰草、树桩这些形象,象征着消极的力量所产生的结果;但是,辽阔的、丰饶的田野,占据了画面的绝大部分。一块块田野,仿佛魔方,组成色彩斑斓的大地,舒展着,向远方延伸,无边无际。 


▲ 《大地》,局部


Q: 为什么会想在当下分享这件作品?


A:《大地》这幅作品中,大地的丰饶,生生不息的力量,不是很令人振奋吗?在当下疫情严峻的时刻,我希望这幅作品,能够让大家从消极的力量与消极的因素中看到光明,看到希望。怀着斗志与信念,我们要相信,我们一定可以战胜疫情。


Q: 你认为面对灾难艺术能做什么?


A:面对灾难,艺术可能不能像医术一样立刻帮助病人除去病痛。但是,艺术可以给予人精神的力量,振奋人的精神,给予人热情,鼓舞士气,甚至可以使人的思想超越个体的痛苦,使人在灾难面前保持冷静、优雅与尊严。




13

刘星

石家庄万科媒体品牌、招商合伙人


Q: 当前疫情涉及众多社会话题,反映出不同的人群心态,有没有哪件艺术作品,让你想在这个时间推荐给大家分享和交流?请简单介绍一下这件作品。


A:《睡莲》是莫奈晚年最重要的作品。他在自己的寓所中建造了一个大花园,并在大花园中设置了一个大画室。花园中的莲池成了莫奈艺术追求的最高寄托,他以极度的热情绘制着“睡莲”组画,与其说他是用色彩表现大自然的水中睡莲,不如说他是用水中睡莲表现大自然的色彩。《睡莲》这幅画的色彩变化莫测,但把握住了春天,把希望留在了每一个人的心中。


▲ 《睡莲》,莫奈,1918-1919年


Q: 为什么会想在当下分享这件作品?


A:处于疫情形势下,我们出现了之前从未有过的恐慌,每个人都在期盼着春天到来,期盼着樱花盛开,期盼着摘下口罩后的胜利与欢笑。莫奈的《睡莲》组画每幅作品运用的色彩和笔法都不尽相同,可以说每一幅《睡莲》都有独特的生命。大家也不要沉浸在对2020年的抱怨中,让我们一起携手度过疫情,生活定会给我们带来新时代的希望与欢喜。


Q: 在未来生活、工作、创作中,本次疫情会给您带来怎样的转变?


A:此次疫情为线上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窗口期,直播、游戏、线上新型配送模式等迎来了又一波发展机会。同时,人们对健康和生态的关注意识也大大提高。聚焦房地产行业,各品牌开发商在今后产品设计阶段可融入“社区安全岛”意识,关注社区内的生态环境与安全距离。今后可能在各开发商的品牌服务力基础上,更细分的产品竞争力会成为赢得市场的关键。



14

丁晓  

山东艺术学院 

研究生在读


Q: 当前疫情涉及众多社会话题,反映出不同的人群心态,有没有哪件艺术作品,让你想在这个时间推荐给大家分享和交流?请简单介绍一下这件作品。


A:弗里达·卡罗是一位知名的墨西哥女画家。她的一生经过三十五次手术,在痛苦的时候通过绘画转移注意力,画出对于疼痛的感受和想象。弗里达将人世间的苦难化作艺术创作的动力和源泉,生命暗淡到极处的时候,从艺术创作中找到了一生的慰藉。苦难是她的谬斯,艺术在她的肉体即将湮灭之时,让她的灵魂重生。


《亨利·福特医院》是弗里达在经历流产后创作的一幅画。画面中心是一张床,床上躺着裸体的弗里达,腹部还是隆起的状态,仿佛在希冀着孩子还在身体内,身体下面鲜红的血迹似花瓣一般衬托着她,暗示着胎儿的陨落。躺在病床的弗里达,神情阴郁眼神落寞,大颗的泪珠滴落,沉重而悲凉,仿佛在等着命运的宣判。手握的猩红色绳子连接着飘浮在天空中和散落在大地上的六个意象物体:婴儿、粉红石膏躯干模型、骨盆 、兰花、蜗牛、冰冷的机器,它们是弗里达生命中苦难的符号象征。这六个符号不时出现在她之后的创作中。


《亨利·福特医院》,弗里达,1932年


Q: 为什么会想在当下分享这件作品?


A:漫长的人生路上,难免有一段是带着孤独、带着绝望上路,但我依然相信会有未知的希望和美好,能拯救陷于孤独绝境的我们,而艺术恰恰能带给我们生生不息的希望。生命的苦痛可以激发艺术家的艺术灵感,而艺术作品传达的力量亦可以激发人们的生命能量。


Q: 在未来生活、工作、创作中,本次疫情会给您带来怎样的转变?


A:疫情过后的思考——这次事件带来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以及“人与人的关系”的深深思索。这次疫情,追根溯源,是野生动物售卖引起的灾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不仅仅是句口号,更希望全人类意识到,保护野生动物自然生长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请放过动物,有因必有果,万物皆有灵,真正的和谐共处是不去打扰大自然,善待生命,爱护自然,敬畏天地。


人与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人即是为己,为己即是为人。孔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两千多年来,“仁义礼智信”作为华夏儿女的道德准则,最重要的是“仁”字,自己要站稳也要让别人站稳,才能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多一次灾难,愿多一些团结,多一些反思,将仁爱常驻每个人的内心。




15

崔春

有为青少年艺术厂牌主理人

跨界艺术项目策划人

青少年娱乐潮流发现社区Owhat艺术总监


Q: 当前疫情涉及众多社会话题,反映出不同的人群心态,有没有哪件艺术作品,让你想在这个时间推荐给大家分享和交流?请简单介绍一下这件作品。


A:陈文令的《平庸之恶》,是我2019年看的最后一个展览中的一件作品。


▲ 《平庸之恶》,陈文令,2019年


作品的叙事文本来自德国哲学家汉娜·阿伦特的一本书《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二战时期,纳粹德国高官阿道夫·艾希曼实施毒气屠杀了几百万犹太人,犯下滔天罪行。但是当在耶路撒冷面对2000多页的诉讼书指控和审判时,看起来温文而雅的他却在法庭上自我辩护说:“我没有一点个人意图,只是在遵守命令,而遵守命令是品德所在,每个官员都曾在就职时宣誓,谁要违背了誓言,谁就是卑鄙小人……我在上帝面前有罪,在法庭上无罪……”据此,哲学家阿伦特提出了“平庸之恶”的概念。陈文令的作品采用了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建构了一个没有独立思考能力,又极其渴望晋升、服从上级、善恶不分的“功臣斗士”心中欲立的丰碑轰然倒塌的场景。


▲ 《平庸之恶》,陈文令,2019年


Q: 为什么会想在当下分享这件作品?


A:因缺乏思考导致的罪恶在每一个人身上都有可能发生,我们要时时警惕。特别是当人身处群体中,个体性格更容易消失,理性思考能力降低。在与权威相处的时候,也容易出现这种“去个性化”的现象。想想疫情刚发生的时候,如果相关人员能够担起责任,不放弃思考,理性判断,是不是可以遏制疫情蔓延?至少会减小影响。


Q: 你认为面对灾难艺术能做什么?


A:艺术能带给我们感官的共振,有时候给我们心灵的抚慰,有时候把我们的脑子叫醒,提供给我们审视当下,变革社会的契机。


Q: 在未来生活、工作、创作中,本次疫情会给您带来怎样的转变?


A:提醒自己不放弃思考和热情,同时真诚帮助身处灾难中的人们解决实际问题。




图片来自受访者

部分来自网络






即将恢复展览





小程序合作伙伴



注:

1,如果你喜欢我们的内容,可以转发到朋友圈与大家一起分享!

2,你可以在微信上查找公共账号,搜索“今日美术馆”,加入我们的行列!

3,关注今日美术馆,你可以获得更多展讯,有趣的活动信息,很多都是免费的哦!

4,你还可以回复“0”,进行自助查询!

5,今日美术馆开馆时间:10:00-18:00,17:30停止检票,每周一闭馆,周二至周日全天开放欢迎大家!


今日美术馆网:HTTP://www.todayartmuseum.com

今日美术馆官方微博:@今日美术馆

官方微信号:today_art_museu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