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3月10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尘埃落定”的美国大选,是否可以“翻过这一篇章”?

佳音箴言 今日佳音 2021-01-21


作者:张强



01

“尘埃落定”的美国大选


12月11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驳回德州所提认定宾州等四州选举违宪的诉讼。川普团队的法律诉讼之路被完全堵死。美国时间14日,选举人投票开始,到本文发布时拜登已经到达270选举人票,被确认当选第46届美国总统。拜登即将马上发表演讲,呼吁美国人民“翻过这一篇章,迈向团结和疗伤。理论上讲,2020年的美总统大选落下帷幕。



而在12月12日,华盛顿仍有众多川普的支持者,聚集在自由广场呼吁和抗议,川普总统也在当日发推,坚持认为自己压倒性胜利,在所谓合法投票的前提下。



为什么选举将美国社会的撕裂推向没有退路的分裂,川普是否承认败选?下一步又将如何发展?情势依旧令全世界担忧。而笔者作为媒体人,更关心新闻传播与社会偏见产生背后的科技、宗教和信仰因素。



02

“真相衰败”的时代悲剧


回顾11月9日,在大选投票结束之后,拜登明显领先川普,但是选情却出现了红蓝逆转,并舞弊的有关报道。今日佳音刊发文章《“未完待续”的美国大选,挑战的不仅是你我的智商》。文章引起了从北美到中国大陆读者的极大关注,在后附读者投票区,文章共收到906票读者投票。


作为文章调查的设计者,笔者结合问题的设计和实际的投票,在下面做一个简要分析和解读。文章长度约1万字,大约需要25分钟才能阅读完。欢迎大家一起互动讨论!



《“未完待续”的美国大选》

文末投票分析



设计意图:

大规模的选举舞弊在今日美国是否可能?一般的中国公众对于网络安全以及选举安全和美国的法律秩序,稍有认识的人都会掂量这句话的分量和含义。


结果分析:

60%的人认为肯定被操纵!这是一个惊人的比例。但是这个结论的依据,不仅FBI没有找到,美国政府执法部门也没有找到。网友们提供的证据多来源社交媒体上的推送。


有分析认为,社交媒体平台的推荐算法,会有意无意地给用户推送用户关心的、相信的内容,最终形成社交智能陷阱(The Social Dilema)。Netflix在同名纪录片中将民主党和共和党两党选民完全不愿意听、不相信、不理解、无法沟通对方的症结归结为过分依赖社交媒体获取信息,并一概不相信电视、电台、报纸的专业水平、职业道德和公信力。


如果将肯定和相信“有一些(操纵)”的人加在一起,比例高达75%。而认为不可能的人仅仅7%。我们拭目以待,期待最后的调查、计票是否还有新的证据和起诉来支持这一惊人的判断。



设计意图:

政党在宪法范围之内的政治对决是否适用属灵审判?从选举的造势和左右翼的政治力量的宣传和措辞看,许多基督徒认为这是光明和黑暗、真理和邪恶的决战。选题提示,有可能左右双方都有在福音里的人,而选举本身还是社会游戏意义上的博弈(Gaming),并且这个博弈和游戏的设计,有上帝普遍恩典,即便在人看不见的地方,在至高之处上帝始终掌权(领域主权)。


结果分析:

45%的基督徒都选择这是一次决战。31%的人相信上帝在一切领域施行恩典和统治。23%的人同意,是一个操练和学习。



设计意图:

我们认为政治选举是按照宪法,不同宗教信仰的美国公民,行使政治权利的一个选举制度,是一种更加文明的民主参政、议政的体现。因此,选民必然可尊重不同意见。因此,也不会将不同意见的人妖魔化。


结果分析:

67%的人认为要运用属灵的眼光来分辨和判断对方,因为自己是与魔鬼在争战。这是用非常对立、宗教化的眼光来看待世俗政治的态度。


而选择“这是将来更美之事的操练”的人有18%,接近2成。明确提及应该注意区分两国(永恒天国和短暂地上国)的人只有13%。这个比例是与前面75%的人都怀疑选举存在舞弊的比例基本一致。与主要来自北美和中国大陆基督徒,压倒性地支持川普,强调这是“最终的决战”的情况一致。



设计意图:

对于在选举中的新闻传播和新闻传播中使用的语言,从语言学的角度存在很微妙的语言服务与政治的现象,而其中一种现象就是政治标签的使用;甚至一个标签的翻译,一个运动口号的用词都值得分析。


结果分析:

39%的投票提到要审慎地学习,免得陷入迷惑。但是许多学习和研究其实不仅需要圣经知识,还需要哲学、政治学、认识论等多方面的专业训练。


只有14%的人认同,自媒体的采编能力有限,可能存在不可靠。23%的人承认存在语言影响理解和思考,以及由此形成偏见。



设计意图:

互联网出现以前,政治新闻报道的王者是电视;互联网出现之后,有一段时间是门户新闻,而今天毫无疑问是社交媒体。社交媒体上的信息的可信度如何呢?在接受、相信、转发、扩散之前,我们是否会对信息进行确认?


结果分析:

很多人因立场不同对CNN和纽约时报缺乏信任,但有30%连带对一向比较中立且在业界拥有极高可信度的路透社、美联社都失去了信任!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比例。而19%的人认同与自己三观一致的人,实际上这也可以看作是一种部落主义抬头的体现。29%的人则依旧坚信还存在优质的值得相信的媒体。19%的人喜欢某种反向思维,越是被禁止、审查、消音的东西就越可能是真的。


总之,传统纸媒如报纸杂志、电视媒体的解体导致全社会高度依赖社交媒体,而社交媒体在出现初期,因为人际加权,成为用户最相信的媒体形态。但是随着AI算法越来越随从人喜欢和相信的信息,开放式社交媒体平台如推特和微博上的个人分享,其可信度正在急剧下滑。



设计意图:

投票是出于利益还是出于理想信念?是按照良心、理智还是按照党派的政治纲领或者某种意识形态?如何对一个问题进行全年的考察?选择跟随领袖?什么会是最大的可能性呢?


结果分析:

56%的人的选择让人欣慰,需要调查研究和亲历经验结合。7%的人选择跟随领袖。36%的人相信自己可以行使良心、理智作出正确的选择。



设计意图:

我们选择谁是因为我们相信他、寄希望于他为我们争取权利吗?如果他们的利益和目标达到了,是否会抛弃选举的承诺呢?是否还存在我们可以形成的社会共识,是否还可以信任政府和政客?还是应该形式消极的信任,让他作为一个政治工具和仆人来加以驱使?


结果分析:

31%的人选择,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失控的时代,没有信任、没有共识、没有客观也没有中立。这与相信机构媒体也不值得信任的比例相同。33%的人相信民选总统也仅仅是利益的代言人。而政治问题和选择,34%的人相信我们无法就所看见、所关注、利益休戚的事情存在共同的看见。



《是谁操纵了美国大选?》

文末投票分析


原文链接:

白宫交接开始,川普仍不认输,是谁操控了美国大选?

本投票共344位读者参与。


第一题概况


1-1


设计意图:

用户获取信息的来源往往带有预设,这个是阅读媒体内容的用户所难以察觉出来的。是否有事实查证,是否有多方的印证,以及事后如果发现是虚假新闻,机构法人和普通个人的责任与代价是完全不同的。这道题目,主要是提醒大家注意自己信息的来源渠道。

 

结果分析:

在超过300人的投票中,38%,也就是比例最多的人还是给予朋友圈最大的信任。而且认同它的可靠和有效性。


朋友圈转发量,所谓“刷屏”的确是一个事件影响力的指标。从朋友圈获取信息的确已经经过了一次过滤,将简单的“宣贯”类信息进行了过滤,只有众人关切且重要的信息才会获得转发,因此从信息过滤、选择、获取的角度,它是有效率的。但是有效的、且值得信任的朋友们转发的信息是否是“可靠的”则不一定。研究表明,谣言的传播速度是正常新闻的6倍,而一个已经广为传播的谣言即使经过辟谣,大部分人还是记住了谣言而不是辟谣。另外,人们喜欢用阴谋论来快捷地解释大部分暂时没有结论的事情,是谣言被如此拥趸的重要社会心理基础。


1-2


设计意图:

面对一条新闻,在相信是事实之前,我们是否进行查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习惯。从事新闻调查的记者,以及历史纪录片的拍摄,都可以使用搜索引擎,通过(最好是匿名的)多次搜索和查证来进行交叉验证。


结果分析:

但是有30%的人选择,会做研究、调查,来查证不同来源的传闻的可靠程度,以及不同传闻的重点、篇幅和倾向性。涉及政治新闻,则更具有利维坦的特点,就是两极化和极端化。越是极端约有人拥趸,越是极端,越容易获得传播,极端的政..zhi言论与谣言在社交媒体上属于同等属性的东西。以至于推特等社交媒体在2020年的美国大选期间不得不对一些已经辟谣、证伪的谣言要加上“存在争议”的标签。


政..zhi是一种简单快捷识别敌我的手段,但是从基督信仰的角度,无论是“左营”还是“宗右”,我们都需要越过这些政zhi、文化的世俗面纱看到神所造的人,以及神赐下的福音是关乎万民的。因此,非黑即白的分类方式,加上自义的定罪审判都是我们要注意的陷阱。


1-3


设计意图:

除了微信之外,余下的新闻来源的比例如何也是我们想知道的。


结果分析:

微信是一个受到严格的信息过滤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美国大选的信息,并没有严格受到监控和审查。这是与北美、中国国内不同的社会群体,对于美国大选持有的复杂、对立的立场有关。因此,微信之外的其他媒体,具有查证、印证、对比的参考意义。但是只有9%的用户选择“非微信”的其他平台。这也表明美国大选主要是通过微信,由北美华人、中国大陆华人、台湾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其他华人基督徒较为集中的澳洲、新西兰、加拿大华人参与信息发布、转发与评论。


1-4


设计意图:

传统媒体和机构新闻的比例是多少。日本绝大部分国民主要通过机构新闻来获取信息而不是个人的截屏、短视频和个人发帖。


结果分析:

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属于机构媒体,或者法人媒体机构,比自媒体更具有可信度。但是随着社交媒体和互联网数字媒体垄断了新闻传播,电视、广播、报纸也出现了政zhi化、政dang化、谣言化。而这些本来具有更好公信力的媒体,一旦也放任自流,因为预设和偏见而炮制不实报道并被社交媒体的粉丝和个人转发,造成的破坏力将远超一个社交媒体个人的直击和目睹。而“直击和目睹”原本是社交媒体的新闻事实的特性与基础。


1-5


设计意图:

在上述渠道之外,其实还有口传等人际传播。


结果分析:

14%的投票选择自己的新闻信息的来源是其他。除了社交媒体、搜索引擎、新闻APP,以及传统的广播、电视、报纸三大媒体,是否还有其他新闻来源?可能就是人际的口口相传,以及个人知晓,个人亲历但是却与我们常识背反的东西?有许多我们知道的东西不能对外传播,我们称为秘密的东西。


第二题概况


2-1

设计意图:

美国大选的投票用户主要是华人基督徒,分布在北美和中国大陆。但是对于所在国家的英文媒体的阅读比例的程度和比例会是如何呢?


结果分析:

22%的投票用户居住在中国大陆以外的地区,再次说明即使在中国大陆以外,美国大选的信息,基督徒社群关注的主要渠道反倒是微信平台。微信平台的国际化,以及在中美之间使用的密切和频次,通过川普提出的禁止微信使用的法令就可以知晓。其普及程度是不言而喻的。


2-2


设计意图:

作为多元文化的国家,中国基督徒可能主要还是依靠中文资讯而不是英文资讯。这是ABC和第一代移民很重要的区别。


结果分析:

这个选项和前面的选项的区别在于,居住在中国大陆以外地区的投票人,是通过微信中文获取信息,还是也是用当地的电视、新闻、报纸、网络作为信息的辅助来源。11%的用户选择自己的主要资讯来源是微信中文。居住在海外的中国人至少10%还要多的人,因为语言和文化,以及社群关系的缘故,其实不怎么看当地的新闻。从社会政zhi关系来说,甚至可能更加相信微信平台中文信息。


只看中文消息和兼看国外本地新闻的人数加起来是33%,正好说明本次的调查,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投票者来自海外中国人。


2-3


设计意图:

作为没有设定样本比例和进行样本选择的投票调查,我们只对读者所在地区做一个模糊的设定。而这里我们主要关心的是,网络信息管制以及经济发达程度可能给资讯的传播带来的影响。


结果分析:

中国基督徒主要集中在中国沿海地区和中国的中部省份。这里我们没有严格区分北上广深是比沿海发达省份更加发达而融入国际城市。毕竟其中的基督徒比例较人口还是比较低的。31%的用户选择自己居住在沿海发达地区。也就是拥有相对比较大的可能性,能够接触到海外媒体消息。


2-4


设计意图:

我们简单地将中国划分为三个中国:沿海发达,包含一线国际化大城市;中部相对发达省份,以及西部不发达省份。


结果分析:

相对发达的中部省份包括从安徽到河南,从重庆、西安到成都的广大地区。从西安成都以西,我们将其归为还不够发达的西部内陆省份。这个部分定义相对模糊,但是从文化和资讯来说,我们相信投票用户可以知道自己的居住的地区属于发达还是相对发达,沿海还是内陆。


2-5


结果分析:

西部的内陆省份也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主要还是从消息、信息、新闻的来源,以及人们是否有获取消息的愿望的角度来说的。13%的用户勾选了此选项。他们的消息来源应该会更加依靠微信平台,并且会更加倾向于相信微信群和牧长们所提供的信息。


第三题概况


3-1


设计意图:

是否设定系统推送是用户被智能平台资讯操纵密切程度的重要因素。用户对它的态度决定被操纵的自觉与不自觉,以及反感和不反感。


结果分析:

《监视资本主义|社交智能陷阱》一文主要提醒大家关注智能推荐这个起初看起来非常有用的功能。对于工具,设计者的初衷是好的,创意和想法是简单而直接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广众用户的参与,以及商业模式的成熟,商业利益会扭曲起初的设计初衷。2%的用户认为“推荐/推送”功能是非常好的。他们也可能是初期用户,也可能还没有意识到长期使用可能带来的问题,尤其是儿童、请少年。基本上,已经做父母的群体会比职场青年更加关注技术可能给下一代带来的负面影响。


3-2


设计意图:

主动思考和调查研究需要“有树木、有森林”,如果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并且完全察觉不到我们漏掉的信息,就会不自觉落在社会文化撕裂、对立的陷阱之中。


结果分析:

14%的人觉得“挺方便”,与此同时也意识到,似乎牺牲了一些东西,比如,与我不同者群体,他们关注的东西我越发没有机会看到了。


报纸、杂志、电台、电视的栏目设计和栏目时长,一般是按照一个社会的整体而不是个体来设计的,是按照社群的多样性、人口数量、文化偏好、流行时尚来设置的。而按照一个个体来推荐的新闻,实际上抽离了媒体,尤其是公共媒体与社会之间的回音壁的整体性和完整性。但是由于行业细分、专业人士注重效率,已经自愿为时间和效率牺牲了浏览社会整体概貌的雅兴。


3-3


设计意图:

实际情况是,我们既然依赖机器智能的方便,但是我们也需要意识到它的危害,目前商业生态的情况是平台不断推动消费,但是交易的其实是用户的隐私。


结果分析:

40%的人都想到电商广告与智能推荐之间的孪生关系。因为我们看的免费网络资讯、社交媒体智能推荐,背后的买单人就是商品广告和商家赞助。我们不介意商家记住自己的购买兴趣,帮助我们挖掘我们可能需要的关联商品,唯有隐私我们还不大愿意。但是社交媒体比任何媒体平台更能精确地掌握我们内在的心理和行为,比掌握我们的身份证信息、获得人脸数据,我们已经输得不是没有隐私,而是没有秘密了。智能系统将比我们更加清楚知道下一步,在何种特定消息和信息的刺激下,我们如何行为。


3-4


设计意图:

除了“科技”这个因素,当然,倒是社会分裂的政治共识无法形成的原因还有经济、就业、文化、宗教、政治意识形态等多重因素。


结果分析:

43%的人在本次的调查此选项下选择“以上都不是”。看似令人费解。但是如果考虑到从2015年以来,中国、发达国家、全球经济与气候变化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不难理解,还有很多属于政zhi意识形态领域的原因导致了从中国到美国,从加拿大到法国的社会撕裂。


第四题概况


4-1


设计意图:

网络自媒体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了透过一个带有情绪的人的报道来看社会生活。这里有商业驱动的投其所好,也有媒体生态的原因。因此我们特别针对“情绪”这个要素设定了这个题目。


结果分析:

社交媒体平台的信息都是充满了个人感情和情绪的帖子。但是由于社交媒体的真实,有一部分在于情感的真实而不是事实确凿和逻辑的严密。前者还需要这个人有公信力,后者对于读者来说十分枯燥难懂。因此,只有非黑即白、爱憎分明的简短文字是自然的选择。


只有3%的人认为自己“不介意带着作者情绪的文章”,说明在政治选举中,我们需要有礼有节,因为我们谈论的事情事关公义、正义、以及整个共同体。


4-2


设计意图:

情绪与事实是存在潜在的冲突的,但是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某人的情绪也成了新闻事实。


结果分析:

18%的人选择入情入理。简单的好恶爱憎试图带货政zhi意识形态,大部分中国人已经吃过亏。


4-3


设计意图:

普通人、专业人、政治领袖,政府官员、外交官,对于情绪在工作中的存在其实差异很大,但是无疑我们已经习惯了情绪派的内容风格。


结果分析:

2%的人寄情于别人替自己发声,并且酣畅淋漓,但是只有很少的骂人和情绪能够带来建设性的效果。至于吹捧、表扬,但是却罔顾事实,大部分人也不会买账。


4-4


设计意图:

三观一致是基督徒所看重的,但是这也容易使我们越来越不能理解、接纳三观存在差异的人群。


结果分析:

34%的人强调作者的立场。立场是一个政zhi术语,就是在政zhi意识形态上的“敌我识别”,属于我的阵营,即使文章并非入情入理,即使带有偏见和感情色彩,也应该支持和转发。


4-5


设计意图: 

“理中客”在多大程度上还被大家看重?这个是我们想知道的。


结果分析:

41%的人选择冷静、理智、智慧,真正经过学术研究,有论据、有方法,而且比较排斥情绪。这表明不看政治立场和三观而是注意冷静、理智、智慧的声音的人,实际上,要超过三观与自己对路的人。


第五题概况


5-1


设计意图:

除了“科技”这个要素,我们知道还有其他原因,但是科技是我们最直接能感受到的原因,其他原因我们需要单独加以设定前提和范围展开讨论。


结果分析:

如果说2016年的大选,大数据监测与社交媒体平台的宣传结合,产生了一种令人震惊的认识——使用技术中介可以干预、影响,甚至操纵一个民主国家的选举。那么2020年的选举设计一个关键的问题:原来为我们所操控的技术工具,现在是否发展得太快,从计算、存储、学习、迭代,以及人性弱点的角度,让自以为聪明的人类,正好掉进了自己挖的坑中。


5-2


设计意图:

社交平台的问题有多少人认为是一个问题。


结果分析:

38%的人在阅读完文章之后,认为社交媒体平台的智能算法队大选构成了影响。


5-3


设计意图:

很确信有直接的关系,那么我们需要接下来分析,是否网络安全存在问题,是否发生了2016年选举有俄罗斯黑客操纵这样的事情。


结果分析:

31%的人则选择,有很大的关系,就是更加确定,大选在人以为毫发无损、十分安全的地方,共和党和民主党都没有直接伸手去作弊,但就在我们的瞩目之下,整个计算系统用一种让你觉得自己看到的就是真理的人类误区,使大选被从中操纵。而此操纵不同于任何阴谋论,而是机器智能给人布设之未来陷阱的第一个小坑而已。


5-4


设计意图:

如果有直接的关系,我们是否可以找到直接的证据?是否可以找到可以固化的司法证据?


结果分析: 

17%的用户选择有直接的关系。是一个平台有意支持倾向于某一个选举人吗?从本次选举看,由于2016年存在俄罗斯操纵美国选举的指控,各个互联网社交媒体平台,包括youtube等都加强了对不实信息和直接宣传暴力仇恨的播主和内容进行了直接下架。


5-5


设计意图:

社交媒体不是原因,也就是还存在其他的因素。

 

结果分析:

从本次大选可以得出的一个结论,是美国社会存在的分裂和分歧之深之久,已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从保守的福音派与共和党在美国核心意识形态上形成的保守主义力量,与对这种主流意识形态的批评,从种族歧视、父权社会、力量与暴力崇拜、堕胎、同性婚姻,和教会存在的成功神学,教会内外并非没有批评的声音。只是,这一切的形成和改变,都深受它特殊的外部和内部的背景与社会力量和思潮的影响。新闻来源、社交媒体,不过是这些更深力量的表层可见部分。




03

“自我欺骗”的信仰陷阱


福音和神的道,使我们在神持续的护理和更新中。而我们也很清楚敬拜的中心是上帝,我们是被祂察看和判断的,但是政..zhi选举使我们站在了察看和判断人的位置上。尤其政..zhi参与带有一种奖励机制,我察看和认可的人,越多的人与我的看法一致,我们就越有可能获得社会分配博弈中的某种益处。


休谟认为,理性是实现目的的工具,但它仍然是感情的“奴隶”。而情感的核心是爱,因爱而生出惧怕失去、竭力拥有、给予付出,也就是所谓的动机。


研究人士注意到,人类在信仰中表现出极大的无意识偏见。心理学家哈里·特里安迪斯(Harry Triandis)在他的《自我欺骗》一书中如此列举:“人们常常看到他们希望看到的东西,并相信他们希望相信的东西。”


作为个人的呼声(Voice),需要通过媒体的专业工作才能加以报道和传播。社会个体的社交媒体账户,百万公众众口一致的声浪所形成的舆情,与机构媒体的社论本质相同。覆盖不同社会群体的广谱分析,更使我们能站在国家和全社会的结果看待政治参与这一特殊的博弈。


伊恩·布瑞莫(Ian Bremmer)是一位活跃的政治学者,他在2018年接受《BIG THINK》的采访中指出,除了日本,其它发达国家在贫富加剧、移民、全球化、社交媒体引发的社会疏离这四个问题上无一幸免。他指出从2016年开始,从法国、意大利、英国、加拿大、美国,甚至德国,民粹主义抬头和反对政..fu建制,要求改变的呼声四起,而这些问题引起的社会矛盾必然随着经济衰退、就业率下降而冲突加剧,甚至引发大国之间的军事冲突。


日本跳出了所有发达国家的魔咒,恰恰与日本在这四个问题上都采取了保守的政策有关。日本人依旧信任新闻机构和报纸,一如半个世纪之前,因为日本成年人使用社交网络的比例只有38%。而上述发达国家,不同社会群体,按照信仰、政党拥有自己的媒体,并只刊登和报道符合自己价值立场的内容,渐渐偏离了新闻、事实、客观,而只报道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并且对立的双方报道的内容几乎没有交集和重合,保守派绝口不提自由派的话题,反之亦然。最后的结果就是,双方都觉得对方的新闻是假新闻。


我们迫切地需要理解无意识偏见,觉察自我欺骗的潜意识。因为这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我们可能因此成为受害者,因为我们也是施害者。希望对11月的投票结果的回顾与分析,能够让我们不要轻易落入如此怪圈和陷阱之中。


我们站在客观和中立的立场对后附投票结果分析,目的在于呼吁基督徒社群继续团结一致,共同面对挑战。


正如芝加哥新生命教会一位牧者的呼吁:“如果一场竞选就能让教会分裂,那有问题的就是教会,而不是竞选”。(点此查看全文)基督徒和教会的诚信与德行,以圣经真理为基础的合一和见证,比大选结果更重要。





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

要照着神所分给各人信心的大小,

看得合乎中道。



- 罗马书 12:3b -



- END -


作者简介:

张强,资深媒体人,DataWeco数据分析创始人。主持撰写了2017、2018基督徒微信公众号影响力报告及阅读研究等。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

感谢著者汇寄,“今日佳音”首发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不代表本平台

版权归原著者及“今日佳音”微信公众号所有

转载须联系授权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因信说话》第二季,正在连载...

↓ 点击查看全部内容


《因信说话》第一季

↓ 查看、收藏、转发全部内容



点击“阅读原文”

关注浏览佳音往期精彩文章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