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京的国子监到底在哪?

南京发布 南京发布 2019-07-17

今天聊的是朱元璋在南京设立的国子监

国子监是当时国内的最高学府

大家熟悉的郑成功就是南京国子监毕业的

这里还编印了迄今为止中国最大和最早的

百科全书《永乐大典》

blablabla…… 

但小布想说的是

这么厉害的一个的地方

很多人却把它的位置弄错了!

 南京的国子监核心区不在东南大学

( 它是大国子监的一块生活区)

真正的位置在鸡鸣山下

现在的门牌号码是北京东路41号、43号

小布找了一些明朝的图做佐证


《送朝天客归国诗章图》 明朝中期的手绘南京 韩国国立博物馆藏

图示为王兢绘

 放大↓

放大↓

△以上这些图是不是能准确看到国子监的位置! 

国子监的建立不是随随便便的

朱元璋虽然是土皇帝出身

但他有英主的雄略

他深知,治理好国家要

有一套相对高效运转的官僚机构

那么问题来了!

机构需要大量做官的人才

那时候明朝刚建立

人哪里来??

面对严重的“用工荒”

朱元璋想了一个“人才养成法”

在吸取历朝开办国学、太学的经验基础上

自己搞了个“官僚养成所”

于是,“国子学”诞生了……

据《南京教育志》记载,国子学在元朝“集庆路学”(今夫子庙内)的旧址上改建而成,但是校园太小,加上校园地处闹市,影响学生专心学习。

朱元璋便亲自踏勘,在鸡鸣山下选了一处生态环境十分理想的地点,作为国子学的新校址,并于洪武十四年(1381年)夏动工兴建,不到一年时间,一座崭新的大学城便落成。

洪武十五年,南京高等学府的正式名称由国子学改为国子监,规模相当大。东至小教场、西至英灵坊、北至城坡土山、南至珍珠桥。左有龙舟山,右有鸡鸣山,北有玄武湖,南有珍珠河,“延袤十里,灯火相辉”,十分壮观。

△民国时期的考试院,昔日国子监旧址,右侧为国子监文庙,太平天国之后改为武庙

在国子监上学要上什么课程?

好不好毕业啊?

听说学生还有结婚补贴,是不是真的?

其实在古代,读书也是很辛苦的呢~

且看——

明朝的学校,分官办和民办两大类。在朱元璋亲自过问下先后兴办起来的国子监(大学)、府州县学(中学)和社学(小学)属于官办学校一类。明中叶以后兴盛起来的书院,属于民办学校一类。

 

大气

国子监当时相当的大气。光供教学用的正堂、支堂就有105间,有国家祭祀孔子的京师文庙,还有供藏书用的图书馆,供外国留学生和校大学生使用的宿舍,食堂、仓库、水磨房、菜圃、疗养所等等。

△国子监布局 出自明朝初年编的《洪武京城图志》

到了洪武十七年四月,原来的2000间学生宿舍不够用,又在集贤门附近增建了500间。

 

招生

国子监的教师都是国家官员,而国子监的招生却是无!名!额!限!制!就是这么霸气!一般生源是怎么来的呢?

一是民生,二是官生。民生主要是由府、州、县学保送上来的“岁贡生员”,官生主要是勋臣子弟、武臣子弟、土官生和外国留学生。但是学生是有条件的,品行端庄;学问有成;年龄必须在20岁以上。

教学

入学后大家学些什么呢?

所习自四子本经外,兼及刘向《说苑》及律、令、书、数、御制大诰等。学生在学习期间,每月要被测验一次,内容是“试经、书义各一道,诏、诰、表、策论、判、内科二道”。

一言不合就挂科

挂科就要留级

不信看↓

尽管从来没有规定国子监是几年制的高等学府,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一个优秀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在校学习时间至少要四年

而且高级班成绩达到8分之后,毕业生还要经历一个毕业实习的阶段,实习名额大概有1000多个,实习的工作内容包括抄写公文、整理档案、清理账目之类的,实习期要一年以上。

实习生必须从国子监早出晚归,期满后,实习单位会对每个实习生的工作表现进行考核,分上等、中等、下等三级记分,得上等的就能由吏部正式分配工作。

福利

别看国子监要求严格,

在校学习期间还是有很多福利的。

伙食免费

部分衣着免费

节日校方发零用钱

已婚学生妻子可以来校探亲常住

校方免费发口粮

学生回家省亲,校方提供路费、行装

学生生病了,可以住疗养所

校方派厨师照顾

已经从高级班毕业的实习生还没有婚娶

校方可以资助部分婚娶费用

……

说实话

小布心里酸了


严师

明朝南京国子监第一任“校长”叫宋讷,因为他执行校规特别认真,很得朱元璋赏识。可他一认真,学生就惨了:

不准在学生宿舍里唱歌喝酒,不准穿除校服外的其他衣服,不准假装称病。

学校里规定的学习任务,学生必须按时完成。除了课堂教学,学生们还要练字、背书、写作文,写字最差的要挨竹板子,背不出书的要打屁股。

在这种从严办学的理念下,国子监学生在当时的进士科考试中成绩斐然,当年“取士四百七十有奇,由太学者三之二”

但是在强压之下,学生很不满意,最终抗议闹事。朱元璋就生气了:“朕给你们包吃包住,还请名师来上课。你们呢?不好好学习、报效国家,闹什么闹!”在洪武三十年,朱元璋召集国子监师生到大内奉天门,狠狠地训斥了一番,后来这番话还被刻到碑上。

雕版印刷

最后说下雕版印刷,发展到明代,中央政府非常重视,当时的刻书主要分官刻、私刻和坊刻三大系统。官刻中有一部分曾由国子监承担。

南京国子监大量地接收宋元两代遗留的版片,以及元代各路儒学所刻书版,继续刷印,对于一些残缺不全的旧版进行修补或重刻、新刻,称为“监本”。所以当时南京书商云集,书市热闹。

世界上最早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就是在这里诞生,通往国子监的路被称为“成贤街”,写《牡丹亭》的汤显祖说不定就在这条路上晃荡过,毕竟,他曾在国子监待了很多年……

南京人爱读书刻在了骨子里

不是没道理

今天的你比昨天更博学了吗?

点右下“在看”告诉小布~

第二十四期

 感谢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李文彬、王兢提供史料基础

 部分内容选自南京出版社《明朝文化》、《南京教育志》

—“金陵文脉”往期回顾 —

第十五期丨鼓楼公园,636岁了!

第十六期丨南京啊,这么多有故事的老街巷

第十七期1600年,织就南京云锦

第十八期丨1700岁的秦淮灯会,南京人的仪式感

第十九期丨南京,话说正南门……

第二十期丨朱元璋建的百猫坊要回来了?

第二十一期丨南京国宝档案

第二十二期丨六朝人,你竟然这么懂浪漫

第二十三期丨南京城墙,这些年……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