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京国宝档案

南京发布 南京发布 2019-07-17

  近日,美国政府向中国归还361件(套)流失文物。这是自2009年以来,美方第三次向中国返还流失文物,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文物返还。

看到珍贵的文物,

你会不会不由自主地赞一句“哇,国宝”

那你知道什么样的文物称为“国宝”吗?

       我国现行的《文物藏品定级标准》中,其实并没有“国宝”这个定级,而是把全国所有文物藏品分为两大类: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贵文物又分为一、二、三级。

       2002年起,为了更好的保护一级文物,避免特别重要的一级文物流失海外,国家开始公布禁止出国(境)展览的一级文物,截至目前公布了三批次,累计共有195件国家一级文物被列入禁止出国(境)展览的名单,这些文物则被大众称为“国宝”。


南京,拥有6件。

竹林七贤砖印模画

王齐翰《勘书图》卷

战国错金银镶嵌丝网套铜壶

吴青釉褐彩羽人纹双系壶

西晋青瓷神兽尊

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南京的这些个“国宝”。

采访对象——

南京博物院、南京市博物总馆、南京大学博物馆


☉ 王齐翰《勘书图》卷


       小布猜,很多人不知道,南京大学博物馆就收藏着一件“国宝”——王齐翰《勘书图》卷,是现存古代稀世绘画精品之一

       这是1000多年前画在绢上的,作者王齐翰,南唐人,也是正宗的南京人。而这幅画最早不是这个名字,而叫《挑耳图》,何解?因为画中的主人翁正在挖耳朵呢

       这幅画正中有一座三折敞开的屏风,屏风上绘的是一幅青绿山水图,图上绿树掩映,小河水流潺潺,村居附近停有一叶渔舟,远景苍山积翠,属于“画中画”

       屏风前略左有一长案,主人斜坐在靠背扶手椅子上,宽衣松带,一手持耳匙挑耳,一手扶座,髭须微翘,双腿垂足,赤脚脱鞋。画幅右侧有一持茶具的侍立书童,背身探头立于屏风侧,似乎关注屏风后的声响。


       可能有人会质疑,凭啥说这幅画好呢?请看图↓

△临摹图

       这么多题跋和印章,可不是作者自己弄的。宋徽宗赵佶、南唐后主李煜、苏东坡、苏辙、王晋卿、董其昌、文震孟、清代乾隆帝的三位皇子及一批文人名流对它进行题识。画面上的山峦表现不用皴擦而用没骨设色是唐代山水的遗风,其中的屏障画就继承了唐代没骨设色山水的技法……

       也正是这么多文豪对它的解读,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这幅“国宝”的价值。

       至于原名的《挑耳图》为何变成了《勘书图》,那就是宋徽宗赵佶改的了。赵佶看到这幅画后,品味王齐翰所画内容实为勘书之事,而挑耳只不过是休息时顺手为之,便提笔在画右侧用他的瘦金体书上“勘书图”字,又在画的左侧题有“王齐翰妙笔”五字,为此画锦上添花。

       所谓“纸寿千年,绢寿八百”,因其独特的材质,绢画的流传实属不易,保留自身原貌更难。这幅画曾入藏南唐内府、北宋内府,或因“靖康之变”流至北方,辗转各地,岁月悠悠,清末,这幅画到了美籍加拿大人福开森的手上,后来他将画捐赠给金陵大学,金陵大学在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一直到现在。

     还有一个好玩的事,观察这幅画,看这个掏耳朵的主人是怎么勘书校书的?

   他没有按照现代人的习惯把书册放到比自己高的桌子上,而是把书册放到比自己椅子矮的小桌子上。


这是为什么?

       因为古代校书都是在没有依托的情况下,左手执纸,右手书写,要知道古人原先都是席地而坐,虽然五代时期(画中时代为南唐,属五代)已经出现了高型家具,但大家还保留着“古法”勘书校书直到宋代,高型家具极大发展,垂足坐已完全取代席地坐,中国历史上彻底完成了起居方式的大变革,书写方式或是勘书方式才转到平铺的桌子上。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四处可见高型的桌椅配用,宋人坐在椅子上,伏在桌子上书写。


       南京大学收藏的文物,可能比你想象得更多。南京大学博物馆副馆长史梅介绍,南京大学博物馆藏有1万多件青铜器、瓷器、书画和2万多件碑帖拓片,今年就要在仙林校区建3万多平米的新馆,更好地展陈这些“老古董”,新馆预计2022年建成。此外,新博物馆还将学校地质生物系的藏品,如珍贵标本、化石等,一起加入进来,打造一间综合性的博物馆,届时,大家一定很有眼福咯。

☉ 竹林七贤砖印模画

       画像砖是我国古代墓室壁面上所用的一种图像砖,主要出土于河南、四川、江苏等地汉代至魏晋、南朝时期的墓葬中。这件“国宝”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保存最为完好的大型人物砖印壁画。

       1960年4月,南京西善桥宫山南朝大墓被发现,虽然这座墓早年被严重盗掘过,但墓中出土的大型砖印壁画被很好地保留下来。

       南京博物院研究馆员谷建祥介绍,这幅砖印模画具有强烈的时代性。西壁自外向内为嵇康、阮籍、山涛、王戎,东壁自外向内为向秀、刘伶、阮咸、荣启期,或弹琴、或饮酒,或长啸、或沉思,其中,荣启期为春秋时期的高士,其余七人即为魏晋时期著名的“竹林七贤”。这就说明当时人追求自由、崇尚洒脱。

       另一方面,它能体现了南朝时制作工艺的精湛性。据专家考证,这组砖画的做法是先将白描画面的粉本制成诸多木模,再用木模将画面以线条的形式分别压印在统一编号的砖坯上,经烧制定型,再按编号的顺序嵌砌在墓壁上,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这样的做法和以往一砖多模画像砖的单调方法完全不一样,使得文物本身非常大气。

       相同题材的砖画虽然还在丹阳建山、胡桥的帝王陵中各出土了一件,但均残缺不全,只有这件最为完整。


 ☉ 战国错金银镶嵌丝网套铜壶

       光听名字,就知道这件铜壶的“金银镶嵌丝网套”工艺了不得。

     铜丝网套由96条卷曲的龙和576枚梅花钉交错套扣而成;

     网罩中间有错金云纹铜箍,箍上有相间兽首衔环和倒垂的浮雕兽各四个,衔环与立兽上有错金银纹饰;

     壶颈和圈足上、网套下面的肩与腹部,分别饰错金银斜方格云纹。

     所以这件酒器的整个造型看起来玲珑剔透,精巧华美。


     南京博物院研究馆员谷建祥介绍,商周时期,青铜主要作为礼器,用来祭祀,那时候人们对青铜的造型追求威严、神秘感;而到了战国时期,人们希望青铜器有实用价值,所以多了很多生活类的青铜器,同时,非常追求器物的美感

       这件铜壶的珍贵之处不仅是在它的工艺上,还在于它是重要的文史资料。它的圈足外延刻有”陈璋伐匽(燕)之获“等29个字,这些铭文反映的是公元前315齐国伐燕国的史实,也可印证和补充文献的记载。

     1982年,一个年轻小伙子去村外小水沟挖渠时,锹子突然发出清脆的声音,只见金光灿灿的东西露了出来。铜壶出土时旁边还有金兽和其他金饰。



☉ 西晋青瓷神兽尊

        单从长相来看,就知道这不是一件简单的物件,哈哈。

       匠师运用夸张的写意手法,以盘口作兽的头顶,以器腹为兽腹,嘴含珠子,眼睛突出,以器耳为兽耳,兽爪兽脊等都有序地布列在器物的各个部位,“尊”、“兽”难辨,乍一看,还有些可爱。

       其实这件青瓷神兽尊的出土是个巧合。

       1982年,农民挖水沟的时候偶尔挖到周氏家族的墓群,(西晋时周氏家族有个出名的人物——周处,曾历任新平太守、广汉太守等职,立下赫赫战功,后被封为建威将军)当时,青瓷神兽尊就放在墓室后部的一角,紧靠棺床,距离墓主人很近。神兽尊出土的时候内部藏有骨头,这骨头是谁的?目前无从考证,专家认为或许是用来祭祀的。而神兽的模样十分怪异,在迄今出土的文物中,找不到第二件完全一样的。

       对于这件青瓷的用途,其实没有确切定论:

    有人说是酒器,尊,常常用作礼器酒器,这件青瓷口是收着的;

    有人说是镇墓兽,因为这玩意长得很像传说中的上古神兽“穷奇”,加上出土时尊内附兽骨一堆,可能曾为祭祀所用;

    也有人说这是帮助人升天的,因为这尊青瓷后面有翅膀……


背 景

       西晋时期,祸乱不断,民不聊生,许多人存在着消极避世的思想,由动物崇拜演化为对很多虚幻神兽的崇拜。西晋时期出土的一批器物,许多以动物作为造型,包括鸡头、羊头、虎头等瓷器。


       神兽尊出土于的墓中还出有刻着“西晋永宁二年”和“关内侯”字样的铭文砖,“西晋永宁二年”即公元302年,“东州”二字可能为窑名和地名。具体怎么解释文字背后的意思,还是个谜。


☉ 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

       提到元朝会想到什么?自然是《西厢记》。那时候人都喜爱戏曲,所以制瓷工匠会以典型的戏曲故事为题材创作青花绘画,这件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就是在这样的社会风俗中诞生的。

       这件梅瓶原先是明代开国功臣沐英的陪葬品。20世纪50年代被盗墓贼掘出,流入夫子庙文玩市场古董商的手中。经过彻查,盗墓者相继落网,迫于各方压力,古董商最终向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交出了这个梅瓶。


       它虽然出土于明初墓,但据专家研究,它的烧制年代应该是元末,景德镇官窑出品,胎质洁白坚韧,采用进口钴青料烧制,绘画采用点染技法,代表了元代青花瓷器最高艺术成就。

       受制瓷工艺技术的限制及窑炉温度控制的不确定等因素干扰,大件的元青花瓷器极易变形,而使用进口钴青料烧制的器物固然呈色浓艳,但却多晕散,聚釉处还会留有褐色的结晶斑。我国国内博物馆收藏的各地传世、出土的元代青花瓷仅100多件,还有数百件元青花散落在世界各地,大部分是外销瓷,绘有人物故事纹的元青花非常稀少。

       这件梅瓶称为“国宝”,当之无愧。

☉ 吴青釉褐彩羽人纹双系壶

       仔细看这件“国宝”,壶通体描绘了多种生动、奇异的艺术形象,不仅是壶身,器盖内壁、内口沿等凡是肉眼能看到的地方都有图案。鸾鸟气宇轩昂,神禽翩翩起舞,白虎威风显赫,比翼鸟雍容华丽仙人虚幻神奇,仙草、云气栩栩如生,似乎描绘了飘渺虚幻的天界风光。

       它的出土有很重大意义,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陶瓷研究界普遍认为成熟的釉下彩绘瓷器的烧制始于唐朝中晚期的长沙窑,这件“国宝”的出土,证明我国早在三国时期就已具备了烧制釉下彩瓷器的先进工艺,将釉下彩绘工艺出现的时间提前了约500年。

       这种样式的壶是流行于南方一种盛水器,但这件制作精美,器身绘满各种纹饰,可能具有其他特殊用途。

因为篇幅有限,本文若有未说详细处,还请见谅。

若有特别感兴趣的地方,可以留言告诉小布呀,

小布以后多跟大伙儿韶韶。

第二十一期

“金陵文脉”往期回顾    

第一期丨“虎踞龙盘”南京城从何而来?

第二期丨信不信,古人穿衣打扮比你“潮”!

第三期丨你还不知道吧?南京文化的源头在湖熟

第四期丨一座朝天宫 半部南都史

第五期丨六合人为什么那么好吃?

第六期丨《如懿传》里乾隆下江南竟然去了这里

第七期丨你造吗?南京有过50多个名字!

第八期丨七家湾,不只有牛肉锅贴……

第九期丨在南京,没一起吃过鸭血粉丝的不算真朋友

第十期丨明朝南京CBD有多繁华?

第十一期丨最美600米!“石象路”or“石像路”?

第十二期丨明孝陵里藏着多少秘密?

第十三期丨秦淮河对南京意味着什么?

第十四期丨南京北极阁藏着中国千年气象史

第十五期丨鼓楼公园,636岁了!

第十六期丨南京啊,这么多有故事的老街巷

第十七期丨1600年,织就南京云锦

第十八期丨1700岁的秦淮灯会,南京人的仪式感

第十九期丨南京,话说正南门……

第二十期丨朱元璋建的百猫坊要回来了?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