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700岁的秦淮灯会,南京人的仪式感

南京发布 2019-04-13

元宵前后,

秦淮河畔家家走桥,人人看灯,

到灯市买盏兔子灯拖着四处乱跑,

是很多“老南京”脑海中难以磨灭的记忆吧。

网络图

一年又一年,

秦淮灯会仿佛成了南京人的老友,

每年一亮灯,人们就迫不及待地赶去见她,

风雨无阻。

往年秦淮灯会  林琨 摄


秦淮灯会起源于六朝初期✚●○


古人将传统节日、吉祥喜庆之时悬挂的五颜六色的彩灯称为“花灯”。“灯会”就是灯彩的盛会。

传说,木匠业祖师爷鲁班在建造宫殿时就创制过花灯。到西汉初期,宫廷中已出现了高达七尺半的巨型花灯。在很长时间内,花灯只是皇族赏玩之物,直到南北朝,伴随着元宵节赏灯习俗的推广,花灯才走出皇宫,飞入寻常百姓家。

往年秦淮灯会  小飞 摄

正月十五是新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早在汉代时就已成为我们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元宵节的起源说法很多,几乎每一种都与灯有关。广为流传的是:正月十五是汉文帝刘恒铲平诸吕势力的日子,后来每年的正月十五,汉文帝都要微服出宫,到张灯结彩的街市游玩,与民同乐,于是,这一天被定为元宵节。

往年秦淮灯会  鲍卫东 摄

那么,秦淮灯会从何时而来呢?历史可追溯到六朝初期。

六朝都城建康(南京)举办灯会,元宵之夜,东吴太初宫、昭明宫和后来的东晋建康宫悬挂各式彩灯,秦淮河两岸达官显宦的宅邸也纷纷效仿,挂出各种花灯。东晋的习凿齿诗有云:“煌煌闲夜灯,修修树间亮。灯随风炜烨,风与灯升降。”想象一下,华灯齐放,秦淮河上火光倒映,宛若白昼,定是美爆了。

往年秦淮灯会  小飞 摄

南朝时期,元宵节举办灯会的民俗依然延续,梁简文帝萧纲写有《灯赋》《正月八日燃灯应令》等诗,“落灰燃蕊盛,垂油湿画峰。天宫倘若见,灯王愿可逢”,记录了彼时灯会繁盛的场景。

最初的元宵灯节仅有一天。史载,唐代开始,灯会改为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六,持续三天;到宋代,灯节的时间又被延长,从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八,观灯赏灯的狂欢长达五天。现在呢,嘿嘿,更久了。

往年秦淮灯会   李晓飞 摄


灯节盛景哪里能看到?《南都繁会图》✚●○


南京元宵灯会的第一个高潮期在何时?明代!

朱元璋定都南京后,为营造盛世氛围,竭力提倡灯节盛事。“闻太祖初建南都,盛为彩楼,招徕天下富商,以实国本,元宵放灯,多至十余日”(郎瑛《七修类稿》)。朱元璋颁下圣旨,打造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最长的灯节:正月初八上灯,正月十三试灯,正月十五正灯,正月十八落灯,灯节的时间被扩展到十天。

往年秦淮灯会  毛劲松 摄

至今,南京民间还有“上灯元宵落灯面”的食俗,即正月初八上灯那天家家都要吃元宵,正月十八落灯那天则吃面条,寓意长长久久,幸福安康。

朱元璋和花灯的故事有很多:洪武五年(1372年)元宵节,他下令在秦淮河上投放万盏水灯,满河明灭,流光溢彩;元宵当晚,朱元璋不满足于宫中悬挂的富丽堂皇的彩灯,常常微服私访,来到街市上,欣赏民间百姓扎制的彩灯。

往年秦淮灯会  李晓飞  摄

明代初年的南京,每到元宵节,全城彩楼绵延,花灯烟火闪耀通宵,鼓乐杂耍喧嚣达旦,很多平日里足不出户的妇女也通宵夜游,结伴赏灯。

朱元璋的儿子朱棣也是狂热的“灯彩爱好者”。史载,即位之初,朱棣就下旨官员们在元宵节前后放假十天,与家人共度灯节。永乐十年,朱棣又集中能工巧匠,在皇宫午门外,扎制了美轮美奂的“鳌山万岁灯”。鳌山灯辉煌闪耀,灿若星辰,令人叹为观止。

《南都繁会图》局部

永乐迁都以后,元宵灯会传统依然没断。《正德江宁县志》记载,明代中后期南京花灯有“楮练”“纱帛”“鱼鱿”“羊皮”“料丝”等品种,元宵夜,“加松棚于通衢,棚中奏乐,上下四旁,缀以华灯,灿若白昼,箫鼓声闻,灯火迷望。士女以类夜行,谚云走百病。”

熟悉小布的还记得我们发过一篇《明朝南京CBD有多繁华》,就提到了南京版的“清明上河图”——《南都繁会图》,其中描绘明代中期十里秦淮两岸的繁华街景。这幅画上就有元宵节南京人上街观看鳌山灯等各色花灯的热闹场面。

往年秦淮灯会  毛劲松 摄

明朝时期,灯市上的花灯品种繁多,据《正德江宁县志》记载:“上元作灯市,灯有楮练、纱帛、鱼鱿、羊皮、料丝诸品,又有街途串游者曰滚灯,曰槊灯,商迷者曰弹壁灯……”楮练是用楮树皮所做成的纸,楮练灯也就是一种纸灯,此外还有鱼皮、羊皮、纱帛、料丝所做成的灯。


灯会“主场”:从笪桥到夫子庙✚●○


进入清代以后,每年正月十五灯会灯市的“主场”主要在笪桥、夫子庙两处。其中又以笪桥、评事街一带的灯市更为热闹。

清代甘熙写的《白下琐言》中说,“笪桥灯市由来已久,正月初鱼龙杂沓,有银花火树之观,然皆剪纸为之。若彩帛灯,则在评事街迤南一带。五光十色,尤为冠绝。”当年笪桥南头是一片空地,每到正月元宵节,人们就来这里玩龙灯、买花灯,人声喧闹,形成古城早期的灯市

往年秦淮灯会  鲍卫东 摄

笪桥为何能成为昔日金陵灯市所在地?

是因为这里一直是金陵花灯艺人的聚居地,有了最早的元宵灯市雏形。他们在这里制作花灯、售卖花灯,正月十五晚上,人们纷纷来到这里赏灯买灯,传说康熙南巡时,也曾微服来笪桥观灯赏月。

清代的南京花灯有三星、八仙、聚宝盆、皮球、西瓜、金鱼等各种造型。当时还有一种构思巧妙的走马灯,外面有灯罩,下面有蜡烛。点燃蜡烛,空气持续对流,能够推动风轮旋转,带动灯笼转动,灯笼表面所画骏马就好似飞驰起来一样。

往年秦淮灯会  毛劲松 摄

随着时间推移,笪桥灯市逐渐衰落,灯会主办地南移至夫子庙,并沿袭至今。

有诗为证:

“百花疑吐夜,四照似含春。”

“明灯初试九微悬,瑶馆春归不夜天。”

“两岸红灯射碧波,一支兰桨荡银河。”

……


清末民初的夫子庙灯会,花灯似海,人涌如潮,夜灿若昼,锣鼓喧天。上新河的徽州木材商人们制作的灯彩尤为出名,每年元宵都会组织提灯巡游,满街鼎沸,火光烛天,时人称为“徽州灯”。



制作花灯工序繁琐,尤其是花瓣制作,尤为不易。白色拷贝纸浸泡在颜料水的染缸中,深浅渐变的效果由染色时间决定,这一过程一般秘不外宣。纸张阴干后,还需压模,形成花瓣、叶子上的一道道“筋络”。这一步骤无法用机械代替,只能讲究手工的熟能生巧。为了制作花瓣的尖头,要用铜丝缠住花瓣纸一边。将花瓣一圈圈粘贴在灯架上不同的灯,大小不一、层次不一,花瓣的片数也不同。

2006年,“秦淮灯会”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到2019年,“秦淮灯会”已连续举办32届,今年是第33届。

详情戳→《今年的秦淮灯会,来啦!》    → 《秦淮灯会,亮了?!》


今年秦淮灯会试灯  李晓飞 摄

仪式感就是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某一个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生活会用平淡消磨我们的热情,而恰到好处地营造仪式感,适时地取悦自己,唯有这种情趣能让你跟强悍的现实打个平手。

第十八期

“金陵文脉”往期回顾    

第一期丨“虎踞龙盘”南京城从何而来?

第二期丨信不信,古人穿衣打扮比你“潮”!

第三期丨你还不知道吧?南京文化的源头在湖熟

第四期丨一座朝天宫 半部南都史

第五期丨六合人为什么那么好吃?

第六期丨《如懿传》里乾隆下江南竟然去了这里

第七期丨你造吗?南京有过50多个名字!

第八期丨七家湾,不只有牛肉锅贴……

第九期丨在南京,没一起吃过鸭血粉丝的不算真朋友

第十期丨明朝南京CBD有多繁华?

第十一期丨最美600米!“石象路”or“石像路”?

第十二期丨明孝陵里藏着多少秘密?

第十三期丨秦淮河对南京意味着什么?

第十四期丨南京北极阁藏着中国千年气象史

第十五期丨鼓楼公园,636岁了!

第十六期丨南京啊,这么多有故事的老街巷

第十七期丨1600年,织就南京云锦

素材来源 | 新华日报、视觉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