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年级到四年级,我是怎么和儿子系统读历史的?
儿子从一年级开始零星式接触历史故事,我就有意识逐步培养他对历史的兴趣。对于任何一门学科的兴趣培养,抛开孩子自身热爱这种情况外,我都会用循序渐进地方式,因循孩子的思维节奏和知识面接触广度而言。数学思维如此,英语如此,语文如此,历史也是这样的轨迹。
本文由小花生网友@元宝妈Lisa发布于小花生写作计划
资源无处不在,听、阅读、背、看,切入方式丰富,内容除了讲历史故事、典故之类的外,涉及古诗、国学都是富含历史背景的。
一年级,儿子认字不多,看的主要是拼读版的《中华上下五千年》、《成语故事》,懵懵懂懂的接触了些古代的人物、朝代和典故,但印迹非常浅;当时诵背《三字经》上半部分,也初步接触了传统文学、道德,但完全不理解,纯背;也在一个偶然机会,听起了通俗易懂的《希利尔讲世界史》,我以为他会听不进去,但居然听得津津有味,成了睡前必备的“催眠故事”,每晚一个章节,听了一年多,把希利尔的历史、地理都听了一遍,也燃起了儿子内心对历史兴趣的小星火。
二年级,有件事突然激发了儿子的历史兴趣,他当时特别热爱读英文版的Magic tree house。反复听、阅读,对里面提到的侏罗纪时代、英国骑士时代、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等等相关的人、物和事都有了进一步的认知。那个时候开始,提到达芬奇、狄更斯、美国内战等等,他都很有兴致地和我们说,虽然逻辑性不强,但可以感受到他很熟悉。
而我也会有意识地引导他去阅读一些历史人文相关的系列书籍,比如陈卫平的《写给儿童的人文小百科》和一些人物传,比如《达芬奇传》、《林肯自传》。加深他对历史人物和一些历史事件的认知。
这里也不得不提的是背古诗,古诗里必不可少的就是诗人的写作历史背景。我们每周背四首古诗,量不多,但我都会不厌其烦地和他唠叨诗是在怎样的环境和历史情况下写的。
当时,他的思维其实还达不到理解消化的能力,我有种对牛弹琴的感觉。对他而言,因为幼儿园缺乏这些内容的接触,背都需要时间,何况还要去记历史背景。但我很坚持,认为这是潜移默化的必经阶段。学校要求小学阶段必背的100首古诗,我没有用那种不管三七二十一背了再说的方式,而是每周背2首新的,复习2首之前背过的。
有了这个反复的过程,儿子逐渐对于这些古诗的人物、以及写作背景有了感觉。 在这个过程中,也是促进家长进步的,一方面通过搜索古诗背景,也让我了解了以前不知道的背景;另一方面,观察儿子的反应,我也会在反复诵背的过程中,知道要重复哪些信息,要增加哪些信息。由于是入门阶段,我主要强调的是诗人所属的朝代(汉、唐、宋、明、清等),和让他记住诗人的名字。
三年级,我开始引导他自主阅读历史系列书,选择了启蒙级的陈卫平的《中国历史》、《世界历史》。这套书感觉已经成为大部分孩子入门必看的书了,身边朋友都赞不绝口。因为书里图文并茂,孩子读起来很轻松,每周一本,固定在周末时间阅读。但这个阶段,我并没有介入亲子共读,而是注重他自己先通读一遍,泛读消化。我是希望在他对历史朝代、人物和事件有一定熟悉度后,才开始和他一齐共读,有可能的话展开讨论。
背古诗持续进行,从二年级侧重朝代和诗人的认知,过渡到开始更深一层去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比如他背的诗不少都是李白、白居易、杜甫、王维等,除了知道他们是唐朝外,我也会和他一齐去看他们生活的年代,是哪个皇帝,有没有交集。也会去了解在什么情况下写的那首诗。聊多了,反复几次,他就会记得很牢固了。
相对而言,可能是一二年级听了《希利尔历史》、阅读了《Magic tree house》,他对世界历史会略微熟悉些,更能讲出一些时代(古埃及、古罗马等)或国家(英国、美国)的人和事件。
就这样,到了四年级。
我一直想找个契机和时间开始共读一本历史书。尝试过读房龙的《人类的故事》,读了几章,我自己就没有时间坚持下来。而且,隐隐觉得应该先从中国历史开始。
上学期,儿子听完了《中国神话》,他曾经看过相关书籍,加上听,对于里面提到的尧舜禹和部落就有了更深的认知。而适逢寒假,学校也布置背诵《三字经》,我们就把之前没完成的下半部分都给熟背了下来。《三字经》后半部分有一大部分是从尧舜禹讲到清朝,蛮难背的。我让他今天背了,明天再复习。这样下来,他对于中国古代朝代的更迭就很清楚了。
于是,趁着春节假期,我就让他开始看司马迁的《史记》。我买的版本是经典赏读版,一共五十五章节,每章都会对一些知识点用红色字强调,然后旁边有备注,章节结束后会有一个“智慧小锦囊”作为总结。我计划每周和儿子共读一章,不追求快速。顺利的话,今年一年应该能读完。
我叫他自己读一遍,想想他有什么问题要问。尽量用笔划出他认为重要的信息,或者认为有趣的。而我自己肯定也是需要看一遍,把我认为重要画出来。之后,就和他一起共读。
目前,2周我们完成了两个章节,分享下我们共读的细节:
第一章是上古时代“五帝传说”。
章节里强调的:提问“五帝的名字你能说出来么?”;批注点是关于“蚩尤”“五谷”“鼎”“土德”“巡狩”以及有一段话会进行分析。我会强调要他特别关注这些内容。
我画的部分:黄帝的名字、他做了什么取得了民心、打败了炎帝、帝尧时代的历法、节气(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禅让制。并且,我也归纳了在上古时代已经形成的如战猛兽、治洪水、开良田、种五谷、观测天文、推算历法、谱制音乐舞台。
和他一齐共读,我跟着章节,从头到尾按照以上两个部分的知识点和他展开阐述讨论。因为有了不少的积累,他对于五帝、五谷、鼎、治洪水这些知识点非常熟悉(看过很多神话故事、熟背了三字经的缘故),并且我们还对于五帝之间的关系展开了讨论(谁是谁的孙子之类的,最后得出结论,他们都是亲戚关系,只不过不是子承父业而已)。而涉及节气、历法这些,就要加强他的认知,为什么这些对于开良田、种五谷那么重要。
第二章是“夏朝的建立与败亡”。
章节里强调的:提问“大禹为什么能登上天子之位?”;批注点关于“流放”“皋陶”“后羿”“夏台”以及有一段话的分析。
我画的部分:禹治水的那一段,并写下了一个问题“禹治水的十三年,是怎么使百姓安居立业的?”
夏朝,大约在公元前21世纪到16世纪,三字经有说“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四百多年的历史,中国第一个世袭制国家,从禹到启,这个章节重点讲述了禹从治水到登上帝位的事迹,以及夏是怎么在启之后逐渐走向衰落乃至被汤纣讨伐灭亡的。
大禹治水的典故听了很多遍,但是大禹在当时是作为一位管理者去治理当地,管理当地,所以我特别划出了这个段落,让儿子了解他不仅仅是治水,他还要想办法让百姓安居立业,所以要开发良田、进行耕种。
从夏朝开始,我都会略微提及下对应的世界历史点,于是和他一齐搜索对应,当时正是古埃及时代。尼罗河作为人类文明的起源,古埃及文明形成于6000年前(公元前4000年)左右,古埃及前王朝开始于5100年前(公元前3100年)左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远古时代。到了夏朝,对应古埃及就是埃及中间期这个年代。因为之前读过Magic tree house,儿子对于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都有一定的认知,这样对应着,他会有个整体感。
接下来的每周,我会继续按照这样的思路和他一齐共读,希望能一直坚持下去。
相关阅读:
感谢订阅 “小花生网”
和你分享世界上先进的教育资源和方法
周一:英文原版新书开团
周二:话说思维和方法
周三:怎么阅读,怎么学英语
周四、五:教育思考和实践
周六、日:榜单来了、热点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