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兆泉:请避开这些“低效”的坑,做孩子最好的英语学习规划师!
@倩如Christy✈
盖兆泉学院派气息很浓,理论路线完备,应该做和不应该做的说得很清楚,适合非专业妈妈上手,按部就班得来,不保守也不冒进,是大家心目中的好学生一枚。
@吴虹
一两岁试过洪恩因为不敢给视频,点几天音乐听够了就废弃了,三四岁试过汪培庭,只看了一本就夭折了,五六岁接触廖彩杏,鹅妈妈童谣听了一两周就废弃了,学了一首over in the meadow就誓死不学了,跟我谈判说别折磨她了,需要学的时候就会学了。
上学之后用盖兆泉的启蒙成功了,刷完常见词,从牛津树1开始,各种分级读物平行上,当然本着不浪费的原则之前买的廖彩杏汪培庭都过了一遍,半年多就初章了。
个人感觉,作为启蒙,盖的主要采用分级读物,大童小童按部就班做下来都可以启蒙,适应性更广。
@Diannamama
自从来到小花生我才知道这几位老师的存在,这次读书节的时候,把他们的书全入了!也看完了廖、盖、汪的书!
我不是个爱读书的人,我的阅读方法很简单,说的话对我有帮助我会画下来,贴上标签,这几本书看下来,盖的书我画的最多标签帖的最多!汪的标签最少。
说的都是一样的理论,推荐的书单不同而已,就是听力先行,遵循听说读写的顺序,但盖不同的是,她把孩子什么年龄段开始启蒙的不同方法告诉家长,确实如题目所说,有规划的线路,一本盖的书完全够用!
《做孩子最好的英语学习规划师》
(1+2套装共2册)
作者:盖兆泉
出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点击书封购买
近几年在家搞亲子英语的家长越来越多了(小编:盖老师提的这些家长很多都在小花生app社区 😊😊😊)
总的来说,家长们的目标是超越课内英语,不想让孩子走EFL也就是外语学习的老路,想走一条接近母语习得或者二语习得的路线,使孩子达到应试英语所无法企及的高水平,最好能衔接留学。
在这个目标下,涌现出了各种各样的做法。大家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每个学生都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观点我都同意。我自己也经常说:英语学习是个性化的学习,某个牛蛙学了哪本教材、看了哪本书,都仅供参考。
但是呢,如果我们把英语学习分成“道”和“术”两个范畴,那么,保证自己不偏离基本的“道”(也就是路线)还是很重要的,至于“术”(也就是具体方法),可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实际上,到达罗马的路有远近、苦乐之分,还有人根本到不了罗马。对于孩子的英语学习,我个人追求最短的路线、最高效的做法。
中国的课内英语教学,常被批评为“费时低效”。而亲子英语的各种操作方法中,如果我们从学术的角度来看,也存在着低效,甚至是无效的问题。
四个有问题的概念
首先,让我们来审视一下在亲子英语领域广泛流传的四个有问题的概念。
第一个问题概念是“语感”
语感这个词是中国人发明的,在英语里是没有的。“对语言的感觉”,这是个说不清、道不明的很玄乎的概念。
我理解大致就是说英语输入得多了,做语法题的时候不用想就能做。这时候凭的不是语法知识,而凭的是脑子里存储的大量现成的话所生成的概率统计,有点类似于“自动化”。反正有了语感,就类似于武侠小说里练成了内功,听说读写这些技能全都不在话下了。
到了幼儿少儿英语领域,“语感”又被中国人赋予了诸如“韵律”呀、“节奏”呀、“重弱读、连读等这些发音都很地道”啊这些有关语音方面的意义。
语感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不知道。因为不是语言学的词汇,“语感”这个概念没有权威定义、不好解释,让人迷惑。同时呢,因为没有关于语感的学术研究,在学术研究的范围之外,这个概念的参考价值不大。
第二问题概念是“磨耳朵”
同语感一样,磨耳朵这个词也是中国人发明的,大概相当于“听力输入”的通俗说法吧。我不太喜欢这个词,不是因为我不喜欢通俗说法,而是因为“磨”这个字使人联想到枯燥重复的事情,比如说磨刀,甚至是折磨。
有的家长,包括很多阅读推广人就认为,把儿歌当背景音乐,就那么总播放着就行了,小孩听不懂也没有关系,熏陶着,先让他熟悉声音。这些想法也许是磨耳朵这个词所带来的误导,我在之后会有详细分析。
第三个问题概念是“听力辨音”
这也是个学术界没有的词。英语教学界有“听力”这个词,在学习自然拼读时有“辨音”这回事,但没有把这两个词合起来说的“听力辨音”。在二语习得过程中,也没有在“听力理解”之前的“听力辨音”这个阶段。
第四个问题概念是“听力启蒙从韵律节奏开始”,也就是从听儿歌童谣开始,而不是从单词和对话开始。
持这种观点的家长还说:听儿歌用不着理解。然而,语言学和二语习得论不支持这个说法。我觉得这种说法不但违反语言学,而且违反常识。
举例说,当孩子学汉语母语还什么都不会时,你是先教给他“爸爸、妈妈、吃奶、尿尿”这些日常用语呢,还是先教他唱歌呢?你会整天给他播着儿歌童谣,让他先熟悉汉语的节奏韵律吗?儿歌童谣大部分是在幼儿园时期学的,也就是在孩子掌握了日常用语之后。
五大无效和低效做法
下面我们来具体看看,科研结论所揭示的亲子英语中的两大无效做法。
无效No.1:两岁以下孩子看视频、听音频无效
语言学家得出这个结论,基于很多实验。我给大家介绍两个有代表性的实验。
我们知道,孩子从出生到6个月这半年里,都是世界公民,婴儿能够分辨出这世界上六千多种语言中包含的所有的音——大概有150个音吧。英语里只有44个音。然而,在6个月之后,婴儿转向只注意他周围经常听到的那个语言的发音,渐渐失去了分辨其他语言里的音的能力。这是人类大脑的一个修剪功能,没有用的,大脑就不要了。
知道这个事情后,有些家长就想啊,给孩子从0岁起,播着英语的儿歌,这样孩子不就对这个声音不陌生,不会失去辨别能力了吗?这么做有没有效果呢?
2003年美国的语言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们把一些9个月大的美国婴儿分成两组,一组让一个讲汉语的母语人士和他们互动说话,一组是对照组只讲英语。经过12次以后,讲汉语的那一组真的扭转了知觉窄化,婴儿们能够辨别汉语里的发音了,而对照组则不能。
接下来在第二期的实验中,他们让一组婴儿看汉语的录像,一组婴儿听汉语录音。实验结果是视频和音频这两种方式都没用,婴儿辨别汉语发音的能力跟对照组没有区别。
2014年还有一个有趣的实验。语言学家把一两岁的幼儿分成两组,一组看一个真人通过skype跟他们交谈;一组播放录像。两组幼儿都尝试和屏幕上的人沟通,当然只有那组实时对话的成年人能够对孩子们的问题、表情等做出正确的反应。录像里的人虽然摆出和孩子们沟通的样子,但是由于是事前录好的,并不能有及时反应和调整。事后语言学家检验两组孩子是否学到了该成年人所用的一个词汇。结果是只有实时对话的那组学会了。
这样的实验还有很多,结论互相印证。从而我们知道了:两岁以下的儿童只能和大活人在互动中学语言。音频和视频对孩子的语言学习起不了作用,孩子学不到任何语音、词汇和语法。
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给两岁以下儿童磨耳朵,是白磨,孩子不会从背景音乐式的音频里学到语音和词汇,外语是启蒙不了的,但也不是一无是处哈,也许音乐启蒙了呢。
看电视更不行,两岁以下的儿童看视频是看不懂的。直到两岁以后,儿童才能意识到,电视中那个二维世界里的东西,是和现实中三维世界里的东西是一回事。两岁半到三岁以后,儿童才能从幼儿教育节目中学到些东西,包括词汇。
研究表明,幼儿看电视的时间越长,说话越晚,语言能力发展越慢。这主要是因为看电视减少了儿童与成人的互动时间,而儿童和大人的互动才是他们学语言的方式。
此外,看电视对儿童的注意力和记忆力也有害,美国儿科协会呼吁两岁以下儿童不看电视。所以,家长们要用动画片给孩子进行应用启蒙,应在两岁半以后开始,最好在三岁开始。
这意味着,两岁以前如果想启蒙,您只能自己上了。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最适合启蒙的是双语家庭,爸爸和妈妈各说一种母语的那种。
如果您的口音不标准,最好还是不要教,因为这个年龄段启蒙最大的优势是语音,如果语音不好则没有价值了。等到三岁可以有音频视频的输入方式了,再开始不迟。据我观察,3-5岁启蒙的中国孩子英语语音都相当地道,并没有损失什么。
无效No.2:没听懂、不理解的输入是无效输入
我们孩子妈都爱看韩剧,如果想体会一下孩子的无效输入,那么很容易,把字幕关了,看能不能通过看一部韩剧学会点韩语。我想大家都会同意,没字幕看不懂不理解的话,听多少遍也学不会。同样,听韩语歌如果不看翻译不理解,也学不会韩语。
不理解的声音就是噪音,大脑无法吸收无意义的东西。因此,不理解的输入,是无效输入,无助于语言学习。无论语言学、心理学还是教育学,都讲了差不多的意思。我们家长能从中学到什么呢?
首先不理解的磨耳朵白磨。其次,在孩子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您的解释和帮助是必须的。
如果动画片的语言太难,那么,大多数的语言是属于最近发展区之外的,孩子无法掌握。而在最近发展区内,家长又不提供必要的帮助的话,让孩子自己猜、琢磨、悟,最近发展区这个圆就扩大得很慢,是低效的。
有的家长认为,有的动画片一开始孩子只能看懂20%,不要紧,多看几遍。看10遍就能懂40%了,看20遍就能懂80%了。
首先,这样做能不能真正的懂80%还要打问号,其次,即使这种观点成立,看那么多遍,费那么多时间,也是十分低效的。为什么不让孩子看难度合适的动画片,一次就看懂,然后循序渐进呢?
有的家长认为,儿童动画片里情境多,孩子会通过把情境和语言相对应来习得语言——即“情境对应”。然而,这样理想的、有大量情境的动画片是不多的。在很多情况下,情境不足以让孩子知道语言的准确意思。
举个例子,假比方说孩子看到动画片里的猫拦住了老鼠,威风凛凛地说了一句话。那孩子如何能知道,猫说的到底是“站住!”还是“往哪儿跑!”还是“你服不服?”
孩子能够看到动作,体会到说话人的情绪,甚至能借助画面里大致明白整个故事,但具体到每句话,还是糊里糊涂,没有甚解。
如果孩子习惯于囫囵吞枣式的看动画片,满足于差不离就行,那么他的知识内圆就是充满漏洞的,在不牢固的基础上扩大出的最近发展区也是不牢靠的,虚假繁荣。
论坛上有家长说初中孩子能读哈利波特了,可是考试成绩还不如同学,应试不行。这种能力的偏差让人觉得很不可思议。究其原因,也许是这种不求甚解造成的。
亲子英语启蒙,怎么做才高效?
如果我们给英语启蒙方式按有效性排个序的话,那么第一名就是交流互动 (communication & interaction)。即“你一句,我一句”的对话。
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在家庭英语启蒙中,所有的输入方式都要向交流互动努力。
家长能说英语的,就在生活的真实语境下说
在看视频时,要陪看要解释,看后要评论、表演、应用
在亲子阅读时,要解释、要交流、要评论、读后要把能记住的单词和句型在生活中应用一下,不要只当人肉复读机
听歌曲时,要解释,要和孩子一起唱一起跳、一起游戏
要互动、要对话,在什么情况下是互动和对话是最高效的呢?
图片来自花友@雪球20160604
这样,经过多次类似情境下的反复输入,孩子牢牢地理解了意思,掌握了单词。从重复这个角度来说,每天都会重复的日常活动(routine)是最适合输入的时候。比如,吃饭、睡觉、刷牙等等。
在二语习得论中,有情感过滤器假说。即焦虑等不良情感会阻碍输入。儿童无忧无虑,这是他们习得语言快的原因之一。那么在英语启蒙中,我们要记得创造无压力的环境,不要逼孩子输出,不逼他看不喜欢的东西,不逼他复述、跟读、背诵,更不要让他读完书就做题,多鼓励多表扬,让孩子高高兴兴地习得语言。
总之,越是启蒙初期,孩子越需要帮助。孩子最需要家长扶上一把的有两个时期:一是听力启蒙初期,即刚开始学英语的时候,家长需要帮助孩子获得几百词到一千词的听力词汇量;二是阅读启蒙初期,学自然拼读的时候,家长要聆听孩子朗读自然拼读专项训练读物。
这两个时期,需要家长扶上马走一程,但很快,孩子就会绝尘而去,听或读都用不着家长管了,家长只需做资源的提供者。这时,如果您能循序渐进地提供资源,保证孩子的可理解率,那么,孩子可以自学词汇和表达式,他们的进步是会让您惊叹的。
最后呢,讲一下我的英语育儿经验
1. 贯彻可理解性输入,听读材料都查好级别,循序渐进地推荐
2. 保证所有的材料都是language rich的
3. 听力领先,以听力带动阅读,实现阅读飞跃
4. 大量泛听,少量阅读
5. 低龄时在外教班练口语,高年级在中教班学语法
6. 用采访、词汇量测试、参加社会化考试、游学等各种方式检测孩子的英语水平,了解其最近发展区
7. 制定大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推动孩子不断进阶。
脑中有理论
手中有资源
脚下有路线
《做孩子最好的英语学习规划师》
(1+2套装共2册)
点击书封购买
相关阅读:
感谢订阅 “小花生网”
和你分享世界上先进的教育资源和方法
周一:英文原版新书开团
周二:话说思维和方法
周三:怎么阅读,怎么学英语
周四、五:教育思考和实践
周六、日:美好生活画报、热点讨论
喜欢这篇文章,别忘了点右下角的“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