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盖兆泉:请避开这些“低效”的坑,做孩子最好的英语学习规划师!

盖兆泉 小花生网 2023-05-17
大家都知道小花生社区集中了一大批“英语牛娃”爹妈。他们不满传统英语教育,几乎都是自学成才,带娃走“原版路线”,成效惊人。有十岁做英语高考题得高分的,有十一岁剑桥FCE能考优秀的,还有七岁能读哈利波特的……

指导这些花友实践的基本思路,主要来自亲子英语学习领域的几位“大牛”,比如安妮鲜花、廖彩杏、吴敏兰、汪培珽、盖兆泉等。几位老师的理论,实践中大家的反馈是什么呢?大家讨论了很多,结论也是蛮一致的,就是盖兆泉的方法,实践效果比较可行。

盖兆泉适合非专业妈妈上手

@倩如Christy✈

喜欢吴敏兰,她的人文性最强,选出的书艺术性高,她本人讲绘本的水平也最高,如果妈妈英文水平高,适合吴的方法,孩子爱上阅读,学英语是其次。

盖兆泉学院派气息很浓,理论路线完备,应该做和不应该做的说得很清楚,适合非专业妈妈上手,按部就班得来,不保守也不冒进,是大家心目中的好学生一枚。


多次尝试,最终用盖兆泉启蒙成功

@吴虹


一两岁试过洪恩因为不敢给视频,点几天音乐听够了就废弃了,三四岁试过汪培庭,只看了一本就夭折了,五六岁接触廖彩杏,鹅妈妈童谣听了一两周就废弃了,学了一首over in the meadow就誓死不学了,跟我谈判说别折磨她了,需要学的时候就会学了。
上学之后用盖兆泉的启蒙成功了,刷完常见词,从牛津树1开始,各种分级读物平行上,当然本着不浪费的原则之前买的廖彩杏汪培庭都过了一遍,半年多就初章了。
个人感觉,作为启蒙,盖的主要采用分级读物,大童小童按部就班做下来都可以启蒙,适应性更广。


一本盖兆泉完全够用!

@Diannamama

自从来到小花生我才知道这几位老师的存在,这次读书节的时候,把他们的书全入了!也看完了廖、盖、汪的书!


我不是个爱读书的人,我的阅读方法很简单,说的话对我有帮助我会画下来,贴上标签,这几本书看下来,盖的书我画的最多标签帖的最多!汪的标签最少。


说的都是一样的理论,推荐的书单不同而已,就是听力先行,遵循听说读写的顺序,但盖不同的是,她把孩子什么年龄段开始启蒙的不同方法告诉家长,确实如题目所说,有规划的线路一本盖的书完全够用



最近,盖兆泉老师的《孩子最好的英语学习规划师2 - 懒人解决方案》出版了。

她的前一本书《孩子最好的英语学习规划师1 - 中国儿童英语习得全路线图》,主要介绍了针对3-5岁小童的英语学习路线。

新的这一册,面向3-15岁中国孩子,设计了分别适合小童、中童、大童,也就是大致从3岁、6岁(1年级)和8岁(3年级)开始的三条英语学习路线图,和中国孩子实际贴合得更紧。


今天我们为大家摘录了盖老师新书中的一段,“亲子英语启蒙低效详解”。盖老师列举了四个有问题的概念、两大无效问题,介绍了真正有效的做法是怎样,如何正确衡量启蒙效果,最后强调了6个要避免的低效的做法。这段在社区被很多花友摘录推荐,说“读了后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大家一起看看,文末,不要忘了留言告诉我们:你同意盖兆泉的观点么?盖老师的方法你用过么,效果怎样?





《做孩子最好的英语学习规划师》

(1+2套装共2册)



作者:盖兆泉

出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点击书封购买

近几年在家搞亲子英语的家长越来越多了(小编:盖老师提的这些家长很多都在小花生app社区 😊😊😊)


总的来说,家长们的目标是超越课内英语,不想让孩子走EFL也就是外语学习的老路,想走一条接近母语习得或者二语习得的路线,使孩子达到应试英语所无法企及的高水平,最好能衔接留学。


在这个目标下,涌现出了各种各样的做法。大家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每个学生都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观点我都同意。我自己也经常说:英语学习是个性化的学习,某个牛蛙学了哪本教材、看了哪本书,都仅供参考。


但是呢,如果我们把英语学习分成“道”和“术”两个范畴,那么,保证自己不偏离基本的“道”(也就是路线)还是很重要的,至于“术”(也就是具体方法),可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实际上,到达罗马的路有远近、苦乐之分,还有人根本到不了罗马。对于孩子的英语学习,我个人追求最短的路线、最高效的做法。


中国的课内英语教学,常被批评为“费时低效”。而亲子英语的各种操作方法中,如果我们从学术的角度来看,也存在着低效,甚至是无效的问题。


四个有问题的概念


首先,让我们来审视一下在亲子英语领域广泛流传的四个有问题的概念。


第一个问题概念是“语感”


语感这个词是中国人发明的,在英语里是没有的。“对语言的感觉”,这是个说不清、道不明的很玄乎的概念。


我理解大致就是说英语输入得多了,做语法题的时候不用想就能做。这时候凭的不是语法知识,而凭的是脑子里存储的大量现成的话所生成的概率统计,有点类似于“自动化”。反正有了语感,就类似于武侠小说里练成了内功,听说读写这些技能全都不在话下了。


到了幼儿少儿英语领域,“语感”又被中国人赋予了诸如“韵律”呀、“节奏”呀、“重弱读、连读等这些发音都很地道”啊这些有关语音方面的意义。


语感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不知道。因为不是语言学的词汇,“语感”这个概念没有权威定义、不好解释,让人迷惑。同时呢,因为没有关于语感的学术研究,在学术研究的范围之外,这个概念的参考价值不大。


第二问题概念是“磨耳朵”


同语感一样,磨耳朵这个词也是中国人发明的,大概相当于“听力输入”的通俗说法吧。我不太喜欢这个词,不是因为我不喜欢通俗说法,而是因为“磨”这个字使人联想到枯燥重复的事情,比如说磨刀,甚至是折磨。


有的家长,包括很多阅读推广人就认为,把儿歌当背景音乐,就那么总播放着就行了,小孩听不懂也没有关系,熏陶着,先让他熟悉声音。这些想法也许是磨耳朵这个词所带来的误导,我在之后会有详细分析。


第三个问题概念是“听力辨音”


这也是个学术界没有的词。英语教学界有“听力”这个词,在学习自然拼读时有“辨音”这回事,但没有把这两个词合起来说的“听力辨音”。在二语习得过程中,也没有在“听力理解”之前的“听力辨音”这个阶段。


第四个问题概念是听力启蒙从韵律节奏始”也就是从听儿歌童谣开始,而不是从单词和对话开始。


持这种观点的家长还说:听儿歌用不着理解。然而,语言学和二语习得论不支持这个说法。我觉得这种说法不但违反语言学,而且违反常识。


举例说,当孩子学汉语母语还什么都不会时,你是先教给他“爸爸、妈妈、吃奶、尿尿”这些日常用语呢,还是先教他唱歌呢?你会整天给他播着儿歌童谣,让他先熟悉汉语的节奏韵律吗?儿歌童谣大部分是在幼儿园时期学的,也就是在孩子掌握了日常用语之后。


五大无效和低效做法


下面我们来具体看看,科研结论所揭示的亲子英语中的两大无效做法。


无效No.1:两岁以下孩子看视频、听音频无效


语言学家得出这个结论,基于很多实验。我给大家介绍两个有代表性的实验。


我们知道,孩子从出生到6个月这半年里,都是世界公民,婴儿能够分辨出这世界上六千多种语言中包含的所有的音——大概有150个音吧。英语里只有44个音。然而,在6个月之后,婴儿转向只注意他周围经常听到的那个语言的发音,渐渐失去了分辨其他语言里的音的能力。这是人类大脑的一个修剪功能,没有用的,大脑就不要了。


知道这个事情后,有些家长就想啊,给孩子从0岁起,播着英语的儿歌,这样孩子不就对这个声音不陌生,不会失去辨别能力了吗?这么做有没有效果呢?


2003年美国的语言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们把一些9个月大的美国婴儿分成两组,一组让一个讲汉语的母语人士和他们互动说话,一组是对照组只讲英语。经过12次以后,讲汉语的那一组真的扭转了知觉窄化,婴儿们能够辨别汉语里的发音了,而对照组则不能。


图片来自花友@Freda妈妈


接下来在第二期的实验中,他们让一组婴儿看汉语的录像,一组婴儿听汉语录音。实验结果是视频和音频这两种方式都没用,婴儿辨别汉语发音的能力跟对照组没有区别。


2014年还有一个有趣的实验。语言学家把一两岁的幼儿分成两组,一组看一个真人通过skype跟他们交谈;一组播放录像。两组幼儿都尝试和屏幕上的人沟通,当然只有那组实时对话的成年人能够对孩子们的问题、表情等做出正确的反应。录像里的人虽然摆出和孩子们沟通的样子,但是由于是事前录好的,并不能有及时反应和调整。事后语言学家检验两组孩子是否学到了该成年人所用的一个词汇。结果是只有实时对话的那组学会了


这样的实验还有很多,结论互相印证。从而我们知道了:两岁以下的儿童只能和大活人在互动中学语言。音频和视频对孩子的语言学习起不了作用,孩子学不到任何语音、词汇和语法。


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给两岁以下儿童磨耳朵,是白磨孩子不会从背景音乐式的音频里学到语音和词汇,外语是启蒙不了的,但也不是一无是处哈,也许音乐启蒙了呢。


看电视更不行,两岁以下的儿童看视频是看不懂的。直到两岁以后,儿童才能意识到,电视中那个二维世界里的东西,是和现实中三维世界里的东西是一回事。两岁半到三岁以后,儿童才能从幼儿教育节目中学到些东西,包括词汇。


研究表明,幼儿看电视的时间越长,说话越晚,语言能力发展越慢。这主要是因为看电视减少了儿童与成人的互动时间,而儿童和大人的互动才是他们学语言的方式。


此外,看电视对儿童的注意力和记忆力也有害,美国儿科协会呼吁两岁以下儿童不看电视。所以,家长们要用动画片给孩子进行应用启蒙,应在两岁半以后开始,最好在三岁开始。


图片来自花友@panda-wxq



这意味着,两岁以前如果想启蒙,您只能自己上了。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最适合启蒙的是双语家庭,爸爸和妈妈各说一种母语的那种。


如果您的口音不标准,最好还是不要教,因为这个年龄段启蒙最大的优势是语音,如果语音不好则没有价值了。等到三岁可以有音频视频的输入方式了,再开始不迟。据我观察,3-5岁启蒙的中国孩子英语语音都相当地道,并没有损失什么。


无效No.2:没听懂、不理解的输入是无效输入


我们孩子妈都爱看韩剧,如果想体会一下孩子的无效输入,那么很容易,把字幕关了,看能不能通过看一部韩剧学会点韩语。我想大家都会同意,没字幕看不懂不理解的话,听多少遍也学不会。同样,听韩语歌如果不看翻译不理解,也学不会韩语。


不理解的声音就是噪音,大脑无法吸收无意义的东西。因此,不理解的输入,是无效输入,无助于语言学习。无论语言学、心理学还是教育学,都讲了差不多的意思。我们家长能从中学到什么呢?


首先不理解的磨耳朵白磨。其次,在孩子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您的解释和帮助是必须的。


如果动画片的语言太难,那么,大多数的语言是属于最近发展区之外的,孩子无法掌握。而在最近发展区内,家长又不提供必要的帮助的话,让孩子自己猜、琢磨、悟,最近发展区这个圆就扩大得很慢,是低效的。


有的家长认为,有的动画片一开始孩子只能看懂20%,不要紧,多看几遍。看10遍就能懂40%了,看20遍就能懂80%了。


首先,这样做能不能真正的懂80%还要打问号,其次,即使这种观点成立,看那么多遍,费那么多时间,也是十分低效的。为什么不让孩子看难度合适的动画片,一次就看懂,然后循序渐进呢?


有的家长认为,儿童动画片里情境多,孩子会通过把情境和语言相对应来习得语言——即“情境对应”。然而,这样理想的、有大量情境的动画片是不多的。在很多情况下,情境不足以让孩子知道语言的准确意思。


举个例子,假比方说孩子看到动画片里的猫拦住了老鼠,威风凛凛地说了一句话。那孩子如何能知道,猫说的到底是“站住!”还是“往哪儿跑!”还是“你服不服?”


孩子能够看到动作,体会到说话人的情绪,甚至能借助画面里大致明白整个故事,但具体到每句话,还是糊里糊涂,没有甚解。


如果孩子习惯于囫囵吞枣式的看动画片,满足于差不离就行,那么他的知识内圆就是充满漏洞的,在不牢固的基础上扩大出的最近发展区也是不牢靠的,虚假繁荣。


论坛上有家长说初中孩子能读哈利波特了,可是考试成绩还不如同学,应试不行。这种能力的偏差让人觉得很不可思议。究其原因,也许是这种不求甚解造成的。


低效No.3:停滞

如果坚持得不好,或者干脆停了,孩子就会把英语忘记,这无疑是低效的。遗忘和退步是个大问题。

在我们单位,总有一些老师作为访问学者访学一年,他们都会把孩子带出国,读一年外国小学。这些小海归回国后,英语都不错。但过了几年,就变得差别很大。有的上了初中的孩子,已经“泯然众人矣”,丝毫也看不出有什么优势了。

究其原因,无外乎家长不重视英语的持续发展,没有坚持听和读。停了就会遗忘,那早启蒙还有价值吗?还是有一些价值。停了几年再重新捡起来的话,这些儿时学过英语的小孩,会比其他人学得快很多,而且,语音仍会非常地道。

还有一个规律:就是水平越高越不易遗忘。尤其是进入阅读的水平越高,越不易遗忘。水平越低就越容易忘。所以,有的家长就说,学英语要“大火烧开”,集中一定的时间大量浸泡,使孩子迅速提高到能读章节书的水平,这样最高效。我觉得这种说法有道理。

低效No.4:磨“音素意识”

有一些技术派的老师特别强调在学自然拼读前渗透音素意识,而且把自然拼读的学习看成一个相当长的阶段。我认为没有必要。

我认为中国人学自然拼读有自己独有的优势,中国孩子要比母语国家的孩子学得快。首先就是因为汉字。因为学了象形的汉字,中国人的大脑都和外国人不一样了。

在英语国家一直存在着阅读障碍者,可在中国我还没听说谁读不了英语。汉语里所有的字都是单个辅音和元音拼在一起,这使中国孩子对于“拼读”和“音节”的概念掌握得特别快。

中国孩子还学过汉语拼音,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老师能在一个月内就把和汉字没什么关系的一套符号系统教完。音素意识里所谓单词音的“拆”和“分”,中国儿童掌握起来不费吹灰之力。磨音素意识耽误时间,小看中国学生学语音的能力。关于我对自然拼读的其他看法,可看我的博客文章。

低效No.5:所选的动画、绘本、分级读物里的语言太少

选动画和书,要选语言多的,即 “language rich” material。动画里光热闹不说话,就低效,如猫和老鼠。

我曾经听过一场小学里的英语阅读示范课。一本一共只有10句话的读物,活活学了两节课,可把我烦坏了。阅读里的语言要上量,家里的泛读泛听尤其要上量。


亲子英语启蒙,怎么做才高效?


如果我们给英语启蒙方式按有效性排个序的话,那么第一名就是交流互动 (communication & interaction)。即“你一句,我一句”的对话。


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在家庭英语启蒙中,所有的输入方式都要向交流互动努力。


  • 家长能说英语的,就在生活的真实语境下说

  • 在看视频时,要陪看要解释,看后要评论、表演、应用

  • 在亲子阅读时,要解释、要交流、要评论、读后要把能记住的单词和句型在生活中应用一下,不要只当人肉复读机

  • 听歌曲时,要解释,要和孩子一起唱一起跳、一起游戏


根据一个研究,对于0-4岁儿童的语言习得,家长和孩子对话的作用,是家长干读绘本作用的6倍。我们一定要和孩子互动起来。

要互动、要对话,在什么情况下是互动和对话是最高效的呢?

第一、语言在类似情境下重复率越高越有效只有一种输入方式、一种情境是低效的。


比方说,您家的启蒙只有亲子阅读这一种方式。这样的家庭还挺多的呢!比如说我有一大学同学,自己就是外国语大学英语系毕业的,但她只给孩子读绘本,问我的问题都是“买哪套书好啊?”除此之外她好像没有别的着了。

其实最好的方式,是多管齐下,让孩子在多种多样的输入中实现沉浸。一个单词,从妈妈的朗读里听到了,从动画片里听到了,从歌曲里听到了,最好的是,在生活的实际场景中,听到妈妈说了。

图片来自花友@雪球20160604


这样,经过多次类似情境下的反复输入,孩子牢牢地理解了意思,掌握了单词。从重复这个角度来说,每天都会重复的日常活动(routine)是最适合输入的时候。比如,吃饭、睡觉、刷牙等等。

对于3岁以后开始的启蒙,家长一定要在家兴致勃勃地说英语。不用担心自己语音不好,只要保证音视频的输入大于您的输入,孩子就不会受您口音的影响。而且,在为孩子打下最初的几百词之后,您就可以歇歇了,有了几百词,能理解的音视频的量还是很大的。

家长也不用担心自己会说的句子太少,在最初阶段,蹦单词就可以。蹦单词您总会吧?先把人人都会的Good night,thank you在情境里教了,再教能指着说的名词,家里的电视呀、桌子呀、沙发呀、水果呀,想起来就指着东西说说单词。

别小看这些单词,省了您的大钱了。您知道吗?大多数的幼儿英语培训班一学期只能教100个词汇,一堂课只能教三四个。我曾经给那种幼儿英语启蒙教材起过一个外号,叫“一二三、红黄蓝、猫狗鸟”。那点词儿,真的,您在家顺带手的就能教了。

举个例子,每天您都得叫孩子起床吧,某一天您想起英语启蒙这码子事了,就把起床的说法换成英语的Time to get up!说了一些天以后,您家也许就会上演我们家曾经的一幕:礼拜天当您想睡个懒觉的时候,一个小孩咚咚咚地跑进屋来,刷刷地把窗帘扯开了,站那儿喊Time to get up!——咱们有孩子的都知道:平时吧,他怎么叫也不起,一到礼拜天,他起得比谁都早。


第二、这里、此时,也就是 here & now 的输入最有效。

小孩只关心此时此刻发生在眼前手里的事情。根据这一特点,家长可以对孩子所进行的事情进行实况转播式的评论(ongoing commentary)。


比如说,孩子在玩积木,你就可以说:“You are putting a red block on a blue block. It looks great! Red, blue. Are you building a bridge? 你在搭桥吗?Ah, you are, you are building a bridge.” 

在孩子玩的时候,不断报道他正在干什么,指着实物教一些颜色词、名词。这种 here and now 情境下的输入,孩子立刻就明白了,效果非常好。

第三、过程越愉快越无压力,输入越有效。

在二语习得论中,有情感过滤器假说。即焦虑等不良情感会阻碍输入。儿童无忧无虑,这是他们习得语言快的原因之一。那么在英语启蒙中,我们要记得创造无压力的环境,不要逼孩子输出,不逼他看不喜欢的东西,不逼他复述、跟读、背诵,更不要让他读完书就做题,多鼓励多表扬,让孩子高高兴兴地习得语言。

第四、材料越满足儿童的兴趣与求知欲越有效。

儿童习得语言快,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不觉得自己在学语言。他们全部的注意力都在他们所干的事情上。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习得了语言。

低龄启蒙的优势是儿童的语言与认知同步发展,视听读材料满足了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使他们兴致勃勃。大童的难办之处就在于语言与认知不匹配了,语言简单的,大童嫌幼稚,难的,又看不懂。

高效做法,我的三条“假说”

我的第一个假说:
14岁前听力要领先阅读两年左右才高效

14岁前,学生听力领先于阅读是美国写进课程标准里的事实。领先两年这个数字是我的推荐。反之,如果孩子的听力不如阅读,那么就是低效的。

为什么?因为英语是拼音文字。重要的话说三遍:英语是拼音文字,英语是拼音文字。咱们中国人一定要重视这一点。实际上在世界所有的通行文字中,只有中文是特殊的象形文字,其余全是拼音文字。不是人家特殊,是我们特殊。

拼音文字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文字是声音的记录。如果你知道了音,你基本上就能看懂字。所以听力基本上就是阅读,听力能力能向阅读能力转化。

图片来自花友@悠悠酱

小孩子听力都强,如果你优先发展他们的听力,就是用符合他们本能的方式学习。通过自然拼读这个工具,到该阅读的时候,孩子能够把听力词汇转化为阅读词汇,一年内几千词就转化过去了,那个阅读的飞跃是传统的外语学习法所无法企及的。

因此,小童不要着急开展阅读,先闷头积攒听力词汇。大童也要保证听力高于阅读,以听力带动阅读才高效。

我的假说第二条:
6岁学自然拼读前,要积累3000听力词汇量,然后学自然拼读才高效

同样,学自然拼读必须有听力词汇量是真理,3000词是我的假说我的推荐。反之,没有听力储备就学自然拼读是低效的

有的家长强调阅读能力,说阅读重要啊!从一开始就得阅读。其实,从一开始进行的亲子阅读是家长读、孩子听,孩子获得的,实际上是听力。

在学前,我们重点强调的应该是听力。我认为,学前应专注于听力,磨刀不误砍柴工,当文盲有理。听力词汇越多,阅读越会呈加速度提高。

举壮壮(盖老师儿子)的例子,他启蒙较晚,六七岁时阅读水平落后于网上牛孩,当时我还着急来着。他专注于听,读的章节书很少。但随着他听的小说越来越多,他的阅读发生了三级跳,在四年级,一举跃升为全美98%,即比98%的美国同龄孩子阅读强。五年级随着他听的章节书累计到了1000本,阅读测试成绩显示他对应的年级是超过12年级,这意味着他的英语阅读超过了美国孩子平均水平7个年级。

如果没有听力储备,学了自然拼读,读出来也不知意思,对阅读无用,因此低效。还要注意,因为英语对我们的孩子来说是二语,本来听力的积累就少于母语,就不要在学自然拼读的年龄上超英赶美了。英美是5岁开始学,我们中国孩子最好6岁学。

我的假说第三条:
积累1000听力词汇量再送外教口语班才高效

反之,没有亲子启蒙就送外教班是浪费银子。

只有孩子具有了一定的听力,才能最大程度上吸收外教的口语。那些最初的词汇很好教,没有必要花大钱,学几个基本的词。

启蒙阶段,家长要有词汇积累这根弦。但是,不得不说,这件事不那么好办。比如说:绘本picture book没有分级和进阶体系,还零散不好统计; 动画片只能根据年龄段大致估计;生活中教的词汇也只能大致估计。

总之,越是启蒙初期,孩子越需要帮助。孩子最需要家长扶上一把的有两个时期:一是听力启蒙初期,即刚开始学英语的时候,家长需要帮助孩子获得几百词到一千词的听力词汇量;二是阅读启蒙初期,学自然拼读的时候,家长要聆听孩子朗读自然拼读专项训练读物。


这两个时期,需要家长扶上马走一程,但很快,孩子就会绝尘而去,听或读都用不着家长管了,家长只需做资源的提供者。这时,如果您能循序渐进地提供资源,保证孩子的可理解率,那么,孩子可以自学词汇和表达式,他们的进步是会让您惊叹的。


最后呢,讲一下我的英语育儿经验
1.  贯彻可理解性输入,听读材料都查好级别,循序渐进地推荐
2.  保证所有的材料都是language rich的
3.  听力领先,以听力带动阅读,实现阅读飞跃
4.  大量泛听,少量阅读
5.  低龄时在外教班练口语,高年级在中教班学语法
6.  用采访、词汇量测试、参加社会化考试、游学等各种方式检测孩子的英语水平,了解其最近发展区
7.  制定大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推动孩子不断进阶。


心中有目标
脑中有理论
手中有资源
脚下有路线


《做孩子最好的英语学习规划师》

(1+2套装共2册)

点击书封购买



篇幅有限,完整原文可见:盖兆泉博客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5d3a6af20102x2wp.html?clicktime=1570499182&enterid=1570499182

相关阅读:



感谢订阅 “小花生网”


和你分享世界上先进的教育资源和方法

周一:英文原版新书开团

周二:话说思维和方法

周三:怎么阅读,怎么学英语

周四、五:教育思考和实践

周六、日:美好生活画报、热点讨论


喜欢这篇文章,别忘了点右下角的“在看”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