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通过KET后, 下一步怎么走? 我们选这套教材大力提升阅读水平!
在狠拉了女儿大 M 一年英文阅读,娃有了一些积累,也通过了KET后👉零基础,不报班,一年内考过KET,分享娃7岁这年我们的成功备考经验,我逐渐感到引进教材学习的重要性。
完成 Think 三个级别的教材学习后,我们转入了下一阶段学习—— 阅读专项训练 Reading Explorer《阅读探险者》。
Think 教材是剑桥大学出版社在2015年出版的针对英语青少年学习者的一套综合性教材。除了通用英语技能各方面的提升以外,THiNK系列教材还有一大特色,就是与剑桥英语考试配合紧密。教材的每个单元都设有 Think Exams 版块,专门针对剑桥考试中的题型,练习考试技巧,帮助学生在剑桥英语KET, PET, FCE和CAE考试中取得成功做系统化准备。
学完 Think 3 ~ 4,孩子的英文水平可以对应到的剑桥考试级别是FCE(6000 词汇,相当于高中毕业的水平,与雅思6分-6.5分看齐)。
介绍 Reading Explorer 这套阅读专项训练教材;
我们在众多原版教材中选 Reading Explorer 的原因;
Reading Explorer 教材内容优点;
我们在家“自鸡” Reading Explorer 的经验分享。
Reading Explorer是什么?
Reading Explorer 是由“美国国家地理”和“ Cengage Learning(圣智学习集团)” 出版社联合出品的分级系列读物。这套系列读物分为五个等级,适用于不同程度的英语学习者。目前已经出到第三版。
Reading Explorer 一共12个单元,每一单元由两篇文章组成。内容话题涵盖人文地理、社会历史、自然科学等等。阅读材料选自美国《国家地理》的真实故事,图片精美,有助于学生了解世间万事万物及培养英文阅读兴趣。
同时,这些阅读材料都是规范的学术性文章,能有效锻炼学生们系统阅读的技巧,及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难度分级👇
为什么挑 Reading Explorer 进行学习?
开聊前,先稍微普及下英文教材分类。按照英文使用情况区分,英文教材一般分为以下三个大类:
英文母语类教材(English Language Arts,简称ELA),如Wonders,Jourey;
英文作为第二语言的教材(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简称ESL),如香港《朗文》、Our World,Reach、美国国家地理的 Edge;
英文作为外语学习的教材(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简称EFL),以培生、牛津、剑桥等体系为代表,比如我们常见的《新概念英语》Side By Side,Let’s Go,Think,Unlock,我们的义务教育英文教材等。
英文母语类教材(ELA)或者英文作为第二语言的教材(ESL),针对的都是外语浸润度非常高的学生。在外语知识点系统化学习、认知培养、阅读写作能力等方面都有相关内容设置。
作为以高考为目标的体系内考生,我对这两类教材并不太热衷。一是教材包含,大家也在赞誉的人文、科学、自然、历史、阅读、写作等版块,需要有正规训练的老师、足够的时间教授,不然就流于只是词汇和语法的学习。作为公办体系学校学生,且是大童启蒙的 大M(8岁多,快升3年级了),和这两种教材定位有很大的错位。
当然,大 M 也有在某机构找外教训练口语和思维,教材就是原版教材 Reach,我对于这类教材给她带来的思辨性思维培养及表达是挺赞许的。但除却这部分,教材的语法、阅读策略或者文章深度,我都只觉得中规中矩。
比如,Reach G2 级别中讲阅读策略中的“Prediction(预测猜测能力)”👇
我们国内语文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有很详细的阅读策略学习。这是引入 Prediction(预测猜测能力)的文章和学习指导:
对于我们体制内学生,国外教材中的一些被追捧的学习策略部分,其实在我们的母语类教材都有介绍,还讲得更符合语言习惯,更系统详细。这部分跑去国外教材学习,实在是舍近求远。
同时,国外教材承载的语言点教学,其实又不如专项教材,如 Reading Exploer,《新加坡语法练习册》等。因为“英文母语类教材”和“英文作为第二语言的教材”,都默使用对象是高度英文沉浸人群,语法现象已经在潜移默化中习得了,所以教学介绍时,并不会那么详尽。
对比一下 Reading Exploer 关于阅读策略的介绍:
所以,时间有限、有明确应试目标,且在国内教学环境内成长的我们,会更偏向于“英文作为外语学习”的教材。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之前会选择自鸡 Think(因为与剑桥体系对标),还有选择 Reading Explorer 这些专项教材的原因(因为更能击中痛点)。
Reading Explorer会带来什么?
Reading Explorer 是一套阅读专项教材。在我眼中,它的闪耀点在哪里呢?
孩子学完一本书,可以掌握24个阅读理解技巧
Reading Explorer 每个单元2篇文章,每篇文章最开端有“Before you read”做题引。文章阅读后,有不同类型题目进行检测。每篇文章对应讲解一个阅读技巧,技巧讲述后还配有题目练习,循序渐进进行学习。一本书将会学习24个阅读技巧。
书籍在目录页“Reading Skill”已列明了每个单元教学的阅读技巧👇
孩子每学完一篇文章,可以掌握不少高频学术词汇
每篇文章都设有重点词汇,并会标红,这是基于350万学术词库大数据分析出的高频学术词汇。文章后有“Vocabulary Practice'”,除了巩固文中标红的重点词汇,还会介绍词汇策略,方便在阅读中进行词汇推测。
而每个单元的最后,还会再次列出重点词汇,方便小孩进行自测。
内容包含大量的非虚构类题材文章
大 M 是大童启蒙,时间比较紧张,留给英文自由阅读的时间空间不大,而且年级越高,空间越小,有对英文的强烈应试需求,和需要平衡其他科目学习的压力。
在英文阅读培养上,我一直都偏好首选非虚构类题材作品(Non-fiction,如科学人文地理文化等文章)安排大M阅读,原因在于:
无论是国内或者国外考试,考试的文章类型均主要集中在这类文章;
虚构类作品(Fiction,可简单理解为文学作品)即使阅读到很高的级别,对于非虚构类题材作品的单词类型,仍然会存在需要重新学习的问题,二者级别也不是完全对应。对于大 M 这种对应试需求高的孩子,某种程度在绕弯路。
虚构类作品,我更愿意让大M在中文阅读中体会:
一是因为学习任务及兴趣发展的压力。尽管每天都阅读,要实现中英文大量平衡的阅读很困难,要进行主题平衡;
二来虚构类作品考察小孩的文章主旨、人物剖析、情节推测等等能力,正是中文阅读考试类型的考察主体及培养强项。小孩中文认知能力的发展,也可以带动英文虚构类作品的猜词及推测能力。所以我会进行中英文阅读版块的搭配。
有人好奇我给大 M 推 Think 时,她对题材的接受程度。因为这套教材对标是青少年题材,很多小孩理解不了,觉得超出认知范围。在这点上,直到我们完结 Think 2, 大 M 对里面的话题都是十分感兴趣,且能理解的。我认为这归功于国外作品将复杂话题深入浅出的语言写法(这的确就是国外Non-fiction的优势)及长期的接触。
Reading Explorer 在家自鸡实操
目标及原则:
培养自学能力:我们的母语语文教材学习中,老师低年级针对字、词、句,都会教授一整套学习方法,并花很长一段时间训练,让小孩过渡到自学阶段。水平越往上,越需要自我学习能力。同理适用于英文领域。
观察及评估小孩学习状态,及时调整:由于是小孩自学,家长要观察和评估小孩对话题的接收度,对文章的自学状态。比如一篇文章所有版块完毕需要50分钟。如果小孩完结后觉得疲惫及无兴趣,那完全可以删减旁支末节的学习版块,至时长30分钟,帮助小孩在兴趣和收获之间找到平衡。
自鸡实操步骤:
读前预测——教材中的“Before you read”部分: 由于是大M自学,选择题可以做,讨论题跳过。
默读文章:模拟考试场景,默读一遍做题。由于文章不长,大M是先全文阅读再做题,还是先读题再定位文章关键字做题,我不干涉。就大M目前水平,我更偏向第一种方法。
读后做题:
家长检测:大 M 完成上面所有内容后,我每天都会抽空检查,同时给她介绍每一课中的“Reading Skill”部分。
以上四部分,前三部分由大 M 自己完成,每天大概半小时左右。最后一部分我主导,一般15分钟不到。
文章“Discussion”(讨论)部分:不是说这块设置不好或者没有意义,而是文章长度和主题,其实没有太多需要家长拓展认知的部分。而正儿八经地和小孩用英文做讨论,我本人无法胜任,这部分一直都是安排专门的外教深度阅读口语课进行。
同时,这套书的定位就是希望大 M 进行自我学习训练,所以进行舍弃。
同理舍弃的部分,还有每个单元后的看视频训练做题部分,因为和学习目标比较偏离。
整体而言,Reading Explorer 是一套版块简单、容易操作、专项训练效果强的教材。在学习过程继续配搭大量泛读,能够明显感觉到小孩的进步。
小编:近期我们专门开设了小花生英语教育交流群,欢迎花友们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管理员】微信,进群讨论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