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带学生“整本书阅读”5年, 孩子们升初中后, 语文考试“捷报”连连!

小米粥~ 小花生网 2024-04-03



我是北京一所公立学校的小学语文老师,今年是我任教的第四年,之前我还在初中部担任语文老师。


在我的老师吴欣歆教授的带领下,我开始做整本书阅读课程化研究已经5年多,在课堂实践中,我带孩子们精读了许多本好书,撰写的案例编入了《书册阅读教学现场》和《小学整本书阅读指导》。


这五年中,我有一些思考,有一些收获,也有一点点新的idea。所以,花时间梳理了一番,写作此文,分享给大家。


本文由花友 @小米粥~ 发布于小花生写作计划


先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

我是中文教育双学士、应用心理学硕士,虽然这些看起来跟整本书阅读没有太大关系,其实过往所学影响的是我的思维方式、研究方法。



不过,我真的做整本书阅读,起源于我的老师吴欣歆教授的带领。


吴老师是国内语文届大咖,更是中国第三代语文人的代表,吴老师做整本书阅读的促进已经差不多八九年。



我跟随吴老师做整本书阅读课程化研究已经5年多,从初中开始,从带学生精读《呼兰河传》开始,这六年,带孩子们读了《呼兰河传》、《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水浒传》、《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时代广场的蟋蟀》、《草原上的小木屋》、《青铜葵花》、《魔戒》、《苏东坡传》、《红星照耀中国》、《西游记》……撰写的案例编入《书册阅读教学现场》和《小学整本书阅读指导》 。



来讲讲整本书阅读课程化是什么意思?


整本书阅读课程化在整个语文教育届属于比较靠前的探索,在五年前开始做的时候,校内老师带孩子做整本书精读的还凤毛麟角,课外机构几乎没有涉及整本书内容的。


随着部编教材的推进,现在的语文教材中增加了“一起读书吧”,几乎在同时《小学整本书阅读指导》就已经出了配套的阅读方案。可见,整个课题组所做的探索属于超前。


整本书阅读课程化与过去语文教师推荐阅读、让学生抄写读书笔记不同,“课程”需要有课程目标、实施、评价,我们还参考国外“阅读策略”的概念,将课内课外联系起来。


也就是说,学生在课内通过学习单篇课文无法建构的阅读策略,例如:捕捉闪回策略等,就需要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的阅读来一点点建构。

 


大家看20年新出的这本书,腰封写的是“写给2035年的老师”,足见直到现在,整本书阅读的课程化探索也需要仔细思考,积极学习。


这其中尚有许多“误解”,很多语文老师直到现在一提“整本书阅读”想到的还是:摘抄、读书笔记。


整本书阅读课程化具体是怎么做的?


至于具体怎么做,这里举几个具体的例子:


1、《青铜葵花》



以《青铜葵花》为例,这本书需要关注两条线索:青铜和葵花的相遇、相识、相知和离散、嘎鱼的成长和转变。抓住主线后,思考这本书还可以有哪些教学价值?


仔细思考过后,我们发现:《青铜葵花》除了叙事主线外,还有诗意的语言(环境描写)和美好的人性(主旨是歌颂真善美)


由此,我们就可以设计几个阅读活动:


活动一:插图排序


将书中的插图扫描打乱顺序,让学生们根据第一次初读印象排序。这是考察孩子们整体把握情节的能力。



活动二:故事阶梯


这个活动不仅要熟悉情节,还需要根据情节概括事件,对表达的要求更高。


故事阶梯按照:相遇、相识、相知、离散四个板块概括,鼓励学生从文本中精确摘抄,整个故事阶梯版面设计自由,孩子们可以自由设计。


 

活动三:绘制连环画


如果将这本书绘制成连环画,学生会选择哪些情节?如何简要概括情节?如何将文字图像化?


这个活动比前两个活动更难,学生如果想要完成这个任务,需要通篇阅读后,挑选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重点篇章反复精读。


然后,小朋友们才能将重点情节图像化出来,并且搭配恰当且语言精简的连环画搭配文字。


这里给大家展示一些学生作品:


 


从这个学生的连环画作品里,可以看出她感兴趣的是青铜葵花两人的情感发展。


 

 

 

 

这个学生显然关注的是她最喜欢的情节,也就是葵花反哺青铜一家的情节。

 


这个活动最受学生欢迎,因为这是孩子们将“书”读出“我”的个性


活动四:嘎鱼回忆录


这是终极挑战,因为嘎鱼的改变属于比较“暗”的线索,完成这个活动,需要仔细阅读所有“嘎鱼”相关的内容,然后现在嘎鱼的角度上思考,嘎鱼是怎样想的?他为什么发生了转变?(ps:这属于读写结合,帮助孩子建构捕捉闪回的阅读策略)


2、《明朝那些事儿》


再例如:有好多小朋友喜欢读的《明朝那些事儿》。


那么历史类书,怎么读才好玩,才能提升能力呢?这本书,我没有带孩子读过,不过我给学生提过阅读建议。历史书,要想读清楚,需要有几个活动可以考虑:


活动一:梳理历史时间轴


首先,最基本的活动,就是要厘清历史事件发生的脉络和时间线。

 


活动二:明朝大事儿“top10”


阅读第一遍后,需要精读自己感兴趣的事件,整理概括出“大事记”。如果能够简单梳理来龙去脉,就太棒了!


活动三:如果我是“他”


明朝有哪个人物最令你心驰神往?如果你是他,面对他的处境,你会怎样“为人处事”?


终极挑战:


试着阅读《万历十五年》,从历史科普到历史学术著作,试着体会黄仁宇如何“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3、《苏东坡传》



再例如:阅读《苏东坡传》,这种人物传记可以怎样阅读?


人物传记需要重点把握:


  • 传主主要事迹 

  • 传主的重要足迹

  • 传主的重要他人


如果能够配合参观纪念馆、故居,电影,就更棒啦!这涉及的主要是“跨界阅读”的策略。 
 

4、学生的反馈如何?哪些能力提升了?喜欢吗?


学生真正进行这样课程化的阅读,最初比较“挑战”,这样一本书,一个活动至少四五个小时才能完成。但是,真的每学期一本书下来,三四年积累,语文能力确实提升,阅读兴趣也会被激发。


2017-2020,这三年我带着一个班的娃进行了古诗文积累和整本书阅读的尝试,如果这群让初中的娃,他们的感受如何呢?


总体来说就是:自信


学生到初中后,期中期末考试纷纷传来捷报,所有科目中,似乎语文不那么让他们纠结和郁闷。



因为五六年级,我们积累了大量的古诗词和古文,虽然不是精读只是朗读背诵,但这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感觉给孩子们极大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而这种自豪感足以打败初中语文的“琐碎”。


在这里记录一个男娃的成长吧,给大家分享的是妈妈每次欣喜之余给我发的点点滴滴。



小学毕业后,妈妈带孩子到秦岭考察,忽遇“喜雨亭”,曾经背诵过的《喜雨亭记》一下子就鲜活了起来。


 

 

这个展览的博物馆课程是北京这边特别高端的一个博物馆培训机构:小轩窗的,我在朋友圈推荐了“千里江山展”这几个娃正好报名,主办老师听我说了这几个孩子的积累,马上把他们调到学霸场。



这是我推荐了小轩窗的故宫特展博物馆课。


几个得意子弟因为积累丰富跟着四中实验的学霸哥哥男同上“千古风流人物博物馆课程”,因为读了《苏东坡传》背了苏轼的诗词赋,全程跟下来不难而且饶有兴味啊!



这是孩子上初中后妈妈发来的一篇习作,文章中已经可以看到孩子“词语库”的高雅。我想,这就是整本书阅读和古诗文积累的点滴浸润吧!



整本书阅读课程化是语文学习的趋势,今后,语文整本书阅读课程应该会跨科进行,在“PBL”的理论指导下,会越来越有趣,学生会越来越喜欢。


虽然“应试语文”提分看起来容易,但是整本书精读一定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大趋势。在内卷的情况下,沉下心来做整本书精读的积累真的需要老师的学养,需要家长的“视野和决心”。因为,作为鸡娃老母亲,至今我也在“快与慢”中摇摆纠结。


整本书阅读的新探索...


2018年,我们校长特别高瞻远瞩地提出:让每一位老师成为所有学生的老师,所有的学生成为同学。这就是说,学校成立阅读分享委员会,老师和学生根据阅读兴趣扫二维码报名。


这样,每一本书的阅读沙龙,老师来自不同学科,只要读过这本书,喜欢这本书,都可以参加,并且根据自己的学科兴趣对阅读进行有益的补充。学生则来自不同班级,有可能是三年级,也有可能是六年级,只要读过书,喜欢这本书,扫码抢上了名额,都可以参加。


本学期《节气的呢喃与喊叫》之冬至,带学生们到操场上,实地测日影。引发学生思考:如果是夏至,日影会有怎么变化?



学习了冬至的知识,请学生们给皇帝设计“冬至日,皇帝的活动”。皇帝这一天读什么书?吃什么美食?有哪些大事?



哈利波特阅读沙龙,老师们穿着巫师袍,最后引导学生思考: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的,不是我们的能力,而且我们的选择。



电影片段配音,让孩子过一把配音瘾。



这是我布置的阅读沙龙现场,帅吧?



哈哈哈哈哈哈,中了“魔咒”——昏昏倒地。



整本书阅读和古诗文朗读背诵,这些都是“慢活儿”,就好比倾盆大雨虽然痛快,但是对于土地的滋养用途不大。


真正滋养土地的,还是是绵绵细雨。整本书精读和古诗文朗读背诵就是绵绵细雨,也许一下子不解渴,但是确实“润物细无声”啊!

 


点击“阅读原文”,与作者交流...
相关阅读:


点个“在看”,我们就不会走散~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