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语文老师妈妈用了这一招, 让8岁小普娃成功过关“写日记”!

柠檬是唯一的水果 小花生网 2024-04-03



自从儿子上了小学,我发现娃组词、看图写话的词汇量并没有像我预想中那样自然进阶。坚持七年的亲子阅读,几百万字的阅读量,娃除了写过一组非常灵动的现代诗,再也没有让老母亲拍案叫绝的作品诞生!


短暂的苦恼之后,老母亲不得不相信一个事实,从海量阅读到下笔如有神,二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这中间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多功夫要下


一年级时听觉型小娃识字量小,那时老母亲发力点是促成自主阅读,那一学年要练字,而且书写速度慢,写日记这事未提上日程,偶尔心血来潮写一点。二上寒假,老母亲鸡娃规划中“写日记”这一大事终于落地---8岁小普娃成功迈出了写日记的第一步


本文由花友 @柠檬是唯一的水果 发布于小花生写作计划


让娃写日记的几点初衷...


1、儿子对标点符号的使用非常困惑。


写日记可以让孩子在创作中体会标点符号的用处和表情达意方面的微妙之处。其实玄学色彩的标点符号怎么用好像都有合理之处,在语文教学中,远到初四年级(五四制)才涉及,低学段主要凭语义和语感。


2、从学前开始我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叙述,鼓励使用关联词,但是有些事到他那儿都是神逻辑,口语化,省略性语言太多,有时需要一路追问下去才能把事情弄明白。


培养孩子使用得体、规范、语义明确、有逻辑性的书面语,避免口语和令人莫名其妙的省略句。这个实在太重要。


3、很多词语在阅读中遇到并且理解了,但是实际运用又是另一码事。让孩子学会从字顺地把话说明白,这个绝非一日之功,需借写日记这种滴水穿石之力。


4、让孩子保持对生活的敏感度


自从开始写日记,儿子总会琢磨今天写点什么呢?下意识里就开始提炼生活。这个至关重要!


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最痛苦莫过于批改那些不痛不痒空话套话连篇,眼里没有生活笔下没有热情的文字,很多孩子既没有童年也没有生活更没有阅读积累,中考阅卷时更是看到一些让人哭笑不得深感职业悲哀的考场作文—在那么神圣的中考试卷上,入厕这样一件小事也能啰里啰唆写上600多字,再者就是记录自己从幼儿园到中考这些年的流水账,再就是大俗的“三送”主题:生病妈送医院,雨中送伞,天冷送棉衣。


中考作文就是考察一个孩子十几年的生活积累,这十几年生活中的爱与暖,美与善,怎么都理所当然地被忽略了呢?


5、很多孩子的作文中没有细节,也就是说只有”叙述“没有”描写“,其他表达方式更是奢望。通篇用叙述性语言作一般性地简单交代,读来平淡无味。


写日记可以训练孩子的细节描写、场景描写。选取某个点然后聚焦,把它写出画面感,写生动写细腻写传神写深刻,这样的写作思维在日常中培养效果最好,不要寄希望于老师一周一次的作文讲评。


6、写日记的一大好处还在于能促使孩子发现并思考身边的世界。很多人认为文章只要框架清晰、条理流畅、文辞优美就够了。然而真正的好文章,应该是能够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平时批作文最害怕看到千篇一律的范文式作文,没有灵魂的东西都是僵硬的。个人认为有思想的文章胜过华丽词藻堆砌的所谓“华章”。


7、这一条是我儿子最受用的,”一天一篇,半年就一本,回头翻翻,哇,多有成就感,往事历历在目“。因为这,儿子只愿意记录开心的事,顺道儿培养个乐观的娃儿。


起步阶段的小目标


肖复兴的写作建议写得很是中肯,先保护兴趣。但是原则性问题不能让步,否则都是徒劳。


1、说真话,说实


“文如其人”的理念从写日记第一天就要灌输给孩子。个人认为这比任何写作技巧都重要。


2、说完整的话。语言要素齐全,主语、谓语和宾语不缺、不少、不重。


3、说通顺的话,按“主谓宾”顺序表达,不颠倒,不跳跃,不错位。先不求语言生动。


4、哪怕写一句话都可以,重要的是坚持。


如果当日没事可“记”,就写:“今天好像没发生什么事呢,明天再记”也可以。


无论何时何处,都不能忘记我们“写”的最终初衷——为了流畅、顺利、充分地表达我们的观念、思想、情感,和读者或和自己进行沟通。而不是为了记日记本身。     
 

5、选一个点即可,先从细节练习学起


说说我在尝试的几点做法...


虽然自己小时候也有写日记的习惯,但是时过境迁,我更愿意做个与时俱进的妈,所以没停下学习。对我个人最有帮助的几本书:



我总习惯提前儿子的学习进度两年左右先行学习。能力有限,做不来毫无准备的事情。      
 

不管是生活日记、观察日记还是随感日记,先鼓励孩子写下来再说。我家的零基础小娃儿从以下几个方面取材:


1、写自己感兴趣的事,自己认为好玩的事。


儿子是个玩起来非常有想法的孩子,常常自己发明玩具或新奇的玩法,玩的时候全身心投入,我没见过比他对“玩”更钻研的孩子。一年级时我们试过口述日记,他把自己在泡泡池里玩乐高小船的过程说得精彩至极!那段时间备忘录里存了好多很童趣又很灵动的文章,可惜刷机一次全无,想来很心疼。


最近写的在健身器械上玩跳绳:



做科学小手工:        
 


痴迷《海底小纵队》时,我鼓励他记下读后感式的日记。       


后来又迷《疯狂学校》,整个儿一阿仔附体,这段时间日记里就是疯校风格的:      



其实“读后感式日记”是我这个寒假想扎扎实实带孩子做下来的,沉淀读书所思和写日记,一举两得。后来写了几天,儿子又有新想法,多么需要呵护,就由着他了。       
 

儿子酷爱记忆科普知识,长期捧着《动物大数据》,各种DK,美国国家地理等不肯放下,很多昆虫,鱼类,建筑等枯燥的数据他记得一清二楚。比如他了如指掌的鲸鱼🐳



读raz时发现他的背景知识很是丰富,这跟长期读科普类很有关系,他甚至记得某一种鱼的介绍在哪一页。他习惯几本书摊开对比着去读,读得仔细记得扎实,让我时常想起那句话:“小时候学的东西就像刻在石头上”。


每讲到甲虫啊,蝎子啊,蜘蛛啊,人家都会再补充一些精准数据或极其细节的信息,例如讲到蜂鸟时:



2、怎么想的就怎么写,必要时有些词要换成你读故事时那样的词语(书面语)。       

 
 比如,他曾在日记中写道:“我又发明了一个好玩的”,“的”字短语这样出现在书面语中我总觉得话没说完,我会再追问,要求把定语中心语补充出来。


3、看不见的东西,用能看见的东西来写。



比如,最初的句子是“我把软软的五彩斑斓的橡皮泥揉成小球”,我会追问一句:“多么大小的才叫小球?你这样说妈妈脑海中没有清晰的印象”,他立刻想起用比喻。想了一下觉得跟当天吃的砂糖橘差不多大小,我狠狠表扬了他一顿。


经过这一次,他能深刻认识到“把看不见的东西,用看得见的东西来写”有多奇妙。后面的句子也用了比喻,那个还好,就不吹毛求疵了。        

 

4、什么都可以写,一顿饭,一阵风,一个瞬间的念头……


作文如做人,我鼓励他说真话说实话,所以日记里就会有我和队友的黑账儿,哈哈,很可爱。


 

5、抓住某个具体的闪光点,放大它,使劲儿夸! 


新手上路,满纸荒唐言……我一初中语文老师看了实在胸口发闷,想动刀的地方太多,偷偷运气,忍住。


只看优点!想强化哪个方面就找出例子使劲儿夸,还用上嘉奖符号,有感情地读出来:“话音未落,这四个字用得真是恰到好处,上下文衔接得特别自然,换了其他任何词都没这个效果,你是怎么想出来的?”表扬完再有感情地品读一遍,儿子很受用。 
 

ps:起步阶段的日记,语言表述没有错误即可,爸爸妈妈们不做锦上添花的修改!这里找毛病那里提意见娃很可能先倒了胃口。先练一个学期,反馈修改那是提升水平时要考虑的事儿~
 

6、一筹莫展时可以先给他拐杖。


最初读后感不知怎么开头,我就给出了一种简洁明了最易上手的,“今天我读了《海底小纵队》系列之……”,后面的路就通了。



使用了三四次下来,娃自己想出来一种:用语言描写以问句开篇,对此自己也很得意。我又狠狠表扬了一番。当孩子会走路时,自然会把拐杖甩开。        
 

也许是要求很少,表扬很多,也许是读书量大需要一种宣泄或输出途径,总之我们的日记每天愉快地记录着。下午的英语分级读完毕,人家就很愉快地说“妈妈,我去写日记了”,奔向书桌。


听话的小男孩常常又写又画尽情创作40多分钟,看他勾着小脑袋仔细思量,有时嘴里还念念有词组织语言的小侧影,让人又怜爱又欣慰。


“写日记”似乎已经成为他身体里一颗萌动的种子,每天都有新生的思想和喜悦需要吐露,一段时间下来写日记成了日常。这个过程中儿子特别听话乖巧,每次都竭尽全力,他还不会偷懒耍滑,母子俩从未因为写日记产生一丝不愉快。


有时候文章太长人家抱怨累的时候,咱就识趣地要求口述,打印下来贴到日记页上,只需配图即可。画画,多轻松,一天十幅人家也不累。


回头翻翻,厚厚的日记本用去了一大半,时间赋予的精神财富也攒了厚厚一沓,很有成就感!        
 

开学后肯定没有这么富足的时间天天写日记了,我们会换个方式或频率延续下去。这种日常的留心观察生活,每天习惯性地打腹稿,对组织语言是非常好的训练,对我家这种语言文字钝感的孩子大有裨益。


再啰嗦几句...


与写日记一样需要长期坚持的还有朗读。


再读朱光潜的《谈读书》,学贯中西的朱老先生也很推崇这种潜移默化中培养语感的方法。大声朗读,在不同词语、不同句式、不同语序的比较当中,不断发现语言运用的妙处,品评语言的意蕴和情味,从而培养语感。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善写作中使用随意口语的现象。


最佳阅读材料是语文课本,其次是大家作品,比如泰戈尔的《新月集》,朱自清散文等等。有什么好处呢?除提升语言面貌,还能解决口语随意倒装现象:“吃饭了吗你?”  
 

最后,比积累好词好句更重要的(事实证明效果也是因人而异)是积累生活的经验和素材,以及打开心灵。     
 

我们打算先这样马马虎虎记到暑假,至于表达技巧、艺术手法,到时再提要求吧。所有技巧性的东西都可以短时间通过大量训练习得,但是写作内功需要一点点慢慢修炼。


点击“阅读原文”,与作者交流...
相关阅读:


点个“在看”,我们就不会走散~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