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牛津树为主线, 9个月泛读600本分级, 女儿成功解锁裸听技能!
花友 @林戴西 是位语言牛妈,曾在国外留学和工作多年,英语、德语、韩语都说得很溜。怎么学外语,她琢磨很多,实践也很多。有娃后,她将自己多年的心得应用在带孩子学英语的过程中。她也是位爱分享的花友,在 总结、分享了不少行之有效的“亲子英语教育”方法,比如:
她家女儿是从五岁半开始英语启蒙的,相对于听,更喜欢读,了解了女儿的特质后,她带娃走了一条 “从读分级开始” 的非典型路线图,并且帮娃补上了“裸听”这一课,9个月过去,最终女儿能听自主阅读过的《牛津树》5,以及没读过,直接裸听的 Pete The Cat《皮特猫》了。
英语启蒙怎么做?我信奉“谋定而后动”,在密集阅读了一大堆儿童英语启蒙的理论和经验帖后,我尝试把标准的英语启蒙路线图,根据女儿情况调整成“定制版”,带着她一起实施。
下面就是我们的启蒙实录。
在女儿五岁以前,我在忙着加班出差和生弟弟,没什么心思在家里跟她搞英语。幼儿园里倒是有英语外教,也有每日一节半小时英语课的。但就我在公开课上对她的观察看,她除了会稀里糊涂滴跟唱几首老掉牙的英文儿歌,所有会的英语就是跟外教说句 “go pipi” ,便飞奔向洗手间。
对照无数篇关于 “纵观人生,外语敏感期就小小孩那几年” 的热帖,我家女儿学外语看来是没什么戏的了:
耳朵也不灵敏,分不清楚清辅音、浊辅音;
脸皮也不够厚,不愿意张口说;
兴趣也不够浓,只愿意看中文故事。
还有,有可能身边小朋友都上英语机构训练了两三年、满口蹦动物和水果的单词、女儿观察到了,就自我暗示自己英语真差劲、提到英语就负情绪满满……
去年,正是在女儿这样不情不愿的状态下,我单方面宣布启动英语家庭学习计划,起名 “从 0.5 到 正无穷 ” Campaign(活动):0.5是现状,比零基础好一丢丢,正无穷是未来,做个有无限可能的“语言帝”。
下面分享我带五岁半的视觉型女儿五个的五个步骤:
- step 0 -
用小心机点燃兴趣
怎么还有步骤零?嗯,一切学习,都要“愿意学”,不排斥,才可能谈怎么学。
但 5 岁很尴尬,跟她讲 vision(愿景),讲国际化,讲外语的必要性,她太小会比较无感。如果她有那么好的长期投资眼光、现在能理解英语的重要性甘愿投入精力,那就未来巴菲特了。
给她放什么小动画片、小绘本,她又超龄了,能听懂的都太幼稚,所谓“母语强势”了,只要能用中文听的故事,看的绘本,绝不用英语。
还好我还有第三招,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给她画了个坐标系,家庭成员英语水平高低图,把全然不识英语的奶奶、当时1岁连中文词儿都说不清的弟弟树成家中的 bottom line,我和女儿讲:
嗯,一张直观的坐标图、一个虚拟的语言帝王冠,立刻激发了女儿的斗志。接下来,我带女儿进入到正式启蒙的进程中…
- step 1 -
摸底
女儿不是零基础,但女儿 0.5 的英语水平,具体在哪,我还真说不清楚。除了给她进行水平摸底,更重要的是搞清楚娃的学习类型:
听觉型还是视觉型?
愿意重复夯实基础型,还是迫不及待往前赶型?
感性模糊理解型,还是理性追求全搞懂型?
摸底考试是不太适用的。我准备了一套教材 Wonders GK,按照教参,听说读写综合地给她从 start smart 到 Unit 3 过了一遍。
Wonders GK 内页展示👇
这下她的学习偏好,一下子就搞清楚了:
喜欢安静学习、不喜欢蹦蹦跳跳搞游戏;
喜欢看书、不喜欢合上书“裸听”音频;
情绪化、遇到听不明白的立刻甩脸,觉得英语太难要放弃;
好面子、绝不在没有安全感的场合开口说英语...
这种性格,加上错过了“敏感期”,好像很不适合学外语...我生性乐观,觉得什么样的性格都一定有能有特定的“开窍”方法,就尝试根据她的学习偏好来安排学习方法和进度。
- step 2 -
分级阅读,大量泛读
我放下了仅用于摸底的 Wonders 课本,开始带女儿读分级读物,而暂时避开了女儿不太感冒的“听”和唱唱跳跳做游戏。
分级读物是一种专门用来 learn to read (学习阅读)的阅读材料,不同于英文绘本以故事情节和感染力为重,英文分级读物最大的功能就是,通过阅读提高语言能力。
既然叫“分级读物”,就自然是根据难度级别有区分,从最初级每页只有一两个单词(以下以 RAZ 中 aa 级,B级,M级,Z2级为图例)。
到简单重复的句型。
再到有不同时态、语态、从句的中等级别读物,
最后到达几乎没有图片、整页都是字儿的小册子。
难能可贵的是,为了吸引小孩子愿意排除语言上的认知障碍拾级而上读下去,国外大出版社的经典分级读物都做得妙趣横生、情节搞笑、图片精美。
分级读物有很多,我们家以著名的《牛津树》中,主人公 Biff 一家的故事,为主线,配合 Reading A to Z(RAZ)《培生儿童英语》《丽声英语系列》《Usborne 第一图书馆》I Can Read 等等。
9个月,女儿从《牛津树》1 级读到了 5 级,每一级别都配合横向拓宽读了其他系列同等难度的分级读物,总共读了 600 多本书。
我所说的“读”,是女儿真的朗读出来,每本分级读物在反复听麻麻念,或者音频后,模仿着跟读,最后直至能独立指着一个个单词整篇朗读下来,算读了一本书。
在这样分级阅读的过程中,女儿有了以下几个收获:
耳朵里灌进了很多常见常用和地道的表达方式;
通过指读,自然匹配了自己耳朵里听到的音、自己嘴巴念出的声和自己眼睛所看到的单词,了她初始的立体词库;
耳熟能详的句型开始在日常表达中流淌出来;
反复听和跟读能大大提高她发音;
最最重要的是,从学习伊始,她就把英语定位成了看故事书的语言,而不是一个学习任务。
- step 3 -
磨耳朵,多种形式的听
前面说过女儿不是听觉型的学习者,在听到英语音频时,如果不辅以书本等视觉图像,学习很难进行下去。于是我们选择了阅读切入。但是欠下的债总是要还的。
没有磨过耳朵,th的清浊发音就分不出,听力词库就小,听力理解力就不行,听句子就要好久才反应过来,更别说成篇文章的音频。
于是我还是要想办法给女儿补上这一课 —— 生拽她听就不是我推崇的“无痛学习”了,这时我借助了弟弟的力量:打着给2岁弟弟磨耳朵的旗号,我在家里肆无忌惮地播放起了各种简单的启蒙歌谣,弟弟很爱听,揪着我“还要听还要听”,女儿从被动听、忍受弟弟胡乱跟唱,到忍不住教弟弟正确的发音、带着弟弟听和唱
——嗯,她总算是接受了不看书光听声音。
接下来就偷偷地换掉正在播放的音频,换成《牛津树》分级读物正在读的那几本,是最近听过读过的内容,既不是全新听不懂的东西,也不是老早前看过已经忘了的东西,听起来刚刚好,熟悉感觉,建立裸听习惯。
再偷偷换一次,就换成完全没读过书的全新音频了,同时也必须是等同或略高于当下阅读能力的故事。我们第一次听的是 Pete 猫( Pete The Cat)的故事,词汇句型难度不大但是故事挺长要持续追着情节专心听个十分钟。
女儿认真听了个好几次,就高高兴兴来告诉我她听懂了,这个故事讲的是 blabla复述了一遍情节。我知道从此我不用不停地买书了、她终于接受免费的音频故事了,真为我自己保护住了钱包而骄傲。
- step 4 -
高频词学习,扩大词汇量
学着学着会进入瓶颈,每一本分级书越来越厚、词儿越来越复杂,原先建立起的词库在涌入一大批新词后页变得模糊不清。
这时我们加入了词汇学习——当然不是简单背单词那么机械。英语里有220个号称“视觉高频词”的词汇,据说在儿童读物里出现频率极高,这220个词儿搞得滚瓜烂熟、儿童读物剩下的生词靠猜和看图就解决了。
目前,我们正在高频词这关还没打过去。220个视觉高频词只是词汇库的起点,运用更多灵活的方法扩大词汇量,可以极大提高阅读和听力的理解力。
接下来的几步,我先帮女儿规划好了,待实践…
- step 5 -
精读泛读结合,语法写作浸入
待水平提高到接近桥梁书(即连接图画书和章节书的桥梁,文字和图分量相当的读物)时,就不能一味刷量、只管听得读得念得懂得了,还要深刻理解词法和句法才行,这就少不了精读了。
精读,我应该会用一本美国原版教材来做,一来有现成的详细教参做我的拐杖,二来教材兼顾听说读写文化和批判思维,能坚持做下来收获的一定不只是英语能力。
泛读,就会开始接触大量不同题材和文风,慢慢过渡到桥梁书、初章书……
……
还会有 Step 6 么?当然,还有很远的未来:
要把英语工具化、把英语当成获取信息学习知识的语言工具;
要研究下英语考试的题目、穿插点英语应试教育;
要大规模接触原版电影和多种口音的英语表达……
但眼下,先把上面五步走踏实,最重要。
有人可能好奇为什么我们的路线图里没有“自然拼读”这么热门的科目?原因就是我的路线图是定制的,“自然拼读”虽有意思,却不适合我家女儿起步时没有听力词汇打底的状况,只会拼词追求技术流,不是我的大方向。也许,当她听力词汇足够,又自己自发观察总结出一些规律以后,再学,就深刻和有效得多~
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有个错过了“外语敏感期”的孩子呢?先不要自怨自艾也不要手忙脚乱,你也可以尝试给孩子定制一张专属的英语启蒙路线图哦!
-THE END-
喜欢这篇,一定点赞、在看、转发哦。更多学习干货/资源,我们也在小花生学习群里放好了,扫码👇进群,在群公告里领!
相关阅读:
鼓励我们持续创作
欢迎分享、点赞、在看三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