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7年上半年,我心目中的全国展览Top8

2017-07-11 拿破破Napopo 博物馆丨看展览

些年,博物馆的原创展览数量、选用文物组数,都呈现出井喷趋势,一夜之间“活”了起来。

 

这背后,是博物馆从业人群的逐渐成熟、宣教模块套路的逐渐推广、博物馆“生活家”社群的逐渐养成。

 

细细计算一番,在过去的182天里,看了38个馆102个古代艺术展览。

 

粗粗掐指一算,过去的半年里,有7馆8展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中6个展览属于原创。

 

主要是看器物,搞清楚器物背后的故事,把个体放到整个时代序列的丛林里,从而享受这样一种审美体验。

 

碰到一个舒适度很高的展览,就像是劳累的旅途中,遇见一张舒适的床,让你沉醉片刻。


故宫博物院

梵天东土 并蒂莲花——公元400至700年印度与中国雕塑艺术展

故宫人用双脚跑出来的展览

2016年9月28日至2017年1月3日


印度对中国本土佛教造像影响很大,要去印度借点东西,给我们看看源头,很不容易。具体文物的取舍,超重文物如何保证安全运输,图录照片怎么拍……这些看来不是问题的问题,在印度不时停个电、偶尔靠腿走的世界中,可能便会让你头大。


笈多风格造像的衣褶、北方邦红砂岩佛头的庄严、新疆文物的交融风格、邺城重现的北齐风貌、青州风格的宁静悠远、河南造像碑的精微广大……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你流连。


我对雕塑一类文物涉猎很少,但庞大规模的雕塑,依旧每每让我驻足欣赏、时时让我举起镜头。即使整天浸泡在午门展厅,却似乎仍然没有看够,时不时会被“美”闪了腰。

 

选用文物组数较多、石雕文物体量大、展品年代跨度长、风格差别显著、展线被分割在三个展厅,既是这个展览的可看之处,也给策展方提出挑战。在框架的设计方面,策展人显得很老辣,风格上的分离感,通过巧妙的物理隔离和单元设置化解了,可谓收放自如。

 

在细节的处理上,佛头被放置于高台,能够与受众的视线平齐,形成较好的互动,有石窟寺里“佛陀俯视众生”的感受,还原性、带入感颇强。国内几个不错的佛教造像陈列,无一不是石窟寺样的设计风格。



午门展厅的边柜很长,而且深度不可调,内置灯光的角度就不够广,光照射在佛像身上只够显形,佛像脸上的光线不足,五官显得比较“恐怖”。由于展柜灯光改造工程量极大,灯光的不足也属于无可奈何的事了。











成都博物馆

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

成都的夜晚很好玩

成都的火锅很好吃

成都的展览很好看

2016年12月27日至2017年4月10日


成都博物馆的开馆大展可谓气势撼人,一下拿出5层楼的精致展览,瞬间纳入天府旅行的保留项目。逛断腿看瞎眼的基本陈列、石窟佛爷组成的超级天团、借展路线覆盖“海陆空”的奇观,简直可以拍一部“国宝总动员”。


展品疏密适中、背景阐述清晰、重点文物得到突出,堪称梦幻。看过之后回味无穷,如在梦中,大有“梦中粉郎何时回”的意味。

 

开幕前后的信息轰炸火力很足,展览中的热点推送此起彼伏,展后文物的归还之路还专门出了软文。如果说宣教工作按照既有套路出牌,那么针对大客流推出的预约入场、针对博物馆“生活家”社群请来的敦煌文创、针对普通观展者组织的文博图书,则体现了成博管理上的温度,让受众看到了一个“行动派”团队。

 

还是要说说“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这么多不同年代、不同风格、不同质地的文物“同室操戈”,弄不好就成了“精品展”“大杂烩”。难能可贵的是,此展有条线在穿珠,一直不离“路丝”“海丝”这条线,一直围绕“成都的巴适”这根绳,让文物述说成都往事。


led灯的光线照度、色彩还原比较成功,一些文物显示了在老家不曾有过的美。此展空间的展线较为清晰,如果在文物位置的经营上进一步细化,组织一些或突出时代美、或突出故事性、或突出区域文明的“暗线”出来,就更为完美了。














上海博物馆

鸿古余音:早期中国文明展

一年的头上就把整年最好的展览看掉了

2017年1月23日至3月26日


“文明展”与精品展、通史展的不同之处在哪呢?

 

与一般整齐划一的器物陈列不同,不同类别的青铜酒器,长得一点也不一样,高低错落地待在一个小展柜里,待在策展人精心布置的“酒器”小线索里,配合着清亮的布景颜色、外置的暖色光源,一下子就抓住了受众的眼睛。

 

展牌上的说明文字可谓 “不多不少”、“不深不浅”,不仅言简意赅地介绍了研究信息,还把器物的“文明基因”加以阐释,意图契合展览主题。受众读起来感觉刚刚好,不会觉得信息量大得接收不完。生动有趣有干货,受众在文物知识、美学欣赏方面都能有收获。

 

时代上,新石器时代、商代、汉代;文化上,良渚文化、商文化、汉文化;历史地理上,中央文明和区域文明…3件玉礼器,得到了不同时空、不同纬度、不同视角的多种解读,反映出扎实的学术研究基础上的“飞扬”。


这一幕并非出现在急就章式的、乱码一通的展览里,而是在一个馆藏百万的古代艺术博物馆里,将文明的融合和互动展现地淋漓尽致,令人感动。

 

什么是“文明展”?区别于将同质文物摆在一起排队的“主题展”、区别于精彩纷呈、目不暇接的“精品展”、区别于自带线索、政治正确的“通史展”。


文明展基于对文化的认识、对文物含义的拔高、对文明内涵的提萃、对学术扎实的研究,依靠组织展品的过硬能力,按照线索和主题进行串联,让受众看到你解读的物质文化中的文明。












中国国家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

让没看过世界文明展的人,感受世界文明

2017年3月2日至5月31日(50元)


这个展每到一处,都会吹起一股大英博物馆style的飓风,是世界巡展里的明星。由于不是中方原创,在北京和上海的两站,均设置了中方协调人这一角色。中国展览究竟有没有策展人制度,这个很难回答,但这次协调人确实走到了前台。

 

2006年首博开幕季的大英250年藏品展、2013年国博的大都会“道法自然”展等等,主题均是世界文明展,与大英展比较一致,可引来的人流、关注度都不及大英展,甚至还有较为戾气化的批评,这或许是因为树大招风。


你不可否认的是,“大英100”“大英百物”已经成为品牌,连展评都在网络空间里实现了互动。

 

现象级展览的到来,引起了很多思考:收费究竟解决和引来哪些问题、社交工作如何在展场内外施展拳脚、怎样让每一个受众优雅从容地阅读展品、开放性展品的选择与社会层面的深度互动、如何解决展品落地后的文化适应性、选择什么手段讲好展品故事、如何调和不同人群对展览的期望等等。


问题有些极具敏感性,有些极具争议性,没有固定的、最好的、定论的答案,这对协调人提出些许挑战,协调人也要承担选择后的压力。

 

国博的陈列设计选择了“工业化”风格,这样的路子是不错的。工业化以灰色冰冷的钢铁为底色,展厅灯光一时比较暗,led灯频闪挥之不去,使得较大信息量的展牌看不清,受众眼睛很是疲惫,幸好开展不久对灯光进行了调整,弥补了这个遗憾。


如果将多种智慧化的手段,对重点展品加以多媒介的解读,效果会更好一点。展览集合了全球角角落落的文明,面对灿烂的世界文明珍品,对整体的认知、对细节的掌控有极高要求,希冀在大英的框架下有所创新,难啊。

 

此展巡展过的城市,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的博物馆里,没有纵横几大洲、跨越几万年的世界文明展。而此展,尚未涉足的城市,它们的博物馆,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用数个展厅陈列他们收藏的世界文明文物。

 

能够让我们不出国门,就能粗粗地触摸世界文明的脉搏,这正是此展最大的意义所在。










故宫博物院

浴火重光: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宝藏

可以不仅是金砸

2017年3月17日至6月17日


人的精力十分有限,但就个人而言,在青铜器、古代书画上花再多时间,也不觉得后悔,平生与金石书画有缘。人的选择可以很多,有的追求横向的广度,有的追求纵向的深度。还有的什么也不追求,一切随心。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略懂”阿富汗宝藏这个展览,所要储备的知识量之大、花费的精力之巨难以想象。有不少朋友买了图录、买了书籍,结合展览突击阅读,了解展品背后的故事、文化、内涵,感受精神上的共鸣。


通过这个展览,才约略地感受到了一个朋友的研究方向,才浅浅地体会到了他在学术道路上的孤独感,对他的在阿富汗宗教美术考古路上的坚持和付出,不禁肃然起敬起来,这位朋友叫邵学成。

 

这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流浪远方”的展览,展览策划比较成熟。单纯从展览角度而言,小件展品占了大多数,灯光较为理想。由于午门展厅地板悬空,在来往观众的步伐振动之下,步摇金冠果真“抖”了起来,展现了它最原生的动态,很是生动有趣。

 

展览角度,由于文物有些“小众”,透彻研究展品的基础不具备,几件展品的学术信息在布展中的丧失,这说明中方协调人不能充分驾驭展品。


博物馆“生活家”社群对此展给予一致的好评,认为金子很好看、拍的照片很好看。但希望了解展品的受众,在现场乏善可陈的说明牌里,对干货的需求却得不到满足。


同一个展览,不同需求受众的不同评价,让我们思考很多。















国家大剧院

唯寄歌舞寓长安:陕西古代乐舞文物展

展览和演出在一起很般配

2017年4月29日至7月10日(40元)


自打去年有一回,奔大剧院看演出,突然发现一个高质量的新疆音乐文物展,就把每次演出前的“约饭”改成了“约展”,反正都是流流口水,既能看演出,还能看文物,真是“老鼠跌进了白米缸”。

 

陕西出土的高质量的乐舞文物,基本上都被调动了起来。一般只借一件的秦公镈来了2件,超载的殿堂级文物骆驼载乐俑进京出差,村里的舞马衔杯银壶也来京站台,被主旨演讲翻牌子的“鎏金铜蚕”赫然入选,新发现、少公展的文物之多就更不用说了。


此展并不只是高等级文物的堆砌,而是基于雄厚的音乐文物研究成果、质量很高的展览,几乎是一部立体的早期音乐史。展览大幕一经拉开,就一直安静地在那里“自顾自美丽”。


一个不常办文物展的文艺据点,为啥又迎来高质量的文物展?大概是得益于大剧院的“地缘优势”,约饭、约演出中间,来都来了,再顺便约个展?


一个不常办文物展的文艺据点,也出现了一些可以理解的问题。比如边柜的密封性能不佳、展品摆放普遍较低、搭建的临时展柜稳定性需提高等等,对文物安全、受众欣赏带来了一些隐患和不便。


另外,展览在结束时间前提前闭展,不少赶末班车的观众,没有渠道得知这一信息而扑空,看来大剧院果真是把信息的发布权交给了活跃的自媒体。


有继续举办高质量、高规格文物展览潜质的大剧院,要积聚力量再出发,实在不行就外包,给文物一个安全的家、给受众一个完美的文艺体验。当然,文艺机构办的展览,就是有声有色,背景音乐很是符合展览主题,看来是精心挑选的。


不过,诚心讲,大剧院以后宣传文物展,就按自己高冷的套路来就好,展厅观众那么少,还莺歌燕舞的,这不禁让人忆起博物馆免费开放前,那宁静、纯粹的幸福时代。我知道,这终是痴人说梦,一去不复反了。







来源:新华社记者罗晓光


首都博物馆

美·好·中华:近二十年考古成果展

精品多到看瞎眼

2017年5月18日至8月27日


首博始终在特展策划方面,追求突破和创新,试图在历史展和考古展外,找到另外一条适应发展的路子。此番展览,试图去勾勒整个历史时期的“美”。如果能把史前、商周、秦汉、晚段的时代之美,加以提炼和呈现,就算善莫大焉了。


由于本质上是近二十年的考古新发现成果展,饕餮盛宴的“食材”研究相对扎实,无论是考古学角度,还是美术史角度上,因为学界普遍对新材料有着浓厚的兴趣。


遇上荟萃文物精品的展览,算是三生有幸。不敢怠慢,我花了2天的时间,来消化、体会这个展览。


现今的展览有一个趋势,那就是藏品“活”了起来,选用200组以上展品的展览此起彼伏。受众在2小时的最佳观展时限内,完成200组展品、大量说明文字的阅读,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策展人,要用适量的、优选的展品讲好故事。

 

以提高观展舒适度为目的,努力降低展品容积率,让受众轻松优雅地围着展品欣赏。利用足够的空间,并用多种智慧手段讲好故事,串联展品、点面结合,实现展线和空间的互动。


用适量的文物讲好故事,这依赖于强大的器物解读能力和组织能力,如果前期策展在学术研究上就稍欠火候,没有把极好的“食材”驾驭透彻,那会让展览显得“徒有其表”的。

 

整个展览灯光通透,对于欣赏展品来说是极佳的体验。每个单元都有自己的色温,展览的板块性、时代性较强。在展览最后,“博古架”式样的展柜、园林漏窗样子的壁柜、搭建的园林场景、文人趣味的宋元陶瓷器物陈列,让人仿佛置身于江南园林,是比较好的通感式陈列。

 

另外,青铜器是一直予以重点关注的对象,首博的妇好特展以及此展,要看好、拍好青铜器,需要采用跪姿,如果能让受众轻轻俯身,就能感受青铜器的魅力就更完美了。


展台过低一直是很多博物馆存在的问题,这其中牵扯的问题很多,如果都能像上博和老湘博那样,让文物距离受众视线近一些,既是尊重受众,更是尊重文物,不是很好吗?













中国丝绸博物馆

古道新知: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科技成果展

学术支撑展览

2017年6月22日至9月24日


这座位于杭州的国字号博物馆,基本陈列学术之余有“地气”,织物保护的很专业,学科前沿研究很科学,一直以学术性、专业性、科学性著称,这“三性”也贯穿于丝博的特展里。

 

让我们看看丝博,在策展上是如何“拿来主义”“为我所用”:


一是哈萨克斯坦伊赛克金人服饰复原,把草原金饰穿戴在身的原生态样貌展示出来,这样比单独展示一片片的金饰要生动百倍,突出了复原的学术性;


二是根据甘肃马家源考古发现,复原的西戎“宝马”车,突出了高颜值和复原的学术性;


三是彩绘秦俑的展示,把始皇帝的故事、彩绘的耐看和保护的科学性集合于一身;


四是围绕悬泉驿发现信札故事组织的展品,普通士兵在家书里,要求捎带一些物什,而展览就展示了他所需要的那些物品,打足温情牌;


五是采用前瞻性国际合作模式,复原的唐高祖第五代孙女李倕的精美服饰,突显修复的专业性,以及学科建设的科学性,可以说都在原来的展示基础上有所升华。


在丝路类型展览甚火的当下,打破既有展览框架,重新排列组合得出令人惊艳的结果,让展览有故事、高颜值、科学性较强,显得十分别致,正是依靠丝博一贯的学术性、专业性、科学性特点。

 

由于丝博的自身定位,展示文物大都是平面的,所以在立体展品的支架设计、灯光设计和小件文物展示上显得捉襟见肘,立体文物显得平面化、灯光分布也稍欠均匀。漂亮的营盘美男的罗马罽袍,耗费敦煌人心血、笔笔皆有故事的莫高窟洞窟复原,值得一看。

 

古道新知模块

模块来源

古道新知创新

哈萨克斯坦萨尔马特女祭司、伊塞克金人墓金饰复原

2013·哈萨克斯坦古代珍宝展

复原的学术性

甘肃张家川马家塬战国墓地车饰复原

2015·秦与戎:秦文化与西戎文化十年考古成果展

高颜值、复原学术性

陕西临潼秦始皇兵马俑彩绘保护

2014·真彩秦俑展

故事性、高颜值、科学性

甘肃敦煌悬泉置遗址和新疆尉犁营盘墓地出土文物

2008·奇迹天工——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文物展

大打温情牌

长安李倕墓冠饰、服饰国际合作复原

2013·发现与探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考古陈列

复原的学术性、修复模式的科学性、较少公开展示















在上半年的最后两天,在苏州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分别开幕了两个较为火热的展览,苏博因为懒——懒得起床,没去成,上博因为怕——怕观展前的排队,没去成,也算是稍稍的遗憾。


大帮之梦:吴越楚青铜器展

苏州博物馆

2017年6月28日至9月3日

相关阅读:爱恨情仇:刀光剑影里的江南小冤家

 

大英博物馆百物展:浓缩的世界史

上海博物馆

2017年6月29日至10月8日

相关阅读:慢着!先看完这篇,再去上博大英百物展来段freestyle


在看展的路上,期待更有舒适性、获得感,以及更有温度的展览在前方。

 

除第六组照片,为新华社记者罗晓光拍摄外,其余均为拿破破Napopo拍摄

本文仅代表笔者个人观点



往期珍赏 · 珍品目录

(点击标题  即可阅读)

世界名画的N+1种打开方式

虞弘:我在北朝这些年

白色巨熊成长史 | 从游牧部族到罗曼诺夫王朝

我可能上的不是学,是坟

乾隆再次发声:农家乐审美这个锅,朕不背!

乾隆:瞅你们晒的都是啥破奶茶,还排队3小时……

国博讲解员袁硕眼中的人类进化史,远比你所想象的残酷

认识了倪瓒才知道,以前遇到的洁癖都是假洁癖

在我知道了这些博物馆的真相之后,忍不住哭了……

“这么苦是为了什么?”“敦煌”

七步速成化妆术,唐朝美女约会必备

全世界第一只死后被同性不可描述的鸭子,就在这个博物馆里


新版“看展览”APP上线啦!
更及时、更全面的展讯

正在那里等你!


长按二维码下载


文 博  /  历 史  /  文 化  /  展 讯  /  馆 舍 推 荐  


微信ID:atmuseum
微博:@博物馆的那些事儿
QQ群:博物馆.看展览交流群
475225203

微信群:    扫下方二维码即可

(该码为小编个人微信号,添加后拉入交流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