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美的雪景,在这里!

Schnee 博物馆丨看展览 2020-09-15

随着新一波寒潮来袭,各地开启“一秒入冬”模式,大家也纷纷开始期盼初雪的到来。


图片来源:微博@中国天汽

不止是现代人,雪,因为它的纯洁、晶莹、灵动,自古以来便受到画家们的喜爱。他们不仅自己欣赏,更把最美的雪景留着了自己的画中。



迄今为止画史记载的第一位拥有姓名的雪景画家是东晋时期的顾恺之。北宋《图画见闻志》记载他画过《雪霁望五老峰图》,可惜,这幅画现在已经失传,我们没有办法得知具体画面是怎样的了。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传为南朝梁张僧繇所作的《雪山红树图》,大概率也是后人的伪托。


(传)南朝梁 张僧繇《雪山红树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隋唐时期,雪景画的数量逐渐增多。著名的诗人兼画家王维,就是雪景画的大咖之一。


清人绘王维像


王维精通音律、佛学,向往平和恬静的生活,性格气质与雪景画十分合拍。他一个人就画了《辋川雪图》《江山雪霁图》《雪景饯别图》等20多幅雪景画。直到宋代,他的雪景画仍有流传,并被藏家珍视。


余家所藏摩诘《袁安卧雪图》有雪中芭蕉,此乃得心应手,意到便成,故造理入神,迥得天意,此难可与俗人论也。

——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七


王维作画时不管季节物候,把雪和芭蕉画在一起,也是一位十分有个性的画家了。


(传)王维《雪溪图》,图片为影印版


五代时期是雪景画发展的重要时期。除了雪景画家和画作数量增多外,这一时期对后代雪景画最大的贡献是:确立了画雪的基本技法。


第一种技法可以称为“敷粉法”,将白粉直接涂抹在画中的树枝、房顶、山石等需要画出积雪的地方。这种方法可以突出积雪的厚重感和真实感。


也可以将白粉弹在画面上,形成细小的白色斑点,营造出雪花漫天飞舞的感觉。南唐画家赵幹的《江行初雪图》在画雪时,运用这种技法,让画面更加富有动感。观画时,仿佛能感受到冬天的寒风扑面而来。


赵幹《江行初雪图》(局部)


第二种技法被称为“留白法”,用墨勾勒、渲染画面中除了雪以外的部分,剩下没有颜色的部分肯定就是积雪了。留白法利用画纸(绢)本身的颜色来表现雪,最大的优点是清新自然。上海博物馆藏南唐徐熙《雪竹图》,就运用了留白法来绘制积雪。


徐熙《雪竹图》,上海博物馆藏


《雪竹图》(局部)


在谈论宋代绘画时,经常提到的一些山水画之中,有很多都是雪景山水,例如范宽《雪景寒林图》(也有部分学者认为此画不是范宽作品)、王诜《渔村小雪图》、传为郭忠恕所作的《雪霁江行图》、宋徽宗《雪江归棹图》、刘松年《四景山水图(冬景)》、夏圭《雪堂客话图》等。


夏圭《雪堂客话图》,故宫博物院藏


雪景绘画的兴盛促进了相关绘画理论的发展。宋代的许多评论家开始从风格、意境、技法、题材等不同角度评论雪景画:


冬有寒云欲雪,冬阴密雪,冬阴霰雪,翔风飘雪,山涧小雪,回溪远雪,雪后山家,雪中渔舍,舣舟沽酒,踏雪远沽,雪溪平远,又曰风雪平远,绝涧松雪,松轩醉雪,水榭吟风,皆冬题也。

——郭熙、郭思《林泉高致集》


雪者有风雪、有江雪、有夜雪、有春雪、有暮雪、有欲雪、有雪霁。凡雨雪之意皆本乎云色之轻重,类于风势之缓急,想其时候方可落笔。

——韩拙《山水纯全集》


雪色用淡浓墨作浓淡,但墨之色不一而染就。

——郭熙、郭思《林泉高致集》


绘画的理论与实践互相促进,使得宋代画坛涌现出一批雪景画佳作。


王诜《渔村小雪图》,故宫博物院藏


例如,王诜的《渔村小雪图》,不仅用墨色的浓淡变化来衬托出积雪,而且在山石上敷以白粉,将留白法与敷粉法相结合。


王诜《渔村小雪图》(局部)


更大胆的是在树木、芦苇等处略略点上一点金粉,表现雪后阳光的感觉,在技法上十分纯熟。


王诜《渔村小雪图》(局部)


《雪景寒林图》描绘的是宏大的全景。画面中天空与水面用浓淡层次不同的墨色渲染,反衬出雪的洁白。


《雪景寒林图》,天津博物馆藏


建筑物的屋顶等处相对平整,因而积雪最厚,颜色最白。


《雪景寒林图》(局部)


树枝是最不容易积雪的地方,而树根处积雪较多,所以从树干到树根,有墨色的渐变。


《雪景寒林图》(局部)


再看山上,由于山峦形态是不同的,因而落在不同高度、不同起伏、不同远近的山体上的雪,颜色也有所差异。


《雪景寒林图》(局部)


墨色最重的是画面主体的山峰,这里距离观者最近,山势的变化最丰富,山上的植物最茂密,需要更加真实的观感。反之,最远处的山峰最白。因为那里遥远,景物也可以画得十分简略。


到了元代,雪景画受到当时画坛普遍风气的影响,向文人画的方向靠拢,崇尚简洁高雅、平淡天真的画风。


黄公望《九峰雪霁图》,故宫博物院藏


元代雪景画成就较高的画家当属“元四家”中的黄公望。他的雪景画代表作《九峰雪霁图》以水墨写意手法,描绘松江一带的九座道教名山。带有积雪的山峰,用重色的背景衬托,使雪山的形象更加突出,又恰到好处地表现出冬日萧索的气氛,极具艺术感染力。


总之,宋元时期的雪景画,无论是在技法上还是绘画理论上,与前代相比都有很大进步,对后世也影响深远。


明清时期的雪景画作品,大多以复古、摹古为主,沿袭前人的传统画法。比较知名的雪景画有吴伟《灞桥风雪图》、蓝瑛《溪山雪霁图》、弘仁《西岩松雪图》等。


(明)吴伟《灞桥风雪图》,故宫博物院藏


《灞桥风雪图》描绘一位老者在风雪之中骑驴前进的场景,画面线条粗放简练,笔力雄健,山峰以及山顶积雪的体积感十分突出。


(明)蓝瑛《溪山雪霁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溪山雪霁图》则胜在颜色的丰富。运用石青、赭石、白粉等不同的颜料,表现晴天冰消雪融时的山间风物。画面左下角有一位穿着红衣的文人坐在船上,给稍显寡淡素气的画面增添了一抹亮色。


《溪山雪霁图》(局部)


《西岩松雪图》绘雪景山色。这幅画为纸本水墨画,采用留白法绘制积雪的山峰。整幅画面的色调十分浅淡,山势陡峭险峻,寒冷的冬日气息扑面而来。


(清)弘仁《西岩松雪图》,故宫博物院藏


虽然,在雪景画这一领域,明清时期仍然有一些佳作出现,但总体而言,创新和进步并不显著。在师法古人这一理念的影响下,大多数雪景画都没能跳出前代作品的窠臼,雪景画的发展,也基本停滞不前了。


参考资料:

田欣《中国古代绘画中的雪景画研究》

黄小峰《隐士的白色:雪景山水的黄金时代》

陈华锋《宋、元时期的雪景画研究》

陈华锋《明清时期的雪景画研究》




往期珍赏 · 珍品目录

(点击标题  即可阅读) 


最值得种草的 11 本 2020 年文博日历

200个高清细节带你看懂「永乐宫壁画」

一个字十万的甲骨文是如何被破译的?

樊锦诗:我为敦煌尽力了

宋人的「花」事与「画」事有多讲究?

如此“上帝”,我代表博物馆拒绝接待!

博物馆里的 5 个「冷知识」


多棱镜游学:长按识别左图二维码关注,收获最全面的文化游学信息与最有趣的历史、文化知识



文 博  /  历 史  /  文 化  /  展 讯  /  馆 舍 推 荐  


后台回复关键词“投稿”

可查看约稿函

微信ID:atmuseum
微博:@博物馆的那些事儿

微信群:    扫下方二维码即可


(人已满员,小编正在开拓新号,

若好友申请未通过请过几天再尝试)

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