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明式家具识别指南(凳子篇)

黑逗 博物馆丨看展览 2020-09-15

在明式家具中,凳子有一个学名,叫作“杌凳”


“杌”字在古代字书《玉篇》当中的解释是“树无枝也”。杌凳和椅子都是坐具,区别在于椅子有靠背,而凳子没有靠背。


大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杌凳随着垂足坐的普及而发展起来。到了宋代,杌凳的形象已经和现代的凳子形象十分接近了。


白沙宋墓壁画中的杌凳图像

图自《白沙宋墓》图版陆


与椅子相比,杌凳的结构没有那么复杂,但即使是结构最简单的杌凳,每个构件也是有名字的。


改绘自牛晓霆《明式硬木家具制造》图11-34


有的朋友或许会纳闷:我们在博物馆等收藏机构中见到的明式杌凳,很少有结构这么简单的啊,其他的附加构件都是怎么来的、都叫什么名字呢?


不要着急,我们一部分一部分地看。


首先,凳子的面板和牙条之间,可以加入一个缩进去的部分——束腰。



不要小看这个细微的变化。根据是否有束腰,可以把杌凳分为两个大类:无束腰杌凳有束腰杌凳


无束腰杌凳(左)和有束腰杌凳(右)的局部


无束腰杌凳的结构,脱胎于古建筑的大木梁架,凳子的腿足、牙条直接与面板相连,相对面板的边沿来说,腿足和牙条的位置明显往内缩了一部分。


而有束腰杌凳,它的结构与壸门、须弥座等有渊源关系,腿足和牙条通过束腰与面板相连。两种杌凳可谓“不是一家人”。


云冈石窟中的北魏浮雕塔(线描图)

塔基用须弥座,家具上的束腰与之有形似之处


在杌凳的其他构件中,我们听得最多的可能就是“枨”了。小编还是个小朋友的时候,坐凳子经常把脚踩在凳子枨上,前后荡凳子玩,然后被家长一顿教育:这样很危险!容易摔倒!……


枨的形状除了直来直去,也可以有变化,比如说两头低中间高,看起来有点像一个驼背的人趴在地上。北方方言中称呼驼背的人为“罗锅”,这种形状的枨因此得名“罗锅枨”。


花梨藤心大方杌,腿间安双层罗锅枨

故宫博物院藏(图自故宫博物院官网)


如果是斜向的枨,一端连在凳腿上,另一端与面板底部相连,则被称为“霸王枨”霸王枨托着面板,造型很像霸王举鼎,因此得名。


带霸王枨的杌凳及其线图


另外一种枨,虽然也是直枨,但位置在凳子腿的下端,靠近地面。这种枨称为“落地枨”或者“管脚枨”


紫檀镶楠木心长方杌

故宫博物院藏(藏品图自故宫博物院官网)


还有一类杌凳,取消了牙头和牙条,将枨的位置提高,直接在枨上添加短柱或者雕花构件。北京匠师称这类短柱为“矮老”(或“矮佬”),雕花构件为“卡子花”


紫檀方凳,罗锅枨上的短柱即为矮老

加卡子花的方凳,每面有两枚双套环卡子花


枨与枨相交的地方也可以做出一些花样。如果四个枨的相交处都高出凳腿的表面,看起来仿佛将凳腿裹住一样,那么这种做法就叫“裹腿做”


裹腿做(左)与非裹腿做(右)


有束腰杌凳与无束腰杌凳,在外观上最明显的区别,除了束腰,就是凳子的腿足部分了。


大部分的有束腰杌凳,足端呈马蹄形,被称为“马蹄足”


明黄花梨有束腰罗锅枨长方凳,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藏,为马蹄足造型


另一种腿足形式带点曲线,略呈S形,叫做“三弯腿”

明黄花梨三弯腿杌凳


还有一些有束腰杌凳,腿足明显向外鼓出,连带着牙条和牙头也向外鼓。这种造型叫做“鼓腿彭牙”

明紫檀有束腰鼓腿彭牙方凳,故宫博物院藏


部分鼓腿彭牙式的家具,还会在腿足部分加装一个直接与地面接触的木框,称为“托泥”,起到阻挡潮气、增加家具与地面接触面积、提高稳定性等作用。


紫檀鼓腿彭牙带托泥方凳,图自《北京文物鉴赏》


还有少数杌凳,虽然没有束腰,但腿足和牙条相对凳子面板的边沿也没有向内缩,而且多呈马蹄足造型。


这类杌凳,归到无束腰或有束腰两类都不合适。于是被称为“四面平杌凳”


清前期紫檀四面平方凳

图自《中国美术全集 工艺美术编 11 竹木牙角器》


以上介绍的几种杌凳,凳面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实际上,在明代绘画作品中,还存在一些圆凳、椭圆凳、海棠式凳、扇面式凳等等,造型非常丰富。


明崇祯刻本《金瓶梅》版画中的六边形杌凳


但是在传世的实物中,这些形状的杌凳,堪称明式的,比较少见。


明黄花梨八足圆凳


现代研究者对杌凳的命名方法,思路非常简单粗暴。年代+材质+有无束腰+腿足形式+枨的形式+凳子形状,就是一个比较详细的凳子名了。


举个例子,最简单的“明黄花梨无束腰直足直枨小方凳”,如下图:



下图这一款,名字就是“明黄花梨有束腰三弯腿罗锅枨长方凳”。



下图这一款,名为“明黄花梨无束腰直足裹腿罗锅枨加矮老方凳”。


除了杌凳和椅子外,明代常用的坐具还有坐墩、交杌和长凳等。


坐墩常用于室外,多为石质或者瓷质,也有木质的。


明代龙泉窑青釉镂空雕狮子花卉纹绣墩

故宫博物院藏(图自《紫禁城》2019年7月刊)


因为坐墩上往往盖着锦绣一类织物作为坐垫,所以又称“绣墩”。又因为坐墩上往往有成圈的鼓钉纹做装饰,所以人们也叫它“鼓墩”。


交杌,就是腿足相交的杌凳,我们现在的叫法是“马扎”。

黄花梨小交杌


长凳,也很容易理解,因凳面狭长而得名,还可以细分为条凳、二人凳等。

清前期 榉木小条凳


参考资料:

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

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赏》(本文图片如无特殊注明均引自此书)

牛晓霆《明式硬木家具制造》

系列阅读:

明式家具识别指南(椅具篇)


点击关键词查看更多识别指南

佛像坐姿 / 手印 / 八大胁侍菩萨 / 官印 

漆器 / 古希腊柱式 / 龙纹 / 吉祥纹饰

青铜纹饰 / 青铜器型 / 先秦各国货币

屋顶 / 斗拱 / 彩画 / 柱础 / 雀替

唐代女俑 / 古代墓葬 / 瓷器釉色

古塔 / 漆器装饰 / 窗户 / 神社

唐代妆容 / 六朝青瓷 / 皴法




往期珍赏 · 珍品目录

(点击标题  即可阅读) 


最值得种草的 11 本 2020 年文博日历

民国时期的美,最性感

袁隆平:「90后梗王」的两个梦

樊锦诗:我为敦煌尽力了

为什么狮子林在“苏州四大园林”中最特别?

豆瓣9.5分,这才是真实的唐僧!

最美的雪景,在这里!


多棱镜游学:长按识别左图二维码关注,收获最全面的文化游学信息与最有趣的历史、文化知识



文 博  /  历 史  /  文 化  /  展 讯  /  馆 舍 推 荐  


后台回复关键词“投稿”

可查看约稿函

微信ID:atmuseum
微博:@博物馆的那些事儿

微信群:    扫下方二维码即可


(人已满员,小编正在开拓新号,

若好友申请未通过请过几天再尝试)

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