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要分享的是,在过去十多年的田野调查中听到的茶的起源和传播的故事 | 肖坤冰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一席 Author 一席YiXi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一席(ID:yixiclub)

肖坤冰,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副研究员。

作为18世纪最强大的帝国,英国肯定不满足于仅仅从中国进口成品茶叶,因为从中国进口茶叶还得看清政府皇帝的脸色。要保证长期的茶叶来源,最好还是在自己的殖民地发展自己帝国的茶业,而印度和中国离得很近,所以英国人就想能不能在印度种植茶树。



大家好,我叫肖坤冰,我是一名人类学者,现在执教于西南民族大学。

我研究茶有十多年了,作为一个四川人,我研究茶却是从福建武夷山开始的。有的人会觉得奇怪,你一个四川人怎么跑去研究武夷茶?

这跟我的学科背景有关系,因为我是学人类学的,人类学家一般都不爱研究自己的家乡,而跑去研究别人的家乡。其实这也很好理解,因为你在一个地方待久了,在熟悉的环境当中习惯成自然,就不觉得这个地方有什么值得研究的了。

我在四川喝了二十多年的川茶,2007年第一次到了福建武夷山,我发现这个地方的人泡茶的方式跟我们四川人很不一样,四川人泡茶时就抓一把茶叶投进大瓷缸子,但武夷山人用功夫茶具和很讲究的方法来泡。

▲ 福建武夷山

人类学有一个独门绝技,就是田野调查。什么是田野调查呢?其实我在武夷山的田野调查,大部分时间都是花在跟当地人聊天,拉家常、喝茶、聊茶。我听到了很多传说故事,对于历史学家来讲,传说故事可能不足为信,因为没有正式记载,但是人类学家特别爱听这些传说故事,而且要透过这些传说故事找到它背后的文化逻辑。

我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就是,过去十多年我在中国、英国和印度这三个地方,在田野调查当中听到的关于茶的起源和传播的故事。

武夷山红茶英游记


我们还是先讲武夷山吧。我们都知道现在的茶有六大类,但在六大类茶当中真正具有全球化影响的却只有红茶。在全球的茶叶市场上,红茶的占有量达到了80%以上,它比其他所有几大茶类加起来的总和还要多。

世界上最早的红茶,现在大家公认的是正山小种,但是正山小种是怎么发明的呢?非常可惜,没有文字记载,大家只知道正山小种来自福建武夷山。我背着包到了福建武夷山桐木关,在那住了一段时间,当地人告诉了我一个关于正山小种是怎么发明的传说。

据说是明代末年有一天,有一支军队经过武夷山桐木关的时候,天色已经暗下来了,士兵要找地方睡觉休息。这个时候正值武夷山的做茶季节,当天茶农采下鲜叶还来不及加工,看到士兵来了就藏到了山里。士兵们看着松松软软的鲜叶正好睡觉,于是就在上面倒头就睡,睡了一晚上就走了。

▲ 武夷山桐木关

第二天茶农回到了茶叶加工厂,发现这些茶青已经因为士兵们的体温而发酵了,没法按照传统的工艺制作绿茶了。但是茶农又不想浪费掉这批茶青,怎么办呢?他们找来当地的马尾松,生火把这些茶叶烘干,然后挑到旁边的集市上去卖。但是我们知道,对中国人来说这是做坏了的茶,根本没法喝,而且是松烟熏出来的,有一股烟熏味,所以这种正山小种又叫烟熏小种。

这些茶被中国人卖到集市上以后,几经转手,最后到了英国人手里。英国人一喝这个茶不得了,比以前喝过的任何一种茶都好喝,于是英国人打算第二年重金订购同样的茶。这就是红茶的诞生,红茶本来就是中国人为了外销而生产的茶。现在英国人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红茶的买家,现在世界上大概有一半的红茶都是被英国人喝掉的。

英式下午茶的诞生


要讲到红茶在英国的起源,就不得不提两位英国的皇室和贵族女性。一位是凯瑟琳皇后,她是英王查理二世的皇后,另外一位是贝德福德公爵夫人。

凯瑟琳皇后以前是葡萄牙公主,她嫁到英国后,第一次把红茶介绍到了英国的宫廷,因为她特别喜欢喝红茶,所以也被称为“红茶皇后”。

▲ 凯瑟琳皇后(左)与贝德福德公爵夫人(右)

公爵夫人发明了一套英式下午茶的饮用方式,她发明这一套饮茶方式也是一个意外,其实她是因为饥饿。那个时候的贵族一天只有两餐,上午十点钟一餐,然后要等到晚上八九点才有正式的晚宴,白天那么长的时间,其实他们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吃的。

公爵夫人的解决之道是在下午的时候让仆人送一壶红茶配一些点心到她的房间,有时候她也邀请几位闺蜜一起享用,所以这样就诞生了英式下午茶。因为公爵夫人的推动,这种红茶的饮用方式很快风靡英国伦敦的上流社交圈。

当然也因为红茶在英国的流行是由皇室和贵族推动的,所以今天我们提到英式下午茶,就会觉得高大上,认为它代表了一种英伦贵族的生活方式。但是,我想问大家的一个问题是,英式下午茶真的很英国吗?我看未必,让我们来看一看英式下午茶的几大组成要素。


首先,我们都知道茶叶最先是来自中国,后来当英国在印度和斯里兰卡发展出了帝国自己的茶产业以后,逐渐就转向了印度和斯里兰卡。瓷器,当然最先也是来自中国。

还有蔗糖,来自西印度群岛。大家注意一下,西印度群岛不在印度,而是在美洲,这也是航海史上的一个乌龙事件。在西印度群岛上的甘蔗园里工作的工人又是从非洲贩卖到美洲的黑人奴隶,所以在英式下午茶当中,只有最无关紧要的牛奶才是英国本土的。

所以你看,英式下午茶其实一点都不英国,它全部是外来的东西。不过,我觉得虽然它最不English,但是它却代表了British Empire 帝国的特征。18世纪的英帝国不仅控制着本土,它还在亚非拉地区有大量的殖民地。所以我们看到的这些丰富的物质,都是从英帝国的殖民地和它试图要侵吞的一些地方来的,所以英式下午茶从这个程度上来讲,又最代表了大英帝国的特色。

其实一开始英国普通老百姓是喝不起茶叶的,只有皇室、贵族、上流社会的人才买得起茶叶,这是因为当时的茶叶的唯一供应国——中国,离英国太遥远了,中间隔着印度洋和大西洋。

在最早的时候,清政府只开通了广州一个码头给洋人做生意,所以基本上每年11月左右,从中国的各个产区收购来的茶叶就在广州集合了。这些茶叶大概在12月通过验收,12月底,东印度公司的商船就可以扬帆起航了。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他们可以在第二年9月份左右到达伦敦,如果不幸途中遇上风暴天气,耽误三五个月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所以,英国人最初喝到的茶叶的口感必定是非常糟糕的,因为至少是一年甚至两年前的茶了。


为了让英国人尽快喝到新鲜的茶叶,飞剪船应运而生。我们都知道在蒸汽时代之前,船的主要动力都是风帆。这幅图中这个比较宽大、笨重的就是传统的东印度公司用来装货物的船。因为东印度公司来一趟中国和印度不容易,所以它把船身设计的很宽,尽可能多装一些货物,这样固然可以降低来一次的成本,但是速度也可想而知了。


东印度公司的这种大帆船来一趟要一年以上,而旁边这个身材修长的飞剪船,完全就是为了速度而生,它身材苗条,像一把剪刀一样在大海中乘风破浪。飞剪帆船的出现将中国到英国的航程缩短到了100天以内。


这是世界上现在仅存的一艘飞剪船,叫Cutty Sark号,现在停在伦敦的格林威治区。大家如果有兴趣,以后到伦敦可以打卡一下这艘船,我觉得对中国人来说还是值得一游的。比如我一进入到这个船上,就觉得特别兴奋,伦敦到处都是英语,但进入这个船之后,看到到处的茶箱子上全是中文,比如中国以前的花香白毫,武夷,小种等等,所以中国人会觉得特别的熟悉。


这是Cutty Sark号的正前方的样子,我们可以看到,它真的是像一把锥子一样,身材很修长,所以它装货物的原则是尽可能的往深里装。


向世界引种中国茶树


作为18世纪最强大的帝国,英国肯定不满足于仅仅从中国进口成品茶叶,因为从中国进口茶叶还得看清政府皇帝的脸色。要保证长期的茶叶来源,最好还是在自己的殖民地发展自己帝国的茶业,而印度和中国离得很近,所以英国人在想能不能在印度种植茶树。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英国向中国和印度都派出了很多的科考人员进行考察。在这中间,博物学家、植物学家,还有植物猎人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都知道猎人是捕获动物的,植物猎人捕获的是植物,而且最好是活着的植物。

英国人在研究中国茶的过程中,其实也发生了很多乌龙事件,比如英国人一开始是分不清茶树和山茶的。见过山茶和茶树的人都知道,其实它们长得挺像的,而且它们在植物分类学上也是亲戚,所以山茶是被误认为茶树而带到英国的。

但是到了英国以后,英国人发现这个植物做不出来茶叶。山茶花很漂亮,所以作为一种经济作物的失败,并不妨碍山茶花成为一种观赏花卉,在英国和欧洲大为流行。

▲ 茶树与山茶

这位就是中国人最熟知的植物猎人——罗伯特·福琼,在中国他有个大家更熟悉的绰号叫做“茶叶大盗”。为什么叫他茶叶大盗呢?是因为他在将中国茶树引种到印度的过程当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 罗伯特·福琼与家人

罗伯特·福琼艺高人胆大,很有语言天赋,也具有跟人打交道的能力。在那个年代,其实清政府是不允许洋人进入中国的内陆地区的,他乔装打扮后溜到中国的这些茶产区,询问茶树是怎么栽种、加工的,写了很多笔记。

他也到了武夷山,他在武夷山有一个大发现,他终于知道了原来红茶和绿茶是同一种茶树做出来的。在这之前英国人都以为红茶是红茶树做出来的,绿茶是绿茶树做出来的,所以这也算是他的一大发现。

罗伯特·福琼在英国出版了他的游记,我觉得他的游记当中还有一个很出彩的地方,就是插图。如果有去过武夷山的朋友就会发现,这一幅《九曲溪沿岸风光图》真的很写实,非常逼真,今天你到武夷山九曲溪坐竹筏,看到的还是这样的景色。

▲ 武夷山九曲溪沿岸风光图

很多人都以为这些图是罗伯特·福琼本人画的,其实不是,很多图是福琼雇用中国的画师画的。我在英国的皇家植物园邱园的档案当中找到这么几幅图,我觉得还挺有意思的。

我们都知道邱园其实是一个很正经严肃的研究植物的权威机构,但是在邱园的这些档案当中,这一堆一本正经的植物图示当中有这么几张很奇葩,旁边都有一两个小人,而且很不成比例,很滑稽,看上去好像是画师的恶作剧。



旁边有一个批注说,这几幅图都是罗伯特·福琼最后一次到中国的时候,雇用中国当地无名的画师画的。这个画师很有个性,他坚持非得允许他在每一张图上加一两个小人物他才画,所以最后就成了这样的很奇葩的科考图了。

植物猎人采集到了茶籽和茶树苗之后,还面临着一个难题,就是怎么样把这些植物运送回英国本国或者是印度。在早期的时候,长途运输的条件很差,植物在长途的海上运输过程中很难存活,可能1000株植物当中才有1株能够存活下来。这个长途运输活生生的植物的难题,最后被一个叫沃德的外科医生解决了。

英国外科医生沃德在一次偶然中发现,在密封的玻璃罐子当中的蕨类植物不仅没有死,还生长得很好。在密封的玻璃罐子壁上有一些水滴凝固了以后就顺着玻璃罐子滴到土壤里面,内部形成了水气的自然循环。另外,阳光还可以透过玻璃照射到植物上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其实这个密闭的玻璃空间满足了植物存活的必要条件。

▲ 沃德箱

因此,沃德发明了这样一个玻璃箱子,叫作沃德箱,这个箱子也被称为植物的行动温室。通过沃德箱,罗伯特·福琼把从中国的茶树苗、茶籽顺利地运到了印度,当他在印度的加尔各答打开这些沃德箱的时候,发现里面的茶树苗生长得非常的好。

印度茶如何起源?


罗伯特·福琼把中国茶树引种到印度的故事在中国广为流传,我在武夷山做田野调查的时候,当地人说起罗伯特·福琼,我感觉是又爱又恨。

首先他们会愤愤不平,觉得要不是罗伯特·福琼这个茶叶大盗,那今天咱们中国还垄断着茶叶,咱们还可以赚更多的钱。另外又带着一点点的骄傲,因为这个故事证明印度的茶是从中国移植过去的,全世界的茶都是从中国传播出去的,我们中国是茶的故乡,茶的发源地。

但是当我在印度田野考察的时候,我又听到了几个关于茶在印度的起源的另外几个故事。

2018年的时候,我第一次到印度的大吉岭。对茶有一些了解的人,可能会对印度茶有一种刻板印象,比如说我,觉得印度茶都是又浓又涩,必须要加糖加奶才喝得下去。

当我到了大吉岭的时候,我兴冲冲地跑进大吉岭镇上很fancy的一家茶叶店,然后告诉老板,我想要试一下最好的大吉岭头春茶。老板拿出了两个玻璃酒杯,我很疑惑,我们不是要喝茶吗,不是喝酒。老板说是的,因为这是最好的大吉岭头春茶,所以我们要用最好的茶器、酒具来泡。


然后我喝了一口,我又懵了,连忙问店主,这真的是大吉岭头春茶吗,真的是红茶吗?我为什么这么惊讶呢,因为它的味道非常清淡,简直就像我们中国的绿茶。然后老板告诉我,没错,这就是大吉岭最好的头春茶。

这就又回到了刚才讲的罗伯特·福琼的故事,为什么我喝到的大吉岭茶和中国茶这么像呢?原因是大吉岭的茶树都是从中国移植过去的小叶种的后代,罗伯特·福琼当年带去印度的那一批茶大部分种在了今天的大吉岭。

▲ 印度大吉岭

印度还有一个茶产区——阿萨姆,阿萨姆的茶就是又浓又涩,必须要加奶加糖来喝,跟大吉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一年冬天,为了搞清楚茶在阿萨姆的起源,我又和国外的几个人类学家到了印度阿萨姆邦。



我们到了阿萨姆以后,首先访问了托克莱茶叶研究所。托克莱茶叶研究所在印度的茶叶发展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虽然19世纪早期的时候英国人就在阿萨姆发现了印度的野生茶树,但这些野生茶树并不适宜拿来加工成茶叶,味道远不如中国茶,所以托克莱茶叶研究所的专家们干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育种,培育优良品种。

当科学家把我带到印度的第一代阿萨姆茶母树前面的时候,说实话我感觉到非常失望。因为我们的茶树母树,都有千百年的历史,有很多神奇的传说,但这个阿萨姆母树非常年轻,它诞生于1949年,而且写得清清楚楚,它就是印度野生原生种和中国茶树的混合种。现在阿萨姆的大部分茶树都是印度种、中国种,有时候还加上柬埔寨种的混血儿。


阿萨姆的野生茶树又是怎么发现的呢?这个据说跟当地的景颇族有关,所以在我们当地向导的带领下去了一个叫作Margherita的地方,造访了一个景颇族村子。


我们的景颇族主人已经接待过很多人类学家了,但他还是不厌其烦地又给我们重复了这么一个故事。大概就是在19世纪的时候,东印度公司的一名职员叫罗伯特·布鲁斯,他在Margherita这个地方散步的时候碰到了一位景颇族的长老。

长老邀请他进屋并奉上了一杯热饮,布鲁斯喝下后发现,这个味道不就是东印度公司在中国苦苦追求的那个商品——茶吗?然后赶紧问这个景颇族长老,你们的这个东西在哪里,然后景颇族长老把他带到后院去。

布鲁斯发现原来印度的景颇族一直都在种茶树,还有加工茶叶自己喝的习惯。比如我们的景颇族主人也在自己家厨房里面加工茶叶,他们是把茶叶放在竹筒里面,然后放在一个架子上熏烤,我感觉有点像我的家乡四川烟熏腊肉的感觉。


我在印度听到的最后一个跟茶有关的故事,是在加尔各答的唐人区。加尔各答的华人他们都认同一个共同的祖先杨阿七,又叫杨大钊。他是最早来到印度的华人,他之所以在印度定居下来,其实也跟茶叶有关。

据说是杨大钊向当时的印度总督贡献了从中国带来的茶籽和茶树苗,然后总督大喜,为了奖赏杨大钊,就给了他一块土地,让他和自己的家人在印度定居下来,从此开始了华人在印度的历史。

▲ 印度华人祖先杨大钊的神位

这就是我今天给大家分享的,过去几年中我在中国、英国和印度田野调查当中听到的关于茶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随着茶叶的流动,不同的民族、不同的人群因为茶而走到一起了,茶叶将他们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这些人千方百计地将这片神奇的东方树叶播种在了中国以外的地方,也正是随着茶叶在中、英、印之间的流动,一个逐步迈向全球化的现代世界开始形成。



往期珍赏 · 珍品目录
(点击标题  即可阅读) 

如何认识一尊菩萨造像?
汴京租房记
写有简体字的文物一定是假的吗?
六百年紫禁城,初雪依旧
古代干饭人大赏
古画里的春天
30+部高分文博纪录片(内附观看地址)


多棱镜游学:长按识别左图二维码关注,收获最全面的文化游学信息与最有趣的历史、文化知识




文 博  /  历 史  /  文 化  /  展 讯  /  馆 舍 推 荐  
后台回复关键词“投稿”可查看约稿函微信ID:atmuseum
微博:@博物馆的那些事儿
微信群:    扫下方二维码即可

(扫码即可加入交流群,打广告勿入

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