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原创】唐代古建筑檐角上翘解析

爱塔传奇 爱塔传奇 2022-08-17



檐角平直一直被当做唐代建筑的一个特征,这一判断的主要证据来源是敦煌壁画,敦煌莫高窟唐代壁画中绘有大量佛殿造型,与今天的现存实物做对比可知结构上采用写实手法,但这些写实壁画几乎全部是檐角水平无上翘。

 


敦煌盛唐320窟壁画,所绘佛殿檐角平直,敦煌壁画中的佛殿大部分是这种风格

 

    但反观现存的七座唐代木结构建筑,除敦煌莫高窟196窟檐只有一个前檐没有表现檐角外,其余六座檐角或多或少全部上翘,这些木结构建筑在其千年历史上经过无数次维修,有的更是经过明显改造,现在看到的檐角外形有可能是后代修缮的结果,很难说是不是唐代原貌,没有说服力。

 

    其实莫高窟唐代壁画中也能找到一些檐角上翘的实例,只是比例较少。

 


莫高窟初唐220窟的一座小殿屋顶,可见檐角明显上翘



这张也是莫高窟初唐220窟的一座小殿,檐角也是上翘的



莫高窟初唐321窟的一组建筑,檐角上翘

 

    以上图片引自《敦煌石窟全集》


    我们再来看一看唐代留存下来的砖石仿木建筑的檐角是个什么样子,这些砖石建筑没有经过后代改造,更能保留原貌

 


陕西唐贞顺皇后敬陵石椁,唐开元二十五年(737年),这座石椁顶部是仿五脊顶造型,很低矮,只是意会,但仍没忘记在四角刻出了明显的檐角上翘(图片来自网络)



从这个角度看檐角上翘非常突出(图片来自网络)

 


河北赞皇治平寺石塔,唐天宝八年(公元749年),有三层仿木结构的塔檐



这是第一层塔檐,略有上翘,从转角处椽子的排列可看出弧度



这是第二层塔檐,偏右的檐角处可看出椽子排列的明显弧度



这是第三层塔檐,檐角上翘非常明显了

 


山西长子法兴寺燃灯塔,唐大历八年(773年)



燃灯塔的塔檐上翘很明显

 


山西泽州青莲寺惠峰石塔,唐乾宁二年(895年)



惠峰塔的塔檐上翘明显

 

    从上面壁画和砖石仿木建筑实例中可以看出,从初唐到晚唐,都有檐角上翘的实例存在,檐角平直与上翘是并存的。

 

    再来看看现存的八座唐代木结构古建筑【原创】唐代木结构古建筑新考(八座)(第二稿)

 

山西五台南禅寺大殿,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

山西大同善化寺普贤阁,唐德宗贞元二年(786年)

山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唐文宗大和六年(832年)

山西泽州青莲寺藏经阁,唐文宗大和七年(833年)

山西五台佛光寺东大殿,唐宣宗大中十一年(857年)

甘肃敦煌莫高窟196窟檐,唐昭宗景福二年(893年)

山西长子布村玉皇庙前殿,推断唐代

河北正定开元寺钟楼,推断唐代

  

    这八座唐构檐角个个上翘。

 

    通过上面的实例可知檐角是否上翘只是唐代建筑师们的一个选择项。

 

    唐代以后檐角平直消失了,几乎所有建筑都采用檐角上翘,这是为什么呢?我想除了美观方面的原因还有功能上的原因,上翘的檐角可以阻止戗脊上的瓦垄滑落。戗脊主要以瓦条堆叠而成,重量大,时间久了易滑落,上翘的檐角则可以阻止滑落。

 

    敦煌壁画中大量出现屋角平直的建筑,是画工图省事省略了檐角上翘吗?不是,有证据表明檐角平直的建筑在唐代是真实存在的

 

    我们先来看看檐角是如何上翘的

 


这张图是一座金代建筑,但类似结构从唐中期一直到清代广泛应用。

 

    转角处使用了粗大的大角梁,使屋脊下来的斜线至此改变了角度,椽子直径远小于大角梁,在与大角梁相接处用三角形的生头木托垫,椽子逐渐抬高,上翘的弧线形成,有的建筑使用三角形的子角梁,使上翘更加突出。

 

    再来看看檐角不上翘的

 


这是敦煌莫高窟431窟的北宋窟檐,敦煌地处偏僻,技术更新慢,这座窟檐仍然使用了唐代手法,转角处大角梁用材较小,比椽子粗不了多少,而且是内高外低斜置,所以转角处几乎没有上翘。

 

    431窟檐几乎没有屋顶斜度,看得不是很明显,再看两个明显的

 


这是一座辽代五脊顶木椁,屋檐平直,转角处没用角华栱,角梁从脊槫处一直斜搭到出檐最末端,内高外低,中间没有改变角度的地方,所以整个屋檐是平的。(感谢风雨行进兄提供图片)



这是一座辽代九脊顶木椁,屋檐也是平的,檐角处可以看到伸出的明显斜置的大角梁,是从平槫一直斜搭到檐角,内高外低,中间亦无改变角度的地方。(感谢风雨行进兄提供图片)

 

    辽代和敦煌地区一样,技术更新缓慢,一直沿用唐代做法,仍保存下来一些檐角平直的实物。

 

    中原地区由于技术更新快,审美变化等原因,唐以后檐角平直的做法已经消失了。

 


唐代画家扬升的《蓬莱飞雪图》中的建筑,我们来看看檐角,扬升活跃于714年-743年间,属于唐代的中前期



把上面的图放大,可见前面这一组建筑全部是檐角平直的



画作后面有一座四角攒尖顶的塔形建筑,全部檐角上翘

 

    同一张画中既有檐角平直,也有檐角上翘,再次印证了唐代建筑檐角平直与上翘并存(古画图片截图于高清书画数字博物馆)

 

    唐代有这么多檐角上翘的实例,所以现在推断唐构檐角是否平直已经不应该作为评判标准了。

 

    唐代三百年是中国建筑发展史上最繁荣的时期,唐以前的木结构建筑虽没有留存,但从一些砖石仿木遗存中可以看出结构都比较简单,唐代发展迅速,达到巅峰,而且这个巅峰至今没有被超越,佛光寺东大殿可称为唐代大木作技术的代表作,宋代开始走下坡主要的技术革新基本都是在唐构基础上简化,金代继承了这一趋势,元明清三代更是大刀阔斧地简化,至民国水泥等西式建材、方式引进,中国木结构古建筑寿终正寝,我一直认为唐以后的中国古建筑发展史也可以总结为一部偷工减料的发展史。

 

    欣赏一下七座现存唐代木结构古建筑

 


山西五台南禅寺大殿,唐建中三年(782年),五十年代发现时清代已翻修过屋顶,七十年代维修时遵循那时恢复历史原貌的思想重置了屋顶,仿照敦煌壁画檐角尽量平直



山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唐大和六年(832年),檐角上翘



山西泽州青莲寺藏经阁,唐大和七年(833年),檐角上翘。藏经阁经过了后代多次改造,但屋顶的主要梁架结构仍保留了明显的唐代特征,且有创建碑刻为辅证。 回复“33”《泽州青莲寺藏经阁之唐代建筑推断(第四稿)》;回复“34”《山西泽州青莲寺石柱题记之谜 》



山西五台佛光寺东大殿,唐大中十一年(857年),檐角也是上翘的



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得很明显



甘肃敦煌莫高窟196窟檐,唐景福二年(893年),屋顶损毁,现在的屋顶是五十年代加的简易顶,没有转角处的构造。



山西长子布村玉皇庙前殿,推断唐代,这座大殿的屋顶金元时期有过较大改造,加高了蜀柱、驼峰等,提高屋面举折以利于走水,可以说是金元屋顶下包着一副唐代木结构梁架。



河北正定开元寺钟楼,推断唐代,三十年代梁公发现时二层已在清代有较大改造,九十年代维修时仍是遵循恢复历史原貌原则重置屋顶,追求檐角水平,现在这里可看到转角处椽子与橑风槫打架


    再啰嗦两句关于维修的问题,过去还原历史原貌的维修思想应该放弃了,往往是还原不回去反倒弄成了仿古,应该提倡的是现状加固,古建筑上千年的历史中难免会有后代改造的痕迹,保留这些痕迹更真实,也更有研究价值,好在近两年在山西看到的一些维修项目都是现状加固,要坚持下去,切莫再走回头路。




推荐阅读


华栱和昂的位置>>>

爱塔传奇:用“抄”? 还是用“杪”?(第二稿)>>>

古建筑有偶数开间吗?(第三稿)>>>

唐塔不止四面>>>

木结构古建筑扫盲图>>>

四椽栿 - 木结构古建筑扫盲>>>

六椽栿 - 木结构古建筑扫盲>>>

华栱 - 木结构古建筑扫盲>>>

龙王没生“龟儿子”,为赑屃正名(第四稿)>>>

古建筑摄影技巧与经验分享>>>

唐代建筑檐角上翘解析>>>

进深用“间”还是用“椽”? >>>

木结构古建筑真的不用一颗钉子吗? >>>

北朝时期的枓栱不出跳吗? >>>




如果您对历史古迹感兴趣,欢迎加入我们

QQ群:115112549

进微信群请先加 13354428550 为好友

抖音:9121570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