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直就下凡阶上圣,不离烦恼证菩提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2022-12-24


净土法门是通往成就大乘佛果的康庄大道,它的圆顿就在于直捷,业力凡夫就让你超生到“上圣”。就是只要信愿称名感通佛力,带业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阿鞞跋致菩萨。阿鞞跋致菩萨就是法身大士,就是上圣。

 

这是净土法门非常胜妙的一个特点,跟通途佛法不共的。《阿弥陀经》里面说,只要往生,都是阿鞞跋致,都能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下凡”,就是一品烦恼都没有断的,我们属于下凡的范围。下凡众生按他的业力来说,他一定是在三界里面轮回的,他一定是出不去的。他是没有能力断见思惑的,连初禅、四禅都得不到,怎么可能还能够到阿鞞跋致,破无明的法身大士的这个水平呢?这是非常超越的,非常圆顿的。



所以这个法门就是“不离烦恼证菩提”。不离烦恼,就是还是一个凡夫,还有见惑、思惑、尘沙惑、无明惑,虽然是具足这些的凡夫,只要到了极乐世界,就能证涅槃,还不是悟涅槃了。证涅槃就是得到了大涅槃的常乐我净的妙用。

 

所以这样的一个不可思议的利益,完全要超越那种自力的修因证果、断惑证真的套路,不离烦恼,是我们业力凡夫的身份没有办法断见思惑。但为什么能证涅槃?是由于阿弥陀佛的愿力,是由于阿弥陀佛的恩赐,是由于阿弥陀佛把他果地上的功德完全地恩赐给往生者。这就是全摄佛功德为自功德的道理。

 

   

所以讲一个具足烦恼的凡夫证涅槃,这里就来自于三种力量。第一种力量是阿弥陀佛的愿力。这种恩赐是阿弥陀佛大愿所致。这种大愿力的恩赐是通过什么手段、方法传达给我们呢?就是六字洪名。六字洪名就成为一种法,就是这个妙法的力量。透过六字洪名,佛的功德转化成了业力凡夫的功德。

 

业力凡夫的功德怎么能转化得过来呢?这就是下凡众生也有跟佛那样平等不二的妙真如性,就是有他自性的功德力。《华严经》常常讲“心佛众生,等无差别”。佛所证的全体都是众生的这一念心,众生也有这个妙真如心,只不过被分别、烦恼遮盖了。阿弥陀佛证到了,但体性上众生也都有这个心。

 

就在这样的妙真如心的这个层面,我等众生生起了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全身命地交托给阿弥陀佛的这个信愿力。这三种力量的交感作用就能得到“不离烦恼证涅槃”的妙用。



天亲菩萨的《往生论》。在叙述极乐世界十七种庄严的时候,第一庄严就是清净功德庄严,是阿弥陀佛从他的证到实相的清净心里面流现的净土。这个净土的一一庄严全体都是实相的表达,都是涅槃的常乐我净。所以,只要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全体的是已经安立在大涅槃的境界了。大涅槃,从体性上是涅槃,从它的妙用上就是菩提。所以业力凡夫到极乐世界就能证那个菩提。

 

证那个菩提,就会表现为具有像佛那样的相好庄严,具有像佛那样的紫磨真金色,具有像佛那样的六种神通,具有像佛那样的无碍的辩才……这都是菩提觉性的妙用。去了,就能获得,不是像我们这样只是天天发愿想得到,我们现在还得不到,到极乐世界,现量亲证了这个大菩提的妙用了。

 

——节录自《劝修净土诗》讲记


一门入后门门入,初步迷时步步迷
净土因何独指西,要令心念有归栖
诸佛众生同一体 互相周遍尽圆融
法音自演风柯里,妙义频宣水鸟中
铲尽青山铺碧玉,收干沧海出虚空
彼方殊胜事无穷 依正由来总不同
回观此土修行者 龌龊生涯太苦人
直将果用为吾用 不改凡身作佛身
相好凡夫皆具足 六通无碍异常伦
叠叠髻螺山顶绿 弯弯眉相月钩新


责任编辑 @ 东林寺文宣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