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凛冬将至,匍匐前进。

命运是怎样地,在诗中一去永不复返,

它是怎样地,在诗中成为模糊的影象?

所有发生过的事物,总是先于我们的判断,

我们无从追赶,难以辨认。


我们目睹了,发生过的事物,

那些时代的豪言壮语,并非为我们所说出。

有何胜利可言?

挺住就是一切。


——里尔克


如果我们以后视眼光看已经过半的2022年,这可能不是最坏的结果,因为tm还在。


世界的失序仅顷刻之间,眼见的现象,总会滞后于事物的本质,一如根的腐坏,虽不可见,但早于叶落枯黄。


现在的安排,对我们来说并不突然。民营地产企业的困境不仅仅存在于朋友圈里,从2021年的年底开始,tm已经历了几轮的调整,直到今年年中一切加速。


整个环境的恶化似乎欲盖弥彰,这一步并不仅仅来自于当下的困境,因为我们深知往后会更艰难。


一次暂别

6月时代艺术中心(柏林)退出空间,只是个先兆……


2022年10月8日展览《河流脉搏——穿越边界交叠的世界》的结束之日——也是美术馆19楼展厅项目与观众的暂别之日。计划中的展览、收藏、出版及公共项目将延期至2023年年底之后。


二十年在路上

从2003年9月29日广东美术馆时代分馆起,2023年刚好是tm的二十周年。在那些开拓的日子里,我们从无到有,孕育希望。

2010年12月31日

tm正式成立并开放。我们栖身于社区,为艺术的表达和思考提供空间。


2012年

创办黄边站,我们努力催生一种新的艺术生态。


2017年

tm参与发起五行会,地区联结从想象变为行动。


2018年

启动时代艺术中心(柏林),我们向世界发声。


2019年

创立南方收藏家联合会,我们希望与其他社会力量和资本一起,探索共生的可能。


2020年

疫情开始,我们脚踏实地,积极应对。


直至今年,种种的不可抗力,令人举步维艰。


脆弱的民营力量

这不是挫折的第一次。


2008年金融危机,同样影响到了脆弱的民营地产,当时正在建造的时代新馆工地停工一年。幸运的是时代地产熬了过去,后逐步发展壮大,2013年香港上市,2018年更名为时代中国。


这些年,tm与时代中国持续探索对当代文化艺术的支持模式。在可持续模式尚未建立的时候,机构是脆弱的,但上半年诡异的现实让我们知道,在众所周知的环境面前,资本同样脆弱。


从创办、设计、建造到运营,时代中国对tm的无偿投入已超过2亿元人民币。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把美术馆作为公益事业的理念,让tm得以最大可能的保持了机构的独立性和公共性,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同与肯定。


中国当代艺术在过去几十年跟随着经济社会大环境摸索本土化的道路,尤其在过去二十年间,民营力量对艺术发展做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很大程度上填补了公共意识支持不足的空缺。


然而,在变动的大环境中,艺术的持续发展也是脆弱的。从资本的放任,到资本的无力,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系统工程与模式之辩

我们在2017年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在缺乏系统支持的背景之下,确实先天不足。(“这条路,我们先走为敬”


我们之前设想参照公司股份制结构,设立数十个董事以出借资金的方式来组成基础资本金,通过封闭信托的模式产生的收益来提供美术馆运营所需要的资金。几年实践下来,只有杜杰一位参与。


它的可行性,与社会对当代艺术公共性的认知,以及政策与环境的发展密不可分。模式的探索作为一项倡议,引起了同行的诸多讨论,它的失败作为一个案例,也值得被记住——又或者,模式之辨将成为我们共同的火种。

回顾当时设定的模式,目标是可行的,即需要一个足够金额的资本金采取封闭信托的模式,并通过公共契约永久固定下来。

我们也从同行的探索中学习,例如和的慈善基金会模式:




图片来源:和的慈善基金会公众号


大多数其他的商业性模式都不足以避险。关键的问题是这份足够额度的基础资本金如何获取?


“我们”成就了彼此



左图:广东时代美术馆团队
右图:时代艺术中心(柏林)团队


tm在业内外都有着好口碑,我们经常被赞誉为中国大陆展览和活动质量最稳定的美术馆之一,并且致力成为艺术生态的积极参与者,行业规范和伦理的探路人;我们在二十年的时间内搭建跨地区、跨学科的交流,并持续推动新的艺术生产,这一切都离不开曾经在tm工作过的所有人。


tm是个大家庭,一个个的tm人坚守艺术的使命,构建了tm的专业性运营、实验性探索和高品质呈现。

她(他)们是:赵趄、刘茜、沈瑞筠、蔡影茜、陈国杰、陈冬阳、潘竞、林燕妮、王莉莉、梁健华、余洁施、周丽华、张丹、唐子健、李鑫、谭悦、胡濒丹、曹梦、潘思明、周育贤、李璐瑶、蔡嘉炜、子静、刘伟锋、佘平杰、朱丽娜、张霁雯、郭芳、黄晓优、蔡俏凌、吴建儒、徐然、舒欢、刘宣妤、刘阳、卞雨佳、蔡东秀、张涵露、郭芸、沈军、彭铭钧、许愿、周明娟、张盼、陈铭聪、潘熙顺、李美华、刘亦果、黄小文、龙凤萍、叶婉红、周桥发、冯伟华、孙嘉聪、胡朝风、石君龙。


时代艺术中心(柏林):希蓓、朱晓闻、Celina Basra、Clara Tang、Emilio Rapanà、Susanne Trasberg、Antonia Strausberg、Stephanie Fenner、李靖雯、Aham Choi


还有许许多多的实习生、项目合作者和志愿者们。


再次感谢!

感谢所有的观众朋友!

感谢艺术界的同仁!

感谢时代中国创始人岑钊雄&李一萍!

感谢杜杰!


感谢理事:谷腾、柯丽敏、卢杰、骆兰、小翻船、文倩萍、张邦肯、刘澄霖


感谢艺术赞助人:陈海涛&孙宁、陈靖宜、冯国建、高松、韩滨、黄轶群、贾伟、郐玥、刘杰、梁铨、李宜勳、刘小东、李兴、李听尘、赖志盛、毛文采&Peter Zhao、马磊、皮力、乔志兵、Rene Meile(麦勒)、孙彤、苏小霖、文妙、王星喻、吴洁、谢伟、夏季风、薛峰、杨瑞、赵婷婷、周力、张小川、赵赟健、赵勇、子静


匍匐前进

这也是未来一年我们将采取的策略。我们会利用这个时间回顾过去二十年的工作,进一步做基础性的整理、研究、书写及出版工作,在能获取有限资源的情况下开展一些线上和社区项目。


我们希望能保持一楼人民公园、多厅、咖啡厅的开放,保持周边社区里黄边情报小站和时代101的开放,并开展小型公共项目。


展览部将继续“生滚粥”的更新,维系“一路向南”的线上社群,并将进行中的长期研究项目“三个争议的场域”以线上或书面的方式,加以阶段性呈现。


媒介实验室将联合现有的资源,持续推进其研究线索,讲座暨研讨会“21世纪的控制论”、“开物者”驻留项目的线上呈现等等项目将如期举办。


社区实验室将继续促成不同社会面向的合作,策划社会实践艺术,在年底前完成两个出版项目以及与TOPO STUDIO 共同发起的深圳地铁16号线四站公共艺术计划。


黄边站和南藏会也会以他们各自的方式继续运营下去。


最重要的是,经历此事之后,我们将继续探索不同的合作与可持续的模式。


我们也希望认同并支持tm的朋友们,保持沟通,无所不谈。


我们更欢迎在此期间仍然信任并有意愿继续支持tm的朋友们,随时联系,一起商议,继续推动艺术的实验和生产。


例如:捐赠100万元,我们就能呈现一个完整的好展览。


2023年之后,是我们约定重新上路的时间,我们希望在未来的起点,再次与你携手同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