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龙的能与不能
昨晚是中国互联网的狂欢之夜,原因是微信之父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上发表了长达4小时的演讲,全文请参考微信官方发布的《张小龙微信公开课4小时演讲全文》。坦白说,张小龙不是一个好的演讲者。没有语气的抑扬顿挫,没有内容上的承转启合,没有任何流行的大词和概念,甚至也没有惯常有的PPT。他自己在讲每一句话之前都需要斟酌良久,看起来根本不像是演讲,而更像是站在讲述他思考的过程,和什么人在面对面聊天。
即便如此,现场和网络直播的几十万观众还是看完了4个小时的演讲。接近午夜时分演讲结束时,摄影机扫过现场的观众,依然可以看到人们目光炯炯,并无太多倦意。今天一早,各路人马就用不同的文章开始刷屏,话题都是关于这场4小时的演讲。无论是演讲全文,还是所谓“干货提炼”,又或者是金句集锦,都如同风暴一样席卷整个网络世界。
其实,人们关注的重点并不是张小龙本人,也不是他的超长时间演讲。而是微信问世8年以来,张小龙第一次面对公众系统性地阐述了他对微信的种种看法。公众想要知道微信在做什么,未来会去向何方,以及微信背后是否拥有某种确定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在作为支撑。换句话来说,就是微信的竞争力从何而来?这种竞争力未来是否依然可以持续下去?
事实上,这一次演讲中系统阐述的内容,张小龙在过往的演讲和访谈中早已经说过,只不过人们并不大关注而已。昨晚张小龙用4小时时间专门展开阐述,人们终于愿意坐下来,认真听一下他的想法。如果对此不认同的话,我这里还有一篇张小龙在2016年微信公开课上演讲的文章,你可以对比看一看,和昨晚的内容有多少异同:《站在微信后面的男人》。
我想,这才是张小龙的真实处境。无论是当年他在饭否深夜发长短句,还是昨夜面对数十万人做演讲,他都是一个人在面对墙壁自言自语。有人希望通过他的演讲获得做产品的秘笈,有人希望通过他的演讲获得潜在的商业机会,有人希望通过他的演讲获得对自己未来的某种肯定---但是他自己希望得到的无非是一次被人聆听的机会,有什么人愿意试图理解一下他的想法。然而,这个世界如此焦灼,人们又如此急切,一个人怎么想并不重要,没有多少人在意,人们更在意可以从他那里得到什么。是的,永恒的问题总是:你爱怎么想是你的事,但是你能给我什么?
所以,张小龙想要说的东西,和观众想要听的东西之间,经常存在一种错位。张小龙能一点点阐释清楚他如何做的微信,能一点点分析清楚为什么他要这么做而不是那么做,能平和而又坚定地一次次阐述他的产品价值观。他越是用心,越是表达,他就越是像一名产品经理。但是观众要听的并不是产品心法,也不是个人审美偏好,更不是产品价值观,而是你能不能给我更多流量?你能不能给我更多商业机会?你能不能给我带来更多的客户和利润?你能不能按照我的想法把产品改到更有利于我赚钱?
当这种错位发生时,在观众耳朵里听见的就不是关于产品的话题,而是认为自己听到了一系列的拒绝:因为微信在产品层面要对用户友善,那就是拒绝让我发通知触达用户;因为微信在产品层面要让朋友圈有价值,那就是拒绝让我增加朋友圈曝光机会;因为微信在产品层面要降低对用户的骚扰,那就是拒绝我社交分享拉人头,那就是平台打压第三方公司......
微信八年,其实是扭结纠缠的八年,是用户至上的理想主义和追逐利益最大化的功利主义之间的纠结。在功利主义者看来,微信每天都在浪费巨量的流量,并没有把流量充分转化为金钱,而兴建的新市场又进展缓慢;而在理想主义者看来,微信的所谓“浪费”,是用户得以喘息的原因,是用户作为人而非销售对象存在的原因,也是微信能够累计10多亿用户的根由。
我不会去说这两种想法都有各自的合理性,也不会说什么双方只是各自的站位不同。不是的,事情不是这样的。在过去十几年间的互联网发展历程中,用户至上的理想主义做法是极为微弱的支流。事实上,无数功利主义的做法都取得了成功,而且是普遍和卓著的成功。从SP时代的垃圾短信开始,从浏览器垃圾插件开始,从广告条误导点击按钮开始,一直到今天都有的搜索结果和广告混合现象,无一不在证明:中国互联网用户极度耐操,是优质的韭菜。无论你用怎样巧取豪夺的方法压榨他们,误导他们,甚至是欺骗他们,都不会影响你最终的成功。相反的,如果你要走另外一条路,在一个野蛮生长的环境里存活下来可能会相当困难。如果坚持要走,那么总是会面临着质疑的声浪:你为什么要和大家不一样?
张小龙说,微信是个异类,情况可能的确如此。
在这个世界上,有太多人把产品视为一种盈利工具,把用户视为一种生产资源。所以,可以理解为什么那么多APP的开屏动画都是广告,因为每一个用户的每一次点击,都可能意味着金钱,都应该涓滴不剩地赚走,这是对这个功利世界最为负责任的态度;但是在这个世界上,也有非常少数的人,会对产品和用户投入情感,相信产品能够成为用户的朋友。并且在这种理解的基础上,拒绝在开屏动画里加上广告。带着一种天真和执拗认定:如果是朋友见面,第一眼看到的应该是对方的脸,而不是他脸上的广告,必须撕掉广告后才能看到熟悉的面容,这是在一个功利的世界里对朋友应有的态度。
我觉得,有一个这样的异类对于人们而言是好的,总得有什么人愿意主动去走那条少有人走的路。对于其余的人而言,即便身处挫败和失望之中,也能够从中看到一线希望。毕竟,希望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在电影《闻香识女人》里,阿尔帕西诺扮演的盲眼上校说过这样一句话:
如今我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我知道哪条路是对的,毫无疑问,我知道,但我从不去走,为什么?因为那太他妈的难了。
希望张小龙和他的微信团队保持他们的不能,否则一个怎样都能的世界将会是多么的乏味啊。
题图摄影:Hugo Jehanne
图片授权基于:Unsplash.com的CC0协议
参考文献:
往期回顾:
槽边往事和菜头 出品
【微信号】Bitsea
个人转载内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无需特别申请版权许可。
请你相信我:
我所说的每一句话,
都是错的
禅定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