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吴文智 | City Walk,如何在行走中发现上海爱上上海

文汇学人 2022-01-17

随着越来越多的外来人群进入上海、留在上海,城市徒步对他们来说是最好的发现之旅,是认识上海、认同上海、爱上上海的重要一步。

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

在行走中发现上海爱上上海


上海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汇聚了世界各地的名人,发生过各种各样的故事,形成了独具上海特色的生活情调和氛围,这些都为城市徒步的发展提供了最好的土壤。随着越来越多的外来人群进入上海、留在上海,城市徒步对于他们来说是最好的发现之旅,是认识上海、认同上海到爱上上海的重要一步。同时,伴随着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深度发展的趋势,上海都市旅游在不断拓展新空间的同时更要注重挖掘老空间的价值,要沉下心去打磨中心城区的历史文化和生活魅力,激活中心城区12片风貌保护区、上百处风貌保护街坊的记忆价值,通过开展城市徒步活动,就可以向旅游者还原一个真实而富有传奇色彩的老上海,极大地提高上海城市的旅游吸引力,带给市民和游客更多深刻的体验。

目前上海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城市徒步发展和运营体系。例如上海地区城市徒步活动中冒出一批有影响力的  “名号”,如INS、格里董、武林、狗大人等等,还有一些比较成熟的平台,包括“趣友集”城市探索平台、“shang high”新媒体账号、稻草人City Walk平台,它们设计了很多各具特色的城市徒步路线,也可以为爱好相关主题的用户提供定制化路线和服务。同时,上海有关部门也开始重视城市记忆的挖掘与城市漫步线路的推广,例如正在主推“阅读建筑----城市历史漫步地图”项目,为城市徒步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支撑。

“可阅读的”远不止是建筑


城市徒步的发展能够快速提高一个城市的亲和力与吸引力。但总体来看,相对于国外著名旅游城市,上海城市徒步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对城市徒步的基础依托认识和保护不足。城市徒步是对城市历史文化记忆的解读,是对城市建设与人本服务的考验,是对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追求。上海虽然有诸多城市徒步赖以开展的城市记忆资源,但缺乏系统的梳理与保护,有些因为权责利问题不愿开放或者开放度不够,有些甚至没有城市记忆的保护与服务意识,在记忆挖掘、故事包装以及解说系统服务上都有欠缺。目前上海有关部门已经针对中心城区一些代表性老建筑开展“建筑可阅读”活动,值得赞赏,需要进一步扩充到更多的城市记忆点之中,进一步扩大城市的记忆空间、阅读空间、漫步空间。

二是对城市徒步赖以存在的城市徒步道路缺乏规划。并不是所有的城市道路都适应城市徒步。城市徒步在路线选择上一般都会选择最具有城市记忆的空间、路段,串联起那些城市记忆点,慢慢地形成一些经典路线。这些路线就构成了我们所要倡导的城市徒步小径。目前在城市规划和更新改造之中,缺乏对此类城市徒步小径的专项规划,更缺乏对徒步小径沿线景观空间、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的规划,直接影响了城市徒步的开展与体验效果。

三是对城市徒步的宣传、组织与运营缺乏有效的支持与管理。对于广大市民和游客来说,城市徒步依然是一个熟悉但又陌生的体验领域,还需要进行知识普及和宣传。同时,目前上海比较成熟的城市徒步模式大部分是一些爱好者的自发活动,由于时间精力投入比传统游览活动更多、参与人数需要控制在一个比较少的范围之内、高质量高水平的导游人员数量有限、费用偏高等原因,还难以形成盈利循环体系。因此,需要对适合城市徒步的城市小径进行公共宣传,对广为接受的城市徒步产品进行推荐,对城市徒步组织与运营方进行鼓励与支持,对他们开展的营利性活动进行规范与监督。

上海黄浦江沿岸手绘地图

打造卓越的徒步旅行城市



对照国内外著名徒步旅行城市的发展经验,建议进一步挖掘城市记忆,设计好城市徒步体系,鼓励开展丰富多彩的城市徒步活动,引导新老市民和游客深入到城市的记忆空间之中,打造一个卓越的徒步旅行城市。

首先,要加强城市记忆点的保护与规划。城市徒步本身不强调景点的建设,而是强调对城市记忆的阅读与漫步体验。城市古建筑、老房子、老街区、老厂房、老码头、老巷弄、名人遗址以及一些城市地标、纪念地、网红打卡点等,它们记载着城市过去、现在和未来,代表着一个个故事、一个个印象、一个个地标,成为城市徒步的追寻目标和核心吸引物,也构成了一个城市的“干细胞”,让城市有了温度。为此,建议在城市规划和更新改造中注重城市记忆点的保护与利用,分区域、分批次地推出一批上海城市记忆点,梳理好每一个点的故事,做好解说系统建设。

其次,要强化城市徒步体系的设计与建设引导。在城市规划与老街区更新改造中要重视徒步小径、小道、专用道的设置,将上述城市记忆点、公共景观休闲空间和某些特色商业休闲空间串联起来,打造承载城市记忆、印象、故事的徒步小径体系,成为城市徒步的主要载体和依托路线。为此,建议率先制定上海城市徒步小径的地方标准,示范性地引导中心城区建设一批有主题、有特色的徒步小径,梳理、打通和培育城市的“细脉络”。同时,完善和提升沿线口袋公园、休憩设施点、公共厕所服务点等配套设施建设,让每一条小径成为一个发现城市、阅读城市、体验城市精细管理的对象,也真正成为城市徒步产品。

第三,鼓励各类组织参与设计、组织和开展城市徒步活动。编写、出版城市记忆点和徒步小径的宣传手册、导游图等,提供开放式的在线公众服务平台,鼓励各类旅游社、俱乐部、在线旅游平台以及企业、社团组织、导游参与设计、组织和开展不同主题、不同时长、不同方式的城市徒步活动,引入城市徒步体验大赛,每年度评选最佳体验线路、最佳组织单位或最佳导游等,打造一系列精品城市徒步活动,让徒步上海成为一种流行。

历史是无价的,城市更是无价的,通过城市徒步串联起城市的记忆,让市民和游客更好地了解老上海、共享新上海,是上海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题中之义,也是上海打造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重要目标。

(本文刊于《文汇智库·论道》,2020年1月21日,原题为《城市徒步,如何穿越上海的记忆与梦想》,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旅游与会展系副教授)
编辑:晨文
更多相关阅读

央视跨年晚会pick的台州,是个怎样的地方?
旧时元旦夜晚
2021年度汉字
韩天衡 | 二十世纪海上书坛的奇特构成
韩天衡 | 海上百年争奇斗艳的书风
韩天衡 | 海上书坛的学术理论成就
2021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发布
恺蒂 | 傅满洲:被妖魔化的中国人形象
程章灿 | 剑桥岁暮问藤花——洪业与邓之诚
王尔山 | 谁将宋人写意画带入迪士尼
老舍散文 | 考而不死是为神
史景迁 | 西人眼中的利玛窦
黄进兴 | “那是天赋!” 杜希德和史景迁
赵庆寺 修明圆 | 国潮国风何以成为世界风尚
孔庙越多的地方,人均存款贷款额越低?
张汝伦 | 我们今天为什么读研究生
苏杰 | 日本学者对西方校勘学的学习与借鉴
郑伟 | 高罗佩:在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担纲“双向流动”
“国史非公莫知”:黄宗羲与《明史》
韩进 | 重读宗炳——山水画何以进入士人生活
雷洁琼:“学以致用方为远”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投稿邮箱:wenhuixueren@139.com

转载本公号文章请注明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