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申江自是繁华地

文汇学人 2023-03-12
上海在晚清民国时期,迅速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在其中混杂着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各类休闲方式与生活方式。


现代都市的形成

中国近现代的休闲生活有了巨大的变化,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西方文明及生活方式被大量引入中国,尤其是西方现代的城市文明,更是对中国人的生活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鸦片战争之后,沿海许多城市被迫开口通商,此后通商城市逐渐增多,到1894年,已经达到26个。
以上海为代表的现代城市很快变得非常繁华:“申江自是繁华地,岁岁更张岁岁新。解取及时行乐意,千金一刻莫因循。”(袁祖志《沪上竹枝词续》)
这些城市开发速度惊人,原来的荒郊很快就成为繁华之地:“四围马路各争开,英法花旗杂处来。怅触当年丛冢地,一时都变作楼台。”(葛其龙《洋泾竹枝词》)这些城市在中西、古今文化观念与生活观念的交混之中,形成了许多新的面貌。通过这些城市的辐射,西方文明与生活方式也对周边的区域产生了一定影响。
城市之中的高楼大厦,雄壮巍峨,令观者惊叹:“洋楼金碧耀生光,铁作栏干石作墙。幸得玻璃窗四面,宵来依旧月如霜。”“百尺高楼四面离,中开窗隙置玻璃。洋楼更比蜃楼好,谁读坡仙海市诗。”(清佚名《春申浦竹枝词》)
上海之外的一些城市也非常繁华,如当时的汉口,“大厦高楼耸入云表,殆与称为东洋第一商埠上海之情形无少异同”(徐焕斗、王夔清《汉口小志》)
现代都市,马路开阔,高楼林立,霓虹灯闪耀,俊男靓女盛装异服,走在城市街道之中,处处都是景观,逛街本身就是一种休闲方式。

城市景观

沿海通商城市的一切都给人以完全不同于往昔的视觉感受。
近代著名文人王韬初到上海,颇感惊异与新奇:“一入黄歇浦中,气象顿异。从舟中遥望之,烟水苍茫,帆樯历乱,浦滨一带,率皆西人舍宇,楼阁峥嵘,缥缈云外,飞甍画栋,碧槛珠帘。此中有人,呼之欲出,然几如海外三神山,可望而不可即也。”(清王韬《漫游随录》卷一)高楼林立对中国人的视觉冲击很大。
中国传统建筑追求的是平面上的延伸,而西方的建筑则多在纵向上拔高,中西建筑的这种不同,有其文化、建筑材料以及宗教的原因。
在现代城市中,人口繁多,为了解决生存空间的问题,只能纵向发展,所以高楼就变得多了起来。

城市与消费主义

城市的兴起,商业的繁荣,更是激起了消费主义的热潮,竟至于有些人夸富逞豪。
《申报》中曾有一篇文章把社会中种种竞奢之风归为“七耻”:一耻衣服不华美,二耻不乘肩舆,三耻狎幺二妓,四耻肴馔不贵,五耻坐只轮小车,六耻无顶戴,七耻观戏就末座。(《申报》1873年4月7日)
城市之中蔓延着奢华的气息,娱乐休闲生活空前丰富,遍布城市的酒馆、饭店、戏院、茶楼、电影院、西餐厅、咖啡馆、跑马场、旅馆、商场、舞厅等娱乐场所,处处充斥着迷人的气息,让人流连忘返。正如《申报》所言:“沪地繁华甲于天下,仕宦商贾以及土著侨寓之辈,莫不习于奢靡。”(《申报》1880年2月8日)
各个娱乐空间中,人们尽情享乐,一派繁华景象:“只一戏馆,而一日一夜费至数千金。推之马车、东洋车、小车、烟馆、酒馆、妓馆、书馆,无益之资,诚不可以数计。据云,就租界一隅而论,日需瓜子四十石,蜡烛五六百斤,地火灯、洋油灯不在其内……习俗豪奢,至于此极。”(清黄式权《淞南梦影录》卷二)

商场与休闲

商场是现代城市的象征。
虽然古代也有繁荣的商业、林立的店铺、琳琅满目的商品,但现代的商场和休闲购物,却使人有着和古代购物完全不同的体验。
与传统店铺不同,现代百货商场是一个综合性的公共空间,包括商业、娱乐、休闲、交际等多种功能。
上海的商场内开设有旅馆、餐厅、游戏场、舞厅、理发厅、电影院、咖啡馆等,这些都是现代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晚清开埠以后,上海商场林立,被称为“百货公司之都”,商场洋房高耸,商品新奇,无物不备,人流如织,秩序井然,给人以现代、繁华的感觉。
上海的商场以“前四大公司”和“后四大公司”为代表。
“前四大公司”主要由英商开办,包括福利公司(Hall & Holtz,在沪创办的时间为1843年)、泰兴公司(Land Crawford, 1862年)、汇司公司(Weeks, 1877年)和惠罗公司(Whiteaway Laidlaw, 1904年),主要集中在南京路东端;“后四大公司”主要由华侨企业创办,包括先施、永安、新新、大新,主要集中于南京路西端。


大新公司


永安公司
商场除了是购物的场所,也是重要的城市景观。
古代的商店不提倡华丽的装饰和精美的摆设:“凡店房,门窗常要关锁,不得出入无忌,铺设不可华丽,诚恐动人眼目,此为谨慎小心。”(《新刻士商要览》)
但现代的城市和商场,则竞相装饰,以悦人眼目。
1920年9月17日的《申报》曾刊登了一篇普罗公司装潢门面的报道,其中说普罗公司“其美丽为上海所仅见。窗饰之外,并有走廊,阴天及热天时,顾客观览窗饰,得以非常便适,即往来行人,亦觉利便。其走廊之外,尚有铁门,故夜间尽可点灯,窗饰任人观览,毫无顾虑。窗饰上部,均用精美之木料制成,其下则用花砖石,坚滑清洁,质料甚佳”。
这种优美环境的营造,也是商业营销的手段之一,通过刺激视觉来激发人的消费冲动。
 
新新公司
先施公司

公园与公共空间

古代园林虽多属私家或官家,属于封闭性的空间,但很多园林会在一些特殊的节假日向大众开放,成为公共性空间。在这一点上,古代园林与现代公园有一定的相似性。
如北宋开封的皇家园林“金明池”“琼林苑”,每年在三月初一至四月初八会对大众开放。南宋杭州也有不少皇家御园经常对大众开放,也允许商贩在其中做生意:“时承平日久,乐与民同,凡游观买卖,皆无所禁。”(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三)
但相比而言,现代的公园才是真正的公共空间。
1868年,上海外滩建成“公家花园”,这是中国第一座公共花园。
公园由租界当局建设,但不许华人入内。后来静安寺建成公园,普通大众才得以游观。人们群趋而至:“静安寺在城西北十余里……数百年来古刹也。寺旁多隙地,西人赁以杂莳花木,曲者直之,弱者扶之,惨淡经营,不遗余力。”
与商场、马路等公共场所相比,公园的环境更为优雅、闲适,是一个纯粹用于休闲的空间,所以也更受市民大众的喜爱。尤其是在夏日,公园成了消夏避暑的好去处:“入夏以来,游人尤众。一至阳乌西匿,宝月东升,团扇轻衫,结队而至。或携仙眷,或挟雏姬,络绎道路。”(卧读生《上海杂志》卷六)
此后,上海还出现了申园、愚园、张园等公园,更多的人可以进入公园。
围绕公园的空间建造了很多商业性的娱乐场所,公园园内风景如画,周边有茶楼饭馆等配套设施,以满足人们的多元需求:“静安寺左近之愚园焉,张园焉,可以看花,可以饮酒,并可以打弹以消遣,茗话以谈心,故有钱者,不惜所费。”(《申报》1896年7月16日)
公园不只是一个公共娱乐空间,也代表着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文化水准,就像时人所说:“所谓一国文化的表征,可以由公园来窥见的……因为公园的积极设施,社会的教养,都概行提高。加之,更有了都市生产上能率的增进,都市全体,因能够有疲劳与困惫的灭亡上效果。”(《大公报》1929年2月1日)

(本文选自王宏超著《古人的生活世界》彩图修订版,中华书局2022年出版,略有修改,
转载自中华聚珍)


更多相关阅读


小雪:欲雪寻梅树,应节晚虹藏燕园草木 ·独行菜徐文堪 | 略谈伊朗语文及波斯语在中国的传播何佩群 | 欧姬芙的新墨西哥州荒野
胡鹏 | 苏轼母子读的《东汉史》是写本还是印本
燕园草木 · 大花野豌豆
中国神猴“孙悟空”在泰国
欧洲的乔叟,无罪的乔叟
燕园草木 · 盒子草
中国武艺岩画:以图证史
沈亚明 | 照片“由沈仲章先生经手拍摄”
李商隐的柳枝
格扎维埃·阿莱谈法国的中亚研究
燕园草木 · 蒙椴
造字之祖
楼培 | 顾廷龙荐沈文倬为博导的佚函
陈启明 | 早期复旦年刊的史料价值
烽火岁月中的“复旦茶人”
美国的分裂
方益昉 | 华山医院“哈佛楼”莹润古雅,令人喜爱
黄晓 刘珊珊丨止园梦寻:再造纸上桃花源
王晨 | 园林的句与篇——读《止园图册:绘画中的桃花源》
卢铭君 | 作为译者的歌德艾俊川 | 严复改“版权”为“著作权”
傅山书信中隐秘的古代社会刑案细节老品牌的新甜蜜 | 上海大白兔奶糖沃尔克与美国上世纪高通胀
周振鹤 | 一条被忽略的疆域史料
文竹:感君潇洒意
越南的碑刻文字
赵珩 | 浓油赤酱话本帮
“关公本尊”什么样
夏加尔:一生都在“流浪”,又不断“回到”故乡
马克思恩格斯手稿与上海红色风华
裘陈江 | 吕思勉与汪叔良的平淡之交
东印度公司食盐专卖给印度带来的伤害
陈旭东 | 清末橡胶股票风潮

投稿邮箱

wenhuixueren@139.com

转载本公号文章请注明出处


wenhui_xr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