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东印度公司食盐专卖给印度带来的伤害

文汇学人 2022-11-21

东印度公司掌握孟加拉地区的实际财政事务权以后,逐步将盐纳入公司的严格控制之下。食盐专卖制度具有一些不可避免的制度特点,如盐价高企、盐质低劣与私盐泛滥,这对印度人民的日常生活影响巨大,以至于甘地领导的反殖民主义运动中,废除食盐专卖成为反殖民的重要象征之一。


位于伦敦的英国东印度公司总部

  

在英国人建立人为的贸易障碍以前,印度的盐既便宜又供给充足。东印度公司掌握孟加拉地区的实际财政事务权以后,逐步将盐纳入公司的严格控制之下。直至19世纪中期,英国政府收回东印度公司的政治特权,对印度实施直接管理和控制,盐政依然没有得到舒缓。

1764年英国在孟加拉巩固了自己的势力,并于次年接管了孟加拉的财政管理权,东印度公司开始担任孟加拉的迪万尼(Diwani,指政府)。此后英国人建立起一个由东印度公司在孟加拉的职员形成的盐、烟草和鸦片的下属贸易公司,对孟加拉实行有组织的集体掠夺。该公司拥有这些商品的贸易独占权,即专卖权。盐税理论上由东印度公司缴纳,实际上却是这一盐贸易公司承担。盐税的税率一开始为35%,之后增加到50%,这是英国治下盐业专卖和盐税征收的开始。

但从这一时期到1780年间的种种盐税管理措施均遭到了各种失败,由于贸易的扭曲,盐的售价在140卢比到500多卢比每百蒙特(每蒙特合82磅)之间剧烈波动。

前期的失败让新任总督黑斯廷斯意识到需要调整制度安排。到1780年,黑斯廷斯首创政府代理人制度,由政府派出代理人直接管理各盐区的产盐者。这次仓促草拟的计划却意外地成功了,直到后来在国际竞争下孟加拉盐业逐渐消亡,代理制度才逐渐消失。

在该代理制度下,孟加拉邦的盐产地被分为6个代理区,每个代理区都被派遣了代理人。盐的年产量由政府固定,并根据各盐区不同的生产能力在这6个代理人之间分配。生产者在每个季度开始的时候被付给一定的费用,同意将他们的盐以某个价格卖给该区代理人,并保证不会卖给其他人。盐生产环节的税率为每蒙特2.5卢比(罗梅什·杜特《英属印度经济史》。原文为税率每蒙特5先令,本文按照当时汇率折算成2.5卢比)。代理人将这些盐以政府每年规定的价格卖给零售商,后者通过公司的渠道运销内陆。根据贩卖地点的不同,公司运盐的成本为8、12或14安那(印度旧时货币单位,1安那为1卢比的1/16)一蒙特。而商人买盐的价格固定在2卢比,因此盐税大概在每蒙特1卢比2安那,到1卢比8安那之间。为了保证孟加拉盐的收入,所有私人对外国盐的进口都被禁止。对孟加拉盐的需求量一般而言超过了孟加拉代理人的生产量,缺口达到总量的八分之一,只能通过由政府对马德拉斯盐的进口来满足。

在代理制度刚建立的一段时期,大的零售商人资本家经常联合起来,购入仓库中的所有存盐,驱使零售价上涨以谋取暴利。为了打破这样的次级垄断,新一任总督康华里勋爵将原来的按固定价格出售不定量盐的方式,改为按季度出售一定数量的盐给出价最高的商人。拍卖制最初建立。此方案的确能使政府从中分一杯羹,销售价格变为浮动价格以后,售盐收入比黑斯廷斯时期要高出两倍。但这也仍然没能终止次级垄断,仅仅只是创造出一个更大的以公司为基础的模式。

在拍卖价格制度下,开始几年,政府根据上年盐的拍卖价、内陆市场的零售价、盐的销量以及仓库中盐的余量等决定每年卖到市面上的盐的数量。每年固定盐的供给量会公开宣传出去,政府保证销售不会超过这个数量。每年售出的盐总计大约有1000蒙特,开始是按季度出售,后来分为12个月出售,采用分期交付的形式。这样运作之后,公司从盐当中获取的专卖利润变得十分巨大,盐利成为收入第二大来源,占总税收收入的10%。

1764-1765年,加尔各答盐的零售价从80到100卢比不等,到19世纪30年代,盐价已经差不多到400卢比,其他的生活必需品还没有涨到2倍,盐已经翻了4倍。

内陆地区盐的零售价最能说明当时劳动者所承担的盐税负担。贸易的收益太低,使得加尔各答的欧洲商人都不愿参与盐的贸易。根据盐务局定期出具的盐零售报告,零售价与批发价之间的价差过低,以至于最聪明的印度商人也仅能以此维持生计。在1826年8月加尔各答的批发价是468卢比每百蒙特,而在加尔各答500英里以外的Patna,零售价为570卢比每百蒙特,加价不超过22%,勉强可以支付运送费。非法渠道购入的盐零售价在6到10卢比,甚至更高一些。根据最低的内陆零售价数据,同时假设一个劳动者的工资不低于3卢比,那么五口之家在盐上面的支出相当于他一个半月,甚至是两个月的工资。

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是,非常穷的人只能吃从草灰里熬成的盐卤或一些有毒的替代品。根据记述,在Purnea(普尔尼亚,印度比哈尔邦东北部城市)最贫穷的地区——Rangpur和Dinajpur,人们几乎吃不到盐,全是吃草灰。英国国内的布里斯托尔商会提出的请求书上指出:“英国盐的零售价每吨只有30先令,而在印度每吨竟达21英镑”,印度的盐价是英国的14倍,而18世纪60年代后期英国北部工人的月工资约为38先令,合19卢比,到工业革命时更是上涨到两倍,而印度劳动力的月工资只有不到3卢比,比英国工人的1/6还少。由此也能看出印度盐价之高,盐税负担之沉重。

印度食盐专卖给印度带来的伤害不言而喻。首先是人民生活严重受到影响。尽管对食盐征收普通的商品税不会让人觉得税负沉重,根据盐务局的一项调查,在孟加拉一个劳动力平均每月能挣3卢比,盐价为每西尔1安那2派(1西尔约等于2.057磅,12派等于1安那),总共是7安那,他每年购买盐所支付的钱大约占他收入的1/82(1.2%),略少于1.5%,但盐价不断攀升则有可能导致底层人民的生活水平恶化。在专卖体系内部,不同的行政层级之间也会“层层加价”,致使盐税和盐价不断攀升。通过对18、19世纪印度的盐价整理可以看出,每一次建立专卖,盐税和盐价都会相应上升,而放开专卖就会有所下降。19世纪末的盐价大约是1765年英国人殖民印度之前的4倍,而在这一个世纪中印度的一般农业工资只增长了一倍。

其次是容易滋生利益集团。国家权力介入盐业市场后,尽管在有计划的产销上能节约一部分交易成本,但也容易造成政府冗员,催生政府官员以权谋私,导致贪污腐败横行。19世纪早期,为使盐税有利可图,并阻止走私,东印度公司在孟加拉各地设立了海关检查站。1834年任命的海关署长G·H·史密斯干脆将这些海关检查站连接扩张了环绕孟加拉的一条“海关线”,跨越这条线的盐都必须缴付关税。到了1870年,为强制推行盐税,这条海关防线雇佣的人员竟达到了12000人。

第三是限制产业发展。从英属印度的盐专卖可以看出,当时的食盐生产技术条件十分落后,而在巨大的垄断利润诱惑下,管理者没有激励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能,而是倾向于压榨盐工,用粗暴的方式获取更多权力租金。这样的做法无疑会极大限制产业的健康发展,专卖制度下的盐质低劣问题十分严重。
  



原载“文汇学人(2014.12.19)”| 因盐而盛,因盐而衰
钟灵娜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


更多相关阅读


今日霜降 | “霜柿”、“橄榄”与宋诗
大熊猫之路
25美分硬币上的黄柳霜
陈广宏 | “山中宰相”陈继儒的处世哲学
颜世安 | “旧迹”不妨留下
格林伯格:看画要看得足够多,才能分辨出艺术的优劣
许倬云:如何才能“往里走,安顿自己”?
美国的种族问题不是“黑人问题”,而是白人之间的问题
廖太燕 | “倾盖如故”:滕固与吴宓
贺宏亮 | 一件被误判为勒方锜所书的陶方琦信札
战洋 | “本土人类学家”的田野
伏天与犬星
金寿福 | 商博良释读200年纪——知识考古视域下的象形文字破译周启乾 |《周叔弢日记》中的祖父及其友人
竺洪波 | 大闹天宫之后,孙悟空的武力值为什么变弱了燕园草木 · 卫矛
苏杰 王弢 | 从古文书学到古字体学亚马逊员工的一天 | 储物柜中的手机和保持社交距离的工作站
《周礼》中的“肺石”之制
狄奥尼索斯的庄谐两面
缙云山下 重庆北碚 复旦旧址
《周礼》中的“肺石”之制
狄奥尼索斯的庄谐两面
“一生非常忙碌”:《王献唐往来书信集》
刘一闻 | 寒金冷石文字中的生命暖意:王献唐的学术世界
张汝伦 | 今天如何重新审视黑格尔的历史哲学
王尔阳 | 诗人韩兰英:被“看见”之后陈振新 | 《修辞学发凡》九十年
刘珊珊、黄晓 | 曹汛《林徽音先生年谱》编后记
包亚明 | 咖啡与上海是如何相互成就的王水照 | 《正气歌》未入选《宋诗选注》的旧事重提
孙琴安 | “莫如从梦得求之”李骛哲 | 谁饮墨渖一升
管琴 | “自觉对人终欠和蔼温柔”:夏承焘的学术与生活世界
伯特兰·罗素:社恐们,去爱吧!
极端的身体,为什么吸引现代艺术家争相探究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投稿邮箱:wenhuixueren@139.com

转载本公号文章请注明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