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许倬云:如何才能“往里走,安顿自己”?

文汇学人 2022-10-22

92岁高龄的许倬云,是学贯中西、享誉世界的历史学家,他以口述的方式记录人生感悟,集成作品《往里走,安顿自己》,想借这部作品与年轻人沟通,或者是与年轻人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往里走;再安顿自己;再安世界。


他把《往里走,安顿自己》看作《万古江河》之后他晚年最为重要的作品。

 


本文摘自《往里走,安顿自己》


如何才能“往里走,安顿自己”?

这个课题有关安身立命,非常大。假如我们真要按中国的老说法来讲,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但那种大气魄没有几个人能做到。

这种大气魄所包含的四个项目,每个项目都涵盖着一部分人文社会学科或者几个人文社会学科的目标。所以真正讲起来,这四句话是对读书人的期许——不需要一下子全部做到,我们也可以分担一个大任务里面的一个角色,就等于给你一个大花园,真正让你做的是照顾三五棵小树。所以,我们也未尝不能从这个角度来讨论“安顿自己”“安顿在哪里”。

安身的事情,我觉得《论语》里面讲得很对:要“安人”。

但怎么个安法?是让你自己觉得安心;不是安天地之心,是要安你自己的心。
这一点真正要做到的话,需要像《孟子》里面讲的那样:你要能将心比心,有恻隐之心、廉耻之心等。也就是说,你能够把你的心摆在人家的心里,把人家的心摆在你的心里,你能觉得你做某件事情是安心的,对他人有益处或者至少是无害的;同时,对你自己而言,也是尽了心,完成了自己的愿望。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尽心尽力做好一件事,这是“忠道”;做事的时候自己能够时时反省,对他人能够体谅、包容,能够做到将心比心、利人利己,这叫“恕道”。

做到“忠恕之道”并不容易。

“恕道”需要我们经常体会:这一刻我的心安在哪里?能不能以我的心与对方的心相契合?这需要我们时常设身处地去思考——这一脚踩下去,是应该还是不应该?会不会踩到人家的脚呢?

“忠道”需要我们经常思考:做一件事情我有没有尽心?尽心去做一件事情,跟马马虎虎地半做不做差别很大。你答应一个人要替他完成挺多事情,口惠而实不至,这就是不忠;反过来把承诺的事情忘了,更不忠;如果违背当初的承诺倒过来做,就更可恶了。

所以,忠恕之道,不外乎是将心比心。我们安自己的心,如果能兼修忠恕之道,两方面都做到的话,这才是“安己”。


所以,要先修己以安人。修你自己,像修一棵树——剪掉树上的残枝败叶,加水,加肥料,不断成长进步,这是修己:修正自己做错的事情,把做对的经验留下来。只有把“修己”这一步完成了,接下来才有能力去“安人”。

你自己安不下来的话,就无从“安人”。就“安人”而言,我们一生能安几个人呢?人的力气有大有小,志向也有远有近。我们能够安到自己做个不惹人嫌、不惹是非、不害人的人,其实就已经不错了。从楼上走来一个不方便的人,在他下楼梯的时候伸一把手,援助他一下,跟他讲“小心前面脚步”——真的,这就是第一步,为人家着想。日常生活里能做到这一点,你就能让周围人的心安了,这就叫“安人”了。

更进一步呢?安人,除了安周围的人之外,还要安与你处于同社会圈、同文化圈里面的人。这个工作就比较困难,但是有能力的人也应该尽力而为之。没有能力的人,当然可以审量自己的能力,能做多少是多少。不能做烂好人,不能帮倒忙,帮忙要帮得恰到好处,安慰人要安慰得恰到好处。比如一位老先生,明明坐在那儿挺好的,你说我给你挪个位置,这是给他添麻烦——你说我扶你起来,他说我不要起来。这种事靠你自己审量行事。

更大的安人是安大众,也就是最后一步安民、安百姓。这里所说的“百姓”,不是《百家姓》的“百姓”,而是多数的、全人类的各种族群。有大能力的人,可以做一做事情以安百姓,我们这些人没办法做安百姓之事,就让人家去做。我们能够安周围的人,安伸手能碰到的人,安对面说话的人,这就是安人了。

但作为普通人,究竟怎样才可以做到真正的安人?在你的本行工作里,做好一桩事,这就是安人了。比如我自己做本行工作,一方面要在研究工作里从已知求未知,另外一方面要承上启下,将我学来的东西教给下一代人,引他们进入,而不是塞给他们。能把这些工作做好,我们其实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我想,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愿望,但是有时候情况不一定如你所愿。那么这时候我能尽其所安,尽心之所安,我就做到了我的力量之所在。

不必说我有大志、有大愿,但因为没机会,就心怀怨恨。不必的,碰到机会就去做,这样就够了。

像苏东坡一辈子很不幸,一辈子被压迫、被打压。但是所在之地,没有他不做的事情。被贬到哪儿,他就静下来做点事。被贬到定州,他就组个团队来帮着编民兵;被贬到徐州,他就帮当地人治水,使水患变得不那么严重;被贬到收瓷器的地方,他就帮他们研究怎么收最好的瓷器。到最后不得已了,被贬到海南岛——你别认为他只是在那儿“日啖荔枝三百颗”,那种吃法准会生病。他在那里教当地的儿童语文,尽他之心,尽他之力。他在赤壁旁边的江上写《赤壁赋》,豁达大度,但是并不因为豁达大度,看出来这一切不值得重视,就不做了;而是能尽心做的事,就尽心去做。

这是苏东坡之所以为苏东坡也。我们看他的文章,读他的诗,被他感动,不是因为他的功绩,不是因为他的成绩,而是因为他的人品佩服他。所以,他这种无形之中感召的力量,是安人之心,也是我们可以学习的目标和方向。

我们这行的人,做研究、做学术、写文章,不外乎要在角落里某个没有人碰的题目上,破出一块土来,不必求大名声。如我的老师刘崇竑先生所讲:如果我自己不能在历史长河里成为一个有大贡献的人,至少我的一篇文章,被某个大科目的文章或书引用,我就尽了我的一片心。这是刘崇竑先生的愿望。

他说能做报纸的标题人物,当然是你的福气或者运气,同时也是你的挑战,以及你的负担。你一辈子努力,最后能够在某几个角落里作为脚注,支援别人的研究,使他的立论得到一个很好的立足点,那么你的功劳就很大。


所以,不一定要做领头羊,要甘心做“脚注”。你能够做到一辈子有一篇文章被人家引用作为脚注,我认为就是很大的成就了。因为你帮了他一把,做了一个台阶;那篇文章又帮助别人一把,做了台阶。

每个人的研究一步一步累积起来,终于碰到了大家,那位大家走了一千步,但这一千步里的一 小步中,有一个台阶是你的,这就尽了你的心。这就是我所谓“尽心而为之”的意思,不要求高,但要求“尽其在我”。至于最后能不能成功,我是不知道的。


更多相关阅读


美国的种族问题不是“黑人问题”,而是白人之间的问题廖太燕 | “倾盖如故”:滕固与吴宓
贺宏亮 | 一件被误判为勒方锜所书的陶方琦信札
战洋 | “本土人类学家”的田野
伏天与犬星
金寿福 | 商博良释读200年纪——知识考古视域下的象形文字破译周启乾 |《周叔弢日记》中的祖父及其友人
竺洪波 | 大闹天宫之后,孙悟空的武力值为什么变弱了燕园草木 · 卫矛
苏杰 王弢 | 从古文书学到古字体学亚马逊员工的一天 | 储物柜中的手机和保持社交距离的工作站
《周礼》中的“肺石”之制
狄奥尼索斯的庄谐两面
缙云山下 重庆北碚 复旦旧址
《周礼》中的“肺石”之制
狄奥尼索斯的庄谐两面
“一生非常忙碌”:《王献唐往来书信集》
刘一闻 | 寒金冷石文字中的生命暖意:王献唐的学术世界
张汝伦 | 今天如何重新审视黑格尔的历史哲学
王尔阳 | 诗人韩兰英:被“看见”之后陈振新 | 《修辞学发凡》九十年
刘珊珊、黄晓 | 曹汛《林徽音先生年谱》编后记
包亚明 | 咖啡与上海是如何相互成就的王水照 | 《正气歌》未入选《宋诗选注》的旧事重提
孙琴安 | “莫如从梦得求之”李骛哲 | 谁饮墨渖一升
管琴 | “自觉对人终欠和蔼温柔”:夏承焘的学术与生活世界
伯特兰·罗素:社恐们,去爱吧!
极端的身体,为什么吸引现代艺术家争相探究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投稿邮箱:wenhuixueren@139.com

转载本公号文章请注明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