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区房、补习班……这部爆火的电影在问我们:孩子的起跑线究竟在哪里?
佛 教
慧 日
每一篇都是滋养心灵的甘露
每天阅读 如饮甘露
这部电影的名字叫《起跑线》,
名字起得相当传神。
因为,
我们有一句人尽皆知的口号: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那么,孩子的起跑线究竟在哪里呢?
我们认为教育可以决定人的命运、取得先机,在印度也一样。
《起跑线》讲述的就是一对来自中产阶级的拉吉夫妇,为了让女儿皮雅接受最好的教育,费尽心思让她进入好学校的故事。
努力
影片的一开始,丈夫拉吉曾质疑是否有必要挤破脑袋让女儿上名校,妻子米图非常激动地表示,“我们不能让皮雅接受我们所接受的教育”,因为她觉得正是因为没有接受到好的教育,他们才只能呆在中产阶级。
于是,为了孩子,夫妻两人义无反顾地加入到了抢夺起跑线的行列中,他们做了中国父母再熟悉不过的事:
第一
购买学区房:为让女儿皮雅能上德里名校,重金买下学区房。
第二
参加辅导课:为了提升皮雅的英语能力,他们给女儿报各种辅导班。
第三
父母培训班:学校还考察着父母的学历、职位、头衔、社会关系和教育能力。
最终,这些条件和孩子无关,看的是父母的各项素养。所谓的招生,看起来更像是在招学生父母。确切地说,是筛选出哪些孩子的父母来自上层阶级。
于是,他们“逼”着自己参加了父母培训班,让自己从头到脚、从内到外“华丽转身变精英”。
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孩子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他们不辞辛劳。
碰壁
于是,来自中产阶层的拉吉夫妇,花重金搬进了学区房,并开始了一系列假装上流人士的行动。但一番折腾后,女儿还是被学校拒绝了。
招生办这样回答:学校不想招集市老板的孩子。
可同时,拉吉住在贫民窟里的店员的女儿,却进了名校。
原来印度政府早有政策:包括名校在内的每所学校,必须有25%的入学配额,留给贫困学生。
贫民区
于是,拉吉夫妇在假装上流人士之后,又不得不搬到贫民区。抢车、抢水、抢米、斗蚊子的贫民生活让他们无法适应,但幸好他们遇到了善良、热情的希亚姆一家。
希亚姆陪拉吉挤公交、找工作,希亚姆妻子陪拉吉妻子米塔排队打水、领粮。希亚姆的儿子和皮娅一起玩耍,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因为政府的政策,贫穷的孩子有机会接受好的教育,从而改变命运。但配额根本就是杯水车薪,于是学校不得不依靠抽签决定上学的机会。
在已经少的可怜的名额里,拉吉夫妇的女儿被抽中,以贫困生的名义成功进入了名校,而希亚姆的儿子却没有抽中,这深深刺痛了拉吉的心。
良知与无奈
受到良心的谴责,拉吉最终走向了校长办公室,他坦然承认了自己的欺诈行为,并期望学校把女儿占用的名额退还给贫困生。
然而,这位手握大权的校长,这位同样从贫困里走出的校长,并没有把名额还给贫困生。
拉吉茫然……
结局
在影片最后,拉吉在大礼堂里说出了这样一段话:
在没小饰物、电视机等东西的情况下保持开心,我女儿不是在这所学校学到的,而是跟贫穷邻居家小孩学到的。
我们偷了他们的权利和机会,但我不会教我的孩子去剥夺别人的权利。
”多么震撼的一段话,说完呢?
实际上,没有一个家长站起来鼓掌,除了妻子米图。
很多家长和校长一样,依旧这样认为:“我们为什么会聚集在这里,我们聚集在这里是为了孩子们美好的未来......”
反
思
我们生命的方向在哪里?
为了孩子的未来?孩子的教育中,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
○
这部影片,反映的正是现实中的我们和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始终处于不安和焦虑中,身不由己,于是变得麻木,失去了生命的方向。我们不断地让我们的孩子考名校,掌握各类知识,拥有压倒众人的技能,才会有掌控感,才会踏实心安。
但我们忘记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正是在这部影片中,在与希亚姆一家的朝夕相处中,拉吉学会了最重要的品质——善良,这在学校的应试教育中永远无法习得。
培养孩子一个善良的人格,这比知识更为重要,这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养不教,父之过
家庭
是孩子最重要的学校
“养不教,父之过。”家庭确实是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学校。从出生到渐渐懂事,孩子最初接收到的关于这个世间的信息就来自家庭的环境与磁场,来自父母的言行与举止。这一份信息将直接影响他今后的整个人生。所以,父母如果希望孩子有出息,自己就得先有出息;希望孩子智慧出众,自己就要有勤修智慧的恒心。
往期精彩回顾:
世界上最后一头雄性北白犀牛走了,我们结束了它们5000万年的历史,却还没来得及看它一眼
声 明
本文由「佛教慧日」微信平台原创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公众号:fojiaohuiri608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佛教慧日
点赞是随喜,评论是思考,转发是分享!
请将这份爱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