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小学生以后不用中考了?这6类孩子才是本轮教改中的赢家!
👆戳上面蓝字关注我!
2017/12/4 Monday
最近,一则消息被传的很火:
2020年,将取消中考?
也就是说:现在六年级以下的孩子将不用参加中考?
是真的吗?我们来看看这样的消息是如何传出来的:
2016年莫言何水法提出:取消中考
早在2016年两会期间,就有两位文化名人提出了”取消中考”的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特级专家,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导何水法提出:将现行的9年义务教育制度延长为12年义务教育,将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纳入义务教育范围,推行高中阶段(含普通高中、职业高中)的全免费教育。”
“中学阶段正是孩子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生理上正处于青春期最为活跃的时期,心理上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最为重要的时期。然而,我国现行义务教育止于初中阶段,严峻的中考压力将教育指向了唯分数的升学考试。为了考入所谓的‘重点高中’,大部分的初中学校压缩教学进度,三年初中课程二年半即上完,孩子们提前备考,严重的校外补课使得休息时间被大量挤占。而中考对‘副科’(历史、音乐、美术等科目为主)的轻视,也让本应属于孩子的副科教育时间被占用,这不利于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何水法说。
另一位全国政协委员、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去年3月份也在两会上提案:中小学学制从12年改为10年,实行一贯制,取消小升初和中考,每年只进行两次期末考试。并建议为每个孩子这10年都实行免费教育。
莫言认为目前的小学、初中、高中“633学制”时间太长,割裂了少年成长连续的发展过程,增加了学段衔接的成本,而小升初考试和中考更是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和家长的经济和心理压力,由此也衍生了重点班、校外补课等困扰民生的社会问题。
2017年教育部提出:普及高中教育
此后的2017年4月,教育部在官方网站上发布了《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
2017年10月,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教育部长在十九大以后也第一时间接受了采访,指出十九大给出的未来五年教育发展的总方向,总结起来就是下面这四点:
①高中教育很重要,对国家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②发展素质教育是必然的趋势,且坚定不移;
③贫困地区教育问题急需解决,并且全力解决;
④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0%以上。
那么问题来了!普及高中教育=取消中考吗?
大家不要被一些公众号误导了:虽然教育部提出了要在2020年普及高中教育,但并不等于要取消中考。普及高中和取消中考,是两个概念!
普及高中≠取消中考,但2018中考改革板上钉钉
消除了大家的误解是不是意味着一切照旧呢?当然不是!一些公众号传出中考取消的言论虽然有吸引流量误导大众的嫌疑,但是也正好给我们在读的小学生家长提了个醒:尽管中考不会在短期内取消,但中考改革的大幕已经拉开,不但与当下在读的初中生息息相关,每一位在读的小学生更加要密切关注,因为这直接决定了整个小学阶段如何规划自己的学业!
根据教育部今年9月公布的新中考改革细节,2018年,中考要大改!实施范围涉及到小学、初中!因为中考地域性比较强,所以具体的实施细节还要待地方管理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落实。但是可以确定的是教育部对于中考改革的以下几点决心:
👊1、2018年,全国各地的中考改革全面开展,2020年要消除“唯分数论”
👊2、推行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两考合一”,实行全科开考,引入综合评价;
👊3、扭转考什么就教什么,教什么就学什么的应试局面,变为“教什么考什么”
👊4、落实学校的自主招生权,最终实现中学自主、多元办学。
在浙江,11月20日,浙江省教育厅发布了《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征求意见稿,透露出今后中考中招改革重大方向。有这么几个重点,课长帮你划一下:
👊1、在考试命题上,要“加强对实践能力考查,逐步开展外语听说能力人机对话和科学实验测试”。也就是说,中考英语的听说能力和科学实验动手能力的考察将加强!
👊2、优质示范普通高中学校分配比例继续提高,“从2018级学生开始不低于60%,有条件的地方应努力提高分配比例”。也就是说,各初中学校进入普通高中的保送生名额将扩大
👊3、此外,还提出改革统一招生办法,改变以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简单相加作为录取依据的做法,到2020年,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成为学生毕业和各类招生的基本依据。也就是说,2020年,浙江中考将突出素质教育,要破除唯分数论!
以上的改革方向,虽然没有说要取消中考,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中考一考定终身的趋势正在逐渐淡化。,看看这几年杭州的中考形势,就是最好的体现:
十年前中考自招生都是凤毛麟角,而现在各所优质高中保送名额就占招生名额的50%-30%以上。裸考批次录取正在逐渐淡化。
这也充分说明:在素质教育渐渐立足的今天,变“一锤定音”为“过程评价”,是必然趋势。
看见没有?2020年,是一个重要节点。推算下来,也就是现在正在上小学的这届孩子,虽然不太可能直接取消中考,但是,他们所面对的升学评价体系将完全变天!
小学生注意,未来“中考招生”可能这样改
所以,这一轮的中考改革,其实对在读的初中生影响尚且有限,直接影响到的会是在读的小学生。2020年,今年读六年级的小学生就将直接面对“消除唯分数论”的中考了。
对于当下扑朔迷离的中考改革,有教育人士对小学生即将面对的未来中考招生做了如下分析:
①纯初中校:提升校额,更多机会。
如果真的改革,那么纯初中校(只设置初中),孩子没有其他出路的情况下,为了保证高中的升学率,增加“名额到校”成了这些学校的重要发展途径。
②完全中学:本校直升,锁住生源,强迫发展。
至于完全中学(既有初中又有高中),他们拥有大比例的直升名额,比例接近50%。这样学校不能通过中考“甩掉”成绩差的孩子了,只能自己担着6年,那么只能全力教好。
③名校自主招生
名校对于好学生的需求和好学生对于名校的需求是无法被遏制的。清华北大差不多7成的孩子都不是高考进去的,都是自主招生进去的,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初中也会如此,名校会有自己的自主招生选拔依据,但绝对不会是一次中考,中考只是最后一次大型的结业考试。3年的成绩,3年的综合素质评价,才会是未来选拔发展的趋势。
④方式可能还有更多,录取越来越复杂
2020年就要开始实施,现在小学6年级以下的孩子都必须经历这个时代。冷静下来分析,这样的中考改革其实强调的也无非是三个最大的改变:
1、变初中“一个中考重要”,成了“三年的成绩和行为都重要”;
2、进入名校变得更难,一次考试考高分一定比综合评价得高分更容易;
3、小升初的结果对中考的影响从“不算很大”变成“非常巨大”。
面对改革,这6类孩子更容易胜出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什么样的学生更适应新的考试形式,更容易脱颖而出?
👊1、思维活跃、善于知识融通的学生
因此,能够广泛涉猎,博学多识,学贯古今,触类旁通,未来善于穿越学科边界、进行方法的融通并且能够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学生,更适应改革的方向。
如何应对?
鼓励孩子从小学开始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多按照自己的兴趣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应试、成长,素质教育,这三者应该是合在一起的。
👊2、广泛阅读、完整读原著的学生
纵观近年来的中考试题,阅读能力成为试卷考查的重点。结合阅读来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不仅仅体现在语文卷中,而且在理综、文综等多个学科都有不同程度地加大。语文卷作文中,涉及到了古今中外名著,考生完整地读过和没有读过,最后的成绩绝对是不一样的。
信息时代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学生具有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处理能力,阅读量的加大很好地贯彻学科教学改进意见的精神,向整个基础教育学段的校长、教师和学生及家长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靠死记硬背和课本中节选的名著片段是考不出好成绩的。
如何应对?
要想让学生多读书,家长就要从自身做起,同时,要教给孩子速读、泛读、精读等多种阅读技巧,学会深度阅读,不断丰富并积累知识和能力。
👊3、动手实践能力强的学生
新的中考改革方案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考查,比如科学实验的考核要求,这也意味着学生必须将学习搬到社会大课堂中,在实践中提升综合素养。
如何应对?
家长也应该充分利用科技馆、博物馆、家庭中的各类资源,拓宽孩子主动学习的空间环境,创造出更多亲身体验的机会,为丰富学习方式提供支持。让孩子在体验和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质疑,研讨解决方案,真正做到“做中学”。
👊4、亲近传统文化的学生
中考语文科目在语文基础运用、传统文化、现代文阅读、写作等方面都进行了修订,会有较大变化,将更加重视传统文化,强化阅读,提升阅读写作能力。书法、京剧、古代文言名篇、古代文学名著……这些内容在考试中都会增加。
如语文、思想品德(政治)等科目可能考查学生对中华民族历史传承中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等人文精神的理解,考查学生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思考、体悟的能力;历史可以考查对中华文明长期历史进程中的事实观点、思想思潮的理解和判断等;地理可以考查对乡土意识、环境保护等理念的掌握。
如何应对?
要引导孩子在课堂内外关注传统文化,学校也要创设机会让学生走进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不是简简单单地死记硬背知识,而是要加强对古代文化基础知识尤其是古诗文的积累,融汇历史知识,对中国传统思想的发展脉络有基本的了解;
孩子可以学习书法、国画、京剧、武术、剪纸、曲艺、木雕、篆刻等课程。
(关于传统文化的学习,你可以参加课长组织的以下活动:👇👇)
👊5、擅长逻辑思维的学生
未来的中考会出现很多开放性试题,供学生选择不同的解决策略,为学生提供弹性的发展空间,让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充分发挥。在这种考查中,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强的同学更有优势。
如何应对?
考题呈现了一定的开放性,最终答案需要学生自己表达观点和想法。家长和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及陈述表达能力,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做逻辑思维训练来提高。
👊6、善于传递正能量的学生
近年来各地中考各科考查都加入了“德”的元素,如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命题素材,
今后的中考试题,势必会从新闻、科普文、学术论文、文学作品等材料中,选取更多生动鲜活的事例,意在引导考生将自身的发展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起来;传递社会正能量。
如何应对?
老师和家长可以通过从优秀文学作品中选取能够反映社会正能量的材料,增强“时事语文”意识,及时阅读新闻报刊,保持对社会现实的敏感度。
@你:关于取消中考,你信了吗?
关于中考改革,你怎么看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分享你的看法~
主编:田妈,责任编辑:小石头
版权声明:本文综合整理自教育部网站等网络素材。
猜你喜欢(👇点击查看):
快微课听说关注了这个号孩子会变的更棒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