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光:如何避免“信贷塌方”?
李宗光为华兴资本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宏观政策是多重约束下的最优解,需要在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改革和发展之间取得平衡。2021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稳增长目标,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政策发力适当靠前。
例如,财政政策方面,既要保持积极,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坚决遏制隐性债务;货币政策方面,5个季度宏观杠杆率下降,为未来货币政策创造了空间,但要警惕需求下降导致的信贷塌方;房地产方面,既要保护合理需求,又要坚持“房住不炒”。
部分目标间短期内或多或少存在一定冲突,如何在稳增长、防风险、调结构等多重目标中寻求平衡,这是对决策者的重要考验。
对此,《中国银行保险报》采访了华兴资本首席经济学家李宗光。
记者:在多重约束下,实现稳增长面临哪些难题,您有哪些建议?
李宗光:一是应给足稳增长空间。不同阶段下有不同的政策重心,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是2022年经济工作重点。关于投资,建议明确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在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和加快支出进度的同时,继续通过减税降费等方式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及民营经济的扶持力度。
二是把握好相关产业或改革政策的出台时机,增强居民预期及信心,激发消费潜力。在购房需求方面,满足居民正常合理的住房消费愿望,包括刚需及改善性需求。
三是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联动。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三重压力,需要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需求端、供给端协同发力。围绕国家宏观调控总体目标,加强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有机结合,合理确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力度和结构,统筹把握好政策实施的时、度、效。
四是有效发挥政策“杠杆”作用。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高层会议的数次表态和相关政策落地充分表现了中央稳增长的决心和执行力,对稳预期、强信心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宏观管理部门应继续通过行动释放清晰信号,引导私人部门积极跟进配合,合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记者:您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稳增长要走在曲线之前,靠前发力,前瞻操作,请问应如何理解?
李宗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政策发力适当靠前。世纪疫情冲击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因此要把政策发力点适当向前移,提高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以稳定的经济运行态势应对各种挑战。
宏观政策着眼于逆周期、跨周期调节,能否在曲线前面出手是决定政策效果的重要因素。经济周期的演进具有惯性,因此在苗头出现时立即行动成本最小、效果最好。货币政策在发力推动实现稳增长上要坚持系统思维,尽早行动、主动出击,及时回应市场普遍关切,走在曲线之前,打出政策“组合拳”,才能有力稳定社会预期,避免政策“杠杆”作用被消解,从而有效缓解经济下行压力。
相信在稳健有效的宏观政策、精准灵活的调控手段作用下,中国经济有足够韧性面对风险挑战,稳健前行。
记者:前不久,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提及,应防止出现“信贷塌方”,确保信用扩张正常进行。影响信用扩张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信贷塌方的主要威胁来自哪里?
李宗光:信用扩张同时受供给与需求两方面因素影响,是人民银行及相关监管部门、金融中介、经济实体三方共同作用的结果。人民银行主要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影响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及资金利率水平。金融中介机构则根据市场资金供需情况以及监管要求为实体经济提供融资支持和服务。它们主要从资金供给侧影响信用扩张,受政策面影响较大。实体经济的资金需求是信用扩张的关键所在,受经济景气程度、企业家和消费者信心等因素影响。如果没有需求,即使金融市场流动性充裕,也会出现“推绳子”状况,即把牛牵到水边,无法强行摁住牛头喝水。
当前信贷塌方的主要威胁主要来自需求面。供给面由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预计相对乐观,近来我们可以频繁看到监管层释放的积极政策信号。但在需求面,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下,房地产和基建投资持续低迷,是信用扩张乏力的重要原因。过去数十年间,房地产和基建融资是我国信用扩张的主要载体。其中,房地产发挥着更为突出的作用,30%的融资需求直接来自房地产,间接相关的需求超50%。同时,房地产作为银行抵押贷款的主要抵押品,在信用创造中发挥了重要的加速器作用。若房地产市场不能稳定发展,信用扩张难度也将大大提升。
记者:如何避免信贷塌方,如何看待近期房地产市场的调整?
李宗光:鉴于房地产在信用扩张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必须首先迅速扭转房地产行业“躺平”的现状,实现房地产行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这是维持信贷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
其次要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适度前置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政府投资对私人投资和消费的带动作用,这要求短期内适当放松限制基建投资的多重约束。
最后要拓展融资渠道,创新融资工具,降低融资成本,加大对制造业和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制造业和中小微企业长期看是我国未来信贷支持的重点,但短期内在稳增长的大背景下,如果房地产市场和基建投资不稳定,结构性政策很难实现信用有效扩张。
高房价容易造成房地产泡沫,备受社会关注,是威胁金融安全的“灰犀牛”,解决高房价问题刻不容缓。但解决高房价不等于完全否定房地产行业的贡献。不应简单把房地产与实体经济对立起来,需要统筹全局,兼顾短期与长期发展,在经济承受范围内逐步、可持续地实现脱钩。
值得庆幸的是,2021年四季度以来政府对房地产行业的政策支持正在有条不紊推进中。从人民银行表态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再到近期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文明确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有关贷款不纳入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的支持力度等,均为房地产市场企稳提供了重要保障。
——————
李宗光:春节期间,发生哪些大事?如何影响市场?
李宗光|2022十大观点:从“落后曲线”到“加速追赶”
李宗光丨2022年经济展望:照见新晴水碧天
合作、版权请联系华老师:1364170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