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平:4.29政治局会议释放重磅积极信号
连平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
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了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植信投资研究院认为,本次政治局会议向市场释放出九大重磅积极信号,可能成为现阶段经济运行的“分水岭”,值得高度关注。
1.加大政策力度实现经济增长目标
会议认为,相较于前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面临新的挑战,因此有必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会议之所以有这番表述,是因为去年底以来,我国经济运行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使得完成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已有不小难度,而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国内经济运行和俄乌危机加剧国境环境恶化的当下,实现5.5%的经济增长目标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会议明确提出要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这一要求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凝聚各方面力量,使得经济出现一个良好的恢复开端,会议同时也释放出了多重重磅积极信号,这些积极信号可能很快会在后续的推进中转化为实际政策落地,将有力地推动需求恢复、供给复苏,扭转预期转弱的局面。
2.抓紧谋划增量政策助力稳增长
会议提出要抓紧谋划增量政策工具,这是以往会议所没有提及的。今年积极财政政策广义赤字率超过8%,减税降费、转移支付、专项债可用资金、基建等重大建设项目数量及投资规模均远超去年,如此大范围的财政发力是较为少见的。未来在加快落实已经确定的政策下,积极财政政策将继续扩大对稳增长的支持力度。未来,可能还会再次发行抗疫国债,大力度支持疫情防控;可能会发放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补贴或优惠券,加快消费恢复;对制造业、基建、房地产等投资项目提供融资担保,加快项目尽快落地;适时降低关税,加快出口退税等;创新货币政策工具以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推动社会融资成本下行;适时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碳减排支持工具、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再贷款、科创再贷款、普惠养老再贷款等结构性工具的额度,进一步扩大对重点领域与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创设居民消费专项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设计更多消费金融产品;出台基建专项再贷款,支持重大建设项目投资等。
3.加大宏观政策相机调控力度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政府可能适时放宽部分限制性或收缩性政策,同时相机加大积极性政策的实施力度。财政政策将进一步加大支出强度,扩大减税降费规模与转移支付规模,加大财政补贴,加快国债与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节奏。货币政策可能再次降准,或小幅下调政策利率推动LPR下行,加大公开市场操作规模,降低支小再贷款等结构性工具的利率。资本市场可能会进一步放宽企业上市融资条件或债券发行条件,拓宽企业直融渠道。还可能会适度放松对信托等表外融资业务监管,扩大对基础产业、房地产、工商企业等领域的信托投资,满足合理信贷融资需求。宏观审慎政策进行适度调整,可能择时下调商业银行审慎监管指标要求,支持释放更多资金支持实体经济。政策相机调控就是要把握好政策的灵活性和及时性,根据情况的变化做出相应、及时的政策调整。
4.释放政策的提前量和冗余度
会议要求,要把握好目标导向下政策的提前量和冗余度。这就要求保持政策具有一定前瞻性,使得即便在某些不利环境下,政策也能有效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提前布局,满足市场对资金的季节性需求;在不同内外环境下及时动用储备政策工具,并适时调整加以应对。在海外货币政策收紧情况下,我国货币政策以我为主,同时兼顾考虑资本流出压力与人民币贬值的潜在风险,及时调整政策,传达高度关注市场、采用市场化手段维护其平稳运行的积极信号。宏观政策设计与执行过程中,充分考虑黑天鹅、灰犀牛或类似事件的可能和潜在影响。宏观政策会有一定的适应性与韧性,以具备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仍然能够发挥积极作用的能力。
5.稳增长的着力点是扩大内需
会议指出要从多个方面来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从扩大内需来看,主要包括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发挥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等。在我国的三大投资领域中,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要是由各级政府主导,因此具有很强的宏观调控效应。同时对于制造业投资、工业生产以及消费和出口也具有较强的带动和引领作用。因此相比较于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更能发挥稳定经济增长的“压舱石”作用。今年一季度,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5%,比前2个月加快0.4个百分点,而制造业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则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亦表明基建投资对于疫情反弹的敏感度较低。同时一季度全国共发行新增专项债规模约占1.46万亿元提前批额度的89%,占全年发行计划3.65万亿元的36%,成为历史上专项债发行进度最快的季度。政治局会议过后,财政支持将会进一步加大,有效投资项目的审批也会不断加快,共同推动基建投资全年保持较快增长,成为今年稳增长的重要推手。
消费是最终需求,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对经济具有持久拉动力,事关保障和改善民生。最近两个月全国多地接连遭受疫情冲击导致消费特别是接触性和聚集性消费受到较大影响并给经济平稳运行带来更大不确定性和挑战。在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后不久,政治局会议再次明确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有助于进一步促进消费的平稳恢复。不过当前消费的各项补贴措施主要集中在中小微企业和应对封控隔离制度的生活保供两个方面上,对于促进居民端消费直接有效恢复的扶持力度不够。建议在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后,应在政策设计中进一步考虑向居民端的补贴和加大促消费的力度。
6.房地产政策宽松空间打开
与去年年末和“两会”相比,此次会议增加了“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和“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的措辞,重点体现了因城施策和改善房企资金的意图。预计下一个阶段,住房金融环境将进一步改善,包括采取下调房贷利率、放宽地方公积金贷款制度、有条件的城市将逐步取消限制性购房政策,推动个人按揭贷款增速逐步企稳回升。与此同时,有条件的城市将适当放松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标准,这对房企开发商而言是一项重要的利好政策。截止2022年一季度末,在房企资金来源的结构中,定金及预收款占开发资金占比为32%,其重要性极高。回顾历史,在2012年、2015年等房地产销售困难、房企资金相对偏紧的时期,相关部门也酌情、阶段性放松过商品房预售监管政策的门槛,2021年底成都、广州等地区也宣布过小范围、小比例松动房企可动用的预售资金比例。因此,总体来看,住房金融环境正在逐步释放积极信号,以求平稳化解房企债务风险,有助于促进房地产行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7.多举措为中小微企业发展纾困
会议指出,疫情严重冲击了行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需要以全面化和普惠式的方式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帮扶力度。未来可能采取的举措有,进一步降低中小微企业税务负担,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减税缓税退税优惠;开展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将阶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结合,减税与退税并举;继续降低中小微企业经营费用,鼓励地方对中小微企业在减免租金水电费、缓缴社保费等方面给予支持,减轻企业负担;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投资难”、“保险难”问题,通过大数据进行信用风险管理,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利用创新金融产品和数字化工具来提高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普惠度。
8.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会议指出,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稳定和扩大就业,组织好重要民生商品供应,保障城市核心功能运转,稳控安全生产形势,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疫情冲击下,保供、就医、就业、水电等民生问题突出,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就要想尽一切办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可能的措施有:落实各项举措,稳定并扩大就业,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清理和取消各类对吸收就业的不合理的市场主体管理政策,激励各地各级政府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强双创平台服务能力。保障民生物资的生产和匀速,在精准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基础上,全力保障生活必需品、邮政快递等民生物资的生产和流通,维护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各地区政策相互配合,协调解决民生物资和重点企业原材料、产成品的物流问题,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9.坚定支持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会议指出,要及时回应市场关切,稳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积极引入长期投资者,保持资本市场平稳运行。近期,我国股票市场出现剧烈波动,投资者信心受到影响,情绪驱动下短期投机资本流出增大,进一步影响市场整理信心。然而,我国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的趋势犹在,人民币资产仍具有长期配置价值,我国推进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决心没有变。未来一个时期,面对动荡的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我国还将逐步完善对合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运行机制,包括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引导投资者关注长期业绩、提高中长期资金占比等。
此次政治局会议也为资本市场投资者释放了三大积极信号,增强投资者在市场阶段性走弱的环境下的投资信心。一是明确要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的表态,表明更多支持经济增长的政策有望陆续推出,对稳增长相关行业形成利好。二是针对性政策有望给受疫情冲击较大的居民家庭和小微企业减负,助力消费和投资尽快复苏,对受到疫情冲击较大行业在估值走弱后形成“反转”行情奠定基础。三是房地产有望在2022年再次成为稳增长的重点。在经历了2021年的政策规范后,房地产企业财务更加健康。头部企业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其估值水平有望在政策回暖后逐步得到提振。
此次会议可能是今年整个经济运行的重要分水岭,后续经济运行下行压力有望逐步得到改善,经济逐渐恢复平稳增长。考虑到资本市场是经济的晴雨表,经济恢复的预期有望率先推动资本市场回暖。投资者可以重点关注这一趋势性转换期的投资机会,把握二季度的投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