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为88.1%,比2011年增长了25.8个百分点。学前教育实现了基本普及普惠。这其中,无疑有兴华的一份贡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侯莉敏教授说:“学前教育经过十年发展,入园难的问题已基本缓解。但如何让儿童进一所高质量的幼儿园,又成为焦点。”也就是说,问题转向了如何在规模发展的同时,注重内涵质量建设。
太原市万柏林区兴华学前教育集团,正在往这种师资更优、课程更优、环境更优、管理更优的方向发展。学前教育的中国故事正在被讲述,而兴华,正是那积极、动人的一页。
2022年底,结束教育援疆之行,回到兴华的田永莉感慨:“我得赶紧‘输血’了。”原来,在这一年多时间里,她更多的是在给予,四处奔走帮助他人,而不及更新自己的专业体系,以至感到有点“匮乏”了。
她回到了兴华的发源地——竹杏园,任知行园长。竹杏园是兴华最早的一所园,无论环境建构、课程体系,还是文化内涵,都比较深厚,可谓内外兼修。从这里传播出去不少先进经验,也走出了许多优秀老师。打铁先要自身硬,田永莉希望,先将竹杏园各方面再夯实一遍,才能有更大的能量,去进行高质量的辐射。
从普及普惠,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平衡向外辐射和修炼内功?
总园长安慧霞认为,两者其实是兼容的,只有持续输入,才可能持续输出。在这个过程中,扎根期,或用安园长自己的话来说,阶段性的“辟谷”是有必要的。“拿一个月来说,我们可能前两周在修炼内功,第三、四周对外开放,迎接省内省外幼教同仁前来跟岗学习。”
教学园长郭伟也坦言:“从专业的角度讲,因为生长土壤不一样,相较学前教育发达区域,我们还是有不小进步空间的。”2023年11月底,兴华的老师们就分成了两批,去往南京市实验幼儿园(简称南实幼),进行了为期10天的跟岗学习。老师们走进南实幼,交流经验,碰撞思想。安园长点评这次跟岗学习:“老师们享受了南实幼的专业大餐,品味了实幼课程的魅力。从旁观者到参与者,在环境中感受文化之美、体悟管理之魂;在课程中寻觅办园之思、把握管理之本;在碰撞中领略研究之美、学习管理之术。”
回到兴华自己的生命课程,如何落实?“保持开放心态,吸纳优秀经验和理念,一步步凝练,落实落细,直至形成一套完善的、科学的、适宜儿童发展的生命成长课程体系。”郭伟园长说。她希望,兴华的生命课程体系,从能用,逐步变成好用,变成优质,最后辐射到更多孩子。目标远大,就意味着,这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它或许需要一代代兴华人,持续地去打磨,为它注入活水,使其具有源源不断的生命力。2021年,安园长制定了兴华学前教育集团的战略十年,上下同欲谱“兴”篇,风雨同舟绘“华”章。前三年“生根”阶段,就是“中华文化,润泽心田”。集团办公室主任王艳介绍,从2021年起,兴华教师们开始通过百日学习机制,共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大学》《史记》《素书》《庄子》等。当初个别管理层有质疑的声音,专业知识还学不完,没有时间学其他的。但王艳从自身学习感受出发,厘清了其中的关联。
“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我们意识到,许多问题其实都源于自己的心。如果连心都还没有觉知到专业的重要性,那么其他一切不过是飘在纸上的浮萍。从心出发,很多问题都能从中找到答案,最后这种学习就不再是负担,如同喝水、吃饭一样自然而然,正是通过心力建设,让我们更加热爱专业学习,热爱这个职业。”
王艳想起正式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那一晚,课上讲到王阳明的《书正宪扇》。引申出来的核心,就是一个字:傲。王艳于是内观自身,觉得自己挺平和的,对人、做事都比较低调,应该算不上“傲”。老师这时发问了:现在,请大家想一想,你有没有对父母傲?父母年纪大了,不会使用电子产品,一再求助你时,你有没有不耐烦,有没有心生傲意?王艳感觉自己一下子就被击中,觉得自己在工作忙碌之时确实如此!
进而在晚间复盘时,她观照到教师职业。和孩子对话的时候,有没有真的蹲下来,认真听他们说话?我们有没有忽视家长的需求,认为自己是专业的?是权威的?……王艳觉得,如此观照内心之后的反省反思、自我引导,就是生命的一种“醒来”。安园长带领大家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是在唤醒每个人的生命,她就是老师们的人生导师。经师易得,人师难求,真正的名师,是“经师”与“人师”统一的大先生。战略十年让整个兴华有了战略定力,坚定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并努力做到知行合一。能够坚持学习,离不开战略创新和哲学护航,离不开一个又一个的百日学习机制,离不开志同道合的团队共学。作为教育工作者,正是需要以生命唤醒生命、以生命影响生命、以生命成就生命,与时代同频、与祖国同行!赞城园,2021年12月开园,是兴华九个“孩子”中最小的,却是儿童人数最多的一所园。因位于上庄街的赞城小区,所以在兴华的“和”文化之下,赞城园创设了自己的“赞”文化——赞许每一个独特而美好的童年,让幼儿在陪伴与爱的鼓励中,自然生长、自主选择、自信果敢地绽放独特的生命光彩。
一天,知行园长赵崇艳和保教主任王茜,在园所的楼道里,看见孩子们边跑边喊:我们去那儿玩吧!我们去那儿唱吧!……她们于是想,兴华一直倡导“儿童主动学习”,其实玩儿,也是儿童的主动需求,不如就以此来创建赞城的课程吧。玩吧、唱吧、秀吧、画吧……“吧吧”课程,就此诞生了。
“吧吧”课程,让孩子有了混龄的自主游戏平台,为班级区域所限制的一些游戏,能在园所空间里去实现。对于老师来说,不仅要照看好本班孩子,还要顾及所有参与的孩子,如何策划统筹活动,如何观察儿童行为,都是一种挑战。
将赞许的目光从孩子身上转向老师,赵崇艳园长惊喜地发现,老师们具备各种各样的特长,比如音乐、跳舞、摄影、写作等。“如果说‘吧吧’是一条横线,那么我们还要有一条纵线。”她希望组建相应的社团——乐团、舞团、摄影团、宣传部……老师作为引路人,引领孩子全程参与。比如在宣传部里,擅长写作的老师就可以带着孩子们,做自己的报纸、周刊、月刊。
赞城园边上,还有一片树林,秋天来时层林尽染,赵崇艳为这迷人的景色所吸引。园所空间有限,绿化也少,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尽情玩起来?她请示了安园长,又经多方沟通协调,终于取得了这片树林土地的使用权。然后,她们开始到旧货市场去淘旧家具,运回来和孩子们一起改造,放在林中。现在,树林里随处可见孩子们的“杰作”。比如有的孩子拿出家里的旧衣物,和家人一起动手改装,然后拿来给大树穿上。冬天时,林木萧瑟,景色单调,孩子们就在地砖上画上绚烂的涂鸦……赵崇艳说,赞城园这个自家“孩子”,当然是美的。但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高端大气,或精致优雅,而是“美得比较山野”。她和老师们说,只要孩子喜欢,跟着他们的视角去做就是了,大不了玩儿一阵子,我们再换。“如果有人因此笑话我们,我反而会觉得开心——谢谢你让我看到,我们原来在往‘自然’的方向走。”
“发展内涵,是我们这所园的根本。”赵崇艳说。赞城园地处太原西中环以西,对于条件没那么优越的孩子来说,更需要学会接受自己、悦纳自己。同时,这样的孩子,生命中往往自有一股天真气息,赵崇艳想做的,就是让他们感受到,天真也是一种力量。生命是一个完整独立的个体,是不断生长的,也一定是要融入生活的。赵崇艳园长希望,赞城乃至兴华的孩子们,都能有独立的思维,健康的体魄,然后能融入幸福的生活。至少他们长大后,能记得自己在这里绽放过的快乐时光。赵崇艳,2000年进入兴华,从一线教师做起,2016年开始担任管理。保教主任王茜说,虽然她小赵园长不少岁,但在搭档的过程中,却是赵园长更求新求变,“不断有新想法出来,看到什么有意思的,拿回来就用。”赵崇艳在上大学时组过摇滚乐团,也曾是个“鲜衣怒马的摇滚青年”,后又做过保险推销员。不甘沉寂的她,喜欢音乐,喜欢文学,总觉得灵魂里有一股新鲜的血液在澎湃。她曾这样形容自己:我的身体按兵不动,我的灵魂却总信马由缰。
在渴望澎湃的年纪,她遇上了正当澎湃的兴华,像一颗种子投入大地的怀抱。她将自身这股天真的气息带到了兴华,又带入赞城园,赋予了这所大规模社区园一种独特而美好的气质。
现在,赵崇艳已是知行园长,但孩子们见到她,还是喜欢喊她赵赵老师。她在网上开了个音频号,每晚八点半给孩子讲故事。《送你一个大南瓜》《最奇妙的蛋》《好吃的蔬菜逃跑了》……一天一个,讲了700多个了。“每晚八点半,成长听得见。”她的开场白,成了孩子们见到她时的口头禅。起初,赵崇艳只是读到有趣的故事,自己录着玩儿,顺手推给自己园所的孩子听。一天,她和安园长说起此事,安园长便鼓励她,你既然喜欢做,就应当让更多孩子受益。从那天起,赵赵老师讲故事,全集团的孩子都听到了,渐渐地,吕梁的孩子听到了,更多手拉手姐妹园的孩子也听到了。这项最初的个人爱好,现在已经停不下来了,“不仅孩子们需要,也成了我自己的需要了。”对赵崇艳来说,老师这个身份,才是她永远不变的底色,才是她作为幼教人真正的价值感所在。正如安园长时常对她们说的:越承担,越成长;越成长,机会越多;机会越多,内心越强大;内心越强大,格局和境界也就越高。现在的赵崇艳在专业上得心应手,下南京、赴海南……取百家之长,将之化作营养,哺育在赞城乃至兴华的孩子们身上。赵崇艳有时会想起,自己初来兴华时的一个面试。问到最后一个问题时,对方特别强调了“这个问题,所有人都要认真回答”。在这样一种充满了变革和挑战的时代背景下,你们应当如何去面对自己的工作?面对这个问题,赵崇艳从心底迸发出声音,“那就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不久,她通过了面试,成为一名幼教老师。有时候,她听见新同事们远远地说:看,她就是那只海燕!
文稿丨张犇鑫
排版 | 张庆
审核 | 金鑫
版权说明丨品质内容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新教育家尊重原创,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后台留言联系。
投稿邮箱丨the_educator@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