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1日,“未来闯入者”埃隆·马斯克在社交平台发文说:“我预测2024年将更加疯狂。”这个立志且正在改变世界的人,一度认为AI终结人类文明的可能性高达 20%却“仍值得冒险”,因为“它更有可能拯救世界”。人工智能、区块链、太空探索、脑机接口、AI模型混合进化……瞬息间,人类的认知边界被再次推进,数字科技革命的滔天巨浪呼啸而来,席卷着每一个人的生活和包括教育在内的每个行业。世界重启洪荒,未来充满变化。故而今天的教育,培养的必须是高度适应未来的人才。目睹人工智能展示其超强学习能力和世界模拟能力之后,全球教育者都在震惊中思考:过去习惯于让学生努力“认识世界”的教育已然落后?而教育的目标也需要做相应的调整,致力于培养新一代人“改造世界”的创造力、自我引导的终身学习力,以及培育人工智能长时间无法复制和超越的人类核心优势:道德与品格。在接受我们采访时,一些具有人文情怀的教育践行者甚至更加具体地指出:应该以“摒弃灌输,启用熏陶”的方式来“悉心营造教育的浪漫”。因为面对人工智能来势汹汹的挑战,同理心、想象力、责任感、道德感、对生命意义的坚持追问这些卓越品质,将很可能成为人类不能被人工智能所逾越的分界线,甚至将是AI时代波涛万顷的海面之上,那一座始终郁郁葱葱、永不沉没的绿岛。本期我们的探寻,自明初大儒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始发,从一位名师到一位书记兼执行校长再到两位院长,从“附近的消失”到关系的重构,从传统的反思到时代的洞见,从过去走向现在再走向未来,试图从小切口出发,在真实触摸教育一线的观点洞察与实际操作之同时,解构一个关于“时代中的品格教育”之宏大叙事。自受访者身上,我们不仅看见了“普通人成才”的品格之光、典型学校的品格教育落地之路,以及莘莘学子在“君”与“淑”传统美德灌溉下的舒展生长;我们更发现,道德构筑的是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只有建设好了这种关系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对国家、民族与生命的深刻情感,人才能真正找到幸福感和存在的价值;教育才能回归人的原点重构秩序,实现终极意义。于是,培养思维品质和正向社会情感、有关人生终极幸福的品格教育,相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更加靠近教育的核心本质。
文稿 | 朱埼铖
排版 | 张庆、实习生 苏海琪
审核 | 朱埼铖
版权说明丨品质内容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新教育家尊重原创,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后台留言联系。
投稿邮箱丨the_educator@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