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返乡随笔丨我的故乡在东北,那是父母奋斗过的地方
前天,我们的返乡随笔系列为大家分享一篇《我在新疆过春节》的文章,有读者感慨,你们出版社可真是五湖四海的兄弟姐妹都有呀。这不,今天我们要分享的这篇文章,她的家乡在东北。
诚然,这几年关于东北的话题不绝于耳,但是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不谈城市的衰落,也不谈乡村的变迁,抛开宏大的叙事,作者将视角回到家族之上,试图从中给我们展示东北家乡往昔的荣耀与未来的意义,推荐给你。
故乡,是父母奋斗过的地方
文丨锦心
一年一次返乡,一年一次照例去看望大爷大娘。大爷是父亲的胞兄,是当年一起来东北的三个兄长中唯一健在的。
去大爷家必然要路过镇里,顺便买一些牛奶、水果之类的带去。乡村客车经过镇里时,发现镇上新规划的片区已渐成规模,每条街道都树立了街牌,再也不是“无名路”,曾经的红桥旁树立了“其塔木战役遗迹”的指示牌,往南一看,便能看到远处高坡上矗立多年的烈士陵园纪念碑。西大桥去年塌陷,客车绕道经过新区进入“松花江大街”,这条街是镇上的主干路,不知谁赋予它这样准确的名字—沿着这条街一直往东,不过一小时的路程,确能到达松花江。新区还有一处最引人注目的景观“成多禄文化公园”,乡贤成多禄先生终于从典籍走向大众视线,见此公园牌匾,心甚慰!
来到大爷大娘家,房屋内外依然如故,小时候与哥哥姐姐玩耍的情景不时浮现出来。两位老人多添了白发和皱纹,笑容和言语神态依然如昨。谈话中得知,二老今年最后一年种地,明年就搬到儿子身边去养老。终究这一天还是到了,以后我不复有机会来这间房子了。这几天在家也听父母议论着,今年也要双双去城里带孙子兼养老……
父辈的人生仿佛是要进入另一个阶段了,从艰苦卓绝转入颐养天年。上世纪七十年代,四兄弟从重庆山区来到关东大地,一个落脚在长春一国营工厂,其余三兄弟落脚在农村务农。半世来省吃俭用,让我们这几个兄弟姐妹都读了大学,离开农村。大爷家三个大学生,这在农村,实属不易!他们的衣衫是旧的,家里的家具摆设,几十年没有大的变化。常新的是桌子上各种药盒,大大小小的疾病总折磨年老体衰的人。农活的劳动强度早不适合这个年龄的人,然而他们还是习惯过去的生活,也为儿女减轻负担。但这种坚持显得多么苍白,衰老终要爬上人的肩头。
这里要成为家族的历史了吧!父母的壮年与中年,我的童年和少年。自2011年离家去外省求学,常怀念家乡的饭菜、房屋,怀念曾经在家中玩耍的情景,总以为家里总是记忆中的样子。门前的柳树,屋后的果园,父母一点一点砌起的院墙,夹起的篱笆,圈养的家禽、家畜……而这两年回家却发现,树没了,院墙矮得几近于没有了,水门汀也残破不堪,甚至曾经每日走上无数遍的乡间小道上也胡乱长着荒草,在冬天的风中摇曳干枯着。
比起记忆中的家园,眼前所见,尽是残破、颓败。而父母也因年老体弱,早没有年轻时的激情,疏于整理,懒于修缮。再看看别人家的屋舍,整齐、崭新,院落安排有条不紊,孩童在门前快乐地玩耍着,满是生命力和对生活创造的热情,而当年我的家不也是这样吗?乡村的新陈代谢,大则是镇上的新区换旧街,小则是新家与老户的对比啊。
父母来到这里,家,从临时垒起的土房,到后来修建的砖瓦结构房;从用树枝杂木夹起的篱笆,到石块、红砖砌起的院墙;从简易的柴扉到两扇铁大门;从光秃的门口,到高大遮阴的三棵柳树和院墙外的一排小白杨;从三五只鸡,七八个鸡蛋,到鸡鸭成群,鸡蛋满筐;从黑白电视、天线杆,到彩色电视、卫星天线……眼看着小家在父母的双手上一点一点丰富、坚实,渐渐变成大家,变成过年时屋子里站满了人,忙忙碌碌,进进出出。
“花木成畦手自栽”,何止花木,家里的每一块石头,每一把干草都印有父母的掌纹和汗水。家里添置的每一样新物,多是父亲从镇上一次一次带回来,不知来来回回多少次,不知搬搬挪挪多少回,家从空空荡荡到吃穿用度样样不缺,再到如今旧物堆积无处安放。而我是这一过程最重要的见证人。
父辈背井离乡,在这样一片土地上,成为新的拓荒者,把他乡变成家乡,把自己对生活的希望和热情扎扎实实投注在这土地上。而今,由于生活和工作,我离开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像我的父母一样,去往祖国的西南成为新一代拓荒者,家乡变成了故乡,他乡成了新的家乡。然而,面对这样的拓荒,我没有恐惧与怯懦,因为,父辈的奋斗,父辈因奋斗而获得的荣光,给我勇气。父辈的荣光应由我们继承,但我们不应只带着这荣光前行,而是创造属于自己的荣光!
我的故乡在其塔木,是关东大地、松花江畔的一个小镇。其塔木之名源于满语音译,意为“站杆树”,也有传说为镇上曾有七棵高大挺直如塔的巨树,由此得名。这里聚居着汉族、满族、回族、朝鲜族等多民族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在此发生过战争史上著名的其塔木战役,数百英灵埋骨于此。亦是清末书法家、诗人成多禄先生的出生地和葬身地。我的父母曾在这里生活过、奋斗过,他们的汗水、青春,他们把最重要的人生都留在了这片土地上。未来,也许我回来,也许我永远不再回来,这片我做过许多许多梦想的土地,我都要记住她、抒写她,等有一天讲给我的儿孙听,我总觉得这有某种意义。
点击阅读更多文章
第一期:故乡无处
第二期:我的河流终究要回到你的双眼
第三期:山家除夕
第四期:故乡在别处
第五期:愿他日垂垂老矣,竹杖之下仍有故乡
第六期:我在新疆过春节
-END-
这是我们为你准备的第991次推送
如需转载注明出处 合作请联系微信号 bbt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