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20上善若水文化沙龙:“一分为三”看世界
10月25日,以“三分法”为主题的E20环境平台(第二期)上善若水文化沙龙顺利召开,本期沙龙从“天人合一”到“人适天和”,围绕文化、哲学、医学、企业、生态、经济等视角探讨“三分论”的文化内涵与实际意义。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易悦兮
习近平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E20环境平台董事长、首席合伙人傅涛博士在《两山经济》著作中指出,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关系,看似矛盾,总是顾此失彼,如何去实现他们的统一,其中就蕴含着“一分为三”理念。
10月25日,以“三分法”为主题的E20环境平台(第二期)上善若水文化沙龙顺利召开,本期沙龙从“天人合一”到“人适天和”,围绕文化、哲学、医学、企业、生态、经济等视角探讨“三分论”的文化内涵与实际意义。
“一分为三”看世界,探寻“道”的本源
“三分法”存在周易、老子《道德经》、儒家“中庸”等传统文化中,其中《道德经》阐述的“三分法”广为流传,最耳熟能详的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北京绿创环保集团董事长、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家协会会长,哲学博士姜鹏明从政党、国家、市场、企业面临的困惑切入,认为《老子》的三分论,即是本体论,也是方法论。他提出,一元论是神学逻辑,二元论是近代哲学形式逻辑,数理逻辑,三元论是老子人学(含哲学)的全息逻辑。二分法和三分法具有本质区别,二分法也能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但存在偏至,总难持久平稳。三分法则讲究真善美,以真为起点,通过善,才能真正地达到美。
姜鹏明阐述“三分法”逻辑构架
北京慈方中医馆馆长、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贾海忠也认为,我们应该“一分为三”看世界。如果我们只是“一分为二”看世界,看到的将会是一个矛盾和冲突的世界,但许多事情不是非黑即白的。
贾海忠讲述道的本源
道为何物?老子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因此道是真实存在,且分阴阳。
贾海忠用下图解释“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内在逻辑。他提到,古人说个体还未产生之前,是精,精混合在一起成混沌一气,混沌一气化生阴阳二气,也就是天地,阴阳二气,通过相互激荡,产生万物,因此一为道,二是阴阳二气。
三是何物?在何处才有生万物的能力?贾海忠引用道德经“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阐述,三是冲气和,冲气是走向中间之气!只有走向中间之气才是生生不息之气、才是化生万物之气,这也是三生万物的本源。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达到生态文明的“和”
“一分为三”世界观如何指导实践?贾海忠指出,一言以蔽之,我们应该走“中庸之道、和谐之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会议上指出,“我们应该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寻求永续发展之路。” 要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必然要求资源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和谐统一。
然而,在工业经济时代,人类总是有一颗好强的心在作祟,总想着去征服自然,统治自然,不节制的对自然资源进行开采,对野生动植物进行捕杀,对洁净的环境进行污染。一直困扰中国的雾霾天气、笼罩全世界的全球变暖、突如其来的地震海啸、不断减少的生物多样性,这些都是我们对自然的过分索取所带来的后果,在这些自然灾难面前,人类不堪一击。
姜鹏明也深有体会,他指出,人们厌恶工业革命带来的恶果,却垂涎它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向往生态文明的天国,却迷茫眼前的得失。
姜鹏明认为,只有自觉的生态文明才能引领循环经济,延续人类的生存发展。倡导“人适天和”,追求生命的超越;创造绿色明天,实现“天人合一”。
“一分为三”的美
中医真气运行学术创始人李少波亲传弟子焦世袭先生从养生、修道的角度来解读“一分为三”。养生讲“气”,“道生一”就是最早提出的“混元一气”,冲和之后天地分开,有了“一分为二”,而“孤阴不生,孤阳不长”,世界必须要“阴阳合和,天地交泰”才有生命力,人体有“阴脉”—任脉和总督全身的“阳脉”—督脉,也要阴阳合和,所以真气运行体现了天人一体,人与自然息息相通的法则。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馆共同体副主席、加拿大多伦多苏氏医馆馆长苏兴华提出“三分”之美:哲学中求真、求善、求美;诗词中的信、达、雅之美;音乐中三和旋的韵律之美,艺术中黄金分割法的构图之美,“一分为三”完全符合人性与天道,所以说“一分为三”很美。傅涛认为,天地间存在大道,人是天地之产物,人能感受到的美,也是天地之美,美与道是相通的。
北京京作榫卯艺术馆馆长刘岩松介绍,榫卯是中国传统木作行当之魂,这个魂可能就是今天所说的“三”,但是这个精神和文化我们一直没有明确找到。榫卯之间要是没有这个系统的结合方法,就不能形成四梁八柱。康熙、雍正皇帝喜欢做榫卯,可能也是想从其中找到阴和阳的道,然后找到协调他们的办法。
钱学森生前秘书李明聚焦“跨界”与“三分”,“跨界”是当下的热门话题,“跨界”是系统,全球化是一个大系统。钱老生前发出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为什么中华文明领先了世界几千年,工业革命后却被西方超越?李明认为,道路应该在“一分为三”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待于“一分为三”的系统论在各个层面的运用,无论是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企业发展还是国家治理上,都有赖于对其中“三”的不断完善。
环境产业的困境,跟无节制欲望有关
现场讨论
三位环保企业家代表东旭蓝天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卢召义、中农国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建国、北京安力斯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蔡晓勇,从环保角度谈了各自的困惑。
王建国提出,原来的污水处理厂不是脏的,就是干净,按照新“三分法理念”,污水处理厂不再是废物工厂,而是变成可再生能源、资源厂。公司作为中国多肽功能性绿色肥料缔造者,通过改良土壤,让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回归自然,真正实现“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
受到国家严控金融风险的影响,环保行业的确遇到了一些难题,很多企业甚至遭受了重创。为什么会出问题?在卢召义看来,主要由于个人贪婪、欲望推动着他们用1块钱做10块钱的生意,不停地借贷、追加杠杆,心非常浮躁,不静、不和导致的。
同为环保人,蔡晓勇也认为,环境产业的“金融危机”之所以会出现,在于企业家扩充太强烈,欲望没得到及时制止,1块钱想变成100元,甚至1千元。这波金融危机也波及到我们,“三角债”问题开始显现,甚至业内规模较大的环保企业也开始不守信用,不按规定时间履约款项。
蔡晓勇认为,对于企业来说,《道德经》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是客户需求,“二”是努力满足客户需求,“三”是通过技术创新不断产生新的价值。
原北京市水务局局长程静指出,从社会的发展状态来看是先污染后治理的,不太可能从原始社会就是生态发展,因为产出不够,不足以支撑人的消费。三分法对于我们的指导,就是发展过程中“度”的问题,企业家都是想赚钱的,但不能超出人、才、物、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容量来支撑。姜鹏明提出,这就是资源有限性和欲望无限性的矛盾。
傅涛博士向主讲嘉宾姜鹏明教先生送唐卡
傅涛在发言中总结到:“三”就是“善”,“三”是方法论,“善”是哲学观。天地灵气产生人,人是天地之子。我们要站在工业文明的基础上重新回归系统思维,回归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时代。人类要尊重自然的客观规律,谋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需要找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的平衡点,找到生态文明时代的“和”与“道”,也就是老子说的“三”的世界。
傅涛认为,各行各业都有自身的“道”,怎么感受“道”是个学问,若感受不到它,就会背离,所有的偷排、污染、不和谐的事情都不是在“道”上。眼下环境领域遇到的困难,跟人的欲望和贪婪没有受到约束有关,归根到底也是没有找到属于自身的“道”,放下心来去体会,一定会找到“三”的世界!
【附】参会嘉宾名单
姜鹏明 北京绿创环保集团董事长、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家协会会长
贾海忠 北京慈方中医馆馆长、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
傅 涛 E20环境平台董事长、首席合伙人,北京大学兼职教授
郭 樑 清华海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程 静 原北京市水务局局长
刘岩松 北京京作榫卯艺术馆馆长
李 明 钱学森生前秘书
苏兴华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馆共同体副主席、加拿大多伦多苏氏医馆馆长
焦世袭 中医真气运行学术创始人李少波亲传弟子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真气运行研究专委会秘书长
吴青菊 李少波真气运行传承人李天晓亲传弟子、兰州李少波真气运行研究所北京直属点专属教师
单凌云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
卢召义 东旭蓝天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
王建国 中农国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蔡晓勇 北京安力斯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潘建通 北京博汇特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丽珍 E20环境平台创始合伙人、执行董事,国家环境保护技术管理与评估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
王立章 E20环境平台高级合伙人、E20环境商学院执行院长
习文波 中农国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陈一林 清华海峡研究院北京办公室负责人
田 禹 中关村环都绿色发展产业联盟秘书长助理
延伸链接:
编辑 |洪翩翩、徐冰冰
统筹 | 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