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傅涛:技术不固化成产品,就没有产业未来

徐冰冰整理 E20水网固废网 2022-05-27
不想错过精彩内容?点击上方蓝字,进入主页,右上角设为星标

以高质量引领未来,污水处理行业服务需求在不断升级。

 

“技术产品化水平是产业化水平的标志。产业化是横在技术领域和产业领域的鸿沟,这个鸿沟需要用技术的产品化来填平。”9月16日,“2021(第十三届)上海水业热点论坛”上,E20研究院院长、北大环境学院产学研中心主任傅涛分享了行业新话题——环境工艺技术的产品化。


来源:中国水网         整理:徐冰冰

阅读


傅涛:垃圾焚烧的六个高质量发展路径
傅涛:双百起点上的供水跨越
傅涛:高质量背景下的双百跨越
傅涛:3.0 绿色产业时代已来临 环境产业该如何把握机会


以高质量引领未来,污水处理行业服务需求在不断升级。

 

“技术产品化水平是产业化水平的标志。产业化是横在技术领域和产业领域的鸿沟,这个鸿沟需要用技术的产品化来填平。”9月16日,“2021(第十三届)上海水业热点论坛”上,E20研究院院长、北大环境学院产学研中心主任傅涛分享了行业新话题——环境工艺技术的产品化。


傅涛

 

水务产业的三个层次


水务产业过去二十年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层次的升级。

 

最早期是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建设规模,从无到有。无论是设计院、投资公司、政府,都在关心基础设施的建设,所以融资成本的高低、公司规模的大小,是企业发展的风向标。所有领跑的企业都是规模大的业主公司,我们称之为A方阵,B方阵在这个阶段属于配角。

 

之后,行业很快进入到第二阶段,基础公共服务阶段。环境设施建起来,不是为了看的,而是为了污染治理,达到环境效果。稳定达标,追求经济效益,合理发挥作用成为这个阶段的关键词。

 

第三阶段是高质量的价值服务阶段。“十九大”以来,尤其是这两年,国家进入高质量发展时代,每个行业都在思考进入高质量阶段的路径。去年的水业热点论坛,提出了中国污水处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六个方面:精细化、智能化、低碳化、资源化、生态化、社会化,发布了“双百跨越”标杆污水处理厂预选榜单,53座污水厂脱颖而出。其中,低碳化是水务行业促进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是约束指标也是内在动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技术与创新成为产业的必选项,成为部分企业的首选项。


技术型企业的困局


傅涛指出,水务企业的跑道在分化,而且分化得非常厉害。环境产业分成了两大阵营,其中,以A、B方阵为主导的阵营走向了“三资”,即依靠资产、资源、资本来扩张;而之前拥有“三资”,依靠“三资”增长的民营企业选错了跑道,表现出所谓的“国jin民tui”。

 

民营企业的出路在哪里?其实大家都很困惑,甚至怀疑是不是国家不再需要民营企业了。

 

去年开始,“专精特新”成为资本市场上一大关键词,“专精特新”是指四个方面:专业、精细、特色、新颖。很多环境企业成为“专精特新”小巨人,这也是今年新成立的北交所首选的方向,这给民营企业、技术型企业指明了一条方向,打开了一个高质量发展的大门。

 

如何抓住技术创新的时代机遇?E20将环保企业分成ABCD四个方阵,A方阵指投资运营商,B是区域属地服务商,C方阵是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D方阵是装备、材料生产制造商。

 

C方阵是环境技术的主力军,也就是俗称的技术工程公司。“在环境领域做技术企业很难,数量多,同质竞争,千人一面,增长乏力,龙头折戟。”傅涛指出,他们很难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基本上是5000万左右的营业收入,500万~1000万的利润。即便越过了中等收入陷阱的技术公司,也出现了一些波折。代表性的如碧水源,一个典型的技术型龙头公司,曾经创业板市值达到800亿,位居整个创业板的第一名,还有领跑行业二十多年的民营技术型公司桑德等等。

 

那么,技术型企业的困局根源在哪里?傅涛分析,困境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模式困境。大部分技术型公司的主流模式是EPC,少量是“EPC+O”模式。受制于设计规范,技术必须要通过设计院、工程总包商、业主的认可,才可以使用。新技术还要有案例,没有案例设计师不敢用。标准没写进去,也做不了。把新技术写入工程的招投标文件中,有围标嫌疑,不写进去,新技术又推广不出去。以上种种都倒逼新技术必须“成熟”。

 

二是技术内涵。比如活性污泥法是已有百年历史的开源技术,没有技术门槛。技术型环境企业只能做工程和投资,靠勤奋、靠压价、靠垫资。规模越大,垫资越多,愈演愈烈。

 

三是产业性质。环境工艺技术公司的本质是专业包工头,就像工人在用户家里生产,做的是“专业包工”。水务行业像是一个做散装与拼装的行业,大部分水务企业不是在卖产品,而是在做工程,做项目,99%的技术型公司是奔着项目和工程来的。因此,价值交换的载体不是产品,而是工程和项目。这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现在有几十家工程性央企的涌入,会首选环境领域,因为环境产业根本没有技术门槛。“央企的资金实力强,可以垫资,技术型企业只能做二包工头、三包工头,但是他们又号称自己是技术型公司,所以环境产业是一个很可悲的行业。”

 

工程化和项目化带来的产业困境是什么?

 

其一,店大欺客。水务行业门槛低,同业多,竞争激烈。垫资加大,账期加长,应收账款越做越多,越对技术成果缺乏敬畏。是不是本来就没有值得敬畏的技术?本来有一点,但是无法持续进行下去,因为将资金垫进去搞研发,项目连成本都收不回来,工资都发不了,这就会导致研发折戟。

 

其二,双塔效应。20年前,傅涛曾提到“产业化鸿沟”一词。鸿沟的一头是科技界,尤其是高校,另一头是产业界。科技界与产业界相互站台,却无法联手。大量科技研究单位迷恋于国家科技投入,困于工艺探索,终于示范工程。企业受制于短期项目,自嗨于浅层技术复制。满墙的专利,却保护不了知识产权。

 

其三,创新束缚。标准化保障了稳定和质量,但是不是也束缚了创新?而标准化的成效取决于产业化的程度。如果没有完成产业化,直接进入标准化,也能保证质量,但是会束缚创新,没办法放开手脚。


 

其四,技术企业被迫转型。个别技术公司好不容易跨过中等收入陷阱,上了市成为领跑的技术专业公司,但依然被迫转型,因为他们没有解决对工程化的根本依赖。为了做大必须并购,从而跌进投资的陷阱,跌进垫资的陷阱,难以实现持续技术投入。其实,他们最终实现了控制权的转移,根本不再是技术公司。纯国有企业应该做国家命脉的事,专注资产、资源、资本,民营企业应该在“专精特新”上去发展,这是分跑道的。

 

其五,质量和工期。无论衣服还是汽车,最高端和最低端的一定是定制的,高端汽车是定制的,农民自己做的衣服也是定制的。中间的部分应该是工业化、产业化,最经济的一定是工业化生产的。如果把所有的东西都定制化,就会造成成本过高。所以环保行业的报价很贵,比很多行业的产业化要贵。另外,质量不稳定,不是所有的设计师都是大师水平的。资源浪费严重,造成工期延长和不低碳的结果。

 

同时,我们还面临新的危机。首先,建设高峰已过,新项目变少。其次,支付能力变差,经济增速降低,政府支付能力下降,又必须给下游的设备公司付钱,工程公司夹在中间,被两头挤压,需要垫付大量的资金。第三,利润变低,依靠工程利润,被上下游挤压,只剩下应收账款。


技术产品化水平是产业化水平的标志


那么,水务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在哪里?傅涛指出,行业缺乏的不是工程,不是项目,而是产品。技术产品化水平是产业化水平的标志,产业化是横在技术领域和产业领域的鸿沟,这个鸿沟需要用技术的产品化来填平,必须在产品上谋出路。

 

什么是产品?产品是价值交换的标的物,为特定用户的特定场景而打造。产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标的。产品是明确的交付标的,有名称有品牌有定位。很多技术型公司只有技术公司的名称,没有产品的名称。

 

第二,客户。要有特定客户和特定场景,不是被动而宽泛的工程招投标。

 

第三,定价。产品是以客户价值定价的,以差异性定价的,不是以成本核价。

 

第四,交付。交付要有明确的交付时点,不是漫长而弹性的现场加工。

 

什么是技术产品?有特色技术所支撑的产品,我们称之为技术产品。技术产品有以下特征:

 

技术内涵:围绕产品迭代升级,有持续的技术研发。基于产品的研发和基于项目的研发不同,基于项目的研发是提供解决方案,研发时间很短。基于产品的研发是永续的,产品从第一代开始,不断迭代升级。产业化程度高的产品,研发周期都是瞄着产品来的。如果我们把科研都做成了示范项目导向,是很可悲的。遗憾的是,水务行业大部分的研发都是项目导向,不是客户导向,这造成了大量国家资金的浪费。

 

服务标准:产品标准一定是服务标准和使用标准,不是工程和制造标准。

 

产品服务:产品服务与工程服务不一样,产品服务是要有后续的,比如汽车的保养服务。很多技术要向产品过渡,要有智能化支撑的产品服务和定期保养服务,不断地研发新技术,升级技术核心,让界面更加流畅。

 

系统连接:提供给设计院的技术,要有明确的接口,可以更友好地进行上下游的连接,所以要进行内向集成(内向研发)和外向延伸。

 

技术实现产品化的路径是什么?很多人认为起个名字就是产品化,这远远不够,我们需要改变似是而非的产品认知。技术产品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花大力气,需要技术企业的CEO担任产品经理。

 

产品经理就是产品的总经理。那么,产品总经理需要干什么?

 

第一步,做精准而细致的客户分析。产品是卖给客户的,不是用来招投标的,招投标的是项目。得聚焦特定客户群和特定场景,瞄准用户痛点。比如,小米手机瞄准对象是理工男客户群体。这是产品的大脑。

 

第二步,实现核心技术的有形固化。将核心技术固化到产品中去,让用户不能或者很难拆解你的产品,就像我们无法拆解苹果手机。集成化程度高的产品是不能让别人拆开的,而水务行业产品化程度在10%以下,所以利润很低,必须垫资。技术如果没有固化下来,没有形成产品,那就不叫产品化。因此,应该做好产业链的整合,部件的选用,系统的开发,这是产品之根。

 

第三步,形成顺畅的系统接口。产品不是孤立的,需要有使用标准和稳定参数,与上下环节衔接。这是产品的使用环境。

 

第四步,产品生产的连续性和经济性。产品需要连续生产,好的民用产品的生产量级都是上万件,如果一个产品没有几十套上百套的生产量就不叫产品。

 

第五步,针对特定客户的产品营销。名字是客户心目中的标识,品牌是建立在客户心目中的丰碑。钟爱你,才会买你的产品。所以产品要有名称,有品牌,要从客户认可的价值出发,确定产品的营销方案,启动连续而有效的营销活动。这是产品的门脸。

 

第六步,产品使用环节的质量保障。产品销售出去只是客户联系的开始,以后客户还可以买你的第二代产品。用户买不买你的产品,决定于你和客户建立的产品关系。所以要建立智能客服系统和产品的过程服务体系,而不是工程服务体系。这是产品的经脉。

 

第七步,产品迭代升级的保障体系。一个伟大的技术公司一定是围绕客户做研发的,不能围绕抄袭进行研发。要以产品持续升级,驱动技术持续研发,让研发有方向。这是产品的未来。

 

技术产品的场景与未来


“技术的产品化是一个很大的事情。”E20环境平台和上海城投水务一起做了全国第一个“两山科汇馆”,傅涛提到,我们的梦想就是让中国的环境产业进入产品时代,虽然我们知道很难。为了不让很多环保技术产品被埋没,“双百跨越”污水处理标杆联盟不久前向全社会征集有代表性的技术产品,从52项技术产品案例中优选了9项技术产品进入榜单(相关阅读:九大污水处理技术产品发布)。欢迎大家持续申报,把自己的技术固化到系统中去,固化到交易标的中去,为特定客户创造价值。



9月17日,首座两山科汇馆正式在上海开馆(相关阅读:全国首座“两山科汇馆·污泥馆”17日正式揭牌,落地上海)。“两山科汇馆”是一个道场,道场不只一个,上海的“两山科汇馆”只是一个开端,深圳低碳馆正在建设,北京、长沙、福州等城市的两山科汇馆也在筹建中。希望能在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现场展示企业的技术产品,因为产品会说话。为什么不在这里展示技术?因为技术离开技术专家,自己不会说话。产品是呈现价值的,技术是呈现价值的支撑。技术是产品的核心,但不是我们展示的对象。

 


因为环境产业严重缺乏产品意识,所以才没有出现技术产品,许多技术公司也就越不过中等收入陷阱。产品销售可以摆脱对技术公司总经理的依赖,技术专家、总经理无需和大家讲技术,就像任正非、乔布斯只开产品发布会,不需要做技术发布会。苹果公司有什么技术,大家可能不了解,但它的产品很好用。这样才能够把技术专家解脱出来,真正越过陷阱。如果有一千万,技术公司一定要投在研发上,少量投在生产、营销上,不应该都投在垫资上。如果企业的资金都用来垫资了,这样的公司肯定不是技术公司,肯定没有前途,能跃过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也就非常小。

 

关于技术产品的前景和未来,傅涛总结,AB方阵的企业应该在单元技术产品的组装下实现投资运营。设计院应该在目标导向下实现最优技术产品的最优连接。没有持续研发的技术型公司不叫技术公司,企业应该在产品持续升级支撑下实现连续供给。

 

此外,行业应该实现从项目到产品的高质量系统升级。就像做衣服一样,如果我们的衣服都是母亲手工做的,肯定很温暖,但不可能是高质量。产品需要发展到工业化生产的程度,工业化生产意味着产品质量的提高。环境产业正在接受高质量的洗礼,更高水平的水厂需要靠大师亲自设计,但一年的时间内大师只能设计有限的几个污水厂。对资本来讲也一样,投资技术产品要优于投资工程公司。

 

“我相信,一批新的技术产品公司正在出现,E20会是您的合作伙伴,欢迎在‘两山科汇馆’展示技术产品。这样,好的技术产品用不着领导亲自宣传,也可以得到用户的亲睐。”傅涛最后表示。



水业热点论坛系列报道:


王洪臣:排水与污水处理行业应找准碳减排着力点

曹业始:当前国内污水管网系统改造应综合考虑的四个因素

需求兴旺之下,治污企业的三大痛点如何破局丨金风环保

双碳战略下的水治理系统升级,2021上海水业热点论坛开幕

全国首座“两山科汇馆·污泥馆”17日正式揭牌,落地上海

九大污水处理技术产品发布

69个!第二期水务行业优秀案例推荐名单隆重揭晓!

上海城投陈广:技术不是纸上谈兵,上海污水处理中“减污降碳”的实战探索

合续环境刘然荣:城市污水资源化发展的“分散式”思考

鹏凯环境王国彬:小小鹏凯圆助力城镇污水处理大市场

唐建国:德国污水处理厂出水需要缴纳排污费

双碳下污水处理节能帮手——一位90后企业家的实践思考





近期热文    





王洪臣:排水与污水处理行业应找准碳减排着力点
水体返黑返臭,从中央环保督察通报中看治理重点
何品晶:固体废物处理技术碳排放核算方法研究与思考
一个环保创业者的自白
环保行业的“苟且”与“远方”

九月热文,欢迎点击阅读




历史转折中的桑德和文一波(18811)

汪洋主持政协座谈污水提质增效,附专家建言和报道全视频(6679)

更名后的首创环保集团首次发布会,释放哪些信号?(6471)

九大污水处理技术产品发布(6406)

成交价27.8亿!长江环保集团等7家联合中标六安市城区供排水一体化特许经营项目(6202)

【干货】73个污水厂运营经验总结(6059)

长江环保、中建、中车等12家联合体入围江苏常州PPP项目!(5296)

威立雅+苏伊士后,将迎一家更好应对中国竞争对手的冠军企业(5010)

薛涛:污水资源化新政启示录,供水未来的“三驾马车”(4330)

政府单方面收回特许经营权?银川第一污水厂特许经营回购日确定(4093)

政府提前回购有九大原因  老项目外迁或成未来趋势(3987)

嘉戎技术学贤:被环保督察频繁点名的渗滤液,如何实现全量化处理(3895)  

69个!第二期水务行业优秀案例推荐名单隆重揭晓!(3560)

管网、污泥及垃圾处理,又双叒叕被环保督察点名,产业需关注什么?(3553)


备注括号内为总阅读次数,统计时间截至10月8日11:00


“E20水网固废网”公号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若转载,请联系授权。违者视为侵权,本公号将保留对侵权者追究版权责任的权利。申请授权可联系刘女士微信:Liu-T1997。


编辑 | 刘彤、赵利伟

统筹 | 李晓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