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萨拉乌苏河·捧着读你(十五)


导语:

在鄂尔多斯草原南端,有一条蜿蜒的河流,它源于陕西西北定边县境内,流经内蒙古鄂托克前旗、乌审旗,然后从巴图湾村东折流入陕北境内,与响水河汇合后向东南方向流入黄河的支流无定河。在地层松散的毛乌素沙漠上,冲刷出一条宽阔幽深的“U”字形河谷。这条河流就被称为萨拉乌苏河。

萨拉乌苏,蒙语的意思是黄色的水。就是在这条河流一带,曾经是古老而灿烂的鄂尔多斯文明的发祥地。

萨拉乌苏动物群化石至少有45种以上,这里是名副其实的“化石之乡”。这些萨拉乌苏文化遗物和共存的动物群表明,萨拉乌苏河一带,曾经有很多的淡水湖,那里水草和森林茂盛,成群的动物活跃其间。生活在河湖两岸的“河套人”就是在这样水草丰茂的地方创造了自己的文明。为人类的历史的发展谱写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本土学者杨道尔吉长期致力于北方草原文化的研究及创作,他将通过系列文章来为我们释读关于萨拉乌苏河的科学研究史。


       

萨拉乌苏河,捧着读你(十五)

作者/杨道尔吉


1923年9月29日,萨拉乌苏河、水洞沟等地的野外考察结束。10月6日德日进和桑志华一行返抵天津。以据德日进于1923年9月29日致布勒教授的信中统计:这一次考察,化石共装运60箱,重约3吨。

  

萨拉乌苏河默默地为人类的科学史作出了贡献!


1924年,桑志华、德日进共同发表了《中国鄂尔多斯北边、西边和南边的地质》和《华北一个旧石器工业的发现》两篇文章,介绍了1922年桑志华和1923年桑志华、德日进于萨拉乌苏河的考察结果,便有了“Ordos”和“Sjara-osso-gol”两个英文译名,把鄂尔多斯和萨拉乌苏河的名称引入科学史册。

  

1928年,由四位法国学者布勒、布日耶、德日进、桑志华共同著作的《中国的旧石器时代》最为集中地表述了萨拉乌苏河科学考察的成果。该著作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由德日进和桑志华撰写地层;第二部分由布勒和德日进撰写古脊椎动物化石;第三部分由布日耶撰写旧石器时代考古。关于萨拉乌苏河,其主要科学成果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一)萨拉乌苏河的河谷地貌和第四纪地质;

(二)古脊椎动物;

(三)旧石器时代考古;

(四)旧石器时代人类遗骸的重要发现。


这些成果需要较为详尽地解述,兹分述如下——

   

(一)萨拉乌苏河的河谷地貌和第四纪地质


关于河谷地貌,法国学者将萨拉乌苏河谷分为“陡崖”和“曲流阶地”两个地貌单元,认为组成这两个地貌单元的地层是不一样的。随后他们又对河谷阶地地层作了划分。


关于第四纪地层,他们也将其初步划分为两大类:其一,河谷陡岸。高原面草原古土壤,包括现代沙丘在内的沉积,为全新世。其下至中生代砂岩以上的水成黏土,与可能是沙丘砂互层沉积,地质时代被定位为中更新世。其二,河流阶地,他们将河流阶地的形成时代定为新石器时代之后的历史时期。

 

(二)古脊椎动物


通过邵家湾古人遗址、其他沟湾相关地层的发掘,以及向当地居民的征集,首次发现了大批哺乳动物化石和鸟类化石,可以确定动物名称的有40余种(详细名称略举)。


他们把河谷底部古人类遗址至谷坡上部第3层发现的各种脊椎动物化石,统称为萨拉乌苏动物群,时代定为中更新世。他们通过比较分析后发现,在三门期和更新世以及中更新世和现代之间存在两条动物学界限:第一条是从上新世至更新世,原上新世的三趾马、板齿犀等许多大型动物消失了,这是第一次缩减;第二条是从早更新世至中更新世,出现了第二次缩减。他们认为动物群的第一次缩减,其原因至少部分地与寒冷导致的冰期到来有关。第二缩减或许也与气候因素有联系,但鉴于出现了只有在暖湿环境下生存的象和水牛,他们又不同意把萨拉乌苏动物群叫作“寒冷动物群”。


〖待续〗


萨拉乌苏河·捧着读你(十四)

萨拉乌苏河·捧着读你(十三)

萨拉乌苏河·捧着读你(十二)

鄂尔多斯市新媒体中心

鄂尔多斯发布

出品

转载请注明来源 违者必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