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小食〡厨房里的冥想时刻
距离上一次推送已经有两个月的时间,这期间我经历了大学第二场毕业典礼、收拾家当搬进胡同里的新住处、以及进入了一家有趣的公司开始工作。两个月前,我以「环乡」这种方式,亲身走访、重新认识家乡各地的饮食风物,并编辑成「山的味道,海的味道」这份包含插画、图片、文字和视频的读物。
从福建发往北京的高铁沿途
再追溯这件事的源起,是自己发起的「1000 小食」计划,这个计划的演进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
起初是由在手机上画食物这件事而起,我立了个「画满 1000 种食物」的 flag,并以此鼓舞自己将画画这件事坚持下去;第二阶段是由自己「一个人画」变为号召了一群人一起画,于是创建了个微信群,虽然几乎没有投入精力去维护,但还是偶尔能看到群里的朋友分享自己的新画;第三个阶段,我重新思考了「1000 小食」的记录对象,1000 如果仅仅是个人画作的累积,固然能够获得个人成就感,但对读者有什么样的价值?想到这里,1000 不单指向食物、画,而更应该指的是人,1000 可以泛指多人参与,于是我开始记录「一人一道菜」的家庭味觉食谱。
尽管上述的大部分想法因为时间精力无法「展开讲讲」,但「1000 小食」始终是我生活中的一个主题词:它的载体可以是公众号的一系列文章,也可能是一本独立出版物、一次小型展览、或一段小纪录片。而现在工作中的启发让我从一个「编辑」的视角来看待「1000 小食」:
它的内核由三部分组成:饮食、设计、本土文化。饮食是关注对象、设计是表达方式、本土文化是落脚点。其中本土文化的范畴很大,它关乎社会与人、人与人、人与家庭历史之间的关系。如果「1000 小食」作为一个出版品牌,想要传递的价值观应该是:在饮食日常中,理解生活。
理解,是因为我们无法看透生活,而相较于被动地「接受生活」,它是一种更平易的沟通方式,类比时下的流行就是「微笑而不失礼貌」地回应生活。
毕业后的生活,带给我「理解生活」的时刻多是在厨房中:我会因打开橱柜看见满满当当的调味品而觉得安心,这样鱼丸汤里就能像家里那样加白醋和白胡椒;会为有蒸锅蒸屉而不是微波炉感到温暖,这样可以在早晨蒸包子,做好的菜也能先搁在蒸锅里保温,还能在锅里的水咕嘟冒泡之前,细致地把一整根黄瓜切成薄片。
在厨房度过的时间,犹如一段冥想:在刀刃间练专注,在蒸煮时学等待,在调味中知取舍。每周天上午处理完工作,就带着一种「玩儿去」的兴奋感从冰箱里取出前晚备好的食材,钻进厨房准备 Sunday brunch,常常一待 2 小时就过去了……
从人生、爱、疗伤、宣泄情感到与自我对话,厨房这个小空间是如此充满魔力。不仅只是酝酿料理,在将各种滋味端上桌之前,这里的场景更精彩迷人。每个厨房里,都有独一无二的故事。
from. Shopping Design
(以下感受来自那些厨房里的冥想时刻)
做菜与画画其实很像
因为每周都会做沙拉,可又不会按食谱提前做功课,我的方法就是按配色好看的原则来组装沙拉:比如原创一道包含秋葵、小葱豆腐、樱桃萝卜的沙拉。
第二周
快烹调与慢食物
微波炉、高压锅、榨汁机,代表的是高温高压高速的「快烹调」,而夜里把自己投入厨房,制作慢食物:烤箱里的蛋糕、小火咕嘟的果酱和豆沙、冰箱里的渍物,这些需要投入时间的食物,用自身的缓慢变化安抚我:「不慌不慌……」
用食材边角料做「一夜渍」
新食材、新主题、新朋友
在超市里,最喜欢逛的就是生鲜蔬菜和调味品。每周的 Sunday Brunch 于我是场实验,可以尝试新食材,设置不同的主题,借着些临场发挥的勇气,去经历失败和惊喜。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五周
面包和面包酱
面包是我们的日常,而面包酱是日常生活中仪式感的所在。有天跟同事探讨「何谓理想生活」,我说这就像那层令人回味的面包酱,因为我们拥有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日常生活才会变得更好。
凌晨煮苹果酱,让夜晚变得香甜。
让我们聊聊「理想生活」?
「1000 小食计划」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