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宅经济”时代悄然开启,改变正在发生……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什么才是企业最好的自救策略?古语云,“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如果只聚焦于如何度过眼前的危机,那下次危机来临时,企业很可能还会陷入困局;如果只着眼于如何多卖一些产品,那其他风险逼近时,企业很可能还会无所适从。上海正见品牌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创始人崔洪波(CMO 2013)校友认为,疫情只是长期变化下的一场“突袭”,它终究会结束,企业需要做的,是培养在充满变化的环境中保持平稳发展的能力。
疫情当前,态度决定成败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国家、企业和个人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大家之前也许都听说过现在是VUCA时代,充满了易变性(Volatility)、不确定性(Uncertainty)、复杂性(Complexity)和模糊性(Ambiguity),黑天鹅事件时有发生,但大家并没有很深切的体会。直到疫情忽然来袭,才发现自己面对风险时还是很脆弱的。
以前,很多企业舍命狂奔,对潜在风险置若罔闻。疫情的发生,让其不得不紧急刹车,重新思考出路何在。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企业尤其是实体企业显得无所适从,因为公司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团队的应变能力都很匮乏,缺少切换战场的基础设施与武器。
相反,那些长期坚持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的企业,面对疫情却能迅速、果断地切换战场。前段时间我与一家行业龙头企业的管理者交流,了解到他们在疫情爆发之后对2020年度的营业指标进行了大幅调整,主动降低了线下指标,并将线上指标提高到原来的两倍,快速切换了战场。
林清轩是这次疫情中数字化转型做得最好的企业之一。疫情发生后,其创始人孙来春一度认为企业只能活两个月了,充满了焦虑。后来他给全体员工发了一封公开信,号召大家一起努力推动数字化转型。通过转型,林清轩调整了战场,营业销售额甚至比转型之前更高。
疫情当前,企业家的态度决定了企业的未来走势。优秀的公司忙着扩大投资、抢占市场,而有些公司则消极等待,寄希望于政府出手相救,这并不是应对危机的应有态度。
疫情虽然给企业带来了冲击,但也推动了一些积极变化。例如很多公司改变了办公体系和办公流程,大家惊奇地发现,其实做这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也得以快速推动。我的一位教授朋友最近和将近50位中小企业主进行了对话,发现很多企业已经从最初的惊慌失措中慢慢恢复了,逐渐找到了新的发展节奏。
我认为,企业家与其忧心疫情的短期趋势,不如更多关注那些长期的变化,例如经济增速的下行等。疫情可以视为长期变化下的一次“突袭”,它终究会结束,但长期趋势却会对企业产生深远影响。没有人能够预测下一次危机何时到来,企业需要做的是培养在充满变化的环境中保持平稳发展的能力。
“宅经济”将迎来新机遇
疫情将给市场带来何种变化?我认为,最大的变化是“宅经济”将迎来爆发。
疫情期间大部分人都宅在家里,在途经济(酒店、旅行社等)和在店经济(餐饮、零售店等)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挫伤。不过,“宅经济”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我将其称为疫情下的“新经济”。
以前,很多人都会调侃说自己是“宅男”或“宅女”,周一到周五上班,周末呆在家里。但那并不是真正的“宅”,还是有生活状态和场景的切换。现在是禁闭状态下的“宅”,从“宅生活”到“宅办公”,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圈。
从消费者一端来看,疫情期间,大家经历了新一轮在线服务和“宅”生活习惯的普及。主要变化体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大家开始重新审视家庭关系与生活方式,追求更紧密的家庭关系以及更健康的体魄;
第二,网上课程成为了必需品。近期很多平台推出了大量的免费直播,某种程度上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大家的学习方式;
第三,大家开始重视健康投资。疫情让大家看到了提高免疫力的必要性,重新认识了健康的重要价值,对健康的投资意愿得到加强;
第四,到家服务更加普及。疫情提供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实验和用户教育,倒逼消费者培养起使用到家服务的习惯,降低了相关企业的获客成本;
第五,家居用品行业将迎来春天。原来大家朝九晚五上班,对家居环境并不太关注。而现在整天都在家工作和生活,就会思考如何将家里重新装饰一番,使其变得更舒适。
可以预见,在“宅经济”下,电商、到家零售、资讯、社交、外卖、网游、在线教育、在线金融、在线视频、在线直播等行业都将迎来跨越式的增长。
“宅经济”时代的品牌与营销之道
在疫情催生的种种变化下,在“宅经济”时代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需进行哪些调整?如何做好品牌与营销?
短期:融入和布局“宅经济”生态
我相信,改变才刚刚开始,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变化。例如大家到商场和超市的频率会降低,到家服务行业会持续发展。人们会选择在家做更多的事情,从而把时间节省下来——这可能是一场关于时间分配和经济调整的革命。所以,企业的当务之急是快速融入和布局“宅经济”生态,重新思考在线经济与战略布局。
营销是提高企业短期收益的有效手段。越是在非常时期,企业越不能削减营销投入,因为营销是一项投资。近期一些企业之所以加大了营销投入,就是看到了行业存在重新洗牌的可能。
但是,做好“宅营销”并非易事。是否有渠道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把用户沉淀到自己的私域流量池里。根据企业和用户关系的远近,我将其划分为三层(见下图)。
在店经济位于最外环,用户只有到店才会和企业发生关系。用户如果不到店,企业所有的付出都是徒劳无功。疫情期间,很多企业将门店关闭后,和用户之间唯一的连接器也失去了;在途经济位于中环,和用户的连接更为紧密;宅经济位于内环,和用户的连接是最紧密的。企业要不断审视,看自己到底位于用户生活圈的哪一环。
针对用户的“宅营销”有四个圈层。第一圈是全顾客,把所有人都视为顾客;第二圈是全战场,尽可能地触达顾客;第三圈是全员营销,企业所有人都行动起来;第四圈是全时段,并不是特定的时间段才做营销。进行“宅营销”时需要合理利用新工具,图片、15秒短视频、抖音小视频、长直播、文章库等多种手段并用,为营销赋能。
当前很多企业都采用长直播的形式,这是非常好的尝试。直播不仅能帮助C端企业提高产品销售,也可以帮助B端企业提升协作能力。比如可让业务员对有潜力的客户进行产品营销;可通过直播的方式培训渠道伙伴和导购,教他们如何更好地销售;甚至经销商大会和招商会也可以通过直播来完成……
面对疫情,大家的社会责任感被唤醒。如果企业能将品牌营销和社会责任结合起来做社会责任营销,将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反之,如果仅停留在捐赠物资的传统思路上,企业的行动会被铺天盖地的捐赠信息所淹没。
对于现金流吃紧的企业,除了推动转型、做好营销,还有两条路径可供参考:一是激发同城订单,培养同城配送能力。在物流不能正常运转的情况下,这样做可增加企业的营收来源。二是通过预售向顾客融资,这样既缓解了企业的现金流难题,也保证了顾客在疫情结束后优先购买自己的产品或服务。
中期:做正确和重要的事情
所谓“危机”就是危中有机,危机时期往往也是很多企业快速成长的时期,例如2003年SARS之后,淘宝快速发展起来;在美国市场遭遇危机后,华为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快速攀升……
对企业而言,当前同样是危中有机。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会导致产品原材料价格上涨,从上游传导至下游,很可能引发新一轮的通货膨胀;另一方面,国家陆续推出了对企业的帮扶措施,在“两会”之后或还会出台更多的利好政策。
在中期,我认为企业的核心是做正确和重要的事情,主要包括四点:
第一,审视自己所处行业,把握行业的重构机会。那些顾客黏性较强以及创新型的轻资产公司,会有很好的发展机会;
第二,坚定不移地打造品牌。“宅经济”时代,顾客购物的逻辑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没有尝试性消费,都是必需性消费和储备性消费。所以,企业必须在用户心智中建立起品牌认知;
第三,布局未来,开发新产品。经过此次疫情,消费者会重新调整自己的消费结构和对某些事情的认知,所以企业要布局未来,在将来3-5个月内开发出新的产品;
第四,及时收购行业优质资产。一些原本还不错的企业由于遭遇危机难以继续经营下去,这是低价对其进行收购的机会。有稳定现金流的企业可以考虑收购那些贱卖的优质资产,从而丰富自己的资产组合。
长期:构建有免疫力的企业系统
过去三四年,我多次带领团队到日本的企业去游学,发现很多日本企业是我们学习的对象。为什么日本虽然遭遇了“失去的20年”,但优衣库、无印良品等这些企业并没有倒下?归结起来八个字:“放弃投机,长期投资”。
企业要有长远的计划,才能活在用户的心中。具体而言需做到两点:第一,打造新的顾客数字生态体验体系;第二,建立品牌相关性,找到品牌与消费者生活的黄金连接点。
过去认为品牌有两个重要的能力:建立相关性和实现差异化。实际上就现阶段来说,建立相关性的重要性已经远远大于实现差异化,因为有时候企业所锚定的竞争对手是错的——你认为自己在和A竞争,实际上可能是在和B竞争,且两者很可能完全不在一个维度上。所以,企业要重新思考自己的哪些能力对顾客而言是最重要的,而不是自己和其他企业相比有何不同。
除了和顾客建立起相关性,企业要想长期平稳发展,还需做到以下几点:
1 | 提高人效和人均产出,让企业在更轻的情况下获得持久的收益; |
2 | 丰富业务架构,多元化的业务架构能够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
3 | 不能只是卖产品,“产品+服务+体验”是未来的大趋势; |
4 | 提高品牌收益而非追求性价比,这才是企业拥抱下一个不确定性的王道; |
5 | 未雨绸缪,常备不懈,永远保持危机感。 |
对众多企业而言,疫情是一次严峻考验,但也是一个提升自身风险抵御能力、推动数字化转型的契机。只要坚持做好营销,增强品牌和顾客的相关性,并在企业内部积极进行调整,企业便能穿越短期的起伏和危机,迎来长久的平稳发展。
你宅在家里的那段时间,消费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欢迎文末留言。
推荐阅读
点击“阅读原文”,咨询中欧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