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恺文化丨学术研究⑪诗画人生 最忆香凝
何香凝原名瑞谏,又名谏,号双清楼主,广东省南海县棉村(今广州市荔湾区)人。她是中国20世纪初最早留日学画的女艺术家之一,中国美术家协会唯一一位女主席,在其六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创作了大量传世之作,既是革命斗争的写照,又体现出其文化背景。
何香凝早年的启蒙教育在香港。1897年10月,何香凝与廖仲恺在广州结婚。她在穗、港两地生活多年,其画作受岭南文化的影响颇深。1909年4月10日,何香凝进入东京本乡女子美术学校学习绘画,受此影响,1920年前后,何香凝的画风保持着浓厚的日本画风格,色彩明艳,形象生动。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何香凝的作品主要以苍劲不失清秀的松,清新悦目的竹,超凡脱俗的梅作为题材,并将中国的绘画艺术通过画展传播到海外,为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与发扬作出了重要贡献。
1.竹菊图
1930年代,款题:香凝
此画为何香凝组织发起之“救济国难书画展览会”上义卖的作品,也是目前唯一一幅有明确记录在此展览会上展出之作,原为柳亚子购得,1963年,由其女儿柳无非、柳无垢捐赠。
2.梅
1929年 何香凝
款题:
一枝梅讯陇头春,
点缀风华囧绝尘。
莫问孤山林处士,
罗浮翠羽倘前身。
香凝先生命题。亚子。
3.梅花菊石图
1950年代 何香凝
款题:
先开早具冲天志,
后放犹存傲雪心。
独走天涯寻画本,
不知人世几升沉。
4.绿梅
1943年 何香凝
注释:香港沦陷,我母亲(何香凝)从粤北到桂西,四年漂泊,作画也就不多了。况且那时行李简单,画笔颜彩,都丢光了,只好哪里有什么笔,就将就画在当时可能找到的纸张上。这时期她画的一幅绿梅,坚挺如铁,花似有香,是当时的代表作。——廖承志《我的母亲和她的画》
5.菊
1913年 何香凝
款题:宫崎夫人雅鉴,何香凝绘
说明:宫崎夫人即日本友人宫崎寅藏夫人。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后,企图刺杀流亡日本的孙中山,廖仲恺、何香凝闻讯后,与日本友人宫崎寅藏、头山满等协力保护了孙中山的安全。何香凝与日本人民感情深厚,这幅笔法清雅、细腻的菊,见证了中日友好的历史。
6.山水人物
1934年 何香凝
为谁来补破河山,
腕底烟云未等闲。
收拾雄心归淡泊,
时时曳杖款荆关。
香凝先生首唱亚子续题。
一九三四合作于申江。双清楼主。
7.山水人物
1933年 何香凝、张大千等
款题:
虞夏黄农梦已非,
空山啸傲各忘机。
五松兀傲堪同调,
不遣嬴庭尘涴衣。
亚子题。香凝画松石。
注释:张大千
8.月下小景
1929年 款题:香凝
铃印:白文“何香凝”、“香凝四十后作
说明:画面着力表现皓月如画、倒影依稀的月夜气氛和陶醉于自然美景的宁静心情,并未拘泥于运用中国山水画或日本风景画的风格,而是淡淡云层、皎皎皓月、乌篷轻漾,好一幅“天上人间,共此婵娟”的月夜美景。
9.三鱼图
1928年 马孟容
款题:
西风吹冷客愁新,
雁阵惊残旅梦频。
艳美秋江鲈味美,
故教红叶绾霜鳞。
香凝先生法家正之。
戊辰冬马孟容时客海上。
10.松
1929年 何香凝
款题:
人中有松柏,
天下无岁寒。
于右任。
香凝。
11. 狮
1914年
款题:香凝
说明:何香凝入东京女子美术学校日本书画科学习,在业余时间师从日本皇室画家田中赖章学习动物画。她格外喜欢雄狮、猛虎题材,藉以表达对中华民族觉醒的希冀。
关于何香凝先生诗画的文化背景,我校不少老师进行过相关研究,例如:刘太雷教授撰写的《何香凝与“岭南画派”关系辨析》、牛加明教授撰写的《何香凝艺术中的传统文化精神赏析》以及张雅副教授撰写的《何香凝绘画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等。
(何香凝先生绘画时的画像)
本文的图片部分得到了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党委宣传部领导与老师们的帮助,在此一并感谢!
往期回顾:
仲恺文化丨学术研究⑧来,喝了这碗原味鸡汤 ——《易经义说(上)》之二
仲恺文化丨学术研究⑦《易经》为何难读?——《易经义说(上)》之一
仲恺文化 | 学术研究⑥人月双清,情系华侨——《廖家两代人》精彩部分摘录之二
仲恺文化 | 学术研究⑤廖家两代人与侨校 ——《廖家两代人》精彩部分摘录之一
仲恺文化 |学术研究③ 零落成泥碾作尘,唯有香如故 ——《何香凝思想研究》
仲恺文化 | 学术研究① 《宋庆龄与廖仲恺、何香凝一家》书评
文字:仲恺文化研究所 肖莉
微信编辑:新媒体工作室 罗子晴
责任编辑:党委宣传部 曾献尼 龚慧枫 邝健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