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 | 勤奋刻苦的好领导崇祯皇帝,是怎么被员工坑死的?
第 1204 期
他身为帝王,作风优良,不断学习,雷打不动地早起早睡,辛苦工作。
他决然殉国的一幕,是中国古代史上公认虐心的时刻。祭奠仪式上,百姓为他哭泣,连对手李自成读过他“不要伤害百姓”的遗嘱都唏嘘不已。
然而,他生前高官厚禄恩宠的臣子们,去祭拜的没几位,要么胆小躲猫猫,要么补刀踩两脚。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崇祯感动了敌人和百姓,却感动不了这群臣子?或者换个更有现实意义的问法:一个勤奋刻苦的好领导,是怎样被员工坑死的?
1
“完美领导”
▼
喜欢读历史的人常说:大明官僚体制本就极度败坏,长期以来的逆淘汰,崇祯接手时已无力回天。至于崇祯本人,后人更熟悉的,是他各种优良品质。
优良的生活作风。他极少近女色,衣服破了都是周皇后亲自补,十七年来雷打不动早起晚睡辛苦工作,布衣素食的简单生活。
勇于担当。遇到大灾难大事故,第一时间出来担责,下了好多次深刻自我批评的罪己诏,还请求老天爷有事降罪自己,千万不要为难百姓。
强大的工作能力。再冗长空洞的奏折拿到手,他都能快速抓住要点且批复精到;初次了解的大臣,仅凭一封奏折甚至几句对答,就常准确摸透水平,一旦认定立刻果断提拔。大明最后十七年为数不多的实干派,比如杨嗣昌孙传庭,都来自他的慧眼识金。
铁腕执行力。登基初牛刀小试,他就团灭了九千岁魏忠贤一干强敌;后来刚猛治国,每逢大事都强硬追查到底,从一品大员到九品小官打包一起狠揍。大学士陈演曾叹息说:在崇祯面前,每句话都要思前想后,稍微一句说错,能吓得后脊梁都湿。
相当热爱学习。每天再忙他也要读书,定期召开国事讨论会经筵,会上总热情鼓励大家发言,还特别留意来自民间的声音。
纵观崇祯十七年执政生涯,举手投足颇有历代明君之风,比起后世那些遇事就扔下京城“西狩”跑路的帝王太后,十足的担当。这些优良表现贯穿始终。连清朝道光皇帝有次也忍不住向身边大臣叹息:这么好的皇帝,怎么叫奸臣欺负成这样?
这样一位“完美领导”,为什么却得不到员工的心?
|领导力要点|
为什么越追求完美的领导越没人缘?
世上没有绝对的完美,极力要求完美的结果必然会带给自己及别人压力,极有可能破坏身边的平衡与和谐,搞得下属紧张兮兮。
最优秀的领导者不会极力追求个人的完美——他们会集中精力仔细打磨自己的优势,同时物色其他人才来弥补自身的局限性。竭力成为全能型领导者只会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让组织陷入危境。
2
骨子里的软弱
▼
如此铁腕帝王怎么会软弱?但事实证明,外表刚猛的崇祯,内核里却是性格软弱。
成功的帝王都有一项必备技能:坚强。拿捏臣子的权谋,勤奋工作的习惯,好比武术招式,而坚强,却是根基上的内功。往远一点说,变法的秦孝公,逐匈奴的汉武帝,都是此中高手;往大明先辈们说,迁都北京的明成祖,改盐法的明孝宗,废海禁的明穆宗,能在既得利益集团阻碍中扫平四海。支撑他们各种谋略的,就是这强大内功。
刚登基的时候,崇祯曾经以为自己足够坚强,谈笑间扫平魏忠贤余党。可直到遇见韩一良事件,他才明白自己有多怂。
这件事的起因很荒唐,穷得掉渣升迁没路的韩一良,为搏出位乱喷,写奏折大骂朝政腐败,还标榜自己廉政。一下引得朝野哗然,却叫崇祯喜上眉梢:正想反腐败树新风,打瞌睡韩大人送来枕头。
崇祯帝立刻先在御前会议上公开诵读,通报学习,又将韩大人提成右佥都御史,回馈超大礼包。并当场派了任务:朝中谁是你奏折里说的贪官,谁给你送过钱,一五一十给本君说清楚。
韩一良内心一下子崩溃了,没辙了也得死扛到底。崇祯皇帝连番威逼,他却摇头晃脑的装糊涂不肯指认到人,最后还干脆认了欺君罪:皇上您别问了,要罚就罚我一个。韩一良为何如此?腐败发展到这时,就是千百人的食物链,轻易碰不得,宁可罢官回家,也不能碰这霉头。崇祯气炸了肺,只能把他罢官回家。
类似情况,先辈明孝宗十八岁上台时就遇到过,三个阁老号称纸糊,啥事不管不说,听说要整顿,立刻串联了集体撂挑子。可明孝宗丝毫不慌,借力打力中收编有能力的刘吉,干掉最无耻的万安,韩一良这一类冒头了更别想躲,软硬兼施弄出了“弘治中兴”。
而在韩一良闹剧面前,崇祯的处理方式堪称“领导力反面教材”——开始是误判局面,毫无准备的就把韩一良捧上去;不想这厮放了大鸽子,更叫皇帝看到了群臣抱团掩盖贪腐真相的现状;最后,崇祯认怂,只把惹事的韩一良罢官,本打算高调开场的反贪运动却翻篇了。
|领导力要点|
上述事件,会给下属们留下这么一个印象:这位新领导表面霸道,其实很怂。领导力开始严重打折。此后只要领导打算重大整顿,下属们就敢抱团反对(内心OS:你总不能把大家的头都砍了,谁来干活?)。而一反对领导就退让妥协,从此陷入恶性循环。
坚强,这个词看似简单,技术含量却高,既不是霸王举鼎的武勇,也不是豪气千云的长啸。大BOSS的坚强,意味着一种承担重负的担当。放在经济下行人心动荡的时代,更是迎着重重阻碍披荆斩棘的勇气。
3
不撑事
▼
崇祯在知人善任上并不差。他从小受过良好教育,懂得明辨是非,天分也十分不错。几位干将比如洪承畴、卢象升、孙传庭(这三位单在能力上毋庸置疑),样样都选得准。
说崇祯“不撑事”,源于他在“用人不疑”上的公认差评。他在选兵用将时讲究各种制衡,杜绝某人独大。结果,他执政十七年间,明朝各条军事战线的主旋律就是“打”。还没和敌人开打,自己人先掐个没完。
比如大凌河战役,巡抚邱禾嘉与经略孙承宗掐,后来的巨鹿大战,又是督师卢象升与兵部尚书杨嗣昌掐,结果就是互相坑,自毁长城兵败如山。
再有一个典型是卢象升,与其说抗清殉难,不如说被杨嗣昌坑死。而且殉国四十多天,还被杨嗣昌扣押奏折不上报,各种造谣诬陷通敌,给崇祯尽忠的结果,就是这么惨。这事虽说是杨嗣昌搞鬼,但根子还是崇祯。
|领导力要点|
一个老板的“撑事”水平,体现在大胆授权,用人不疑。可某些老板心胸狭隘,遇到能征善战的干将,不让其一展拳脚还预设各种制约,大玩“制衡之术”唯恐功高震主。
“制衡”一不小心玩过了头,就会变成内耗。一匹原本能日行千里的马,放他手上也就跑百步,企业做不大甚至做死也在情理之中。
4
瞎指挥
▼
比猜忌更可怕的,就是瞎指挥。崇祯对于前线战事的心里承受能力,从来都是有限的。每次战事进行,都是各种催促,越到关键时刻,就是各种死催。万一催不动,就会各种瞎猜疑。
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常把稳赢的仗,也都猜成败仗。最让后人痛惜的,就是松锦大战。
后人每当复盘此战时,稍有军事常识就可得出结论:洪承畴的明军,已经以步步为营的稳守反击,把清军逐渐逼入不利局面。就好比一场球赛,分明本队比分领先,铁桶阵稳守反击就赢,却偏被领导电话死催,要求必须压出去进攻再打进一个,然后悲剧发生了……
本来已被战局急的流鼻血的皇太极,意外发现明军作战计划突变,锋锐齐集,后方漏洞大开,立刻抓住这意外之喜,袭击了明军粮道,战局骤然逆转。一场清王朝赌上国运的仗,清军在崇祯的“助推”下赢了!
更可悲的是,崇祯接下来又再度糊涂:李自成风云再起后,只要名将孙传庭守住河南,明朝就还有救!可又是崇祯撑不住,下死命令要还没有完成准备的孙传庭,放弃潼关天险,去河南决战李自成。
稳守就赢的仗,再次悲催大败。大明最后的救命机会,就这么被崇祯瞎指挥没了。
比比他的前辈们:三十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好些事情糊涂,却唯独用人精明。著名的“万历三大征”,从李如松到刑阶郑洛梁梦龙,发现一个军事主官,就推心置腹信任到底,前线要人给人要枪给枪,群臣怎么闲话也不听。这才有了三次辉煌完胜。
虽说后人常说“明实亡于万历”,但仅以用人水平论,万历真心冤枉。
|领导力要点|
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已经是企业管理公认法则。员工最怕的,就是老板屁股决定脑袋。
但依然有老板坚信自己“无所不能”,说好让手下放手执行,一到关键时刻就忍不住亲自上阵,拿过去的成功经验来套用现在的市场形势,一旦出现问题还要把责任归咎于团队执行不力。企业慢慢人才凋零,自己只能处处去灭火。
再重复一遍任正非的那句名言吧:让听得到炮声的人来决策。
5
分不清好赖人
▼
软弱性格造就了战场上的悲剧,而管理上崇祯也分不清好赖人。
这一短板的恶果,在北京沦陷后来了个大爆发:崇祯生前十分喜欢的学士周钟,带头在崇祯灵柩前表达羞辱;格外信任的襄城伯李国贞,农民军还没攻城就主动带兵投降;陈演和魏藻德两位大学时深受信任,结果一个毫不犹豫拿出四万两白银送给李自成,一个主动表白要投靠并且赌咒发誓大骂崇祯无道。
一辈子劳心劳力,最为倚重的却是这么一群人,寒心程度可想而知。
而被崇祯斥责过“抗敌不力”的卢象升,浴血战死巨鹿;被崇祯下牢狱拷打到耳聋的孙传庭,壮烈殉国于潼关;直言进谏被赶回家的熊开元,明亡后出家为僧,拒绝入仕;被他罢官回家的刘宗周,则在南明时代毁家纾难,率领民团奔赴抗清前线,最终英勇就义……
由于情商太低,崇祯选拔臣子的方式,越到后期越一刀切:最初还看能力,最后则是只看是否顺自己的意。能够为他所重用的,多半都是擅长作秀,说话能说到他心坎里的人。
最终,相关人物的结局,也再次给崇祯的水平打脸:像李国贞、魏藻德和陈演等卖身投靠起义军的,基本都被李自成追赃拷打处死。最有趣的一幕,发生在魏藻德受刑时,被李自成爱将刘宗敏连续几个耳刮子打骂:崇祯有什么对不起你的,你竟然说他无道?
可惜这一幕,崇祯再也看不到了。
|领导力要点|
看到一个人的能力,需要的是智商,看到一个人的品质,需要的是情商。
很多老板在创业期用人追求“德才兼备,能力为先”,也能公正公平虚心接纳意见。一旦企业做大进入守业阶段,往往因为膨胀而故步自封,更青睐“懂心思、眼皮活、会来事”的人,对于那些“逆耳忠言”习惯性屏蔽。最终劣币驱逐良币,企业人才生态日渐恶化。
来源 :我们爱历史 ID:his-tory
· END ·
统筹丨张琳娟
编辑|李新洲 视觉|阿部
看了又看 · 点击图片直接阅读
-商务联系-
首席勾搭官|18510936112
微信| neicansw
-转载原创联系-
首席小秘书 微信|neicanmi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