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餐饮高手的5个段位,你在第几段?

2017-01-21 王新磊 餐饮老板内参


点  击  上  面  蓝  字  关  注  我  们



第 1175 



冬天来得再猛烈,也是一天天来的。有些企业非但没有被冻死反而活成一道风景,是因为人家段位比你高。


高在哪?


今天,听内参道哥为你分析。

■ 餐饮老板内参 |王新磊 发于上海

 

过去,餐饮业是“打群架”式的混战。现在,餐饮业已经进入到“段位竞争”。


谁跟上节奏升级快,谁就是胜者。反之,就要被淘汰。


道哥觉得,餐饮业的“段位竞争”,可以用下面这个图来说,共分为5个阶段。





  1  


|一段|

搭上外部环境的顺风车,干掉隔壁老王


创业者都想当风口上的猪,风口在哪儿?就是外部环境的顺风车。


2014年6月,《舌尖上的中国》让“重庆小面”一夜之间火遍中国。市场已经火爆到缺少理性。有些餐馆老板自己都没有吃过“重庆小面”,就把门店换成重庆小面,加一把辣椒,就可以顾客爆满。


当时,遇见小面的创始人还在广州开着一个30平米的小店卖饺子,连亏几个月。在绝望的时候,就试着做“重庆小面”,结果一试就火了,之后又遇到了资本的顺风车,在几个月后拿到天图投资合伙人的天使投资。


如今,“遇见小面”在2年里4次融资。




另一个同样顺风起舞的是一家叫北59号的包子铺。


老板是专业人士,五星级酒店行政大厨出身。他曾创业做高端饭店,遇到大形势不好,果断转型。也是借了外部环境的顺风车,做了一家“不正宗但好吃”的重庆小面,用10个月发展了60多家店。


生意火了,他又做了“焖炒鸡”。结果发现翻台率太低,又把店关了。


受到这些刺激和启发,他又做了北59号牛肉包子铺:店面只要25平,主打牛肉包子+八宝粥。另外用12元臊子面和28元的牛肉面来提高客单价。


把人减到最少,店面压缩到最小,用产品配合拉高客单价,这个25平小店,一天营业额最高达到5000元。


目测,这个包子铺又跟上了新一轮顺风车。(相关阅读:餐饮业突然流行跳蚤铺:你猜20平能折腾出多少利润?

|道哥说|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当然,这些企业未来的路还很长。


不过,这个阶段的打法就是要跑起来,做出规模。规模做大之后,会带来“从量变到质”的变化。比如品牌知名度、人才号召力。


在餐饮业,有一个说法,从1家到10家店,要过产品规模化的坎;从10家到50家店,要过组织力和供应链的坎;从50家店到100家店,要过企业文化形成战斗力的坎。


  2  


|二段|

换赛道,摘桃子

      

必须说明,这个阶段的玩法,不是多品牌。多品牌有可能是从自己的火坑跳到别人的火坑。


这个阶段的变革就是换赛道。


比如“必胜客宅急送”是必胜客衍生的独立品牌,它只设店面,不设就餐区,菜单也是专门为了外送而设定,旨在为顾客打造专业美食外送专家。这是一个典型的换赛道的玩法。


2001年6月,“必胜客宅急送”第一家店在上海古北开设。比饿了么外卖早了七年。

 

当前,餐饮业的“三高一低”(高物料成本、高人力成本、高房租、低利润的压力),成为一种自然淘汰的杀伤力,把一大批餐饮企业淘汰,也让一些餐饮企业在危机中找到新方向。


比如“彼得家的厨房”模式创新动力,就是为了应对“三高一低”而生,它的每个竞争力都针对大店的优势而来。


    

还有一种玩法就是“摘桃子”。


在广州,九毛九创始人管毅宏“连续性”投资了一批新兴餐饮企业。有风口上的“遇见小面”,有区域热门品类“牛腩煲”、酸菜鱼,还有蓄势爆发的新疆菜。善于“摘桃子”的管毅宏,被餐饮人称为“培养餐饮老板的老板”。


2017年初,管毅宏对内参君说,这些投资让他“有些”兴奋,他将发现、投资更多年轻餐饮人。

|道哥说|

这个阶段,规模化相对于管理水平,已经达到一定天花板,同时品类竞争在原有模式下达到白热化。


只有两条路:要么创新,要么死。


遗憾的是,很多成熟餐饮品牌,都在这个阶段固化了,“混吃等死”。


  3  


|三段|

重新定位,炼成专家

  

这个阶段,企业需要重新定位。


这对老板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一考验智力,二考验胆识。


所谓“欲练神功,挥刀自宫”,老板首先要“自残”,干掉贪欲,这可是干掉百万千万元的既得利益,不狠是不行的。


“自宫”之后,企业开始提升境界,然后得大道:少即是多。


 这个阶段,共同的特点是先跑出规模之后,再通过做减法,“改编”队伍,实现“量变到质变”的变化。


装逼说,就是企业管理走向规范化、专业化


比如,巴奴火锅第一步是放弃发展加盟,全部改为直营模式。转换之后,通过品牌定位,更名为巴奴毛肚火锅。



而西贝莜面村则是经过一路折腾,最近锁定在“西贝莜面村”。

|道哥说|

为什么这些企业在这个阶段都要重新定位?


这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选题。餐饮要真正做成品牌,要在“价值观,方法论,专业度”这三个维度形成影响力。


因此,这个阶段的关键词是“权衡取舍”,通过舍弃提高自身的专业度。


  4  


|四段|

用“共同富裕”打造组织力

    

贾国龙为了激发西贝13000多名员工的自我驱动力,花费3000万,引入了“裁判制”。(相关阅读:贾国龙首谈西贝“裁判制”:如何让1万名员工持续高效?


而喜家德虾仁水饺采用了不那么激烈的玩法:把企业转向了“平台化”,按业务链条的环节,建立多个不同的管理平台。


例如,采购平台将近20人,实行“台长负责制”,让台长带着团队去探讨如何提高采购质量,严格把控食品安全等。包括薪水涨幅等,也是由薪酬平台台长决定。 



同时,还有股份分配制度。店长考核达标,可以获得3%干股;如果店长培养出新店长,就有机会接手新店,并在新店投资入股5%;如果一名店长培养出5名店长成为区域经理,再开新店时就可以投资入股8%。

 

喜家德创始人高德福说,“只要这些人才能干,在企业的平台上就可以一直发展,没有天花板。


目前,喜家德有十个解决不同问题的平台,让大家各自有各自的分工,在这里不是领导说了算,而是平台说了算。现在,这个多平台运营方式在同行业当中仍是一个创新之举。

|道哥说|

我把这种做法称为“业务专业化,岗位职业化”。而喜家德通过组织变革和人力资源配置,在与竞争对手投入相同资源的情况下,能以更好的生产效率或更高的质量,将其投入的各种要素转化为产品或服务。


2017年,喜家德成立16周年。时间并没有让一个企业老化,相反,用“共同富裕”实现了组织的年轻化。


再来看看餐饮百强企业,那些逐渐被边缘化的,不是败于对手,也不是败于市场,而是败于组织力。它们在企业段位升级的时候,仍然停留在一段、二段的玩法上寻找出路。


  5  


|五段|

随心所欲,战略延展


星巴克、肯德基、海底捞、呷哺呷哺、王品这些餐企,基本上都可以看作是这种公司。


比如星巴克,想当年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喊出“让三明治滚出星巴克!”,而今,三明治又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了星巴克的柜台上。


这就是这个阶段的最好诠释:装逼装得豪迈,妥协妥得优雅。随心所欲。

 

在另一个维度上,战略延伸就是把自己变成八爪鱼,吸纳更多的资源,然后长成“航空母舰编队”。


比如,海底捞最具代表性的动作就是拆分内部部门。日本称其为“阿米巴”。



2016年7月13日,拆出来的公司颐海国际,已经在香港成功上市。


目前,海底捞,还在持续进行部门分拆。

|道哥说|

来自海底捞内部的观点是:拆分之后,海底捞的体系实现了重心转移。过去海底捞以门店为核心,带动其它业务发展;拆分之后,海底捞体系的重心转移到供应链上,以供应链去整合更多资源。


这个阶段,基本上也就到了“扫地僧”的境界。企业的做法是在“顺势而为”的前题下,随欲而安。


·END· 




统筹丨张琳娟

编辑|王艳艳  视觉|陈晓月




点击图片直接阅读

点击下列标题  阅读更多内参干货

西贝裁判制2017生存法则|找好铺的秘密

簋街拆了甘其食麦当劳“卖身”

内部工作手册升级logo老板当网红



-商务联系-

首席勾搭官|18510936112

   微信| neicansw

-转载原创联系-

首席小秘书 微信|neicanmishu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