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到底对输液有多少误解?

市一集团 杭州市一医院 2022-12-17


静脉输液治疗是现代药物治疗的重要手段,在治疗某些疾病和挽救生命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年,我们听了太多关于输液的假“常识”,还傻乎乎的信以为真。

今天,就带大家盘点一下那些最经典的输液谣言......


1

谣言1:输液=好得快


目前临床上使用药物主要有3种方法: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

而我们常说的输液、挂点滴就属于静脉注射,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将大量无菌液体、电解质、药物由静脉输入体内。相对于口服药物或者肌肉注射来说,在某种程度上,输液能够达到更快的治疗效果。

因此,门诊经常会遇到这种“心急”的患者,但凡有一点头痛感冒,都要找医生输点抗生素或抗病毒药。

“吃药多慢啊,还是扎一针来得快!”

但是,输液其实也会伴有一定的风险和不良的并发症状,输液时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所以不良反应往往出现得更快、更严重。例如:

1)输液过程中可能发生输液反应、肺水肿、静脉炎、过敏反应、体液平衡紊乱等,

2)输液属于有创操作,所以过程中有可能会因为病菌入侵而增加感染的风险;

3)在输液换瓶的过程中,有可能会有气体进入血管,增大空气栓塞的风险。

什么情况下才需要输液呢?

世界卫生组织的用药原则是能口服的不采用肌肉注射,能肌注的就不输液

在无法采用口服和肌注时,才应选择输液。静脉输液应该成为口服,肌注药物后没有效果时,才采用的手段。

例如,严重腹泻时无法用口服药物治疗,病情危重、发展迅速、只能用输液才能解决危机的情况下才考虑输液。如果患了普通的感冒发烧,先别急着输液,多采用一些能调动身体抵抗力的“疗法”,如多喝热水、姜汤,多休息、注意保暖等,靠身体的免疫力抵抗病毒。如果无法通过这些方法缓解,也要由医生来决定是否用药或输液。

2

谣言2:

赶时间?把输液速度调快点


输液室里,经常会听到病人在喊:“护士,这个输液速度太慢了,帮我调快点,我赶着走。”这个做法合理吗?

答案明显是不合理的。静脉滴注速度不仅关系到患者心脏负荷,有的还会影响药物的疗效,药物的稳定性,甚至有的患者因滴速过快导致严重的过敏反应。控制好滴速可以大大减少药物的不良因素。

而且,有些特殊药物都是需要控制静脉滴速的。例如,万古霉素滴注速度宜慢,时间一般控制在60min以上,过快易导致组胺释放引起的“红人综合征”,表现为颈根、上身、背、臂等处发红或麻刺感;左氧氟沙星滴注速度过快易引起静脉刺激症状或中枢系统反应;喹诺酮类药物静脉滴注过快时普遍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胃肠不适、颜面潮红等反应,等等。

3

谣言3:

输液能补充营养,安全可靠!


输液短期内可以提供人体对于热量的需要,维持身体机能,但是长期输液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显示:静脉注射给药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占整个药物不良反应的57.8%,远超口服和肌注给药。

除了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概率更高之外,过度输液还可能对人体造成更多的伤害。



降低人体免疫力

如果把输液治疗作为了求医问药的最优选择,不仅会增强人体的耐药性,还会干扰人体正常的防御功能,降低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



加大肝脏、肾脏负担

输液使药物直接进入血液,省略了肠胃吸收这一过程,直接进入肝脏进行代谢,这也是“疗效好,治病快”的原因。但同时加大了肝、肾负担。



导致毛血管发生堵塞

一些输入体内的液体当中会含有不溶性微粒,这种微粒会随着血液在身体内走动,因此很有可能会对毛细血管造成堵塞。



引起静脉炎症

长期注射浓度过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还可能引起静脉炎。

END


本文由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发布,版权归医院所有

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如需转载,请留言申请,转载请注明出处




精彩推荐


年轻妈妈命悬一线,市一医院展妙手治疗巨大罕见肿瘤!
得了这种病,他几乎吓跑了自己的病人:再治不好,我吃饭的家伙恐怕就要没了!
准妈妈ICU昏迷一个月,医生:一直隐藏的秘密终于泄露了......
“高级感满满”的“燕麦奶”只是一场中产骗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