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们从唐代开始,就坚持做一片叶子...

非常姐 直通三农经济 2022-10-27

作者:小致


2019年第74届联合国大会宣布设立了国际茶日,这个节日的设立说明了世界对咱们中国茶文化的认可,也肯定了它在农业发展中的贡献。

如今,种茶制茶成了乡村振兴,致富一方的好途径。陕西省平利县的农民,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用他们的执着和智慧增收致富,推动当地茶产业的发展,脱贫致富。



 

第一步:生态茶园,提高茶叶品质

平利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峰峦叠嶂、气候温和。史料记载,从唐代开始,平利县就种植茶树至今。但在十多年前,当地茶业的价格还一直上不去,跟南方的名优茶相比,同样是绿茶,当地茶叶也就卖一二百元一斤,还不到南方茶的三分之一。

产业升级,高质量发展,才能真正做到“因茶致富、因茶兴业”,让平利县茶业迈上新台阶。

洪善存是一位当地茶叶的致富带头人,26岁就开始种茶,到2009年茶园面积达到了150多亩,每年收入100多万元。

多年种茶的经验和不断地游历学习,让他发现,南方的好茶基本都长在山坡上,除了气候和土壤条件好,森林覆盖率很高,生态环境特别优越,这样种出来的茶品质才更好。

积攒了一定的积蓄,抱着让当地茶业升级的理想,洪善存做了个决定,把村里1900多亩荒山坡地流转过来。

带着人天天进山,勘察地形,规划设计。为了修路种树,他把前些年赚的钱都拿了出来,不够还要找朋友借,向银行贷款,陆陆续续花了近3000万。为了省钱,一切都亲力亲为。

为了心中的的理想,经过三年努力,2000多亩生态茶园已经形成规模。最难的第一步已经迈过去了,那么接下来,种什么品种的茶叶,才赶上市场脚步呢?


 

第二步:南茶北种

市场上消费者,喜欢的茶不尽相同,而本地的茶树品种太单一,在市场上很难有竞争力。洪善存决定,引进南方茶树品种做精品茶。

2014年,在山上的茶园里引种了400亩白茶。但是天有不测风云,2017年本该是收获之年,但是7月份开始的大旱,持续了三个月。茶树死了80%,600多万元一下打了水漂。

虽然这次损失惨重,但是通过咨询专家,才找到了南茶北种难种的其他原因。从南方直接引进的苗子适应能力差,所以,遇到旱情更难适应成活。

难题的发现,其实是巩固下一步计划的更大保障。这次,洪善存放弃南方的茶树苗,采用自己选育的苗子,茶树适应能力强,种出来的白茶,质量好、味道香。可初上市场,没有品牌效应,也没有名气,如何让效益最大化呢?



 

第三步:效益最大化

2018年5月,洪善存接到了一个电话,让他发现多赚钱的办法。

当时有不少客户频繁打电话找洪善存,要买手工制茶。

手工制茶是过去传统的制茶方法,后来随着技术改进,手工制茶因为效率低,逐渐被机器制茶取代。手工制茶虽然效率低,但是它的优点是极其不可替代的,手工制茶出的每一片叶子大小均匀度是一样的,香气更浓,所以价格更高。

既然市场需求量大,做的人又少,那就加大产量,抢占手工制茶的市场。

为了提高手工茶的价值,洪善存要求采摘的鲜叶必须标准,炒茶的工人至少要培训一个月,才能上岗操作。炒茶时,一口锅一次只能炒二两干茶,时间需要90分钟。炒好后的茶叶还要进行仔细分拣,把不合格的茶叶挑出来。

这样手工做出来的茶叶质量好,卖的价格更高。单芽的一斤能卖到1800元,一芽一叶的一斤能卖到700多元,是机械制茶的两到三倍。



 

第四步:产业升级 茶旅融合

山上的绿化越来越好,环境越来越美,很多旅游观光者慕名而来。

是时候要把茶叶和旅游结合起来,再给推进茶业发展添一把火了。

2019年,洪善存筹集了2000多万元,在山上修建了很多旅游设施,有休闲广场、餐饮酒店、亲子旅游制茶等项目。让来茶园的游客玩得开心、吃得开心。

每年还举办手工制茶技能大赛,比赛给选手提供了交流学习的机会,也促进了当地茶产业的发展。在平利县,现在千亩以上的茶叶专业村已经有65个。

现在全县的茶园种植面积一共是25万亩,每年可以产茶1.5万吨,基本上实现了人均一亩园,户均增收1万元的目标。


往期回顾






还想吃什么?评论区告诉我


👇完整视频请点击“阅读全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