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90后”记者探寻湖南小康发展路

孙海悦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2021-05-28


湖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向星华寄语本报读者。


十八洞村是湖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90后”记者向星华参加“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采访报道的第一站。从这里出发,一路行进式采访中,向星华看到了村民脸上洋溢的笑容,也看到了返乡青年的奋斗激情。


向星华(右)在隆回县小沙江镇采访金银花种植户。

刘警文 摄


家门口就业是幸福基石


6月11日起,作为《湖南新闻联播》栏目记者,向星华跟随采访团一行走进湖南14个市州,一路向前探寻湖南的小康足迹。


向星华用“回家”“圆梦”概括了滕园夫妻俩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后的幸福生活。两年前,滕园夫妻俩还在深圳租房务工。听到可以搬进新家的消息,他们二话不说就从深圳赶了回来。因为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能够陪伴在孩子身旁,见证成长。现在,滕园一家三口从土坯房住进了楼板房,还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向星华第一次采访滕园时,他正在麻阳苗族自治县龙升社区就业车间忙着修理缝纫机,凭着手工技术,他的工资不比沿海地区低。忙碌的工作中,一把螺丝刀把手掌磨得起了茧子,但滕园说:“下了班之后,一家人在一起,心里面感觉舒服多了。”不用再和父母、孩子分居两地,这一份踏实就是滕园小康生活的幸福基石。


采访团队进入隆回县小沙江镇时,漫山遍野的金银花争相开放。8万亩金银花正值收获季,一簇簇金银花成了《隆回县小沙江镇:金银花变“幸福花”》的报道切口,电视镜头里都是花农们的笑容。


小切口聚焦大产业。小沙江镇响龙村村民伍贤勇手捧金银花笑着对向星华说,今年收购价格平均每斤上涨了2元,增收6000多元,7月份到手就有5万多元。小小的金银花,让小沙江镇超过1万农户实现了脱贫。


在永州,香零山村党支部书记胡昌平的“坐骑”就是一辆山地自行车。向星华了解到,胡昌平在村里工作了20多年,刚走马上任时,留给他的只有两枚公章和2000多元债务。如何带动全村脱贫成了首道难题。胡昌平敢为人先,在2001年就开始着手发展大棚蔬菜种植。现在,村里成了粤港澳大湾区的蔬菜供应基地,全村20多家农家乐让村民人均收入达到2.5万元。宽阔平整的村路间,家家户户都修起了小洋房。连片菜地,种出了香零山村的小康生活。


采访中,胡昌平笑呵呵地说:“老百姓对我的希望很大,我没有理由不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没有理由不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向星华说,胡昌平总有一份底气十足的乐观、自信。他相信,这是胡昌平作为基层干部的信念,也同样是国家千千万万个基层干部的坚守。


“半条被子”当事人后代日子很暖


“突出区域优势、着力特色产业、深度刻画细节,湖南的小康之路可以说使出了自己的‘十八般武艺’。”向星华说,湖南是一片红色的沃土,是“革命摇篮、伟人故里”;红色不仅是湖南的底色,也是发展的动能。来到韶山、汝城等地后他发现,“红色旅游”让村民实现了户户有产业、家家学技能。


在韶山,向星华走进曾担任韶山村党总支书记的毛雨时家,翻起了老照片。毛雨时谈起家乡变化时的欣喜,让向星华感受到他那融入骨子里的自豪。


上世纪末,韶山村里既没有柏油马路,也没有建起新楼。毛雨时的一句话让向星华印象非常深刻:“穷则变,变则通。韶山有资源、有优势,主席故里更应通过文明经营带头致富。”就凭着这一股子韧劲,毛雨时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引导村民从单一务农向旅游营收转变。现在,全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有3万多元。向星华说,尽管75岁的毛雨时已经退休了,但每逢节假日,他都会穿上红色小马甲,加入志愿服务队客串“导游”,向游客们介绍毛主席家乡,介绍毛主席家乡的小康生活。


在汝城县沙洲村,人流量大,旅游自然旺。朱小红是“半条被子”故事当事人徐解秀的孙子,此前,因为父母年老多病,加上两个孩子要上学,他家生活困难。围绕旅游谋发展,朱小红参加了厨师技能培训,现在开起了农家乐。他的餐馆一天最多能接待40桌食客。朱小红说:“红军给了我奶奶半条被子,共产党给了我们幸福的生活。”在向星华看来,这正是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时代传承。


记录下奔小康的信心和干劲


“心中有人民,脚下有泥土,笔下有真情”是向星华作为新闻人的信条。他说,自己从村支书的扶贫工作日志里,看到了大棚蔬菜种植基地连年增长的村集体收入;从回乡创业青年经营的农家乐餐桌上,看到了红色乡村游的火爆收入;从田间地头的网络带货直播间里,见证了不断增长的订单量。


富饶、幸福的新湖南,也有着和谐、宜居的新农村。向星华认为,自己和报道团队在采访中需要深入挖掘的是地方产业育新机、开新局,是易地扶贫搬迁路上的合家团圆,更是落地在村民互助小组的温暖人情。“正是它们,让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有了面对生活笑口常开的底气。”


现在的小康生活,是几代人接续奋斗来的。向星华说,在此次主题采访报道活动中,自己从群众最真挚的语言里、从各项取得成效的扎实工作里,看到了三湘大地实现全面小康的美好景象,并通过镜头、画面,让观众直观感受到来自湖南的信心和干劲,自己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了一份新闻人的力量。



(责任编辑:路滢月)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山水田园氲书香  一起来看浙江诸暨的“枫桥经验”●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这是一条不能错过的新闻●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串”起乡间故事     “绘”出陇原巨变●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头号主播“鹅书记”●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圈”出幸福生活    “逆”出乡村新颜●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阳光的老乡  实在的小康●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汪文汉:既是记者又是帮扶人

最近更新了微信版本的人,大家很难在杂乱的消息列表里找到我!
其实只要简单的几步操作,将我置顶起来——








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微信矩阵

↓看看更有针对性的细分领域↓

版话儿

版人版语

传媒瞭望

发行观察

广电家

好书品读

印业独家

中国农家书屋

中国出版

↑喜欢我,就点开二维码图片并识别我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