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用户文章∣IF=8,代谢组学+微生物揭示挥发性DMNT保护植物抗小菜蛾侵害的作用机制-代谢组学专题

运营部-QW 联川生物 2024-03-27

标题:Volatile DMNT directly protects plants against Plutella xylostella by disrupting the peritrophic matrix barrier in insect midgut

发表期刊: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影响因子:IF=8.14

发表时间:2021.2

技术手段:非靶向代谢组学、全转录组测序、16S rRNA基因测序


病虫害对作物质量和产量产生严重危害;因此,确定保护作物免受虫害的新方法具有重要的农业应用价值。作者对转基因拟南芥植物的分析表明,编码(3E)-4,8-二甲基1,3,7-nonatriene (DMNT)的五环三萜类合成酶1 (pentacyclic tricene synthase 1)的过表达导致了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的显著抗性。DMNT治疗严重破坏了营养周基质(PM),这是一个从中肠壁细胞中隔离食物和病原体的物理屏障。DMNT抑制了PxMucin在中肠细胞中的表达,敲除PxMucin会导致PM破裂和小菜蛾死亡。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显示,DMNT显著破坏了中肠微生物群,而中肠微生物对DMNT诱导的杀灭至关重要。因此,作者认为中肠菌群协助DMNT杀死小菜蛾。这些研究结果为小菜蛾的植物保护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01DMNT驱避并可以杀死小菜蛾幼虫

在研究拟南芥PEN1基因(at4g15340)的功能时,作者注意到过表达PEN1的转基因植株对小菜蛾的侵袭表现出较强的抗性(图1A, B),而饲喂35Spro:PEN1转基因植株的小菜蛾幼虫存活率明显低于非转基因对照(图1C)。据报道,PEN1是挥发性DMNT生物合成的关键酶,作者对35Spro:PEN1转基因植物的代谢组(GC-MS)分析也证实了这一点。DMNT富集且能被小菜蛾侵染而高度诱导,表明DMNT可能在植物对这种咀嚼昆虫的抗性中发挥作用。为了验证这一假设,作者合成了DMNT,并在小菜蛾幼虫取食前喷洒在甘蓝型油菜叶片上;这一生物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叶片相比,DMNT处理的叶片被吃掉的数量要少得多(图1D)。为了确定小菜蛾幼虫是否能感知DMNT并避免挥发性化学物质,作者进行了昆虫偏好试验。作者在玻璃试管的两端分别放置含有DMNT或石蜡油的饲料作为对照,并放置四龄小菜蛾。小菜蛾幼虫在管中心。如图1E所示,10-120 min后,小菜蛾幼虫离开DMNT侧的数量显著增加,表明小菜蛾幼虫感知并避开DMNT(图1E)。

图1 DMNT驱杀小菜蛾幼虫

同时,用含DMNT或石蜡油的饲料饲喂二龄幼虫,并对其成活率进行评分,研究该化合物是否能直接杀灭害虫。暴露于DMNT120h后,50%幼虫死亡,幼虫生长和化蛹率受到严重影响(图1F-I)。分别对小菜蛾幼虫饲喂含有0.7、7和70 μM DMNT的饲料,观察到剂量没有显著影响(图1)。随后作者选择了7 mM的DMNT用量进行进一步研究。

DMNT处理下,小菜蛾幼虫的采食量显著降低,排便减少,表明小菜蛾幼虫可能因饥饿而死亡。为了验证这一假设,作者比较了DMNT处理和饥饿(通过停止饲料喂养)对幼虫的死亡率的时间过程。如图2A所示,DMNT处理的小菜蛾幼虫比饥饿处理的至少早12小时死亡。此外,饥饿的幼虫在死亡时的身体比DMNT处理的幼虫小得多,表明小菜蛾幼虫很可能被DMNT迅速毒死,而不是被DMNT引起的饥饿杀死。鉴于DMNT对小菜蛾幼虫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作者假设DMNT暴露48小时后,小菜蛾幼虫的肠道和中肠消化能力下降,以测定消化能力的指标——消化酶脂肪酶的活性。与对照组相比,DMNT处理的幼虫脂肪酶活性显著降低,这表明它们的肠道功能确实被破坏了(图2B)。
02DMNT处理可破坏小菜蛾幼虫的中肠屏障
为了确定DMNT导致害虫死亡的可能原因,作者进行了“Smurf 测试”,以检测昆虫中肠泄漏问题。这个测试使用蓝色染料,酸性蓝9钠盐;这种染料的分子量为792.85,由于太大而不能被动地通过肠道屏障,这使得它成为揭示肠道上皮内膜状态的有用工具。作者把染料加到草料中,让幼虫进食1小时,然后在不染色的情况下放回草料6小时(图2C)。饲喂期结束时,对照幼虫已将染料排出体外,未见染料在体内明显积聚。相比之下,DMNT处理的幼虫在中肠和周围组织中保留了大量的染料(图2D),有效地使幼虫变成蓝色,就像蓝精灵卡通人物一样。对蓝色(蓝精灵)和正常(非蓝精灵)幼虫的定量评估表明,DMNT处理产生的蓝精灵幼虫数量是未处理的三倍(图2E)。这些结果表明,DMNT导致幼虫中肠损伤,并导致更高的通透性。

图二 DMNT对小菜蛾幼虫的中肠屏障进行破坏03PM被DMNT损坏

从对照和DMNT处理的幼虫中分离和解剖PM,在立体显微镜下进行结构对比分析。DMNT处理48小时后,PM变薄变松,而对照样品的PM保持完整和丰满(图3A, B)。为了进一步记录观察到的中肠损伤,作者对DMNT处理24-48小时的幼虫进行横切。苏木精-伊红(HE)染色显示对照幼虫的PM厚且完整(图3C, E),而DMNT处理24小时的幼虫PM薄且在某些区域不连续(图3D)。这种效果在暴露于 DMNT 48 小时后变得更加明显,因为 PM 完全被破坏并且肠内容物接近肠壁,几个肠上皮细胞从上皮壁溢出(图 3F)。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验证了这些结果(图 3G,H)。

图三 DMNT处理破坏了营养基质(PM)结构04DMNT抑制mucin-like基因PxMucin的表达

为了研究DMNT对小菜蛾幼虫的作用机制,作者进行了全转录组测序(RNA-seq)分析。与对照组相比,DMNT处理12小时后,有189个基因差异表达,有62个基因上调,127个基因下调。KEGG富集分析表明,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属于20多种不同的代谢途径,包括酪氨酸、嘌呤和碳代谢、蛋白酶体、蜡质和长寿调节,与小菜蛾幼虫发育缺陷相吻合。一种编码黏蛋白样蛋白的蛋白质引起了作者的注意,因为据报道其蛋白质会在PM中积累(图4)。DMNT处理48小时后,与对照幼虫相比,PxMucin转录水平显著下调(图4B, C)。然后,作者利用体外转录技术合成了针对PxMucin的双链RNA (dsRNA),并用覆盖有该dsRNA的拟南芥叶片喂养小菜蛾幼虫,结果导致生长、存活率和化蛹率显著降低,以及幼虫体变轻(图4F-I)。此外,dsrna喂养的幼虫的横切面显示PM结构变薄并在某些区域消失(图4J, K),观察结果与DMNT处理的幼虫相似(图3),表明DMNT可能通过抑制PxMucin表达部分破坏PM。


图4 DMNT通过抑制黏液蛋白样基因PxMucin破坏小菜蛾幼虫的营养基质(PM)结构05肠道微生物对DMNT功能至关重要

在小菜蛾PM和幼虫发育过程中,作者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混合物,有效地降低了中肠微生物区系。因此,作者用添加了抗生素的饲料喂养二龄幼虫。与蚊虫实验结果相比,抗生素处理对小菜蛾幼虫的存活率和化蛹率没有显著影响(图5A, B)。与此一致的是,横切面和HE染色显示,即使在抗生素混合物去除中肠微生物群后,PM仍然完整,这表明小菜蛾PM的形成和维持并不依赖于中肠微生物群。

为了测试中肠微生物是否会导致DMNT诱导的昆虫死亡,作者接下来将幼虫暴露在抗生素和DMNT的组合中。作者的结果表明,添加抗生素后,DMNT对小菜蛾的影响完全消除。这些结果也表明,抗生素处理后DMNT毒性的丧失扩大到保护PM结构免受DMNT诱导的损伤的可能性。

因此,作者对处理过的幼虫进行横切面和HE染色来验证这一假设。恰恰相反,中肠切片显示单独使用DMNT或联合使用DMNT和抗生素处理后的PM结构同样受损,表明活跃的肠道菌群有助于DMNT诱导的PM损伤,导致幼虫死亡,但肠道菌群并不直接影响PM(图5E-H)。此外,作者确定与对照组相比,DMNT损伤PM时,中肠菌群更容易通过PM屏障入侵中肠细胞(图5I, J)。


图5 中肠微生物对与DMNT介导的小菜蛾幼虫杀灭过程中是必需

06DMNT会导致肠道微生物数量失衡

作者进一步研究了DMNT处理后中肠系统内部微生物群的组成。基于16S rDNA测序的中肠微生物主成分分析显示,DMNT处理显著干扰了小菜蛾幼虫中肠微生物区系组成,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等18个门的丰度在DMNT处理后发生了强烈的变化(图6A)。例如,与对照相比,dmnt处理后的幼虫中厚壁菌门细菌Enterococcus富集了约85倍(图6B)。

作者发现,当幼虫生长到二龄阶段时,抗生素鸡尾酒几乎杀死了肠道中的微生物群。与抗生素处理对照相比,不饲喂DMNT时,肠道微生物显著降低了幼虫的存活率或化蛹率,而与DMNT同时饲喂肠道微生物则显著增强了DMNT处理的效果,120小时时所有幼虫均死亡,最终未化蛹(图6C, D)。此外,作者还检测了一种免疫因子溶菌酶的基因表达水平。RT-PCR结果显示,DMNT处理后48 ~ 72 h,幼虫肠道溶菌酶表达明显下调,说明DMNT处理后幼虫抵御病原菌侵袭的能力减弱。

图6 DMNT处理对小菜蛾幼虫的中肠菌群组成有影响

总结


作者描述了自然代谢物DMNT、中肠菌群和昆虫宿主死亡之间的相互作用。DMNT影响PM结构和杀死害虫的能力需要昆虫中肠菌群的帮助,这可能是其他生物中的普遍现象,并解释了如何防止肠道菌群感染其宿主。
相关阅读

用户文章∣代谢组+微生物揭示中国地方性骨关节炎大骨节病患者肠道菌群和代谢物的变化-代谢组学专题

用户文章∣微生物组+代谢组联合分析揭示了直肠癌中共生细菌和代谢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代谢组学专题

用户文章Food Chemistry | 基于芳香族氨基酸代谢研究臭豆腐卤中关键风味物质的形成机制

用户文章-FC|金枪鱼卵多肽ICRD和LCGEC因Keap1/Nrf2-ARE和肠道微生物群的调控而具有抗氧化活性|代谢组学专题

点击下方图片进入云平台资料汇总:


所见即所得,绘图高规格联川云平台,让科研更自由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