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改革开放40年通信访谈 | 舒华英:四十年通信业,真正的“零的突破”

党博文 通信产业网 2019-07-01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国家的通信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日前,北京邮电大学教授、中国通信学会会士舒华英在接受《通信产业报》(网)记者采访时,回顾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通信发展的历史,并表示,四十年来,我国通信业发展是从无到有,从跟随到引领,真正的实现了“零的突破”。


改革开放四十年:通信业“零的突破”


舒华英,1945年生人,可谓是真正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以来通信业的变迁的一代人,谈及这四十年来我国通信业最显著变化在哪时,舒华英如数家珍,从通信设备数量上、用户数量、通信网络质量三方面分别阐述了这四十年来通信业翻天覆地的变化。


通信设备数量上,据舒华英回忆,1987有着9亿人口的大陆,电话数量不足200万,还不足香港地区的人口数量,时间推到1982年,当时全国只有600万电话设备,其中人工手摇电话占据主流,大城市中有部分步进制电话,而当时的日本东京都一个城市就拥有650万台,而且在步进制电话的比例上也占优,在四十年的发展之后,我国不仅在通信设备的数量上位于世界前列,在国家通信网络、移动通信网络也均处于世界领先。



“不可同日而语”是舒华英对四十年来我国用户数量变化的概括,舒华英表示,曾经,固定电话是身份的象征,不到一定级别家中根本不可能安装电话,1978年我国固定电话年末用户只有193万户,那个时候还没有移动电话,四十年来,我们从固定电话走到大哥大、小灵通再走到功能机,而现在智能手机几乎已经普及,数据显示,在1988年到1997年的十年间,我国经历了移动通信发展的进入第一个高峰期,移动交换机容量从不到3万户猛增到2585.7万户,10年间增长861倍,当今,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移动用户总数更是超过15亿,现在的零距离的智慧生活是四十年前无法想象的未来。


谈及通信网络质量方面,舒华英表示,1978年,我国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仍停留再发达国家四五十年代的水平,当时的通信状况基本可以用“装不上、打不通、听不清”来形容,除此之外,以程控交换机、光纤等为代表通信设备,都是从日本美国进口,如今,我们的通信设备制造商已经占据了世界的主要份额。


“这些成绩不仅见证了我国通信业从无到有实现“零的突破”,也见证了我国在国际通信业中身份上的转变。”舒华英感慨到。


通信四十年:从跟随到引领


在舒华英看来,四十年来,我国在国际通信业中身份的转变,就像是从“学生”转变为“老师”的过程,而最能代表这一身份转变的案例,无疑是我国移动通信技取得的成绩与我国交换机技术的进步。


舒华英表示,我国在移动通信标准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我国移动通信领域经历了“2G跟随、3G突破、4G并进”的阶段,特别是3G阶段,我国提出的TDS-CDMA通信标准首次进入世界范围,这是我国移动通信业“零的突破”,在4G时代我们更是和国外先进通信业“平起平坐”,在即将到来的5G时代,以华为、中兴、等为代表的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企业更是在标准制定、前沿技术研发和网络建设实践等领域全面崛起,站在了全球技术创新的最前列,在移动通信的标准上,中国的声音越来越多。



此外,我国交换机技术的不断进步也是我通信业身份转变最重要的“见证者”。


交换机作为信息传递的“高速公路”,是最底层信息安全的保障者,如果关键信息在链路层直接被窃取转发,那么再完善的信息安全产品也无法保障安全,我们从最早的摇把子电话过度到步进制、纵横制电话交换机直到现在的程控电话交换机,然而这些交换机在技术标准、组网标准都是国外提出。


舒华英表示,自主交换机的研发成功,是我国通信业最具里程碑的事件之一。据舒华英回忆,1991年,由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与中国邮电工业总公司联合研制的我国第一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数字程控交换机HJD04,这台大型数字程控交换机的研制成功,打破了西方世界所谓的“中国自己造不出大容量程控交换机”的预言,也标志着“七国八制”长期垄断中国程控交换机市场格局的终结,从根本上扭转了我国电信网现代化建设受制于人的被动态势。而如今,在全光交换机的时代,我们国家也正在慢慢从跟随者到领跑者的角色转变,在技术和标准与发达国家的发展几乎是同步。


通信业的下一站:任重道远


技术,是通信业进步的原动力,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通信业的发展历程,既离不开市场,更离不开技术,在舒华英看来,我们之所以在四十年来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不仅是国家对于通信业的大力


支持,更是每一个通信人艰苦卓绝的奋斗得来,然而在之后,我国通信业的道路仍任重道远。


舒华英表示,通信业自诞生其意义甚至超过了交通建设,为了进一步改革开放,国家大量的投资给予通信业极大的力量与支持,然而,目前有许多企业太注重当前利益的发展,在“内功修炼”明显不足,操作软件与集成电路一直是我国信息技术的软肋,在集成电路方面,我国的进口每年达到数千亿美元,在操作软件方面,我国仍不具备一款完全自主研发具有良好广适用性的软件,抛开企业利益,围绕核心技术我们必须端正态度,核心技术的缺失无异是“丰墙峭阯”。


此外是人才的培养,舒华英表示,在改革开放初期,通信领域的人才培养几乎都集中在全国的几个院校之中,这也从某种程度上抑制了我国通信业的发展,对于目前通信业的发咋,我国在通信运营维护、通信设备制造的人才稍显不足,仍需要大量通信业人才扎根潜心研究。


“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发展自身的核心技术,才能避免在产业链上被别人卡住脖子,而从基础做起是发展核心技术的不二法门。”舒华英强调。


更多访谈点击:纪念改革开放40年通信特别专题——我们的四十年

http://www.ccidcom.com/special/2018gaige40.html



推荐阅读

文 / 通信产业报(网) 党博文

编辑 / 王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