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一年,5G融合应用规模化发展如何?
“扬帆”一年:5G应用大生态已来
5G应用“扬帆”计划实施已整一年。2021年7月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印发《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明确指出5G融合应用是促进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重要引擎。《行动计划》为5G应用发展明确了目标、路径,明确了未来三年5G发展目标,从标准体系构建、产业基础强化、信息消费升级、行业应用深化、社会民生服务、网络能力强基、应用生态融通、安全保障提升等方面提出了八大专项行动。
在当前5G融合应用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期,《行动计划》对于5G下一阶段发展具有指引意义。顶层设计明确之后,《行动计划》发布一年的时间里,通信产业链和各部门协同推进发展5G应用。5G应用关键指标大幅提升、5G应用在重点领域开始加速推进。但当前我国5G应用在融合深度、覆盖领域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在不同行业推广5G应用面临着技术融合难度大、规模化复制难等堵点,亟须统筹各方力量,加快形成建用结合的良性发展模式。
以点带面突破
5G应用在重点领域开始加速推进。个人消费领域,5G消息、5G新通话等新业务和新业态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垂直行业领域,5G应用已覆盖交通、医疗、教育、文旅等诸多领域,案例累计达到2.3万个。工业互联网已应用于45个国民经济大类,涵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等各个环节。
三大运营商作为5G建设和应用落地的主力军,与合作伙伴共建5G专网及应用,积极推动5G项目在全国落地,在赋能行业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5G专网作为使能千行百业加快数字化转型的网络基础,为运营商打开新的增长空间的同时,对整个数字经济和产业数字化发展意义重大。5G专网是行业借助运营商5G网络实现智能化的关键因素。在行业数字化转型驱动数字中国建设的大背景下,各行业用户对于5G专网部署的需求将进一步提升。
在《行动计划》中提出建成超过3000个5G行业虚拟专网。截至目前,我国已部署5G行业虚拟专网至6518个,覆盖国民经济97个大类中的40个,包括工业、教育、文旅、医疗、交通等多个行业,形成一批具有商业价值的典型应用场景,为5G应用创新发展与批量复制打下坚实基础。
目前,中国电信已累计打造了5G定制网项目超2500个,累计5G行业商用项目超6000个;中国联通打造超过400个5G应用场景,3500个5G行业虚拟专网项目,6000个5G商业化行业应用项目;中国移动已累计落地5G项目超8600个,打造了200个5G龙头项目,最新5G专网数量4400余个,并带动DICT项目签约金额超160亿元。
中国电信5G定制网商用项目已覆盖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的全部15个重点行业。同时,在2021年,中国电信还积极促进5G、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与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深度融合,打造1200余个5G定制网项目、200余个标杆项目,服务1000万余个行业客户。
中国联通落地750余个智慧城市项目,为超过17万个行政村提供数字乡村服务,以数据要素推动政府治理与服务模式创新。深耕钢铁、采矿、教育、文旅、医疗等20多个细分行业,打造500多个5G灯塔项目、5000多个5G商业化行业应用项目。
中国移动已累计落地5G项目超8600个,在18家A+级钢铁企业中已落地13家,国内排名前十集的集装箱港口全部落地。不仅如此,中国移动智慧矿山建设超200家,5G智慧工厂落地1000余家,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展开深度合作,签约5G智慧电力项目180余个。
5G应用生态正在形成
5G应用的主战场在赋能实体经济、在赋能千行百业。这就决定了5G应用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系统性的工程,不仅需要产业链上下游多方主体间广泛参与,开展“团体”合作,也亟需政府部门间通力协作,加大支持和引导力度,推动形成5G应用的大融合、大生态。
《行动计划》提出了打好5G应用“扬帆远航”发展的三个“团体赛”:打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团体赛”、打好5G行业企业间深度合作的“团体赛”和打好5G各级政府间协同联动的“团体赛”。
5G融合应用赋能千行百业,涉及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目前通信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包括基础电信企业、设备制造企业、垂直行业、信息技术、互联网等产业各方正在积极下场“参赛”。
网络建设上,按照适度超前原则,我国稳步推进5G基站建设。5G网络覆盖正由城市城区向县乡延伸,中国5G的网络覆盖广度、深度进一步提升,目前已建成5G基站170万个,成为全球首个基于独立组网模式规模建设5G网络的国家,5G基站占移动基站总数的比例为16%。
技术融合方面,5G在实体经济等领域发挥乘数效应,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相互融合,发挥好技术间的协同互补优势,不断支撑5G应用新蓝海。
政策支持方面,各地通过降成本、促建设、推应用等多种手段为5G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保障,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截至去年年底,出台支持5G建设相关政策的省份占比达到100%,出台支持5G应用相关政策的省份占比近84%,出台支持5G产业相关政策的省份占比超过70%。
联合创新方面,各地5G创新载体加快发展,5G创新能力快速提升,集聚了更多创新要素和资源。地方5G联盟、创新中心、实验室以推进5G应用和产业为主线,积极发挥创新孵化、成果对接、合作交流等作用,共同构建行业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5G应用和产业生态。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东部地区5G创新载体数量处于全国前列,5G技术标准研发、应用创新成果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此外,各地积极参与工信部举办的“绽放杯”5G应用大赛,获奖项目情况也反映了各地5G应用创新成果水平不断提升、走深走实。
仍有挑战
5G应用生态蓬勃发展,但尚未形成成熟稳定的应用产业生态。《行动计划》指出,构建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协同联动的机制,形成政府部门引导、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协同的5G应用融通创新模式。培育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5G应用解决方案供应商,形成100种以上的5G应用解决方案。完成基础共性和重点行业5G应用标准体系框架,研制30项以上重点行业标准。
目前我国5G产业链企业的合作主要以单个项目为主,呈现多点开花状态。业内专家表示,行业内亟须组建一个共性技术研究平台,需要政府、运营商、设备商、行业内的龙头企业等参与进来,联合突破5G应用中存在的困难。同时培育一批专注应用落地的应用解决方案供应商,有效打通产业链各环节,共筑良好产业生态。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舒华英在接受《通信产业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5G技术产业能力不断提升,网络和用户规模全球领先。5G目前主要的问题是行业应用,需要找到切入点。无论是传统制造业还是城市治理,需要整体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的提高,这不是单个企业的问题,涉及到行业、地区和甚至整个国家。
5G应用深度、广度还需突破。在应用深度上,应用带动效应不足。在应用广度上,5G应用少、变现难等问题比较突出。专家建议,加强推进5G行业应用和个人应用协同发展。推动5G应用规模集聚,规划应用发展布局,加快各地5G应用示范区建设。《行动计划》强调“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在5G应用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释放消费市场、垂直行业、社会民生等方面对5G应用的需求潜力,激发5G应用创新活力。业内人士表示,过去5G发展靠的投资拉动和政策引导,但是5G向纵深发展还是要靠需求牵引。
此外,目前5G产业发展短板尚待补齐。突破5G应用关键环节上,《行动计划》指出,构建5G应用标准体系。加快研制芯片/模组、网络、平台、安全体系架构、应用需求、术语定义等基础共性标准。开展5G确定性网络、增强上行速率、高精度定位、抗电磁干扰等面向行业需求的增强技术标准研究,加快创新技术和应用向标准转化。加快重点行业融合应用标准制定,推进行业融合终端、网络建设标准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