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特稿 | 2024年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形势展望
【关键词】数字经济 发展形势 展望
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持续释放经济增长“第二曲线”作用,拉动投资、消费、贸易、就业等领域修复增长,助力经济固本培元,加速向内生式增长转变。展望2024年,我国数字经济要素、产业、应用新赛道加速布局,算力经济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多层次数据要素市场谋篇布局加快,数字产业不断释放发展新活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引领新型工业化建设,数字经济高水平开放全面推进。
一、对2024年形势的基本判断
(一)数字经济持续保持增长韧性,要素、产业、应用新赛道将加快拓展
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在小幅波动中走向稳定增长,成为国内经济回升向好的主要增长引擎,创新动能厚积薄发,高质量发展根基不断夯实。前三季度,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投资累计增速10.2%,比同期工业投资增速高1.2个百分点,芯片、人工智能等领域相关生产设备的生产快速增长,为新动能成长壮大打下良好基础;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5%,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1-10月份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4%,“新主播”“新消费”“新国潮”等模式再度激活网络消费空间;以智能网联汽车为代表的优势数字产品出口增长加快,10月份同比增长88.5%,突显我国数字经济优势产能“走出去”成效显著。
展望2024年,数字经济增长韧性和发展活力将持续彰显,数据要素、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等数字经济新赛道系统布局步伐加快,各地方围绕中国式数字经济发展路径探索,协同推进生态升级和细化实施。一方面,在国家数据局机构建设落实落细的牵引下,地方将以数据局工作体系构建为引领,加快构建广覆盖、全要素、深融合、促共享的数字经济发展格局,推进数据要素市场机制创新,突破技术产业发展“无人区”,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各地将进一步把数字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数实融合领域,协同推进各类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激发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活力,推动数字贸易高水平开放,提升数字经济整体发展质量。
(二)东数西算建设进入转折期,算力经济将为区域均衡发展带来新契机
2023年,“东数西算”工程各大枢纽节点建设进入提速升级新阶段,一批重大示范项目开工建设,以绿色低碳、集约高效、自主可控为特点的数据中心建设运营新模式不断涌现,行业生态不断完善。一是政策支持“有力度”,8个算力枢纽节点地区相继成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专班,制定出台实施方案、专项规划、相关支持政策等,形成工程建设统筹发展格局。二是重大项目“上规模”,节点地区统筹中央预算内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支持数据中心、直联网络、绿电供给、网络安全等工程专项及配套项目建设,吸引各类要素资源加速汇聚。三是网络跨域互联“提速度”,东西部重要节点城市间的直达链路大量开通,光纤直连传输时延降低至20毫秒以内,互联网接入成本显著降低。四是产业生态“现活力”,各节点地区积极推动重点行业领域优秀应用实践,围绕数据和算力加快建链强链,搭建多层次交流促进平台,创新活跃、主体多样、互促共进的生态体系逐步形成。
展望2024年,随着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大量释放,各地进一步加强智算中心、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等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全国算力总规模年均增长达30%,从“通用算力集中部署”向“多样性算力按需供给”加快转变。互联网络架构持续优化,布局建设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和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促进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网络互联架构加速形成,助推多样化算力融入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支撑算力高效互补。同时,围绕算力协同融合的产业创新动力持续增强,计算架构、计算方式和算法创新加快,算力相关软硬件生态体系将不断丰富。
(三)数据要素价值化加快探索,多层次要素市场建设将实现创新突破
2023年,多地探索落实数据基础制度,加快数据服务生态建设,推动数据应用场景创新,不断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一是数据基础制度“地方方案”加快出台。20多个省市发布数据条例,在数据确权、流通、使用、治理等方面探索适用本地的制度措施。25余份行业数据流通规则发布,推动大数据在交通、医疗、金融、农业、工业等领域的流通应用与制度探索。二是数据流通服务生态正在形成,多地加大“数商”生态培育力度,以专业化服务促进数据高水平流通利用。如,上海举办2023首届全国数商大赛,签约数商800家,杭州开展基石数商、星火数商分类标准研制和培育发展。三是数据场景创新不断突破,公共数据开放、行业数据开发、数据出境等场景建设正在成势。如,厦门开放45个部门5亿多条数据,支撑普惠金融、信易贷等52个应用场景以及中国人工智能大赛等赛事活动;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上线全国首个工业数据交易专区;上海建设国际数据港,开展全球供应链数据流通与信息共享、文化与数字内容出海、跨境电商直播等场景创新试点。
展望2024年,国家数据局将围绕数据基础制度建设,以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为切入口,全面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建设发展。在此基础上,各地将推动数据治理机构的调整优化,央地协同、纵横贯通的数据治理体系建设将建立,确权授权、供给流通、收益分配、安全监管等基础制度将细化落实。先行地方将深入探索大数据集团运行模式,推动政府数据资源统建统管,培育打造数据要素集聚区,引导数据流通交易平台规范建设,发展数据经纪人、数据超市等新模式,多层次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将提速发展。
(四)数字产业化形成创新爆点,数字产业内生增长动力和活力持续孕育
2023年,数字产业整体保持增长态势,“硬制造”类行业恢复相对较慢,“软服务”类行业成为主要增长引擎,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热度提升,不断激发增长新动能。一方面,核心产业“软硬分化”势头明显。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电信、规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等行业收入较快增长,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6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相比之下,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持续承压,规上行业收入有所下降,智能手机、微型计算机设备等主要产品产量增长速度减缓,部分重点省市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均下降明显。另一方面,新兴产业布局热度持续提升。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及产品、应用的快速演进,智算中心、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模型等领域创新动能积累增强。全国已有超过30个城市正在建设或提出建设智算中心,浙江、北京等地均提出要加快建设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平台;重点企业纷纷加大人工智能大模型研发和应用投入,人工智能大模型相继发布,政务、金融、科学研究、城市治理等领域大模型应用项目大量涌现。
展望2024年,在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技术赋能下,消费电子、智能装备、智能网联汽车、行业智能等领域新产品、新应用发展提速,将有可能催生出更多的数字经济新动能。Gartner预计AIGC行业将在2-5年内进入成熟期,发展潜力和应用空间巨大。一方面,人工智能大模型全链条和专用化布局将引领行业持续增长,阿里、百度、华为等加大从芯片、平台到终端、应用投资力度,智源、商汤、科大讯飞等注重专用领域的垂直应用场景建构。另一方面,“AIGC+”产品创新将引爆行业新的增长点,苹果正推动“AIGC+”应用向手机、头显等终端延伸,这也将成为我数字企业产品创新的重要途径。
(五)数实融合发展主线日益明确,制造业数字化将引领新型工业化进程
2023年,各地相继开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专项行动,从政策支持、供给优化、标准引导等方面系统构建产业转型服务生态。截至目前,全国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增长至59.4%、77.6%。一是转型支持不断加大。多地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大力投入数字化转型标杆项目建设,如云南数字化转型项目补助经费达3890万元,带动企业投资项目建设经费152亿元。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启动,通过中央定额奖励、城市专项支持等方式对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进行资金支持。二是转型供给持续丰富。多地大力建设数字化转型服务商资源池,汇聚和培育领域专家、专业机构、解决方案等优势资源,深入企业把脉问诊,提升精准服务能力。面向中小企业的“小快轻准”解决方案加快推广,全国共征集1200余家服务商、1718项服务产品、支持7000余家中小企业完成数字化改造。三是转型标准加快完善。《数字化转型价值效益参考模型》国家标准正式发布,5项数字化转型国家标准立项,北京、厦门等推进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浙江、江苏、山东、云南等地推行智能工厂、数据要素、企业数据官、转型服务、转型评估等领域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引导数字化转型规范发展。
展望2024年,人工智能大模型引发产业创新范式根本性变革,基础支撑、开发框架、模型服务等多层次产业布局加快,政务、办公、娱乐、教育、工业等领域多样化应用场景探索建设,或将成为我国产业换道发展的重要机遇。面对国际竞争加剧、产业外迁隐患加大等风险,数字产业高端化发展加快布局,以AI大模型为引领的开源创新快速推进,带动消费电子等领域新一轮软硬件产品升级换代,促进产业链网络化协同、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供应链调整优化等发展,不断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六)数字经济多级格局持续演化,数字经济高水平开放将在探索中前进
2023年,全球数字经济呈现多极演化态势,技术主导权竞争加剧,西方国家加快构建完善包括美国-欧盟技术和贸易委员会(TTC)、美英《大西洋宣言》、美日荷三方协议等在内的多元化联盟体系,在人工智能(AI)、6G、在线平台和量子科技等领域开展以意识形态为基础的国际合作,新加坡、印度、越南等新兴经济体以国家利益为前提推进更多领域数字合作。面对国际格局调整大势,我国立足全球发展倡议框架,以共享数字经济红利为前提致力推动全球共享发展,扩大多元化数字贸易,共建数字经贸合作机制平台,倡导数字治理国际规则“中国方案”,持续探索数字经济的制度型高水平开放发展路径。
展望2024年,俄乌冲突、巴以冲突的影响将持续深化,全球地缘政治格局持续深入调整,世界主要国家将立足本国数字化战略自主诉求,输出符合本国价值观的规则和治理主张,推动以利益为导向的数字经贸合作,全球数字经济治理碎片化、数字贸易内向化发展态势依然明显。一方面,随着《数据治理法案》《数字服务法案》《数字市场法案》落地实施,欧盟将进一步强化对进入本土市场的数字企业及产品的审查和监管,加大我国优势平台企业在欧盟的经营风险。另一方面,美国、欧盟依托双多边机制建设,将持续加强在技术、数据、供应链等领域的合作,通过数据接口访问、信息共享、联合执法、标准制定等方式,全方位制约我参与技术贸易和数字治理。为更好应对全球数字经贸格局变化,我将全面推进中国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的谈判,依托《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推进更广范围的数字经贸合作,加快与高标准国际数字规则兼容对接,扩大数字经济助力抗疫和经济复苏、基础设施建设的交流合作。
二、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2024年乃至未来更长一段时期,围绕数字竞争力的大国博弈持续加剧,我数字经济发展“两头承压”明显,挑战形势逼人。与此同时,国内经济支撑动能逐步恢复,优势要素加快向数字经济领域集聚,发展新动力正在形成,但仍面临制度不清晰、市场不统一等约束,新动力传导、放大、带动效应释放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一)从国内环境看,经济恢复和产业升级需求叠加,制度缺失、供需错配等因素制约快速发展
在国内外发展大环境下,产业投资扩张期尚未到来,企业新服务、新业态增长空间一定程度受到挤压,加之相关市场配套制度不完善、加剧过度竞争,短期内难以快速形成大规模的发展势能。一是新兴业态发展相对缓慢。比如,数据资产评估、确权交易、流通服务等领域新兴企业成长周期短、规模体量小、业务不成熟,尚未具备大企业、大平台、大生态能力。二是基础制度实施仍不清晰。比如,数据训练、数据流通、数据使用等配套制度缺失,合法合规边界不清晰,服务商受限于数据来源和内容限制等要求,需先行筛选数据再使用数据,很有可能会对冲掉大量数据训练和使用价值。三是过度竞争激化要素矛盾。比如,“百模大战”导致高性能芯片争夺加剧,越来越多的地方和企业更倾向自行部署用于AI训练的智算中心和云平台,反而造成技术、应用、基础设施难以形成强大合力。
(二)从国际竞争看,围绕数字竞争力的全球战略布局全面升级,塑造数字经济长期优势的国家竞争加剧
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竞争主赛道。各国均结合本土优势加强战略部署和持续发力,进而对我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形成竞争、遏制或是追赶之势,我数字经济发展不进则退、慢进亦退。一是围绕数字技术的全球竞争加剧。发达国家加快战略布局,美国实施《国家人工智能研发战略计划》、英国发布《国家量子战略》、韩国推出“未来半导体技术路线图”。同时,美西方加快构建“技术—产业”同盟,美国与欧盟就深化人工智能计划、量子研发、6G技术等合作达成共识,美日明确开展芯片合作。二是针对数字化能力升级的遏制在加大。美国联合多国全方位对我进行打压“围堵”,我技术引进、产业升级和国际合作挑战形势加剧。如,美日荷三国对我实施半导体技术出口的联合“禁令”,美国最新实体清单涵盖工业软件、人工智能、芯片、通信技术等领域,制裁范围和力度不断加大。三是瞄准数字产业分工优势的追赶在加快。印度、越南等新兴经济体充分利用成本优势,加大政策优惠力度,积极承接领先国家的数字产业链、供应链转移,对我数字产业发展形成“快速赶超”。如,越南已成为“世界上电脑、消费电子第二大提供国”,戴尔、三星、LG、苹果等纷纷在越布局新的供应链,形成对我产业链的分流效应。
三、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下,需要立足我国大市场大应用优势,更深刻地认识数字经济创新规律和变道机遇,把握新市场孕育、新优势构建机会,系统布局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价值化,优化发展环境,争取更多发展的战略主动。
(一)推进数字产业化高质量发展
一是推进新兴产业持续发展壮大,开展新一轮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工作,推广扩大试点示范效应,提高大数据领域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水平,开展星级基地遴选评价,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引导各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二是支持地方发展数据标注、数据评估、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等新型数据产业,加大数据产品供给,推动形成数据产业赛道新蓝海。三是促进平台企业创新发展,鼓励平台企业参与国家科技创新项目,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平台企业参与国家重大攻关,促进科技创新和平台经济健康发展。
(二)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化
一是提升企业数据管理能力和数据供给质量,推动各地开展数据管理国家标准(DCMM)贯标,推进企业首席数据官(CDO)制度建设,推动企业构建数据驱动的管理体系和决策模式。二是加快数据资源标准体系建设,推进大数据领域全流程相关的国家标准建设,强化数据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撑作用。三是不断丰富数字化转型供给。依托“链主”企业、平台企业、转型促进中心等各类主体,打造数字化解决方案资源池,研制推广行业数字化转型水平评估标准,引导和带动多层次数字化转型实践。
(三)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制度创新
一是加强数据要素资源供给,鼓励互联网企业、电信运营商、大型工业机构开放数据资源,探索建设全国统一的数据登记平台。二是推进国家基础数据制度的落地实践,推动数据资产评估等国家标准研制,在重点地区开展数据资产登记试点,支持各地建立本省、市的落实文件,鼓励开展跨境数据流通的创新试点,探索打造自主可控的工业数据空间。三是深化数据要素的市场化运营,探索非公共数据的交易模式与合同模板,制定数据交易场所服务规范,拓展数据要素的应用场景,分行业、分领域制定场景应用指南。
(四)优化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环境
一是加强统筹布局,实施重大领域和关键事项“挂图作战”,明确责任主体和执行方,常态化跟踪工作进度,推动技术、数据、资金、人才等创新要素向重点产业加快汇聚和转化。二是推进生态构建,围绕重点产业链“强链补链稳链”,发挥“链主”企业、平台企业、生态主导型企业带动作用,协同打造产业应用和服务生态,贴近产业数字化关键领域部署关键技术和集成解决方案。
来源:赛迪智库
作者:赛迪智库数字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
编辑:晓燕
指导:新文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跨年思享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