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献速递 | 中国科学院大学李剑峰课题组 Angew Chemie 在MOFs光催化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李剑峰课题组 文献速递专栏 2022-11-23

第一作者:王杨

通讯作者:李剑峰

DOI:10.1002/anie.202211031


#本文亮点

首次提出并合成具有“维杂化”效应的多种2D-on-3D MOF异质结。

前言

2022年8月,Angew Chemie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大学李剑峰教授团队在MOFs光催化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该工作首次提出并合成2D-on-3D MOF异质结构,用于光催化产氢研究。论文第一作者为:王杨博士,通讯作者为:李剑峰教授。


背景介绍
MOF-on-MOF异质结构因其潜在的协同催化效应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但完成对其结构的精准调控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尤其是涉及同时控制异质结构中金属组分和结构维度。难点不仅在于需选择晶格匹配度高的MOFs分别作为主、客体实现金属组分多样化;还需要有效的制备策略去克服MOFs本能的“外延”生长模式去诱导材料发生维度改变。

本文所用仪器


图表解析

通过PVP辅助的动力学控制技术,以3D MOF UiO-66-NH2八面体为种子,在其(111)晶面上原位生长出一系列二维卟啉基MOFs,包括2D Cu,Zn,Cd,Ni,Co-TCPP MOF,突破性的实现了多组分2D-on-3D MOF异质结构的制备,并通过UV-vis,SEM,TEM,SAED,XRD,XAS,AFM,HAADF-mapping等表征技术成功证明了多组分2D-on-3D结构的形成。

进一步的Zeta电位测量结果表明,2D MOF覆盖层的晶核最初沉积在3D MOF种子晶面上的驱动力是靠静电吸引,控制着deposition过程。同时,PVP的参与和动力学调控对2D-on-3D结构的形成质量起着关键作用,决定了2D覆盖层growth过程。两者的有效配合可诱导外来MOF晶核进行“反外延”式生长,最终形成well-defined 2D-on-3D MOF结构。

在光催化产氢测试中,原位生长形成的2D-on-3D MOF结构可以产生明显的“维度杂化”效应,从而表现出超高的光催化活性。其中,2D-on-3D Cu的产氢速率最高可达1.19 mmol/(g·h),分别是2D Cu NS,3D UiO-66-NH2种子以及3D-on-3D Cu的542.3,60.9 和 37.3倍。电子顺磁波谱(EPR)分析和能带测量结果表明,光生电子是从UiO-66-NH2向Cu-TCPP MOF流动,具体为从Zr3+向Cu2+进行转移,作者认为2D-on-3D MOF的face-to-face接触模式将有利于这种电子转移,使得电子迁移速率加快,从而大幅提升电子-空穴分离效率,导致光催化活性显著提高,随后通过超快瞬态吸收光谱(TAS)给予了证明。


全文小结

本工作是首次提出2D-on-3D MOF的概念并成功合成。该类材料在光催化中展现出来的“维度杂化”效应为未来光催化剂改性策略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介绍

李剑峰,中国科学院大学大学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2011年加入中国科学院。2019年获得首届“Wiley-ACES Excellent Young Professor awards”;2019年获得首届“徐元植顺磁共振波谱学青年奖”。主要从事金属卟啉的合成与表征研究。在小分子配位(O2、NO、CO)的血红素衍生物及血红素催化反应中间体等领域,积累了以单晶X衍射,穆斯堡尔谱,电子顺磁共振,同步辐射X射线等作为研究方法的实践经验。在Nat. Commun.;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org. Chem.等国际一流期刊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王杨,博士后(中国科学院大学特别研究助理)
王杨博士于2021年在北京交通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加入中国科学院大学李剑峰课题组。主要从事MOFs光催化产氢,二氧化碳还原以及贵金属纳米晶形貌调控等研究,目前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或第一兼通讯作者身份在Angew. Chem.; Adv. Sci.; Chem. Mater.; J. Mater. Chem. A;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ChemSusChem; Nanoscale; J. Mater. Chem. C等杂志发表论文十余篇。

文献信息:
Yang Wang, Zhiyong Zhang, Jing Li, Yiwen Yuan, Jun Yang, Wei Xu, Pengfei An, Shibo Xi, Jianping Guo, Bo Liu, Jianfeng Li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DOI: 10.1002/anie.202211031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211031
 
往期回顾:

文献速递 | 深圳大学王进教授课题组 J. Colloid Interface Sci. 光电催化分解水

文献速递 | 江苏大学许晖&李华明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光催化CO₂转化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文献速递 | 江苏师范大学石新颖 Nanoscale 光催化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

 文献速递 | 华东理工大学 张金龙课题组 ACS 光催化CO₂还原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北京泊菲莱科技有限公司创立于2006年,是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开发智能化、高精度、高性能的高科技设备企业。泊菲莱科技拥有多种自主知识产权,现已应用于新能源、药物合成、精细化工等各类科研领域,在立足于国内市场的同时,多款产品也远销海外。泊菲莱科技荣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2020年北京市第一批“专精特新”企业等称号,企业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符合GB/T27922-2011《商品售后服务评价体系》五星级标准。泊菲莱科技不仅拥有雄厚的研发实力,也一直秉持着“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创见、实干、卓越”的企业精神,作为科技型高新企业,积极创导各类光源的尖端科技,不断革新,不断挑战,以卓越创新的进取精神,推动自身的不断成长和壮大。产品推荐

本文素材来源:李剑峰课题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