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宁德个展《有形之光》纽约启幕,审视摄影过程的本质和奥秘
王宁德个展《有形之光》
展期:2018年1月11日至2月17日
地点:美国纽约Bryce Wolkowitz画廊
“摄影”(photography)一词通常被人们认为是由约翰·赫歇尔(Sir John Herschel)爵士在1839年创造的,但事实上,早在1834年已经有巴西的赫克里斯·佛罗伦萨(Hércules Florence)先生用法文的“photographie”一词来形容他自己的实验。
无论如何,这个词的词源是相同的:基于希腊语φῶς(phōs),意思是“光”和γραφή(graphê),意思是“绘画,写作”,合起来就是“用光绘画”。
王宁德创作《有形之光》的方法避开了将图像固定到纸质媒介表面上的化学过程,转而将一张完整的图像在透明胶片上有组织的进行碎片化,当暴露于特定的照明时,呈现出来的就是一幅完整影子的图像。
最终的结果是,艺术家直接用光绘画,通过电脑和人手的劳作过程创造出幽灵般的图像。
王宁德通过《有形之光》这一系列影像装置作品来审视摄影过程的本质和奥秘。王宁德利用了摄影的过程而并非制作出严格意义上的照片。《有形之光》系列里的作品所呈现的效果更接近于老式的照相暗盒——一个仿佛悬浮在现实本身之上的幻影。此外,这些由数百个单位组成的网格图像颠覆了传统摄影惯常所见的独幅裁剪的作品。
在柏拉图的“洞穴寓言”中,墙上的阴影是囚犯的现实。虽然这个寓言是为了阐释柏拉图的形式论,但最能引起当代人瞩目的是寓言中对墙上阴影的集体迷恋的那种预言性描述。
王宁德把这些作品形容为有意的产生“虚幻的感觉”,它们实际上是对摄影作为一个整体的幻觉力量的洞察。而艺术家所选择的主题:天空,树林和云彩,都以表现和抽象两种形式表达了这一原则。作为一个系列作品,《有形之光》系列以独特的视角讨论图像本身的原素,重新定义了墙上谚语般的阴影带给我们的沉迷感觉。
Bryce Wolkowitz 画廊于1月11日举办王宁德的个展《有形之光》,这是画廊与跨媒介艺术家王宁德合作的首个展览。
有形之光-丛林04 创作时间:2017 尺寸138X198X5CM
有形之光-丛林 05 创作时间:2017 尺寸138X198X5CM
有形之光-理想天空滤色镜No.06 创作时间:2014 尺寸138X198X5CM
王 宁 德
________
王宁德,1995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摄影系,现工作生活在北京。自1999年以来,他参与了中国和国际上诸多的当代艺术展,并在不同的国家举办个展。近期参加的展览包括《对流—中巴当代艺术展》,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北京; 《中国8进程中的作品》,弗柯望博物馆,德国; 和个展《无名》,影像旧金山“艺术家焦点”特别项目,福特•梅森会展中心,旧金山;个展在M97画廊,上海,等。他的作品也被多家重要机构和个人收藏,如法国国家文化部,白兔美术馆,悉尼,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以及伯格收藏,香港等。
关于Bryce Wolkowitz画廊
________
自2002年成立以来,Bryce Wolkowitz画廊一直致力于代理探索艺术与技术融合之路的艺术家。画廊对一系列创新实践的全力支持,也扩展到了绘画和雕塑领域。
画廊在其代理艺术家的大型公共艺术创作方面,发挥了确保和指导的积极作用:包括José Parlá为世贸中心一号大楼完成的90英尺壁画,Jim Campbell于圣地亚哥机场的LED装置,以及Ben Rubin为《纽约时报》总部设计的互动装置。
作为国际摄影艺术经销商协会(AIPAD)的成员,画廊长期致力于展示专注于社会地域主题的摄影师,如加拿大环境摄影师Edward Burtynsky和现居阿姆斯特丹的人类学摄影师Jimmy Nelson。
Bryce Wolkowitz画廊还助力于出版艺术家专著和组织国际展览。
展览
人物
专访 | 李树峰:好的摄影节靠的不是张灯结彩,而是深刻的交流
征稿
“黄河水绕着准格尔流”2017“城市·故事”全国主题摄影大展
编辑:蒋得好
长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