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周末看展|埃文·奥拉夫:我的创作折射我的个人生活和信仰


这场名为《平行》的摄影展,呈现了荷兰当代摄影师埃文·奥拉夫(Erwin Olaf)在最近15年创作生涯中的近50件作品。其中数件作品皆为首次在中国展出。

展览标题“平行”是指奥拉夫创作中的平行能力——他高超的风格塑造、丰富的视觉经验与舞台下自传性的叙述平行共生。

展览并未展示其最为人知的作品,而是让观众聚焦其创作本身,试图挖掘精心构建的“高度风格化、编导式”的表象下的摄影语言。

展地:上海摄影艺术中心

  展期:2019年3月2日 -5月30日 

  费用:全票/40元  优惠票/30元


Erwin Olaf


埃文·奥拉夫


1959年出生于荷兰,是一位拥有丰富国际展览经验的艺术家,其作品被世界各地的艺术博物馆与画廊收藏,并已斩获多个赫赫有名的创作委托和奖项。在为荷兰皇室拍摄官方肖像,以及为国王威廉·亚历山大设计新欧元硬币后,在2018年,奥拉夫20年创作生涯中的500件重要艺术作品被荷兰国立博物馆纳入馆藏。如今,奥拉夫已经享誉国际,其摄影作品是荷兰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奥拉夫长期从事时尚摄影和广告拍摄,他的作品多诞生于摄影工作室中,有着风格化、编导式和舞台感的风格。他镜头中的人物往往妆容精致,神情冷静克制,呈现出如雕塑一般优雅的姿态。与此同时,在他的个人创作中,他更加注重观念和对摄影语言本身的解读,并且注入了摄影师自己丰富的个人经验。他的系列作品揭示了其创作的两个核心元素:其一是自传性,其二则是场面调度和舞台编演。完美主义的表象之下,隐藏着的摄影语言的言下之意。


肖像#5,《希望》系列,2005 © Erwin Olaf

厨房,《希望》系列,2005 © Erwin Olaf

练习,《希望》系列,2005 © Erwin Olaf


奥拉夫20多岁时,关注点和性有关。50多岁时,他越来越多地关注健康问题。这种暗示在不同阶段的作品都有呈现,如《成熟》(1999)《雨》(2004),以及《希望》2005)——在这三个系列中,奥拉夫把人的身体视为一种晴雨表,去体验年龄,体现衰老,以及人类面对疾病和健康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在“柏林”系列中,它展开得更混淆——一种真实与虚构的混淆,成人与孩子混淆。比如,本次展览的主视觉图片中,我们看到一个小丑站在跳板上,仿佛悬浮在水面之上,面朝着照片右侧坐在泳池边缘的人,他的身体看起来很健壮,但似乎犹豫不决。其实,他就是奥拉夫本人。作品暗示着肺气肿的带来的艰难——所有的运动都是挑战,靠近水汽时又令他难以呼吸。


新克尔恩浴池,《柏林》系列,2012 © Erwin Olaf


上海摄影艺术中心馆长刘香成在展览的前言中评价道,“作为一名摄影师,我深深地体会到,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他会希望自己一生的作品可以被看作是透过镜头对于生命的完整观察和思考,而不仅仅是单张图片的表面魅力。展览的策展人凯伦·史密斯(Karen Smith)认为,“展览标题的’平行’指的是奥拉夫作品中的高超的风格塑造、丰富的视觉体验与编导的舞台感下的自传性叙述之平行共生。同时,奥拉夫的作品有意识地关注不同形式的强权和强权下人类的脆弱,比如广告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媒介所塑造的大众审美。”


理发店《 雨 》系列 2004 © Erwin Olaf

冰淇淋店,《雨》系列,2004 © Erwin Olaf


作为一名艺术家,你有一个可以尽情表现的舞台。你必须将这个舞台用于表现那些你真正在意的、感受强烈的议题。这非常重要。

——埃文·奥拉夫


奥拉夫的作品扎根于荷兰历史和艺术传统,受到了摄影艺术前辈如赫尔穆特·牛顿(Helmut Newton)、罗伯特·梅普尔索普(Robert Mapplethorpe)等人的影响。同时,作为一名荷兰摄影师,奥拉夫也从荷兰艺术黄金时代的文化根基中获得给养。“我的早期创作受到其他摄影作品的影响,80年代,它们是我的主要灵感来源。在发展出自己的风格后,我意识到要与摄影保持距离,我的灵感来源应当远超摄影本身。总之,奥拉夫的构图风格反映了几个世纪的荷兰历史和传统艺术对其的影响,展示了摄影是如何与人类历史紧密相连。


格蕾丝肖像 《悲伤》系列2007 © Erwin Olaf

卡罗莱纳州,《悲伤》系列,2007 © Erwin Olaf


《悲伤》也许是最明显的例子,在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到伦勃朗和维米尔等大师作品的戏剧性和人物姿态。但是这些艺术家的灵感来源,常常是独特的荷兰式的世间百态。历史学家西蒙·沙玛曾对荷兰作出精妙概述:“西方世界很少有机会见证这样全方位包容的国家成就,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有此成果更是前所未见。”然而,沙玛也认为,恰恰是这个引导荷兰成为自由市场和平等社会的宗教,导致了荷兰人民一直生活在被幸福腐蚀的恐惧之中。

《分离》正是体现这种微妙的情景,它描述着艺术家本人与其母亲的关系。这不是一个容易的议题,因为从统计数据来看,荷兰的孩子是全欧洲幸福指数最高的,然而它也存在某种内部的坍塌。

图片装置作品《锁眼》更是对社会禁忌和羞耻的回应。在这些作品中,每个人物都背对观众,优雅、清醒、在淡漠而刻有时间痕迹的服装和场景里,向我们展示他们的背影,因此,无论是成人、青年还是儿童,都将自己作为一个谜题摆在我们眼前,只待我们凭借解读肢体语言的经验和本领去解答。


锁眼#3,《锁眼》系列,2011 © Erwin Olaf


锁眼#7,《锁眼》系列2011 © Erwin Olaf


作为创作者,我们要将自己置于文化语境中,如果不能站在一代又一代的创作者的肩膀上,我们很难取得成就。虽然如今的世界愈发全球化,但你始终有你的文化根基。

——埃文·奥拉夫



锁眼#8,《锁眼》系列 2011 © Erwin Olaf

锁眼#9,《锁眼》系列 2011 © Erwin Olaf


贯穿奥拉夫15年间主要作品的是成人与儿童的错位。这一特点在他2012年的代表性系列作品《柏林》中尤为显著。“《柏林》关注儿童的权力”,奥拉夫解释道。因此,这是一个将儿童作为成年人对待的作品。在一次视频采访中,他谈起《柏林》的制作过程时说,柏林是“令人不安的”。这个系列以魏玛共和国时期为创作背景,汲灵感于一本名为《迷失柏林》的书,同时向奥托·迪克斯等画家致敬。这些照片试图探索的是烙印在这个城市灵魂之中的黑暗——那里的歌舞升平,堕落的女人和陨落的英雄,以及由孩子们所代表的一种新的自由,都铭刻着一种从分裂到统一后的生活方式。“柏林到处都是楼梯,”他说,“因为我患有肺气肿,所以每一级台阶对我而言都是一个挑战。《柏林》系列中有许多我走上楼梯的照片,这样一来,这个项目对我而言就很有个人意义。”


 肖像01《柏林》 系列 2012  © Erwin Olaf


自2012年起,奥拉夫走出工作室,开始创作以全球城市为主题的系列,第一站是柏林。2017年,奥拉夫创作了他的城市系列的第二部分,《上海》。在谈及《上海》系列时,奥拉夫说,“上海,让我想起一个年轻而自信的青年,充沛着饱满的能量,对自己无限的可能深信不疑,一往无前地去激发自己的潜能。这座城市有巨大的体量和能量。但同时,当我进入这座有着庞大人口的城市中,我注意到那些个体,快乐的、不快乐的,寂寞的、羞愧的,于是我用我的想象力在历史建筑的场景中创造了一个幻想的世界。这一系列着眼于人的流动和迁移,以及其中的情绪,孤单或者诧异。


福1088-肖像03,《上海》系列,2017 © Erwin Olaf

淮海路116号-静物,《上海》系列,2017 © Erwin Olaf


相较于夸张的姿态,我更想在人的微妙情感中寻找更多的细节。我希望人们能够在照片中寻找潜台词。我创造出一种极具吸引力的视觉风格,但是当观众被抓住眼球,我希望他们能够思考每一组系列的不同之处。

——埃文·奥拉夫


2019年标志着他职业生涯中的重要时刻,在其六十诞辰之际,他的作品将在荷兰各大博物馆展出,包括海牙市立博物馆和海牙摄影博物馆等。




本文参考

展讯 | 平行:埃文·奥拉夫@上海摄影艺术中心

「平行」埃文·奥拉夫 | 上海摄影艺术中心 SCôP

从荷兰艺术黄金时代的光晕之中走入当代摄影:奥拉夫的“平行”世界

【SCôP | Event】《平行:埃文·奥拉夫》今日正式开幕!

【SCôP | 艺术家对谈】埃文·奥拉夫 X 凯伦·史密斯:舞台上

【SCôP | 新展预告】平行:埃文·奥拉夫



本文图片仅供交流

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更多活动征集◀

影像中国俱乐部新会员 | 中国摄影家协会“在线影展”申办流程 | 云龙的美,要让你知道 | “醉美云龙”来稿选登 |“鄂尔多斯四季美”萧县 | 记得住乡愁 | 浙江天目山 | 世界风光 |“大美祖国” | 第三届渔业摄影展 | 人民日报期待你的好照片 |“关注全球减贫 聚焦乡村振兴” | 走遍中国 |第三届航拍武陵源摄影 |  残疾的身体也可以是火热、强壮、性感  | “丹寨公益影像扶持基金”

▶ 更多阅读◀

中国摄协会会员会员数据库 | 人民日报社携手中国摄协战略合作 | 第六届中国摄影年度排行榜 | Walter Chandoha走了 | 苹果用32台iPhoneXR拍广告 | 中国摄协主席团、分党组成员给全国摄影人拜年! | 哈苏X1D Mark II即将发布 | 水族同胞的“全家福” | 荷赛评委选择作品理由 | 被冷漠的荷赛 | 你没读懂征稿要求 | iPhone摄影作品比赛 | 2019年China P&E | 艺术创作抄袭的背后 | 文艺志愿服务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大有可为 | 为新时代文艺事业作出应有历史贡献

▶人民日报期待你的好照片收藏名单◀

第一期 第二期 第三期 第四期 第五期 | 第六期 第七期 第八期 | 揭晓| 第九期

▶ 本周值得篇◀

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

▶ 荐书篇◀

景观摄影 | 罗伯特·杜瓦诺:时尚光影 | 失明的摄影师 | 风景之眼 | 奇趣自然 | 女摄影师眼中的世界 | 《济南图记

▶ 周末看展篇◀

19世纪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的?黎光波摄影展  | 46位温州摄影师的“2018” | 从西湖出发,积淀形成个体记忆和社会档案 | 韩国影汇展 | 日本3.5万张照片里80年前的中国 | 周海婴作品展  | 舟山女儿拍“我的父亲母亲”




(扫描关注我们)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